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四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書類
 之庇故曰无不利○郭白云曰六五柔得尊位大中

 为剥之主能御众阴以承阳者也○ 张南轩
曰五虽
 君位而卦有阴为之主不取君义者坤剥遁明夷归
 妹旅也非人君所处故无君义○张舜元曰柔得尊
 位 …… (第 32a 页)
 阳息上升必消群阴故终有大败○程传阴柔居复
 之终终迷不复灾自外来眚由己作无施而可复则
 合道迷复与道相反也○ 张南轩
曰阴柔之才去刚
 太远所谓人欲肆而天理灭者○王童溪曰在复之
 上阴暗柔懦故迷迷者失道之谓○项平甫曰阴 (第 44b 页)
 应又正故吉○赵复斋曰上九艮止故近养五初九
 震动故远应四 虎食肉异于龟盖求养切者阴求
 阳养故吉而无咎 初九上施则光○ 张南轩
曰虎
 视常垂首荀九家艮为虎○蔡节斋曰艮体静止能
 静以待养于初故吉○项平甫曰逐逐说文作跾跾 (第 25a 页)
 无易○赵复斋曰坎阳在内阴在外故水明内景离
 阳在外阴在内故火明外景○水得阳气升而为云
 所以能升者阳也其升而复降者阴也○ 张南轩

 得于乾者震坎艮得于坤者巽离兑得于乾者每无 (第 12b 页)
 则为负且乘○赵复斋曰解之时阴喜得阳居其间
 者贪欲取之三本无应乃欲兼上下二阳难自己作
 致戎必矣○ 张南轩
曰小人乘君子之器招寇而起
 祸贞固守此不可吝乎○张紫岩曰小人任重治功
 必隳解缓之世尤所当谨内而中夏 (第 16a 页)
 孰为臣至于有庙则王位乎中而上下定矣萃假有

 庙萃之所有也此假有庙涣之所宜也○ 张南轩

 收天下之心莫若立宗庙而正王位王乃在中所谓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也○王秋山曰刚来坎中
 在他时 (第 48b 页)
 为门辟户之时当其可动不可不出张禹李绩谨密

 不言而覆汉唐之祚凶孰大焉○ 张南轩
曰处节之
 道要知时识变处颜子之世不可为禹稷之事当禹
 稷之位不可守颜子之节○吴草庐曰九二以敌应
  (第 7a 页)
 是气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变化鬼神皆不越于其间

 ○朱子天地之所以为数不过五而已五者数之祖
 也盖参天两地三阳而二阴所以为数五也○ 张南
 轩
曰天地自然之数盈虚消息往来不停变化虽妙
 而数有以成之若月令所谓鸠化为应雀化为蛤草
 木乃茂草木黄落 …… (第 50a 页)
 项平甫曰四者虽云辞占象变而下文所论则皆占
 也君子将有为节言所占之事也参伍以变节言占
 之法也易无思也节言占之理也○ 张南轩
曰易者
 无形之圣人而圣人有形之易故易乃圣人之道而 …… (第 56a 页)
 皆致敬咸知其德之为神明而信其所告也此之谓
 兴前言蓍之德圆而神则神物固有是德也不斋戒
 以神明之何以前民用乎○ 张南轩
曰蓍龟天能生
 之而不能兴之惟圣人用其四十九而幽赞于神明
 者所以兴其蓍也钻之七十二而置之前者所以兴 …… (第 64b 页)
 自是伏羲观天地取诸物而画八卦也所谓则之者

 则其时以行其事耳郑孔皆失之矣○ 张南轩
曰天
 欲雨山川必先云气况易之兴也岂无先至之祥乎
 是以圣人终之以河出图洛出书而又则之者度其
 时以 …… (第 70a 页)
 而行之则是变无所凝滞而运用不穷故谓之通举

