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書類
經解類
論語類
 大旨决哉叶氏因欧阳氏而更张大之吾何敢哉吾

 所不能无疑者乃在序卦 韩康伯
曰序卦非易之蕴
 横渠张先生晦庵朱先生皆谓非易之精不谓非其
 蕴也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 (第 1b 页)
   右第八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二十字 韩康伯
本在夫易何为者也之上按班固
 律历志在天数五上伊川同朱义遂移在此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 (第 22a 页)
十有五地
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
神也
 此四十四字 韩康伯
本在再扐后挂之下朱义移置
 在此简辅曰一二三四五生数也化之渐也当谓之 …… (第 22a 页)
 也而遂以浅未不求其说亦过矣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

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
之数也
 乾坤二篇九六之策 韩康伯
谓三十六策四分之而
 九二十四策四分之而六皆取过揲若得五八八或
 九四八通计二十一则过揲得四七二十八 …… (第 27b 页)
 八八六十四象阴方爻位有分可藏往事易变也张
 氏曰圆神故能通志方知故能定业易贡故能断疑
 洗心犹春秋传洒濯其心之意圣人体具三者而开
 物成务 韩康伯
关朗言洗濯物心使人无所渎污藏
 晦于密无所间然密犹言未始出吾宗也以此洗心 (第 36a 页)
 矣不言悔吝者贞于悔则吉贞于吝则凶耳嘉兴陈
 绶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皆以一初生者为至善故以
 吉居始者为正言当从吉也朱子发辞引 韩康伯

 佐曰此不累乎吉凶也横渠张氏意曰吉凶否亨有
 义命焉圣人一以贞胜而不顾大人否亨灭顶无咎 …… (第 3a 页)
 从用升降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

如临父母
 此易书之不可远也 韩康伯
注明出入之度使物知
 内外之戒朱义疑脱误门人录其语曰合作使内外
 知惧非也出自内卦而往外也入自外卦而 …… (第 24b 页)
 也忧患之故谓几也师保父母互言之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辞谓卦爻之辞方谓辞之所指虞氏指方为坤谓以
 乾通坤非是易道也
   右第八章
 证误(据 韩康伯
解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无误文)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
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 …… (第 25a 页)
 胡仲虎曰杂物撰德指中爻互体此论中爻本体崔
 憬曰二主士大夫佐于一国四主公孤牧伯佐于天
 子皆有助理之功三诸侯五天子同有理人之功异
 位者 韩康伯
曰有内外也朱先生以二四同阴位三
 五同阳位疑与下异位之说相左矣阴以降为用而
 有待于阳故以远近等之不 (第 27a 页)
 周易象旨决录卷七
            明 熊过 撰
  说卦传
 隋经籍志序秦后易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
 今 韩康伯
说卦乃止一篇而别出序卦杂卦与隋志
 不虑双湖胡氏曰费直所传不及说卦以后隋志所
 谓三篇恐并序杂言也 …… (第 1a 页)
 有八矣

杂卦传
 杂卦者 韩康伯
云杂揉众卦错综其义或以类相同
 或以异相明也朱先生有言杂卦反对之义惟反覆
 则吉凶祸福动静刚柔皆相反 (第 40a 页)
可以寻常此应之例论也(周易义例)

易举正

唐苏州司户郭京有周易举正三卷云曾得王辅嗣
康伯
手写注定传授真本比挍今世流行本及国学乡
贡举人等本或将经入注用注作经小象中间以下句
反居其上爻辞注内 (第 12a 页)
 (本义后图象说○汉上云秦汉之际易亡说卦孝宣/时河内女子𤼵老屋得说卦至后汉荀爽集解又得)

 (八卦逸象三十有一东莱吕氏家塾论云隋经籍志/序云秦后惟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今 韩康)
 (伯
说卦乃止一篇而别出序杂愚谓隋志疑是盖费/直所傅不及说卦以后而所谓三篇恐并序杂言也)
序卦傅第九
 论 (第 68a 页)
 大坏于康成辅嗣之徒又可为之一慨矣

