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后主钟山书
院皆叹以为异才然浮沈诸生中者十有五年举乡荐
累试礼部辄不遇而学益高望益重甲午岁陜西巡抚 毕公
慕其名延为关中书院院长凡考课甄别升降之 …… (第 1b 页)
真读书立品者文
或未工亦优奖之大要欲合文章学问人品为一也居
数月弟子著录日众安西迪化诸州来学者趾相接
乃奏于 朝言戴某学术纯正训迪有方六年后如
有成效乞格外推恩酌用得 旨报可戊戌试礼部
成进士例授中书科 (第 2a 页)
舍人仍还关中明年先生在院六
载矣 毕公
援前奏复荐诸 朝引 见之日特试四
书文一篇有 旨以国子监学正学录用既拜
命需次归里未到选期奄忽不起呜 (第 2a 页)
以其年之高哉其于世故也纯熟于理道也明达固
将乞言以裨益于治耳而老者亦曰吾年不可以徒高
也思益邵其德若 毕公
弼亮四世而克勤小物卫武公
年九十而作抑戒之诗乃所谓老也使若黄发儿齿黎
面鲐背而曰吾老矣考其德曾孺子之 (第 23b 页)
   苏州府重建文庙记
苏有学于城南实创于魏国范文正公更五百年来所
以修葺而开拓者惟贤守是赖至于今日规模益壮天

下之言学者莫能过之故四方贤士大夫之道郡中以
一游其地为快然犹病文庙与学之弗称也盖其制非
特视学为陋岁久且敝尔乃成化八年鄱阳丘侯霁来
知府事政既克举境内悉安叹曰事神吾职也有如文
庙敝陋孰任其过然吾不敢专也乃请于巡抚左副都
御史洛阳 毕公公
从之则计财度工择日而从事始改
作大成殿于旧址之北而侵于西者二丈有奇次作棂
星门南与殿直以十年三月兴功 (第 19a 页)
代之世用久仕于外练达详慎天官卿特推择为此举
其职殆无难者书曰惟周公先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
中惟 毕公
克成厥终夫亭不足书而泉则重事也以三
君之相继敢叙其功而望其成焉
   博平县迁学记
博平为县属东昌故 (第 7b 页)
者其在斯乎臣尝考之于书昔之保釐东郊成周者
周公君陈 毕公
三君子者相继协心而后足以底治而
是都也贺氏独以成功岂不盛哉西门之庙宜乎其奕
奕也昔诸葛武侯之相汉功德 (第 3b 页)

也元和之刑政自同太宗也必当华夏宅
心上东封之书蛮夷屈膝纳藁街之贡岂
直擒吴定蜀平一蔡州而已或言祖 毕公

耸身长揖而言曰异乎音之所闻若此则
白公太才美寔辅相之英者岂徒丈夫耶
子其行矣予果得修之予归 朝未再旬 (第 3a 页)
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武王即
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 毕公
之徒左右王师
修文王绪业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孟津为
文王木主载以伐纣毕立赏罚遂兴师武王渡河中流 …… (第 3b 页)
击以剑斩以玄钺已
乃出复军其明日除道修社及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
以先驱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 毕公

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
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卫康
侯封布兹召公 …… (第 4b 页)
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封纣子禄父
殷之馀民未集武王乃使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
殷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 毕公
释百姓之囚表商 …… (第 5a 页)
作周官正礼乐制度于是
民和睦颂声兴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
息慎之命成王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 毕公
率诸
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
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武之所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
俭毋多 …… (第 7a 页)
康王命作策 毕公
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康王崩子昭
王瑕立时王道微阙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立昭
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 (第 7b 页)
挽皇太孙传旨封皇太后皇后公要廷臣力争而八
月晦光宗宾天中人李进忠等阑乾清宫门不听群
臣入临比入举哀 毕公
诘问群奄皇长孙当柩前即 (第 1b 页)
  请建三公官(愚曰古者三公之设专论道而不及/事汉世三公之设专论事而不及道)
   (夫三公古无设官以卿士有道者兼之盖经邦/理阴阳者也周公位冢宰而兼太师 毕公
为司)
   (马而称父师皆是兼官故春秋有曰宰周公当/时大槩六卿能论道则兼之止可任事则不必)
   (第 14b 页)
召公在后 毕公
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维之目见正
容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度素定也今陛
下有成王之尊而无数子之 (第 13b 页)
之财
积无功之家帑藏单尽民物彫伤卒有不虞复当重赋
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昔成王之政周公在前召
公在后 毕公
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维之目见正容
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度素定也今陛
下有成王之尊而无数子之 (第 37a 页)
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锡君玄土苴
以白茅爰契以龟用建冢社昔在周室 毕公
毛公入为
卿佐周邵师保出为二伯内外之任君实宜之其以丞
相领冀州牧如故今更下传玺肃将朕命以允华夏其
(第 51a 页)
(是妇人故先儒郑玄等皆以十人为文母周公太公召/公 毕公
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也左传昔帝鸿)
(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皞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第 5b 页)
   康王
祖业遵无怠神人俨敬恭保釐介东土匡翼望臣工德

教寰区洽囹圄越世空唐虞隔千载亘古两时雍
 臣惟康王克遵洪业敬恭神人命 毕公
以保釐东郊
 之任图治谆切是以四夷宾服海内晏然百姓兴于
 礼义囹圄空虚天下安宁而有唐虞之风泰和之治 (第 12b 页)
倾动一日草诏书其语意难以入国语
大臣疑之有集贤学士亦出微语公召掾史具纸笔请
学士改撰学士大愧却立会食 毕公
改为之而前诏一
字不复用一坐大惊公以文墨自任不肯 (第 11a 页)
 及期先一日简就狱离鱼台三十里为独山大盗刘
 仪久啸聚其中有众数千开府曾公铣议进剿以公
 才属为前锋既择日陈兵祃祭 毕公
知独山有谍者
 在军乃命植一竿百步外公手张矢誓曰某以书生
 任将兵若一举灭贼当三矢中此竿时万目齐注监 (第 37a 页)
  入之其产有异才也固宜且先生自童稚
  时即历齐鲁之墟登周孔之庙慨然有意
  于颜闵之学明粹毅直岂袭取者哉有伊
  尹 毕公
之志而尤不满于伯夷叔齐之死
  有缇索孔褒之孝而尤大其亲济宁公之
  学有董仲舒王仲淹起遗经于绝学之 (第 10a 页)
其君而援武王以藉口其祸君臣之大义不亦甚
哉吾故辨之以为好奇信怪者之戒
  毕命
余读尚书至于康王之命 毕公
然后知周公之忠厚
殷之遗民可谓顽矣大者作乱小者 …… (第 13b 页)
义民待之彼欲不修士君子之行得乎圣
人之待人也恕如此宜乎未历三纪而皆化也至于康
王不知圣人导民之微权命 毕公
继周公之职辄称之 (第 14b 页)
夔为春而无险戾乖僻之气以间之
是以其时为极盛为汤之春者伊尹为高宗之春者傅
说为文武成康之春者周公召公 毕公
之徒其为人不
同然皆能协和万邦施惠泽于天下至周之季孔子孟
子者出其德可以为春而国莫或之用虽能备太和于 (第 29a 页)
康王即位之后召公不见则巳薨矣周初诸老固多大
年然周公九十九岁太公百二十馀岁 毕公
亦寿考要
之无及昭王之世者若百八十则及见胶舟之变矣非
召公之幸也
(问)左传引洪范为商书何也
(答) (第 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