 是变通之用而措之天下之民故谓之事业○ 张南
 轩
曰以天地论之阴阳者形而上者也至于穹窿磅
 礴者乃形而下者欤形而上者之道托于器而后行
 形而下者之器得 (第 76a 页)
 人不敢有所玩幽者吾阐之使人无或有所蔽○郭
 白云曰当名谓卦也辨物谓象也正言彖辞也断辞
 系之以吉凶者也○ 张南轩
曰论易之神彰往察来
 易之道微显阐幽傥非乾坤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 …… (第 31a 页)
 谓以天道之幽而用之于人事所以阐其幽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
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本义肆陈也贰疑也○ 张南轩
曰名卦曰睽而已而
 天下之事同男女之事类在焉名卦以恒而已而日
 月之久照四时之久成在焉此称名小而取类 …… (第 32a 页)
 基犹筑室之基有实行然后德可积而崇也本者物
 所从生善之端人心发见之初故曰德之本地体本
 静而其生不穷井道似焉故曰德之地○ 张南轩
曰 …… (第 35a 页)
 也以柔居之有处谦执柔以贵下贱之美此五所以
 多功○王童溪曰三既多凶不复言其善之不同以
 无善可录也盖柔则不当位而危刚则过刚而胜故
 也○ 张南轩
曰论二与四详于二而略于四论三与
 五详于三而略于五即此以见彼也○蔡节斋曰一 …… (第 47b 页)
 草木之荣谢虫鱼之生死莫能逃此本末盛衰之理
 故曰其道甚大百物不废然知其说者在乎终始以
 致其惧而已○ 张南轩
曰既惧其始使人防微杜渐
 又惧其终使人持盈守成○高忠宪曰无咎者善补
 过也易中凡说有喜有庆吉元吉都是 …… (第 50b 页)
 与变体之于身也即乾之知险也精于观象则可知
 制器之理精于占卜则可知方来之事此以占与象
 措之于事也即坤之知阻也○ 张南轩
曰天能天而
 不能地地能地而不能天赖圣人成其能○吴草庐
 曰人能以易中变化之道用之以言动则于事皆可 (第 53a 页)
 天数三地数二明数之正于五也自五以往非数也
 皆相因而成者也○程明道曰用蓍以求卦非谓有
 蓍而后画卦○ 张南轩
曰一三五七九皆阳数也独 …… (第 28a 页)
 此谓几易之为书要知测未萌事若已往事何用知

 之数亦不必逆筹算数者理也理在必然如政在大
 夫五世希不失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也○ 张南
 轩
曰易之于天下皆逆数而察其来逆如逆暑逆寒
 ○邱行可曰易言藏往知来彰往察来又言数往知
 来则方来已往之 …… (第 33b 页)
 始万物者六子然不能以独化故必相逮也不相悖
 也通气也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合则化化则神康
 成之学进此矣○ 张南轩
曰前言天地定位终于水
 火不相射言八卦各立以为体也此言水火相逮终
 于山泽通气者言六子交通为用也惟交 …… (第 42a 页)
 也兑正秋也秋物成熟槁秆之属则毁折果蓏之属
 则附决妾少女从姊为娣也○张子内实则外附必
 决物成则上柔者必折○ 张南轩
曰巫以言语而悦
 神又以悦人口舌以言而悦人以食而悦己刚卤色
 白外柔而内刚也○朱汉上曰附者兑反艮也决 …… (第 53a 页)
 ○程子物相比附则为聚畜聚也止也止则聚矣物
 聚则有大小之别高下之等美恶之分是物畜然后
 有礼○张子德积则行必有方物积则散必有道○
  张南轩
曰以内言之嘉会足以合礼以外言之万物
 盛多可以备礼○郭白云曰畜而有礼则安无礼则
 危○胡双湖曰乾坤至 …… (第 57a 页)
 而行谓之苟礼以饰情谓之贲苟则易合易合则相

 渎渎则易离贲则难合难合则相敬敬则能久饰极
 则文胜而质衰故剥○ 张南轩
曰天下皆山惟泰山
 可观天下皆水惟东海可观惟其可观然后有所合
 伯夷太公合于文王者以文王可观也○郭白 …… (第 58b 页)
 则反求诸已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
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韩康伯曰家人之义惟严于敬礼胜则离家人尚严
 其敝必乖○ 张南轩
曰三军同心胡越一家六亲不 …… (第 62a 页)
 以缓而渐散也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

