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悲夫。铭曰。
溪之云祈祈。岩之兰馥馥。后之人此其躅。我最其墓。以诏深目。
星山李公墓志铭(并序)
王初
载。有李公讳能一。采食星山。以为氏。其后郡事汝信受学于李牧隐。与吾先祖忠贞公安世,吉冶隐再,李陶隐崇 (第 68L 页)
。又设坊约于坊里。引进学徒。讲学而劝业。其意盖谓扶正学。所以去邪说也。其先出自汉临蔡侯稽。历罗济至丽 王初。
有星山君陈。以功采食。因以为氏。历三尚书四封君。至门下赞成事膺。罔仆于 圣朝。我 康献王赐号青松。赐 (第 165L 页)
意则至矣。幸望谅之又谅焉。
答洪景叙别纸
大行之号。人君未定谥之前例称也。此在前汉书霍光传。即周书成 王初
崩时称新陟王之例也。若我  (第 607L 页)
援證之意。恐亦不相远也。七庙说同异。朱子以刘歆为是。只当从之。然歆说中七为常数者。诚为的论。而至于武 王初
有天下。增立二祧之庙。则已祧还复。礼有所如何。文勋武集。日亦有不给。求之事实。恐未必然。无乃姑为定制 (第 293H 页)

王初
政有所失。而有此忧乱之诗乎。未可详知也。 上曰。虽忧乱而念及父母。忧谗而敬以反身。可见诗人忠孝之意。 (第 475H 页)
国凶歉。民饥不救。起临流阁。极其壮丽。荒于游畋。久而不返。为贼臣所害。武宁王首诛芍加。得讨贼之义。圣 王初
立。国人称圣。至其末年。与新罗谋伐高勾丽。不得其志。遂死锋镝。传威德惠王至法王。崇信佛教。刱寺度僧。 (第 47L 页)
  礼部呈文(三月十六日)

朝鲜国吏曹判书金尚宪成均馆直讲兼司宪府持平金地粹等。谨呈为明察事情痛辨流言事。日者再蒙堂标。其一问小邦旧国王。不知存否。见在何处。新 国王八道官民等。尽归顺否。逃在奴酋地方官。是何姓名。其一闻当时新 王初
立。丽人未曾尽数统管。不知已管地方几处。未管地方几处。其未管者。向是何人管束。可一一写来。还恶写陪臣 (第 538H 页)
仙府楼台绿树间。归梦不知身伏枕。酒筵能对旧容颜。(竹泉,树村,鸡谷。三君之号也。)
癸亥
中朝三载我 王初。
绣服南行布手书。逸士尽从汤聘起。农民皆喜汉租除。祥獜瑞凤盈廊庙。月笛烟砧撼里闾。虚作太平中弃物。午莺 (第 434L 页)
归来不愧陶。馀福槐堂犹未艾。在庭兰玉又英髦。
箕城诗。呈朴按使(师洙)
磅礴三都地。逶迤百堵城。箕 王初
凿筑。高氏又营成。汴水三条带。长安一局枰。金汤真可宝。蛮触互相争。豕突逃来满。狗偷窃据清。岂教容虺蝎 (第 457H 页)
  

上崔昆仑书
近日日气。当寒不寒。最妨将摄。即今调下诸候加减如何耶。奉虑万万。郊驾之入造城里不数日。趁此承诲愿也。而供剧比甚。昨才差祭 太庙。今又持被内曹。实无踵门暇隙。自叹自叹。第以西京通志事。多有奉禀者。不得不书复焉。三韩朝鲜立国颠末。固当首载于古事条。而旧志略及沿革中而不为别立条目。又不详事实。东明王乃高勾丽始祖则亦宜继录。而全然不载。其意或以为东史中明 王初
都卒本。至东川王二十一年。来都平壤。故诿以未都前事。不为采入。而平壤至今有九梯宫朝天石遗迹。则明王果 (第 504H 页)
。留智化寺。首译见常明而还曰昨与三泰酬酢。则泰言文书则皆已整顿。而必待十二王经眼然后。乃可施行。十二 王初
十当还。还即举行。十三当发送云云。
初八日阴。留智化寺。回咨闻已正书踏印以置。而因十二王之未还。执而 (第 221H 页)
无苍雪翁。今年又在巳。吾道果然穷。
活水云天影。徘徊知为谁。岩亭千古月。萧瑟五言诗。
白玉阑干曲。君 王初
赏春。无人随法驾。独召旧词臣。
苍雪斋挽
太白何苍苍。盘回三百里。芝兰蔘茯𦬸。杉桧桂梓杞。青蛟与白 (第 68H 页)
。在广州(缺)山乾坐巽向之冈。 陵初在高阳 禧陵之内。 明庙朝移奉于广州。 文定王后之意也。○中宗大 王初
葬高阳。与 禧陵同茔。壬戌年尹元衡力赞 文定王后。迁于汉滨卑湿之地。人皆愤惋而莫敢发言。世传迁 陵时 (第 200H 页)
尾依城而马首向西。及朝日出上而去其巾。帽皆红。自成兵望见。长城一面。皆清兵。夺气而自乱。声若天崩。九 王初
以三喊为号。第二喊策马进击之。追杀四十馀里。自成兵无一遗者。自永川府以西。所过州县。焚香迎接。自成载 (第 118L 页)
𨓏在乙卯。 先大 王初
即位。迸黜奸凶。登进俊良。魁材硕德。耆艾谟猷之士。汇征于朝。一时称得人之盛。而馆阁翰墨之选尤伟。梅山 (第 110H 页)
  别幅
三韩疆域。考诸两汉史及三国史则分明在南。而崔孤云,权阳村以下诸说。如彼相左。金富轼自撰百济本记。载马韩责让温造王作熊川 栅曰。
王初渡河。无 (第 119L 页)
在马韩之东可知也。百济纪温祚王都河南慰礼城。(今稷山)北带韩水。二十一年王作熊川栅。马韩王遣使责让曰 王初
渡河。无所容足。吾割东北一百里之地安之。不为不厚。今大设城池。侵我封疆。其如义何。王惭坏其栅。王有并 (第 462H 页)
西讨。统三为一之后。七年而薨。用疮痍之民。起土木之役。所不忍也。故不城松京。非不为也。势不可也。至显 王初。
契丹躏跞京邑。 (第 618L 页)
势。正所谓厝火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谓之安者也。有识之士。孰不痛心。先 王初
薨未葬。 大明使臣。犹在境上。而遽兴事北之议。使人心眩惑者何人。擅杀定辽卫所遣人者何人。唱讹言。使定 …… (第 425H 页)
子。下告方伯。请讨而杀之。然后已也。国家不惟不问金义之罪。反使宰相金湑奉贡北方之意及朴公尚衷疏所谓先 王初
薨未葬。 大明使臣。犹在境上。而处兴事北之议。使人心眩惑者何人。为臣子而反先王事大之意。至使杀 天子 (第 425L 页)
大恸。而终不觉悟。卒召覆亡之祸。千载之下。可为永鉴。伏愿 圣明。察奸凶擅弄诬罔贻祸 国家之迹。体 先 王初
非本心而终有悔悟之念。 鉴哲宗以凶邪之变乱为父皇之政。而卒致乱亡之祸。 惕然改悟。 特赐俞音。以答群 (第 29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