   魏吴晋元魏唐
 费直 郑玄 王弼  韩康伯 
孔颖达
  王弼受授可考馀王肃管辂虞翻郭璞皆莫
  可知
魏东海郯人王肃子雍(将/军)撰定其父成侯朗 …… (第 27b 页)
古籀(字/也)司马才章王恭马
嘉运赵乾协王惔于志宁等同撰五经正义四门博士
苏德融赵弘志覆审大槩因王弼 韩康伯
注为之解释
敷演于义理象数之学未能卓然自有所见者也然则
唐家一代之易学从可知矣 …… (第 31b 页)
 傅云后人纂陆德明释文所取者附益之非肃本书
王弼注上下经六卷(分上经乾傅第一泰傅第二噬嗑/傅第三下经咸傅第四夬傅第五)
 (丰傅第六/而无卷字)弼门人 韩康伯(晋太/常)
注系辞说卦序卦杂
 卦共三卷(东莱吕氏 (第 41a 页)
韩康伯
谢方荀柔之萧子政/等为系辞注解义疏甚多今行于世韩一)
 (家/耳)又载弼略例一卷通为周易略例卷第十税 (第 41a 页)
与权

 古易下论曰易经羲文周孔之手可谓最古而篇第
 最不明盖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王弼 韩康伯
尤其
 罪之魁也魏志谓郑康成始合彖象于经厥初犹如
 今乾卦附之于后至王弼则自坤以下各爻联缀之
 标题 (第 41b 页)
乃以上经乾傅至下经丰傅为六卷已不知于
 义何居及 韩康伯
又以上下系为七八卷说序杂为
 第九卷略例为第十卷使羲文周公上下二篇之经
 不成二篇而孔子十翼不成十翼 …… (第 41b 页)
 子独不见先正尝黜与注疏异说者乎予曰不然易
 更三圣虽暴秦焚书易以卜筮获免此殆天未丧斯
 文也弼尚老庄仕正始而以曹爽兄弟为主卒坐曹
 爽党而摈 康伯
虽孔颖达言其亲受学于王弼然诋
 序卦非易之蕴已无忌惮本朝接五代道丧文弊之
 后一时名卿姑以注疏不可倍 …… (第 42a 页)
 使世之父诏其子师诏其弟子锢成风俗牢不可破
 不知易经数圣人之手岂弼仕操懿者可污篇端而
 擅古注之笔哉矧弼踰弱冠而废死 康伯
踰四十惑
 于日者而病死乃敢干乱文王周公之经而轻訾孔
 子十翼證以春秋斧钺诛绝不贷三圣遗经岂待若
  …… (第 42b 页)
 逐卦之首所集有子夏孟喜京房马融孙爽郑康成
 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
 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 韩康伯
刘瓛何妥
 崔憬沈麟士卢士崔觐孔颖达三十馀家又引九家
 易乾凿度义蜀才者颜之推云范长生也其序云自 …… (第 46a 页)
 右见洪容斋随笔录郭京有举正三卷云得之王辅

 嗣 韩康伯
手写注定传授真本凡一百三节与今流
 行本不同予顷于福州道藏中见此书而傅之又见
 晁公武所进易解多引用 …… (第 51a 页)
 伊川之傅(字舜举自/号东谷)

陈希亮制器尚象论一卷长于易谓 韩康伯
著十三象
 徒释名义莫得尚象之制故作论以明之(蜀人天圣/中第进士)
 (仕至太/常少卿)又辨刘牧易一 (第 64b 页)
   淇水不信序卦之疑

