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忧国。发于至诚。真可谓腹心之臣。而 殿下所以尊信而委任之者。果如汉高之萧张。昭烈之孔明。唐宗之房杜。 宋祖之
赵普乎。自其爰立之初。式至今日。万手加额。朝野拭目。儿童走卒。亦知为司马。而闻其设施之绩。未 …… (第 25H 页)
此乃古昔昭穆各庙之礼。而今则同堂异室。新死者当入于其祢之龛。不当迁于祖父之室。则虽不行祔祭可也。况继 祖之
宗。当自为小宗。新死者不当入于太宗之庙。如此而必行祔祭。尤似不近云。此必因祔祭章下朱子所论为礼者犹执 …… (第 34L 页)
其微意矣。况祔祭章云丧主非宗子。与继 祖之
宗异居。则宗子为告于祖。设虚位以祭之。祭讫除之云。岂不以孙之祔祖。乃礼之大节。不可以庙有古今之殊。废 (第 35H 页)
其祔祭也邪。然则或者之说。无乃不通乎。挺立亦继祖宗也。弊门有从叔父为继曾 祖之
宗。则挺立为先考附祭时。从叔父当主此祭。而所居各异。似当设虚位祭之。但告庙有其礼而无其文。当依有事则 …… (第 35H 页)
毕。合祭而后迁。然则祥后禫前。主皆不迁。新主当祔于祖父之傍。而或云祖祢两龛之间。只隔一板。徒执以孙祔 祖之
文。而置子于父上。似甚未安。或云朱子非不知其然。而以爱礼存羊之意。不敢变其所祔位。置之他处。况妻丧别 …… (第 35L 页)
何说为得邪。然此则继曾祖以上之宗所宜讲行者也。至如挺立继祖宗。则大祥后虽行祔祭。而考主不当移入于继曾 祖之
庙。似当入于挺立家应入之庙矣。然则丧后禫前虽阙祔 (第 35L 页)
祖之
仪。而势之所拘。不得不然。则是果不至于害义邪。且祫祭仪节。不见于家礼。先贤以时祭当之云。而丘琼山乃谓 (第 35L 页)
日。其所受知者。不翅巷遇之比。而及其宝命维新。坠履旋收。则公之晋途将万里辟矣。况且命读论语之教。盖与 宋祖之
劝学赵忠献者。异世一揆。则盖欲他日大用公也。而不幸中途 圣主宾天鼎。湖老臣。自此无意于世矣。可胜恨哉 (第 527L 页)
制耶。臣闻宋太祖时。学士陶谷之子登第。太祖疑之。遽命中书覆试。因诏自今食禄之家入格者。皆令覆试。虽以 宋祖之
宽仁。重科第防奸欺之法。有不得不然者。而殿试无黜。实昉于仁宗特悯远士沉河者始之。本非古也。今若 谒圣 (第 293L 页)
者。可谓正矣。施为政事。发为号令者。虽有重于迁都者。亦将沛然而莫御也。而况以关易洛之直易易者乎。然则 宋祖之
经营数岁。卒不能都于秦者。非其明之不远也。非其断之不果也。惟其创始之不若汉祖之正者。有以尼之也审矣。 (第 368H 页)
虽二帝三王所以悦服人心。扶持世道者。亦不外此矣。不亦休哉。其于奢靡。则殿下首先节俭。被汉文之弋绨。惜 宋祖之
一羊。御衫不厌浣濯。常膳量宜减损。而 内殿亦以马后大练自饬。以为矜式诸宫之地。至如大礼之仪服玩之美。 (第 194L 页)
 问。有国家者。必有所施措然后。可能食效。三代之盛。动惟徯志。能致其治者何欤。降及后世。令出惟反。不能食效者何欤。秦之开阡陌罢封建。或以为施措之得宜。果能食其效欤。汉之征伐四夷。不可谓施措之得宜。而后世子孙能食其效者何欤。光武之不任功臣。 宋祖之
