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与詹养贞侍御
燕市识荆业心倾邃养乃忧时维正之谭一接膝即罄
底里古称倾盖如故不佞何幸于门下乃尔役浙匆匆
出都忽天假以缘简临浙直宁独国计民瘼仰赖硕画
即身心简押亦藉夹持其间而喜可知长至后入疆受

事知前茅且至敬使使奉迎
   与 王古

名邦风景佳丽远游人心甚快之第下以赋重严徵为
苦上以逋负那移为窘无米之粥即巧妇不能三年之
艾岂旦夕 (第 9b 页)
计者我而已潘水帘老先生一向不闻起居
七十寿文已做完在此未得其便汝可一访寄之待回
字另寄到汝任所也次则 王古
林老公祖今在家不知
何日到白下亦为一访其的陆台翁想目下即起程今
特差人相候问汝相见间可道意王勋弟来为 (第 24a 页)
  谕礼部

周文王武 王古
之圣君非他帝王可比向以孔子圣人
已书名致祭矣此祭文内亦应书名康熙四十二年十
一月十六日
  谕川陜总 (第 3a 页)
   书德泉铭卷后
平阳岸江其邑聚皆斥卤之地故其水皆苦恶独昆山
有泉仰出甘冽异诸水宋朝奉者引以给邑人之用盖
自宋南渡后然矣元大德戊戌廉访佥事完颜公行部
见之嘉其勤己以济人名之曰德泉属宣阃都事鲜于
公为著铭既刻之石矣而鲜于公复以副本予朝奉之

孙郴州教授景玉开化教谕景明二君宦辙所至时之
钜公多题其后自赵公子昂吴公幼清至郭君天锡凡
十人联为一卷世袭藏焉国初为兵士所得教谕君之
孙以廉从陈维志购得之则洪武十二年也后四年余
阅之而叹曰昔罗浮道士邓守安以广州一城人饮咸
苦水春夏多疾疫欲引蒲涧山滴水岩水二十里外庶
一城贫富同饮甘凉规画处置具有条理以告吾祖文
忠公文忠公以告漕帅 王敏仲
(第 32a 页)
敏仲
以帅一道之权 (第 32a 页)
维扬有何仙姑者世以为谪
仙能与真灵接一日钟离过之使治黄素乃书此诗吕
公亦跋其后令俟王学士至授之后数日 王古敏仲

二卿出守会稽至维扬访姑即以与之王秘不以示人 (第 21b 页)
  行婆也耶予友顾崇善雅好画其藏此意在云林
  耳亦岂以杰故哉时成化己丑之岁季秋十有七
  日吴生宽初寓南都之珍珠桥书楼对紫金山爽
  气试 王古
用笔
 淇园过雨惊泼绿老节凌云依古木春雷一夜长孙
 枝载和虞廷九成曲 (第 43a 页)
 易咸之上六滕口说也

吾敢乏王师官宁惮淹留
官字盖用韩退之泷吏诗云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
譬官居京邑何由知东吴
职在拊茕[𡠉]所将部曲多溷汝父老为
汉陆贾传母久溷汝为也
西山失半壁
 太白诗青山犹衔半边日又云半壁见海日
且复下囊辎
王古
传所载不过囊衣左传襄十二年楚重至于泌
注云辎重也正义曰辎一名軿前后蔽以载物
啼鸦散篇帙
 灵运诗散帙 (第 23b 页)
先垄在其右王氏孙氏在河东周氏在河北相去皆不
五十步皆宁故交旧连翁之乐可知也铭曰
宅得地吉无不利
   王古
潭同配陈氏合葬墓志铭
死常事也而人多畏之至有钟鸣漏尽之家犹以后事
为讳一夕数至颠倒错乱卒莫能逃此辈往 (第 2a 页)
  邓羲叔主客郎中
   林旦侍御史权淮南运副
   田待问淮南运判可淮南提刑
   陈弦可仓部郎中 王古
可工部郎中
   孙升监察御史可殿中侍御史 (第 59a 页)
    宋晁迥撰宋史艺文志载道院集要三卷注
    曰不知作者考晁公武读书志载道院集要
    三卷称元祐中侍从 王古
编并载古序曰文
    元晁公博观内书复勤于著述其书曰道院 …… (第 1a 页)
    纪述曰髦智馀书余尝编阅之以为名理之
    妙虽白乐天不逮也辄删去重复总集精粹
    以便观览则此书乃 王古
选录迥书故名集
    要此本以为即道院集者误也文献通考列
    之别集门中今检其书乃语录之流实非 (第 1b 页)
   送陈德林赴真州 送蒋颖叔帅熙河
   再送二首
   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
   送黄师是赴两浙宪 送范中济经略侍郎
   送 王敏仲
北使 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
   和钱穆父送别并求顿递酒
   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
   次韵王雄州 (第 53a 页)
 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作诗二十三日作松
醪赋 三月二十日开园作诗 四月十六日
作北岳祈雨祝文二十日作雪浪斋铭二十四
 日题三国名臣赞是月奉命追一官落两职以
承议郎知英州公在定州作送 王敏仲
北使求
穆父递酒雪浪石沈香石刘丑厮石芝送翟安
常赴阙中山松醪寄王引进谢端叔鸳鸯竹石
图等诗又次韵及留 (第 28a 页)
   休日不出闻西池游人之盛

