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鹑之奔奔二章章四句
定之方中(定丁/之去)美卫文公也(疏曰文公燬昭伯/顽之子戴公申弟)卫为狄
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邑(处音杵/漕音曹)齐桓公攘戎狄而封
之文公徙居楚丘(疏曰郑志荅张逸问云楚丘在济河/间疑在今东郡界卫本河北至懿公)
(灭乃东徙渡河野处漕邑则在河南矣楚丘与漕不甚/相远亦河南明矣杜预云楚丘济阴成武县西南○粲)
(曰左传僖二/年城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说之

(说音/悦)国家殷富焉(曰卫文公诗惠王时○左传闵二年/曰狄人侵卫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
(灭卫又曰 宋桓公
逆诸河宵济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漕)
(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 (第 13a 页)
 其材能不足以君长我也
   芄兰二章章六句
河广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也(粲曰惠/公懿公)
(之间惠王时诗○笺曰 宋桓公
夫人卫文公之妹生襄/公而出○疏曰所以义不得往者以夫人为先君所出) (第 20b 页)
(其子承父之重与祖为一体母出与庙绝○曹氏曰礼/为出母期而为父后者无服襄公为 桓公
后嗣夫人见)
(黜于先君则为绝于宋庙矣义不可以复至宋也然母/子之恩则不可绝○范氏曰夫人之不往义也天下 (第 21a 页)
岂)
(有无母之人欤有千里之国而不得养其母则人之不/幸也为襄公者将若之何生则致其孝没则尽其礼而)
(已卫有妇人之诗自庄姜至于襄公之母六人焉皆止/于礼义而不敢过也夫以卫之政教淫僻风俗伤败然)
(而女子犹知有礼而畏义如此者盖以先王之化所及/也○诗记曰说苑云宋襄公为太子请于 桓公
曰请使)
(目夷立公曰何故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味此诗而推其母子之心盖不相远所载似可) (第 21a 页)
 (施为首以百姓为忧可谓知本矣故天下已深喜之/谓其能复行王化也昔春秋之时宋大水鲁使吊焉)
 (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既而/闻之曰公子 御说
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恤)
 (民之心夫列国之公子出其言善君子谓其可以为/君则宣王因旱而忧百姓王化 (第 1b 页)
复行何疑之有 御说)
 (
音禦/悦)
倬彼云汉(倬音卓○桑柔传曰倬明大猊○笺曰云汉/天河也○疏曰河精上为天汉○曹氏曰或)
(谓 (第 1b 页)
    按春秋传卫懿公九年冬狄入卫懿公及狄
    人战于荧泽而败死焉(辑录杜注荧户/扄反河北地名) 宋桓
    公
迎卫之遗民渡河而南立宣姜子申以庐
    于漕(辑录傅作/曹卫下邑)是为戴公是年卒立其弟燬
     …… (第 15a 页)
 (公二年冬桓公逆卫立戴公卒立文公僖公元年即河/文公之元年至二十五年文公卒成公立是时卫在)
 (南十/年矣)○宣姜之女为 宋桓公
夫人生襄公而出归于
 卫襄公即位夫人思之而义不可往盖嗣君承父之
 重与祖为体(祖孙昭穆同故以祖为体 …… (第 42a 页)
    人欤有千乘之国而不得养其母则人之不

