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詞曲類
    (之/)
盖闻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常窃悲京城太叔

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于郑也(左氏传曰郑武公生 庄公
共叔段姜氏爱)
(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 (第 29a 页)
约言之郑息有违言息伐郑而败左氏以其犯五不韪而伐人知其将亡郑请
成于陈陈桓公不许左氏谓其长恶不悛按 郑庄公
之在位四邻搆怨无岁无
兵取周禾麦射王中肩寘母城颍誓不复见人道尽矣而为周孟侯以没元身
陈息一青而亟称其 (第 4a 页)
           吴县徐敦仁爱杉


#+PROPERTY: JUAN 1
#+PROPERTY: FILE SB04n0220-001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卷一.

春秋说上
记曰比事属辞春秋之教也邹氏夹氏其为说不可知矣
左氏公羊谷梁三传皆于属辞窥圣人之意所谓比事者
举其略焉汉唐儒者仍之至宋则比事之说渐广然取其
一而遗其二三取其二三而遗其十百故圣人之意未能
观其备以折衷之
本朝儒者乃条春秋之文十百系焉于是圣人之意可以
事推可以文合敬以其法读春秋推之合之得数条列之
如左桓十一年夏五月癸未郑伯 寤生
卒秋七月 (第 1a 页)
郑庄
九月宋人执祭仲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十二年十有 …… (第 1a 页)
事如此中间桓七年高渠弥弑忽立子亹十八年齐杀
子亹立子仪皆不书庄十四年郑杀子仪纳突亦不书若
是者何哉盖 寤生
之为恶也非一日矣至繻葛之战拒败
王师人人之所得诛也其时天王既无再举之师诸侯亦 …… (第 1b 页)
无勤王之议此非惟齐宋鲁东大诸侯皆与 寤生
交也盖
出于祭仲之谋焉既战之后即使劳王劳王者有以贿王
也问左右者有以贿左右也古者谓遗曰问王不可言问 (第 2a 页)
故言劳也以伐郑始以贿终贿王事未必济贿左右则事
必济于是 寤生
之罪可以不讨 (第 2a 页)
寤生
之国可以不夷而 (第 2a 页)

之爵可以不削矣故卒葬如诸侯之书虽然突之书名
忽之书名何也其时 (第 2a 页)
寤生
不能有所达于王且以为不必
达焉是故忽之为世子未尝命于王之朝突之为公子亦
未尝达名于王之朝郑突书突忽书 …… (第 2a 页)
之义也是故三人之立与
弑皆不书亦尊王命也至遇于垂之郑伯先儒以为子仪
岂有是哉观与齐陈睦则亦突而已今夫 寤生
之大逆其
子孙皆宜诛者也乃既赦其身复扶树其子孙且舍长立
幼以乱其国周之政刑可谓颠矣然而失政刑者天下之 …… (第 3a 页)
其名号一以见权必
统于一而不可妄干一以见名必从其正而不可旁假一
以见事必传其实而不可曲没且由是推之以 寤生
及忽
与突之败常乱俗如是而必乞灵于天子之名号以令其 …… (第 3a 页)
众则主名号者不可轻以 寤生
及忽与突之乘强肆悍如
是而终不能藉天子之名号以盖其恶则受名号者不可
恃夫如是则朱子门人所列不书姓不书 (第 3b 页)
  簇御林
今迢递路几千笑花神未有权任风开落飘苍藓但
芳心至死香不变恨绵绵几多心事都付十三弦
  琥珀猫儿坠
那人何处消渴在文园羸得文君眼望穿阴云终散
月终圆婵娟须有日飞向蓬莱还 寤生

  尾声 (第 85a 页)
   西散处宗夏思之为作五雁图赋诗一首
五雁何翩翩饮啄同清池失路在中道饥寒不相知昔
为八龙聚今作四鸟离惊飙广漠至十月百草衰天高
羽翮短苦受胡鹰欺上林岂不广念汝归何时管蔡兴
流言坐使君臣疑京城死大叔 寤生
手刃之淮南歌尺
布千岁有馀悲东阿苦不容七步咏然箕骨肉成虎狼
所争毫与釐我观五雁图为继鹡鸰诗 (第 7a 页)
宋之殇公所谓自取之也夫
   齐人郑人入郕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假玉命以逞其私忿抗王威以肆其不臣甚矣 郑庄公
之不 (第 12a 页)
 颍考叔