杯酒释兵。可谓施措之得宜。而或未免才格国弱之患者抑何欤。唐之府兵。可谓良制。而才经数世。其法已变。岂 (第 241L 页)
以三代之后论之。上则帝王之兴。英武略同。而光武之明睿。不如高帝之牢笼。唐宗之誇诩。又愧于光武之谦让。 宋祖之
乘便掩周。实歉于唐宗之百战而定天下。下则将相之功 (第 402H 页)
。臣以为天下虽大。万事虽众。其所以行之者一也。一之不察。虽有汉高之明达。文帝之仁默。武皇之威勇。唐宗 宋祖之
英武。天下之至治。不可复矣。是以孔子之论政。以明善诚身。为九经之本。子思之作中庸。以戒惧谨独。为天地 (第 365L 页)
石更表事。成生之意。本不敢以为非。以此转告之。别纸略有所禀。亦乞下示。以解坐井之惑。眩愦不宣。
  宋祖之
入也。周韩通死节。宋祖追赠优厚。周昭义节度使李演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起兵。宋祖皆自将讨平之。此等皆节 (第 339L 页)
事。然曷若初无过失。使人无所谏之为愈乎。大哉王言。一哉王心。今公欲处 圣上于 宋祖之
下乎。呜呼。我 列圣之盛德至善。非 殿下之所当法乎。呜呼。周公必举文王以戒成王者。以王之亲也。夫观法 (第 257H 页)
,文,武之为治。皋,夔,益,伊,傅,吕,周,召之为辅。则真可谓庆会矣。若汉高之萧,曹。唐宗之房,魏。 宋祖之
赵,普。亦可谓庆会矣。然不纯于德。可能肩于三代哉。至若武帝之公孙弘。神宗之王安石。亦可谓相遇矣。饰诈 (第 461L 页)
只称其谋断。光阴妻而陷逆。协没字而蹈患。彼辩鼮及识凫。秖贻讥于戏玩。抑伏猎与斲窗兮。何斗筲之足算。幸 宋祖之
右文兮。有垂谟之灿灿。嘉窦仪之验镜。起后人之昏懦。聊申戒于斯文。告当今之枢管。(伏猎侍郎斲窗舍人) (第 17L 页)
来禀性之难恃。自圣人好问而相资。盍仍制于往规。存深意于旧号。大哉居齐王之子。始而堪叹气体之移。洞如门 宋祖之
心。终焉并无邪曲之见。敢效舆人之献颂。助举匠氏之抛梁。
儿郎伟抛梁东。扶桑晓日隐曈昽。重明自作离 (第 477H 页)
 王若曰。君臣相遇。然后治道乃著。有君而无臣。不可以致治。有臣而无君则亦不可以有为。理所必然。尧舜之君。稷契之臣。不可尚已。成汤之于伊尹。高宗之于傅说。武王之于太公。其相得之义。共治之效。可以详言欤。夫文帝之遇贾谊。武帝之得仲舒。皆不用之者。是何故欤。以

二臣之才不足用而然欤。若用之则其治可至于隆古欤。若唐宗之用魏徵。 宋祖之
任赵普。其君臣之际。以义合者欤。至于濂洛群贤。皆是王佐之才。而不能见用于世。何欤。如用之则事业可比于 …… (第 328H 页)
。然而道流于谬巧。学溺于灾异则二子虽得亨嘉之会。展布平素之志。其能复隆古之治乎。若唐宗之信任魏徵。宋 祖之
倾心赵普。君臣之际。可谓密矣。然而信不得无间于终始。忠未能如一于前后。或致仆碑之怒。或渝金匮之盟则上 (第 328L 页)
。见彼羹墙。思先王爰笑爰语。贻厥孙子。永万世攸芋攸宁。峻整有廉隅。宫室表卫武之德。洞达无邪曲。门户如 宋祖之
心。屋漏无愧于一身。意诚心正。清阴可分于四域。物阜民安。伏念臣等。尸素有讥。燮理无效。当燕雀竞贺之日 (第 48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