    送李公辅赴宣城
    休日不出
    次韵 王敏仲
至西池会饮
    次韵 (第 37a 页)
王敏仲
池上
    题外甥杨克一诗篇末
    题李方叔文卷末
    刘景文许惠毡裘未至督之
    耒 (第 37a 页)
  宝积三昧集序录
释氏之书有三法藏焉曰经曰律曰论经则佛与菩萨等所
说论则诸贤圣僧所著唯律必佛口亲宣而非诸大弟子之
得与闻也然而三藏之间统为十二部分为大小中三乘广
大殊胜无所不摄其文久流中国至秦而绝汉遣郎中蔡愔
及秦景往使天竺受其书以归自是译师叠至代有所增以
卷计者梁则五千四百隋则六千一百九十八唐承隋乱之
后稍有废逸开元之目则五千四十八至贞元中则又增二

百七十五宋太平兴国以来或翻译或编纂或收贞元未附
藏者又增七百七十五逮元有国又增二百八十六其中颇
不能尽知今以千文纪之自天至遵为号者五百八十六通
为六千二百二十九卷噫嘻其广矣哉学其书者茫若望洋
至于皓首而不能周览唐僧智升尝编入中国岁月及译人
姓氏名曰开元释教录美矣而不采其文也宋户部尚书
随其次第而释其因缘至于佛会后先华译同异咸志之
名曰法宝标目佳矣而弗表其义也优婆塞陈实分门别科
颇括秘 (第 12b 页)
  邓守安者,罗浮道士也。广州城濒海水苦咸。城北有蒲涧泉,味清洌,然去城远,人家不能得。守安尝语东坡:广州城人饮咸苦水,春夏疾疫时,所损多矣。蒲涧有滴水岩,水所从来高,可引入城,盖二十里以下尔。若于岩下作大石槽,比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沫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大石槽以受之。乃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不过用大竹万馀竿,及二十里间用葵茆盖,大约费数百千可成。时东坡贬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 王敏仲
镇抚广州。东坡以守安言告之。仲敏用其法引水入城,城人咸赖。是则中国之自来水也,唯较今日之水道精粗而已 (第 25 页)
  
上选胜台。书要李季毅(弘廉)不遇。次杜诗韵。
无端起我白云愁。来上城西旧倚楼。绿树并江何处尽。淡烟和霭满空游。闾阎箦箦民生见。疆亩依依圣化流。折纸招人人不至。柳亭南畔几回头。
浮碧楼
九梯行乐杳前尘。鸟去云来日日新。兼有山林川泽境。不期南北东西人。绉纹田亩浑平渚。淡抹峰峦入暮春。醉倚斜阳顺流下。练光浮出望如神。
其二
平看练光占上头。云屏十里万松幽。绫罗何处移来岛。浮碧千年名胜楼。或近复遥几村落。将开旋合一

江流。东明迹似滕 王古。
麟石如今系钓舟。
练光亭
殷师旧国今为州。二十年来复此游。天地方凝冬至节。风波为静练光楼。沙连古木平 (第 20H 页)
真饶杖屦。济胜有壶箪。(损。)栈道看深细。苔岩坐亦安。(璜。)休阴听牧笛。移晷歇驴鞍。(侬。)迥郭孱 王古。
荒台节士难。溪山空自在。樵牧漫兴叹。(璜。)撑镬春薇煮。班荆午饭摊。(耕。)孤庵知咫尺。危磴更蹒跚 (第 85H 页)
之丹阳尹也。今之成川府。安得如是。
 辽史地理志云。正州在渌州(渤海时鸭绿府)西北三百八十里。本沸流 王古
地。有沸流水。渤海。时为沸流郡。〇备考云。汉昭帝元凤二年置二郡。而句丽开国。在元帝建昭二年。其间为四 (第 395H 页)
。累迁某任为例。务从省约。
宋史生涩。如韩琦传不入中书坚辞位坚。改以固。王嗣宗传会愆雨。改以会天旱。 王古
传堕崇宁党籍堕。改以罹。薛良显传赠恤良渥。良渥。殊厚之谓。而欲典反陋。故删之。王曙传隋东皋子绩之后也 (第 296H 页)
月日未详。)寓长兴洞南公复秀第。
辛巳。(公二十一岁。)九月三十日。游北汉城。城在三角山。百济近肖古 王古
都。我 朝鍊兵峙谷。为保障之地。偕南公复秀及南公鸿来。二宿五饭。观山内外。诗凡四十一。庵寺亭楼。皆有 (第 28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