淇水文十翼皆孔子之言乎不得而知也然有疑焉序
卦者 韩康伯
虽已明非易之蕴而未明所以然也易卦
之序二二相从今序卦之文盖不恊矣有义之苟合者
有义之不合而强通者是岂 (第 114b 页)
圣人之言耶(李清臣字邦/直号淇水)
愚谓圣人读易超然意与易会而为之辞岂常人寻行
数墨者可并论以此疑之非矣 韩康伯
谓非易之蕴先
儒极议其失(见中篇/傅注下)谈何容易而犯不韪耶
   易非全书之疑 (第 114b 页)
怒不过其分理也云有不善朱尝复行者周易下系辞文彼云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
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韩康伯
注云在理则昩造形而悟颜子之分也失之于几故有不善得 (第 2b 页)
八)
(十四爻三百八十四象也而每爻中复具数象则象不/可胜穷皆画虚象以待实徵所以能尽天下之变也)
王弼 韩康伯
不知象而扫之不足道两汉诸儒皆言象
而或得或失元人吴澄作纂言则穿肉附毛强桃代李
至明来知德易注何楷订诂 (第 10a 页)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也因而命之人或大或小或清
 或浊各凝成一善者则所谓性也中庸言天命谓性
 孟子言性善皆本此 按 韩康伯
注曰道者何无之 (第 8a 页)
博)
(士太常荀崧奏请置郑易博士诏许值王敦乱下果立)而王氏为世所重今以王
为主其系辞已下王不注相承以 韩康伯
注续之今亦
用韩本子夏易传三卷(卜商字子夏卫人孔子弟子魏文侯师七略云汉兴韩婴传中)
(经簿录云丁宽所 …… (第 4b 页)
谢万(字万石陈郡人东晋预州刺史)韩伯(字 康伯
颍川人东晋太常卿)袁悦之(字元礼陈)
(郡人东晋骠骑咨议参军)桓玄(字敬道谯国龙亢人伪楚皇帝)卞伯 (第 6b 页)
  河图说二
客有难余曰因图画卦夫子所不言固已然则朱子之
臆说乎曰非也其说出于刘歆衍于纬书而传于邵氏
朱子特笃信弗疑焉尔按汉书五行志刘歆以虙羲受

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春秋纬云河图龙发礼纬含
文嘉云伏羲德合上下地应以河图洛书则而象之乃
作八卦孔氏刘氏郑氏因以河图为八卦东汉尚谶纬
其说相沿无足怪者(晁氏读书志云纬书伪起哀平光/武既以谶立故笃信之郑玄何休)
(以之通经曹褒以之定礼/自苻坚以后其学始绝)厥后 韩康伯
注系传削而弗
采也孔疏虽杂引众说初不列图于经也周子于易发
太极之义第云圣人之精画卦以示于河图无一言也 (第 7a 页)
 (之因其介也本有咎而无咎惟能悔也辞以震之使/知悔也忧者危疑之意震者儆动之意介在事前悔)
 (在事后又按介有二义 韩康伯
云纤介也本/义云辨别之端要而言之是善恶分路处)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 (第 9a 页)
  右第三章
   (上章言系辞此释卦爻辞之通/例以明圣人忧世觉民之心)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韩康伯
云作易以准天地本义以卦爻为易书愚窃/谓此章主赞易道说卦爻未具之前易道在天地圣)
 (人作易效法乎天地 …… (第 10a 页)
 (人直指道体语道者自然而然不落形气之名正从/阴阳上见得似不可与气对举不曰阳阴而曰阴阳)
 (者阴静而阳动朱子所云阳前是阴故先阴而后阳/亦犹上章言幽明死生鬼神不言明幽生死神鬼也)
  (韩康伯
谓道者无之称孔颖达云一谓无也皆异端/所谓道非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张横渠云大易不言) …… (第 12b 页)
   (字与后重出故欲去此五十六字而移置后三/十九字于第十二章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之)
   (上诸儒分章不/同今从本义)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愚按 韩康伯
以此节居第十章之首汉书律历志在/天数五之上程传依之移冠第九章黄氏日抄谓始)
 (于朱子/似失考)
天 …… (第 23b 页)
 (千万皆从此推出也天地之数是自然之数大衍之/数是推衍之数凡蓍草五十茎筮之初右于取一策)
 (反于椟中虚其一而不用 韩康伯
所谓易之太极也/其入用者只四卜有九而已盖天地之数始于奇大)
 (衍之数则以奇为用其用二字直贯到末分二 (第 25b 页)
 (之庄子所谓以有象/者象无象者而定矣)
彖者材也
 (此指文王彖辞苏氏易传曰孔子所谓彖者谓卦辞/如乾元亨利贞是也材与才同 韩康伯
曰彖言成卦) …… (第 9b 页)
 (居谓爻位不待观其动也更约而言之则观文王之/彖辞思过半矣并无待观于爻辞也所要者愈约所)
 (见者愈精圣人深契易道之妙如此 韩康伯
曰彖者/举立象之旨该中爻之义一以贯之形而上者可以)
 (观道过半之/益不亦宜乎)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 …… (第 27b 页)
  (愚按隋书经籍志序秦焚书周易以卜筮得存惟/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吕东莱家塾论云)
  (至后汉苟爽集解乃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 韩康伯
说卦乃止一篇而别出序杂) …… (第 36a 页)
 (每卦彖传或言阴阳或言刚柔皆以阳刚属天道阴/柔属地道至此乃错举之天道亦有阴阳地道亦有)
 (刚柔立者何立此阴阳刚柔之体也立之者谁画卦/之圣人也 韩康伯
注以气言阴阳以形言刚柔孔疏)
 (以形为阴阳以气为刚柔其说相反韩注得之阴阳/刚柔夫子言之亦屡矣此则以 …… (第 39b 页)
 (为道万物无不周遍偶/举一物不足以尽之也)
  右第十一章
   (本义此章广/八卦之象)
 序卦传
   (韩康伯
云序卦非易之蕴也托象以明义不取深/蕴之义程沙随 直以序卦非圣人之书朱) …… (第 57b 页)
 (泰之理亦无终否之理愚窃谓据气运则不可以终/通论人事则不可以终否胡庭芳曰乾坤十变方泰)
 (何其难泰一变即否何其易 韩康伯
曰否/则思通人人同志故出门同人不谋而合)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
故受之以谦有大 …… (第 60a 页)
 (也损欲其不已益惧其不已其几在我不可以不决/郭鹏海曰夬者以君子决小人也小人既去则君子)
 (之朋必至而相遇 韩康伯
所/云以正决邪必有善遇是也)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
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 …… (第 65a 页)
 (卦其实二十八卦上经错卦六综卦十二下经错/卦二综卦十二其实皆十八卦也来矣鲜主此说)
  (然本于 韩康伯)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 …… (第 68a 页)
 (孙奕示儿编云诛当作昧郭白云曰晋与明夷朝莫/象也故言明出地上明入地中愚按诛与昧字体相)
 (近其说似可从若以伤训/诛与昼字似无反对之义)
井通而困相遇也
  (韩康伯
曰并物所通用而不吝困安于所遇而不滥/叶尔瞻曰泽及于物不求通而通德掩于邪非所遇)
 (而遇项平庵曰以通 (第 70b 页)
 系辞下傅(凡十二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
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
者生乎动者也 (韩康伯
曰有变动而后有吉凶动以用/言即变之所之或曰动因乘承近应而)
(见柴氏中行曰如情伪相感/远近相取好恶相 (第 1a 页)
 因解上六之辞而言其意象传曰以解悖也此更申

