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別集類
總集類
   华母李氏孺人墓志铭
华于吴中为甲姓李亦乙丙间皆世籍无锡李氏克中
有女曰某既笄归华氏原谦号存义处士者也处士父 思学
与克中为诗盟尝曰吾先孝子遗是声光卓为族
望若亦文定公馀烈焕其有绍世世嗣婚实宜苟欢于
妁媪是间吾成好也 (第 3a 页)
     (壶中天/淮甸春) (无俗念/湘月)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
枕银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
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
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樽前

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此为念奴娇正格作清明明字平而于湖作一点张/枢作渔唱李彭老 清透 董明德
作多爱亦用仄声)
  又一体(一百字/)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 (第 11a 页)
  钦察海子上
醉卧藉芳草青天若穹庐颓然无所觉恍惚梦华胥日
落大荒暮天清云物虚不知飞雨来洒我貂襜褕起坐
向沧海高歌望天衢长怀既莫展此地聊自娱壮岁
剑閒来对呼卢潜踪混羊豕何必事诗书
  郑节妇诗(上京人老而/未获旌表)
饮冰不为清食檗不为苦白发守孀 (第 6a 页)
   自赞画像
好学而莫或致之望道而未之见也壮而漫仕初何与
乎尊荣老而归休亦焉往而不得乎贫贱也若乃企卒
岁之优游服终身之静俭则拄笏而看山饮水而著书

尚庶几可以傲兀夫无穷之世变也
  箴
    思学
斋箴(有序/)
清河张翼受经于高阳先生得其端绪而能益致思勉
之功可谓善学者矣予以 (第 12b 页)
思学
名其讲肄之斋而箴以
发之其辞曰
心外无学学原于思思而有得乃验于为仁阳义阴理
公已私克复往来敬义夹持权 (第 12b 页)
之有要心实制之尧舜

与人同此秉彝勿谓凡民虽圣可希而况学者执复有
机是故君子学如恐违方其未思戒尔外驰如止水源
不波不随及其既思毋惑多岐必端其趋必底于夷若
执权量以计毫厘若引圭臬以奠方维克审夫是勿置
尔疑 思学
之功本末相资学而不思如御舍绥思而不
学如行无赍明善择善真致其知进德修业行见于施
下学上达在尔孳孳思诚 …… (第 13a 页)
而至主善为师吾党张氏嗜善如饴学于高阳涉其
津涯亦既勤止牧之愈卑日引月长昼思夕维爰辟斋
居以燕以颐榜曰 思学
名言在兹若工有箴予为之辞
学思自彊庶几缉熙
   (第 13b 页)
所始以为从入之涂格物致知诚意是也明明德者明
己之明德新民之体也新民者明民之明 德明明德

用也然明 (第 34b 页)
明德
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以为归宿之
准则然后有以尽天理之公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使 (第 34b 页)

新民而不止于至善则所以脩已治人者终苟道也
故必知其所止而渐进以求得其所止则明德新民之
体用始无遗憾矣 …… (第 34b 页)
脩其身明 明德
之事也大学之体所以立也齐家治国
平天下新民之事也大学之用所以行也身苟脩矣齐
家以下举而措之而已然身则 …… (第 35a 页)
目而论其体用必当知其所始以为从入之涂此之谓
也抑又尝有味于明 明德
于天下者之辞以为篇首之
言明 (第 35b 页)
明德
与新民为对则大学之体用犹二此言明 (第 35b 页)

于天下而新民在其中则大学之体用非二矣明 (第 35b 页)

于天下其贯大学之体用而一之者欤故大学一章
之经十章之传之纲领也篇首三言八者条目之纲领
也要而言之则明 (第 35b 页)
   贫士

贫士出门多掣肘闻君几次谩徘徊不 思学
馆三年旧
肯为山翁百里来久倚通家略宾主新知不饮罢尊罍
殷勤莫厌通宵话听说天明即欲回
   故人见访山 (第 8a 页)
   百丈泉记
吴城之西有山耸拔深秀群山回环势若拱向者曰穹
窿山之半有泉泓净明洁馀流下注者曰百文泉泉不