  留羹感 郑庄公
母子如初见左传茅焦諌始皇即
  虚左迎母见史记
茅焦甘伏质考叔请留羹大隧如初乐咸阳虚左迎
 魏孝子 (第 14a 页)
灭。

与商人盟誓

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左传。昭十六年》) 郑庄公

公名 寤生,
桓公孙。世执周政。桓王即位,为左卿士,寻夺政。

城颍誓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元年)
生三子,子悉成长,父母完安。天所孕育,而害其父母兄弟者哉!(《意林》,《御览》三百六十一)

  不 举寤
生子。俗说儿堕地便能开目视者,谓 之寤
生, 举寤
生子妨父母。谨案《春秋左氏传》,郑武公娶于申武姜, 生庄
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
生。惊姜氏,因 名寤
生。武公老终天年,姜氏亦然,安有妨其父母乎?(《御览》三百六十一)

  不举父同月子,俗云妨父也。
之治也。

经国

  先王之制,立爵五等,所以立蕃屏、利后嗣者也。是故国治而万世安。《春秋》: 郑庄公
封母弟于京。祭仲曰:「都城过制,国之害也。」其后卒相攻伐,国内大乱。故过度则有强臣之祸,鄙小则有微弱
忽值魏师入讨于彼南荆,既兵车之赫赫俄。(《周书》「兵车」作「车徒」,「俄」作「遂」。)一鼓雨凌城,同 寤生
之舍许。等小白之全邢,伊社稷之不泯。实有感于生灵伊,(《周书》作矧。)吾人之固陋,本(《周书》作迥。
华》九百六十三)

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

  夫人讳某,荥阳阳武人也。周宣王之母弟,俾侯于郑 ;郑庄
公之重世,卿士于周。以国为族,自兹而始。祖琼,太常、恭侯。父穆,司空、贞公。西京赋诗,奉常参柏梁之宴
,金山寺,焦山,多景楼,姑苏台,道场山,虎口寺,漂母墓,涿郡,白沟,邺城,覃怀,王祥碑,崤陵,长安, 郑庄公
墓,许文贞公墓,关龙逢墓,望思台,武则天陵,肃宗陵,邠州,泾州,宝陀窟,月支使者献马。其足迹所到。皆 (第 289L 页)
家仲姑者。而汝独不然何哉。岂世俗所称。特其偶然者。而未必尽验也耶。此皆余之所痛惜者也。汝在戊寅春。尝 寤生
生男。而儿堕地即化。汝之病兆。已见于此矣。然其后二年。而能有娠生女。家人未甚以为忧也。既而疾乃作。昼 (第 519L 页)
者。道不得如此。旧注以为行役妇人之作者。以其诗中有道之云远一句故也。然余于此益信其为庄姜之诗。盖不怨 庄公
之不来而谓之道远不能来。则其温厚惠顺之意。蔼然自见于言表。诗可以观。正谓此也。
中庸只为明道而作也。 (第 435H 页)
之责。密疏陈诫。引大舜及 郑庄公
事。语甚切直。光海怒。至火其疏。 母后锢西宫。供奉不时继。公为隐恸。盛米大袋。缘宫墙以进。每有除拜。 (第 517H 页)
之不可废者二也。试就辨说所斥诗序之论而辨其一二焉。则狡童之指郑忽。箕子渐渐之歌。可参證也。将仲子之刺 庄公。
左传子展之赋。可旁引也。兄弟非婚媾之称则扬之水之闵无忠良。未易遽斥。祭毕无养老之礼则行苇之养老行射。 (第 320H 页)
王遗风馀烈。邈焉不复见焉。以妾凌嫡。以贱妨贵。驯致州吁之变。则是岂一朝一夕之故哉。绿衣如履霜之初。而 庄公
不之察焉。可胜恨哉。
塞渊二字。形容心德。非知道者不能。定中之美文公秉 …… (第 38L 页)
简兮之伶官。有宽裕自得之意。有不知不愠之操。但永矢弗告。有非中行之道。其亦沮溺之流欤。
硕人之诗。为 庄公
昏惑而作也。于庄公无所刺斥。只言庄姜之美。盖其诗人忠爱之诚。不忍直言以彰其君之过也。若谏于君则当犯之 (第 41H 页)
  礼记既告功。遂看春秋左氏传。忆昔鹅湖之社。受读于槐里子。(再从兄海州公)略通大旨。今揽旧篇。不禁存殁之感矣。

