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若非心放之病。则又不必引求放心之训而戒之也。盖全体既奔放在外则已是放心。而腔子里更无主宰。故所以必引 孟程
之训以證之也。盖放心于非理之事易见。奔放于当应之事难见。如大学之四有五辟。皆是于不能无 (第 57H 页)
绎 召对。(有讲义)丙辰入侍温绎 召对。(讲讫。先生因奏曰我朝 列圣相承。先正辈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 孟程
朱张之正学的传。赖而复明。士生王国。亦云幸矣。况 邸下以 列圣为祖。以 大朝为亲。而有异日君民之责。 (第 391H 页)
 臣谨按。书者载道之器也。千古圣贤心法之相传。发之言而载之文字。考其文则可以得其心矣。虽然看书之际。一或有乐简便而好新奇者。则圣贤菽粟之

言。便同木札之无味。而诸家杂说之所以惑世诬圣充塞仁义者。乃反渐染浸渍于心目之间而不自辨矣。朱夫子所谓非孔子子思 孟程
之书。不列于前者。盖出于勉戒汪应辰省闱取舍之失正。而后世人主为学之方。亦当于此乎猛省之。夫敦仁博义。 …… (第 296L 页)
览观。穷其旨趣者。无非正学之本源头颅。而又必表章乎朱夫子之书。以为昕夕雅诵之资。朱子之书。即孔子子思 孟程
之书也。凡厥鼓箧于鸢鱼菁莪之化者。举将知所向而不迷于所学矣。虽然臣尝窃闻之。 明清以来。如阳明,白沙 (第 296L 页)
皆春。使一世含生之伦。咸归于鸢飞鱼跃之中。而尔能说到。不觉犁然。论与汪尚书书。言 殿下于孔 子子
思孟程之书。已极穷其旨趣。又必表章朱书。使学者不迷所向。独 明清以来。阳明,白沙,毛奇龄矫诬朱子之书 …… (第 486L 页)
照。阴崖皆春。使一世含生之伦。咸归于鸢飞鱼跃之中。而尔能说到。不觉犁然。论与汪尚书书。言朱子以为非孔 子子
思孟程之书。不列于前。而今 殿下穷其旨趣。以明正学。又必表章朱书。昕夕雅诵。朱子之书。即孔 (第 492L 页)
子子
思孟程之书也。人将不迷所向。而如 明清以来。阳明,白沙,毛奇龄之矫诬朱子之书。不无闾巷间好新擩染者。 (第 492L 页)
处。而号于众曰王道云尔。则岂理也哉。故孟子曰。以实心行实政。实心者。纯王之心也。实政者。纯王之政也。 孟程
立训。前后一揆。每于燕濩之中。玩味讽诵。不觉手舞。大抵以一心包万理。心不能存。理不能穷。理不能穷。心 (第 628H 页)
根柢之移易不得。有难讳得何哉。此正为兼善恶之的證。而攻破纯善之资斧也。何以谓之说昼反夜乎。若自所引易 孟程
张之训。即所谓明德本心之合理气言者也。此等言心。何尝谓兼恶乎。
 韩公书(止)异乎吾所闻。
昭昭灵灵 (第 388L 页)
际则町畦不设也。气宇倜傥而律之以准绳。风采轩昂而济之以学力。迨其晚年。居閒处静则有深玩自得之工。日课 孟程
遗书。有味乎晦翁之编。学者之来问者。剖判间架。疏通大义。亦有闻而兴起者。凡于急人之穷。济人之札瘥夭丧 (第 426H 页)
千万不同者。则又自武王亶聪明。孔子性相近。康王放心。周公罔念以下。 孟程
朱子说得。又不胜其详。盖莫非以形质资质为所分界。而形质为其禀命受性之全体。资质为其纯杂利钝之所分也。 (第 191H 页)
才亦善矣。拘蔽心则不但才有不善。心亦不善耳。下教之语。不可一一辨对。而大体如此。于此无异见。则 孟程
朱子之云云。皆有归着可说。如或未然。则又非卒乍言说可辨者矣。性神气形云云。此亦恐耳目自有耳目之性神气 (第 244L 页)
则终无以惩其贼心。而不但辄生自明之意。将谓人卒可欺。而啸聚徒党。益肆然莫之禁矣。自古所谓异端者。一经 孟程
朱子后。无复气力。盖以其发尽赝赃。破露窝窟。则隐藏无处。自归深散而然耳。然今见程朱书。又不必异端。虽 (第 284H 页)
于形气故也。今以莫不有之体。为末流之偶然。而以有时失其本体者。为生禀之本然。则本末之倒置。不难辨也。 孟程
张朱一生苦心力辨。犹恐或失者。正在此一脉道理也。今言主理之心善。单言气之心不善。是以材料为不善。以主 (第 386L 页)
 
