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四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書類
 一阴压三阳不住阳气尚能透出其上阴有遏抑之
 谋阳亦有鼓荡之力不至与之为和畜可为君子惧
 畜小犹为君子幸也
  张南轩
云凡百君子之欲行事小人得以挠系之大
 事将成小物得以邀阻之皆小畜之义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文王系卦至此 (第 35b 页)
出于正道孔子之心不切于救民
可乎不识以何者而谓其有不同也先生曰此辩亦是
范氏盖就其立言之体而断之也 张南轩
云文王之囿或蒐田所及而民遂指为文王之
囿耳象先意以为此论良是夫囿者蕃育鸟兽之所果
以閒旷七十里之地为 (第 24b 页)
闲先圣之道慨然忧世见齐梁之
君开陈理义提世大纲一扫东周五霸之弊发兴衰拨乱之心其传圣人之道纯乎纯者也 张南轩(栻)
曰孟子在战国多眷眷于齐宣王其去也又
迟迟而不去只为齐宣王有好勇之资难弃之耳○又曰齐王资虽不敏然异夫饰 (第 33a 页)
履一之数也夫九宫
数术家用之非易数也大戴礼明堂制度有二九四七
五三六一八之说郑注法龟文也盖祖安国之说 张南轩
曰郑康成溺于纬书以河图为八卦洛书为九畴此皆 …… (第 12b 页)

张南轩
曰咸六爻未尝言心文王于四言思然则 (第 43b 页)
南轩
盖以爻辞为文王之辞也明矣
朱子曰爻辞周公作是先儒从来恁地说且只得依他
盖其中有说文王不应是文王自说也 (第 43b 页)
祐初为校书郎嘉祐中卒新安王炎晦叔尝问 张南轩
曰伊川令学者先看王辅嗣胡翼之王介甫三家易何
(第 18a 页)
南轩
曰三家不论互体故云尔然杂物撰德具于中
爻互体未可废也 (第 18a 页)
南轩
之说虽如此要之程子专治大
义不论象数三家者文义皆坦明象数殆于扫除略尽
非特互体也
直讲徂徕石介守道撰 …… (第 18a 页)
四卦政和八年仕隆兴二年卒 南轩
其子也 (第 28b 页)
南轩先生
张栻敬夫撰易说
丞相吴兴沈该守约撰易小传六卷专释六爻兼论卦
变卦为一论又有系辞补注十馀则附之卷末都洁 (第 28b 页)
 然明代儒生诟刘炫者多而诟朱吴者少何也
此则有明一代俗学之通弊也明以八比取士专用朱
氏所注书为取士功令立之学官人第知有朱氏而不
知有孔子朱氏曾斥古文尚书为假书而吴澄又张大
之有明俗儒无不攻古文而尊今文不幸而孝经古文
与尚书古文同出孔壁又不幸而刘炫得孝经孔传与
梅赜上尚书孔传又彼此相类因重以攻古文尚书之
馀力并攻孝经其所以诟炫者正助熹澄之诟梅赜诟

炫而加功焉者也敢诟熹澄哉然世虽未尝诟之而有
窃讥之者尝见钱塘王草堂作二经汇刻一大学一孝
经也孝经末篇载朱氏集中诸书痛言凡文之必不可
改以为世戒并录于后
朱氏与 张南轩
论二程遗书有云熹之愚意止是不欲
辄改易前贤文字稍存谦退敬让之心耳若圣贤成书
稍有不惬已意处便率情奋笔 (第 19a 页)
功而异位特就两
爻相较言之初何尝有互体又曰晋书荀顗尝难钟会
易无互体见称于世其文不传新安王炎晦叔尝问
南轩
曰伊川令学者先看王辅嗣胡翼之王介甫三家 …… (第 42b 页)
易何也 南轩
曰三家不论互体故尔此言博雅详尽足
照千古
彖辞象辞之作史汉以为文王而马融陆绩孔颖达以
为彖辞文王作象 (第 43a 页)
 弘宪云饰州邦而叙人物因邱墓而徵鬼神乃言地
 理者通弊至于邱壤山川攻守利害反略而不书元
 和宰相之言施于撰述如此若 张南轩
论修志不可
 不载人物典刑系焉世教补焉此则儒生之见以之
 点缀郡邑志则可非所论大一统之书卷帙浩繁者 (第 241a 页)
有地二十步乃一举足步之步非古司马法田用司马法建步立)
(亩正其经界见汉食货志)

集注援引多误

张南轩
有言为治者多不本于学而为道者反不涉
于事说者谓括尽汉以来俗吏儒生之病余谓儒生不
独如是即生平所撰之传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