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韩康伯曰益而不已则盈故必决也○程子决判也
 有决判则有遇合本合则何遇○ 张南轩
曰美恶不
 两立邪正不并行决去小人则君子交而遇也○朱
 汉上曰缓则宽弛必有所失○胡双湖曰咸恒十变
  …… (第 63a 页)
 物也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
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
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
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
  张南轩
曰一阳在下故动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此物不可以终动○阎氏彦升曰晋所谓进者有进
 而已此进必有伤也渐 …… (第 64a 页)
 得所归者乎
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
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程子旅亲寡非巽顺何所取容物相入则相说相说
 则相入○ 张南轩
曰入于道故有见而说○朱汉上
 曰旅者君子之穷也巽者阴入于阳之下也天之泽
 万物礼义之说人心不入则不说 …… (第 64b 页)
 韩康伯曰涣者发畅而无所壅滞若肆而不反则遂
 乖离也事有其节则物之所同守而不散越也守其
 信者失贞而不谅之道以信为过也故曰小过○
 南轩
曰惟说于道故推而及人说而后散故受之以
 涣○朱汉上曰天地之节不可以不信不信则无以
 成万物而况于人乎 …… (第 65a 页)
 韩康伯曰行过乎恭礼过乎俭可以矫世励俗有所

 济也○苏子瞻曰未济所以为无穷也○ 张南轩

 事至于既济则人情倦于有为事之隳废而物之穷
 也故受之以未济○项平甫曰大过则踰越常理故
 必至于 (第 66a 页)
 小畜大故所畜者小其归一而已矣上巽下乾以阴
 畜阳固小畜也六四一阴上下五阳皆为所畜亦小
 畜也
 占得小畜者当被畜止 张南轩
谓君子之行事小人
 得以扰系之大事之将就小物得以邀阻之朱子谓
 君子为小人所畜君为臣所畜亦是亨是为人 (第 57a 页)
 文之罪人未尝朝焉宣公立于此盖十八年而杞伯
 不一至鲁庭其不义宣公可知矣宣公憾之故躬擐
 甲兵以伐杞君子不以杞被伐为不幸适所以 张杞
 
桓之义也不朝而得守义之名虽被兵奚恤哉是故 (第 73b 页)
  参伍解
或问参两参伍之旨朱子曰参两是圣人解河图参伍
错综是圣人解洛书参两参伍非是两事易经六十四
卦皆用九用六九六者参天两地之数合为十五是为

参伍错综以变故老阳变为少阴老阴变为少阳二老
阴阳俱纯二少错综所变皆合为三五 (张南轩
曰三五天也/参而伍之者人也)
(郝仲舆曰事物变化莫不各有参伍一分二为参三互/二为伍参伍者交互之名易数 (第 16a 页)
 (耒耜兴以粒代鲜之后化生食/为熟食已衣裳之制其能已乎)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
下盖取诸涣
 本义 木在水上也 (张南轩
曰衣裳之垂固欲远近/之民下观而化然川途之险有) (第 11a 页)
 只在不嗜杀人秦之所以亡亦只是狱不谨惟是于
 用狱之际养得一个好生之德自此发将去方能尽
 得君德
  张南轩
曰狱重事也钦恤之义著于虞书其命皋陶
 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盖古者刑罚之设教化未尝
 不存乎其中圣人之心 (第 45a 页)
 (师氏浣衣犹为之斟酌其贤可见俭朱晦庵曰读此/诗可见其已贵而能勤已富而能 已长而敬不弛)
 (于师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则 张南轩
曰周自后/稷以农为务历世相传其君子 重稼穑之事其家)
 (室则重织纴之勤相与服习其艰难咏歌其劳苦此 (第 8a 页)
胄以蔽首象离之刚于外胄兜鍪也上刚胄下刚甲中人也戈以击刺兵以斩伐象离之刚锐于上上刚刃下刚鐏錞中柔其秘也 张南轩
曰甲胄外坚象离之画戈兵上锐象离之性腹体中虚外阳实大离中虚而外阳故为大腹荃曰坎离得乾坤中气乾为首坎为下 (第 48a 页)
物托意讽其君子此说得之盖贤才难得官位至繁
欲求难得之才以实至繁之位是以思念忧勤不能自
置耳
严华谷引 张南轩
诗直谓后妃主酒浆之事预采卷耳
以为曲糵此大可哂按四民月令云伏后二十日为曲
至七月七日乾之覆以胡枲是卷 (第 11b 页)
  愚鲁辟谚是气质之偏知其偏才好下手曾以鲁得固
是脱胎换骨之人如柴如师如由皆圣门铮铮者所藉