同板○答石子重书。人之所以为学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
周公孔子言秉彝好德之心。孟子言同然之心,皆有之心。程子言本善之心。朱子言本然之心,本然之善心,本明之心,无不仁之心,有正无邪之心。而其发明周孔 孟程
之意。又不胜其多。而此书如此。盖以其所谓气质有蔽之心言。而非言心之本体然也。观后书论存亡本体之语则可 (第 461L 页)
。便为间丈之筵。宾主有序于一堂。乃见王道之易。笭箵不远乎千里。各喜河饮之充。涵虚之讲席常开。共讨孔颜 孟程
朱之语。新山之首席有圈。兼摄薇松龟礼勿之仪。出六榜虽小成。自是师奖。加一课犹愿借。足见民情。粤自职秩 (第 333L 页)
衣服可入庙。按未葬废祭。尸柩至凶。不可于凶时行吉礼也。岂无衣服可入庙之故耶。此答可疑。
答林叔和曰。 孟程
所说才字之意不同。程子为密。孟子未免少有疏处。今以程子为主。而推其说以阴补孟子之不足。则两说不至甚相 (第 444H 页)
妨。按 孟程
之言。疏密虽异。善看之则不害其为同。盖才是性之用。(真西山说。)性是圣愚所同。故才亦圣愚之所同得也。 (第 444H 页)
亦深有相发之妙者也。孔子言相近之性。朱子曰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之。孟子言性善之旨。而程子曰性即理也。 孟程
之偏主。何尝为异于孔朱之训哉。言各有当也。且前辈立言。各有其时。退陶以前。主理之旨大明。其在吾东。暄 (第 198L 页)
 先祖先生曰凡言心者。皆兼理气。(止)何别立一说。
凡言心而曰兼理气。固老先生至训也。若夫指其本体而曰惟理。剔发善一边而曰只指理者。亦老先生至训也。且如上所言 孟程
朱诸子以理言心者。皆章章然。至如朱子所言心固是主宰底。所谓主宰者。即此理也者。则已说出心即理三字矣。 (第 258H 页)
仁天欲丧斯道而不生其人也欤。阳虽消剥而不食之果。必有复生之理。则岂其终为夷焉兽焉而止耶。呜呼。禹周孔 孟程
朱既不复见于今世。则莫如抱禹周孔 (第 640L 页)
孟程
朱之书。深入穷山。讲明其义理。佩服乎一身。思欲扶持于不扶持之中。虽不能以人事回一世气化之衰。亦足以俟 (第 640L 页)
  

问目
 序文言孔曾 孟程
处。或言子字。或言氏字。其有异同之可言欤。
单言其人处著子字。并说传受处著氏字。盖师弟之相传。犹父子 (第 319L 页)
一筵。
诸贤唱酬。引义过重。往往有不敢承当者。未敢辄和。只次其赠别一律。
庐江残雪一窗明。尽日商量学 孟程。
千古传心皆着实。平朝验气觉真清。文从博处从须约。敬到熟时便是诚。讲罢前郊分手地。不禁三笑有馀情。
(第 27L 页)
大衍参同兵家韬略及他百家语。靡不涉流而穷源。既则反求诸六经语 孟程
朱子之说而后醇如也。尝曰虞书精一。孔门博约。大学格致诚正。中庸明善诚身。孟子知言养气。程朱子居敬穷理 (第 53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