左传
古者后妃无谥。郑之武姜。卫之庄姜。先儒注说。皆以为谥非也。以郑武公之夫人。故曰武姜。卫庄公之夫人。故曰庄姜。盖从夫谥也。孔子曰。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安有夫人而以武为谥者哉。若厉妫戴妫之称者。元妃从其夫谥。则媵御不可以冒称。故以谥而别之。然媵御之有谥。尤近于亵矣。(隐。) 郑庄公
迁其母。毙其弟。伐其君。于彝伦纲纪之间。固已不免乎春秋之贬矣。若颖考叔舍肉。其志微婉。其言恳挚。虽令 …… (第 132H 页)
悖出。初非可践者耶。于是乎颖考叔未尽善矣。礼曰。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以此坊民。诸侯犹有叛者。 庄公
不用祭仲之言。竟使其弟厚而自崩。则亦岂不忸怩乎。以是君子慎其始而图其终也。夫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 (第 132L 页)
以忠。平王欲分政于虢。 庄公
乃敢怀怨。周郑以子交质。固可谓君不君臣不臣矣。况温之麦周之禾。恣意侵犯。仍不朝觐。至有繻葛之役。顾其 …… (第 132L 页)
诸姬与异姓侯伯。无一人声罪而致讨。王室之不能复兴。名义之不能复章。自此而始。圣人虽欲不作春秋。得乎。 庄公
之不取许宋。盖善矣。
宋宣公弃其子而传其弟。即家法也。微子舍腯而立衍。自其先已然。而公羊氏曰。君子大 …… (第 132L 页)
。而燕燕之诗兴。桓王不能问其罪。将何以威诸侯而严堂陛之分乎。卒之郑矢中肩。王室遂微。盖自平王之时。置 郑庄公
迁母之罪 …… (第 132L 页)
实乎。或曰。王孙满以为鼎迁于周者何也。曰。迁商迁周。统言其鼎之为商为周。非谓武王之迁之也。(桓。) 郑庄公
于王室。以其义则君臣也。以其亲则再从也。当王之致讨也。囚服请死。以祈王命。犹或为补过息尤之道。而乃反 …… (第 133L 页)
父之国。与檀弓所载申生事相似。盖檀弓以急子之言。捏合于申生也。
桓公不能防闲文姜。而齐有敝笱之赋焉。 庄公
不能规谏文姜。而齐有猗嗟之作焉。欲知鲁失。徵于齐风而可得矣。 (第 134L 页)
庄公
忍与雠怨之人共起而伐文王之后。抑何意也。平王之于申侯。 (第 134L 页)
庄公
之于齐襄。虽曰乃母之同气。即亦不共戴之血怨骨雠。则匿怨忘雠。戍申如 …… (第 134L 页)
余以为康公徼戎。左氏之误传也。
晋厉公与诸侯执曹伯。欲以子臧见于王而立之。能知尊王之义。甚可嘉也。自 郑庄公
之于许男。灭人之国。俘国之君。甚至于鄫子之用社而极矣。晋侯与诸侯立曹伯。欲请于天王。岂不美哉。
栾郤 (第 144L 页)
 郑曰同者。不特有所好恶。(言恩虽不同。而义必同)〇四书集说云好是庆赏。恶是诛罚。恩虽不同。义必齐一。(左传云晋文复卫侯而不复曹伯。晋史谓曹卫皆命。而不与偕复。同罪异伐。非刑也。)〇毛曰为君者。好恶公族。必彼此相同。非谓公族有好恶而君同之也。〇冯文子曰万一荣夷公好利而王亦好之。 郑庄公
恶虢而王亦恶之。可 (第 82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