师友陶镕学力变化正自匪浅  张南轩
曰愚则专而
有所不通鲁则质而有所不敏辟则文烦谚则气俗此
皆其气禀之偏夫子言之使之因所偏矫励而扩充也 …… (第 6b 页)
  大臣风裁可想不从君之欲必行己之志由求岂能无
愧色焉据其果与艺原祗具其一端耳由求仕季氏非
夫子意中所喜故每有诮让之言  张南轩
曰弑君父
不从何必由求而能之曾不知顺从之臣始也惟利害
之徇而已履霜坚冰之不戒驯习蹉跌以至从人弑逆 …… (第 9a 页)
  君臣还其为君臣父子还其为父子而政之能事毕矣
不君不臣不父不子便有多少不尽分处此所以有粟
难食也景公善其言而不能免于祸信矣知之非艰行
之惟艰  张南轩
曰为政以彝伦为先彝伦不叙则节
目虽繁亦无以致治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彝伦所以 (第 16b 页)
  夫子黜富强而专尚德化当时诸侯王莫不以为取效
太迟不知大圣人布局虽宽而提纲甚捷可也有成自
审素矣  张南轩
曰期月而大纲立三年而治功成然
三年之所成者即其期月所立之规模也充之而已矣

  善人为邦章

  杀 …… (第 6b 页)
  子贡责仲又相夫子亦不论其相之是与否但举一匡
之功以仁其赐见仲为天下所不可少之人不可徒死

也看到关系处真觉匹夫匹妇之谅为小  张南轩

只为子路疑其未仁子贡疑其非仁故举其功以告之
若二子问管仲仁乎则所以告之者异矣

  公叔文子章 (第 19b 页)
 (大过同是四阳文王卦彖于大卦取栋象彼以本末/弱而桡此以阳盛而壮宫室之象不取桡取壮也)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张南轩
曰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于此而过无害也/都圣与曰杵臼棺椁所以养生送死宁过于厚养生)
 (不足以当大事取小 …… (第 8b 页)
   (系第八章/拟议之事)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
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黄氏日抄云自此以下本义亦略矣 张南轩
蔡节斋/之解多分晓王氏之解亦足以辅之愚又窃取前后)
 (诸儒之说不专于三家也前云一阖一辟乾坤分举/故 …… (第 18b 页)
 (即神德行也谓以人事之显而本之于天道所以微/其显阐幽即显道也谓以天道之幽而用之于人事)
 (所以阐其幽 张南轩
曰行健为乾之类当其名也名/既当则刚柔之物辨矣言天下至赜之类正其言也)
 (言既正则辞之所指者可断矣苏 …… (第 19b 页)
 (于义分言六爻之用和顺是浑融之语未必能理于/义故中间着一而字至命全在穷尽处得力是一串)
 (事故中间着一以字 张南轩
曰义在我也命在天也/天下之人皆知义命则圣人之易可不作矣惟不知)
 (义不知命此圣人不得已而生蓍倚数 …… (第 38b 页)
 (履不训礼人之所/履未有外乎礼者)
履而泰(本义云郑本/无而泰二字)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
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履而泰然后安 张南轩/
曰治乱相循如环无端物安有久通者乎天下无久)
 (泰之理亦无终否之理愚窃谓据气运则不可以终/通论人事则 …… (第 60a 页)
 (蛊字乃虫食器之象非事也事因坏而起故以/蛊为事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有事而后可大也)

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
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
之以贲
 (苏子瞻曰大不足以尽临之义项平甫曰凡以上临/下以大临小皆大者之事故以大释之 张南轩
曰天)
 (下皆山也惟泰山可观天下皆水也惟海可观大观/在上下观而化上下相合也朱汉上曰上无可观斯) …… (第 61a 页)
  (通之意故序乾坤二卦之外不论先后次第但取/两两反对相反之象加以韵语或仍取彖传之义)
  (或另发一义至未并将反对卦亦拆开说以见易/道之变通如此 张南轩
曰杂卦言卦画反对各以)
  (其类于杂之中有不杂者存焉易臆曰杂卦有二/义曰相对相反有二例曰相错相综错 (第 6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