 言之 韩氏康伯
曰括结也君子待时而动则无结阂
 之意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举正作动)不威
不惩(说苑 …… (第 12b 页)
 馀皆其爻之所用者是也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郭京)

(本无近也二字谓王弼注惧近也后误将近也二字作经毛氏奇龄曰按所据 韩康伯
王弼原注今王注已无)
(惧近也句而 (第 25b 页)
康伯
乃有位逼于君故多惧之语则直是经文不得妄诞)柔之为道不利远
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此合下段复论中四爻 (第 25b 页)
 
履霜坚冰(句)阴始凝也(句)驯致其道(句)至坚冰也(魏志作初)

(六履霜郭京举正据王辅嗣 韩康伯
本作履霜无坚冰字谬)
 阴始凝释履霜至坚冰也释坚冰至驯致其道释至
 字言方履霜而知其坚冰至者由驯致其 (第 5a 页)
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摩/一)
(作磨荡诸本并作荡霆蜀才作电运姚宏作违今俱从 韩康伯
本○盈天地间皆易是故伏羲因图书设黑白) (第 2a 页)
纂注 (韩康伯
注曰荀爽有九家集解蔡氏曰积阳故为/天阳体动故为圜尊而上故为君性刚故为玉为)
(金纯阳故色为大赤健故为 (第 11b 页)
 而自谓能视跛者寔不能履而自谓能履以此涉世
 其速危害必矣故如履虎尾咥人凶也离卦曰履不
 处也盖履卦阳爻皆以不处其位为吉 韩康伯
得之
 王辅嗣其说妙矣六以阴干阳位如武人而欲为大
 君徒肆其刚暴人孰与之故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
 明也 (第 3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