知发于何时其名则浮屠梵迪所制也初迪相地搆居
于山之北麓今海云庵是已搆成门庑殿堂庖湢悉具
洎土壤高亢艰于井饮迪曰鸟可使后人有劳汲之艰
于是披榛扶棘得是泉于丛翳间即疏甓而引之比属
于庖累百寻焉此名之所由立也盖六十年于兹矣至
正二十五年春迪之孙智及介予友道衍要予观是泉
请为之记予谓之泉之出久矣而弗记今欲记之何也
及曰始吾祖之成是居其营谋经度已艰且劳矣洎求

是泉劳又加焉吾徒乃泰然享其休养之安于此宁不
思所自有以自修而为之效乎故集于泉也见其非渟
之能清非汨之能浊则 思学
不待劝而勤亦必不沮而
惰也见其一脉之微能及千仞之远则思善必由积而
成恶必自隐而著也见其源源之流昼夜靡 (第 3b 页)
   和马伯庸同知贡举试院记事

宗工群彦列如墙半是先朝白发郎柱史独还评月旦
諌书频上惹天香鸾仪夜静奎明室雁塔春深笏聚床
得士无惭龙虎榜盛朝一变古文章
南宫树棘閟萧墙周卫仍烦执戟郎初聚五星红烛影
才分一夕绣衣香峨冠俨侍趋宸极射策详看近御床
盛世流传文治洽银台通进少封章
   杜清碧 思学

先生高尚芰荷衣结屋藏书入武夷泉石洗心无别事 (第 2b 页)
  文会亭记
文公先生祠成后馀隙地复构小亭一间息焉以资讲
肄游焉以舒情思不雕不饰去浮靡而俭素是尚瓦代
以茨示简朴也岸累以石期弗崩也中洼而为池沼清
涟也莳莲畜鱼取濂溪所爱而兼飞跃之义也县治相
望政教接也弦歌琅琅群英集也四窗玲珑景豁如也
贤侯至止励进修也扁曰文会本诸圣经也礼让进退

非所以事游观尚燕乐也盖将隆师友博经籍切磋琢
磨日求乎进益而登斯堂讲明斯道仰瞻貌像则 思学
为圣贤者所学何事退而憩斯亭融仁义于方寸视利
禄于土苴与造化游与万物一然后于扁之意得矣苟
规规于言语文 (第 29a 页)
  之不足故永歌之也其词曰
彼何人斯而比列星兮表武丁以进贤之为心况蜉蝣
出以阴兮蟋蟀而候秋吟懿文王之 明德令
闻兮维天
之命靡常抚小戎而遵大路兮猎非熊于渭阳有客岌
其冠而长其佩兮起高卧之东山冀烈文物于仁寿之
(第 45a 页)
  送罗敬之侍亲之长林并柬乐清尉丘长卿
送子之何许穷年雨雪深风桥连越峤岛屿带长林煮
海惟深计趋庭寄好音近闻乐清尉无事亦鸣琴
  庚辰腊日大雨雪至明年元日承普安善卿刘环
  翁赛甫思诚韩 思学
四卿元洎袁鹏举朱子昭同
  酌抵暮而归三日纳复礼谓当作诗以纪因缀七
  言律一首
旧岁新年雨雪飞风来 (第 3b 页)
  (臣)等谨案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宋董嗣
杲撰嗣杲履贯不见于他书集中元宵怀乡
诗有清河坊里灯宵月负却东风已两年句
又抵北新桥诗归逢乡井心才稳句案咸淳
临安志清河坊在临安府左一北厢北新桥

在馀杭门外则嗣杲实杭州人以诗中自志
岁月出处考之庐山集乃其于宋理宗景定
二三年间榷茶九江富池时所作英溪集则
为武康令时所作中有甲戍大水诗案宋史
五行志有咸淳十年八月安吉武康大水事
正与相合时瀛国公已即位距宋亡仅二年
而嗣杲亦遂于是年任满代去其卒岁虽不
可考而两集之中无一仕元之显證则仍当

系之宋人西湖志载有 道士董嗣杲
盖即其
人于国亡后隐于黄冠矣其集为诸家书目
所未载独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有 (第 2a 页)
嗣杲
庐山
集而阙著其卷数今据永乐大典所录有题
庐山集者又有题英溪集者是 (第 2a 页)
嗣杲
本有二
集但其名不显集亦久绝流传今观集中多
与葛秋岩唱和诗秋岩即葛庆龙为宋末高
尚之士见于刘绩霏雪录 (第 2a 页)
嗣杲
亦必胜流 (第 2a 页)
人无不悦服者一时江汉翕然称学文为贤令凡汉川
之人亦至今 思学
文不置不知其出于君也盖君之所
存一以爱民为务使之沾一命得一郡一邑而理之民
之获被其惠利岂少也哉然世之 (第 13b 页)
士泸溪先生庭圭又
数世迁蒙冈而族益盛后至希旦及其子所安家富于
于赀而皆有善行处士之大父父也处士讳缉字 思学
自幼敦厚颖敏有志学问稍长益通经史百氏之说喜
赋诗兴之所至援笔立就往往为人传诵善谭论每据
事推理娓娓听 (第 13b 页)
 孔门第一人又问个为邦便把做天大事看了

蔡希渊问文公大学新本先格致而后诚意工夫似
 与首章次第相合若如先生从旧本之说即诚意
 反在格致之前于此尚未释然先生曰大学工夫
 即是明明 德明明德
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工夫只
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
 夫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 (第 55a 页)
尔/三寨并攻克菑则大海竭三日三夜之力占地纵横三四)
(十里焚其碉寨一百三十馀先是明亮在南路以其株/守 无益令
移兵北路会𠞰甫至宜喜即得达尔图山梁)
(至是复由茹寨攻进连克额尔替石真噶等寨尽得/其上下沙尔尼之地 (第 4b 页)
世多显人余不获考其谱而知乃远祖在孔门四科者
思学
之又将八面其窗伺万物之蠹而辟之焉语非
其职以过高难行予其悖哉为学者设也学舍是非学
也尚勉之哉
  竹 (第 4a 页)
  题潭州李肯斋手书
衡阳郡学实肯斋李公故宅开云楼设公像垂鱼正笏
有壬幼读书其十岁时从师友拜楼上尚论风节咏歌
追思三十二年学已久不知公像无恙不也故人陈君
季和入京出公手书乃其复司农进直宝储帅湖南时
与其幕陈季文书也时国势一发引千钧急贤宜何如
方且斥公十年用复未究已倾而维湖南特一绳耳不
待瀛封命下其不能国盖昭昭已见矣宋之起公公之

宋无益
一时之存亡而有功万世之名教公之一起
其功亦岂浅哉使起公早用公尽如公者皆得效其力
则古无亡国矣是则天焉 (第 7b 页)
  篷轩铭(有序)
新安胡君宁之作室城东隅旁 中宽翼以栏楯而其制类
舟招弟子肄业其间杨内翰刚中曰是期以济川者也宜名
汝舟宁之之子英复搆轩于前以篷为字篷者舟 蔽也雍
虞文靖公白野忠介公宣城汪文节公咸为赋诗壬辰兵变
化为椔翳之墟英亦避地城北𡵨阳山及四海底宁英择地
山阳荐造书室而轩亦继完书云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
不肯堂矧肯搆古亦有是言矣今若英者能承先志而弗坠
可不谓贤乎哉为作篷轩铭铭曰
歙多大山下瞰平陆岭接峰联前奔后逐如瀛海内波涛起
伏有美君子搆室山 因水取象揭以汝舟功期济川勖之
进脩维舟之用视篷为急籍以苇蒲纫以靲䈼障除雨风奠

安衽席岂无桂棹舣河之洲亦有兰桡载泛载浮匪篷斯完
厥用焉求父唱于前子和于后兵燹之馀聿亲良构宁事般
思学
之懋学功伊何夙夜无愆拯夫颠连如涉大川脱彼
垫溺升诸堂筵谁无斋居乃名为舫以燕以娭以速官谤儆
戒或怠其心 (第 8a 页)
   赠黄伯恒序
旴江士黄伯恒客于建业于其将归也其乡友饶仲允
为之请曰伯恒好修而端悫者也其为学师孔孟而兼

通乎和扁之术其出也将以历观山川询其人才而审
其风俗及其久也则又 思学
之贵于反求而亲戚之违
乡井之弃亦古贤之所讥也愿子惠之一言以美其归
焉余因语之曰今闾阎庄壹之士所嫚笑者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