    幸也为襄公者将若之何生则致其孝没则
    尽其礼而已(吕氏曰说苑载襄公为太子请/于 桓公
立目夷公问何故对曰)
    (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往矣襄公/欲见母也而曰见舅盖恐伤其父之志也 (第 43a 页)
  定之方中三章章七句
   按春秋传卫懿公九年冬狄入卫懿公及狄人
   战于荧(音/萤)泽而败死焉 宋桓公
迎卫之遗民渡
   河而南立宣姜子申以庐于漕是为戴公是年
   卒立其弟燬是为文公于是齐桓公合诸侯以 …… (第 15a 页)
   (依托凿空/之失矣)
谁谓河广一苇(韦鬼/反)(户郎/反)之谁谓宋远跂(丘豉/反)予望
(叶武/方反)
 赋也苇蒹葭之属杭度也卫在河北宋在河南○宣
 姜之女为 宋桓公
夫人生襄公而出归于卫襄公即
 位夫人思之而义不可往盖嗣君承父之重与祖为
 体(东阳许氏曰以昭穆言○ …… (第 43a 页)
 (也卫都朝歌在河北宋都睢阳在河南自卫适宋必/涉河卫自鲁闵公二年狄入之后戴公始渡河而南)
 (河广之诗言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则是作于卫未迁/之前矣时 宋桓公
犹在襄公方为世子卫戴公文公)
 (俱未立也旧说误矣孔氏以河广属卫风当为卫人/所作非宋襄公母所亲作然宋 (第 43b 页)
  云汉八章章十句(段氏曰李氏云宣王之旱告于/上天又告于父母先祖又告于)
   (百官以见情之切念之深矣○三山李氏曰春/秋传宋大水公子 御说
对鲁数语耳而臧孙达) (第 37a 页)
 又败诸河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
 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文公为卫之多患也先适齐及败 宋桓公
逆诸河宵
 济卫之遗民男女七百三十有三人益之以共滕之
 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
  (第 9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本义卷十一    元 程端学 撰
   僖公
九年春王三月丁丑 宋公御说
(御公羊谷梁作禦/)
 左氏曰 (第 1a 页)
桓公
卒愚谓此为宋子出会葵邱起也○高
 氏曰不书葬者宋子出会诸侯故诸侯并与天王之
 葬皆不会也
夏公会宰周 …… (第 1a 页)
 雍县东北周城是也康侯胡氏曰宰周公者以冢宰
 兼三公也古者三公无其人则以六卿之有道者兼
 师保之任冢宰或阙则以三公下行端揆之职左氏
 曰 宋桓公
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赵氏曰凡
 诸侯在丧而出以丧行者称子以吉行者称爵志恶
 之浅深也杜氏曰陈留外 …… (第 1b 页)
 出重臣以临之齐虽忠于周而周以齐而轻矣案首
 止桓以定世子之位今襄王已立虽有子带之虑桓
 若率诸侯以朝王而听命焉则一正君而国定矣
 公
管仲学不知此狃首止之殊盟而亦用之周公徒
 偃蹇于外以声势足以震荡诸侯天子亦依以为一 …… (第 2b 页)
 务德而勤远略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
 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晋
 侯乃还愚案此盟即会葵邱之事襄王有子带觊觎
 之难 桓公
率诸侯翼戴天子既会冢宰又自为盟使 …… (第 4a 页)
 十一年滕薛来朝○张氏曰庄公十三年柯之盟鲁
 已服齐虽庄公因婚姻一再如齐自此鲁不朝齐者
 几二十年盖 桓公
伯业未成不责诸侯以朝礼也今 …… (第 8a 页)
 矣伐晋矣今又灭温灭天子之邑而逼逐天子之大

 臣齐侯可不治诸愚谓王畿有事诸侯奔命狄灭温
  桓公
若不闻焉其夏乃伐北戎则伯主尊王假而已
 矣
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公羊卓下有子字/)
 卓骊姬 …… (第 9a 页)
 人与焉君臣之大义中外之大计凡所当讲者必有

 所不及而般乐渎乱浸淫日长宜 桓公
自是以往黄
 亡不救徐救不力女宠盛行伯业遂衰而鲁僖之怠
 弃国政亦自此始矣可不戒哉
秋八月大雩
 义 …… (第 14b 页)
 人慕义背楚即齐被兵城守更历三时告命已至而

 援师不出则失救患分灾禦强暴安与国之义矣罪
 公
既与盟而又不能救也义又见僖三年徐取舒亦为
 明年灭黄起也○张氏曰中国外裔之势相为消长而
 未有不原于 …… (第 15a 页)
 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榖梁曰贯之盟管
 仲曰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国也若伐而不能
 救则无以宗诸侯矣 桓公
不听遂与之盟管仲死楚
 伐江灭黄 (第 15b 页)
桓公
不能救故君子闵之也康侯胡氏曰
 见荆楚之强诸夏之弱责方伯连帅之不修其职使
 小国困于强暴不得其所义又 (第 15b 页)
  也知齐雠不可接婚姻故筑王姬之馆于外此公

  之恶从可见矣
 高邮孙氏曰 桓公
见弑于齐仇雠未复天王遽使鲁
  主王姬之婚天王则已失礼矣为庄公者当辞于
  天王期于得请而后已于是之 …… (第 5a 页)
  世臣子不可忘君亲之意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
王使荣叔来锡 桓公

 公羊传追命也
 陆氏纂例赵子曰不称天王宠篡弑以黩三纲也
 陆氏微旨曰言不能法天正道故去天字以贬 (第 6a 页)
之也
 刘氏意林曰 桓公
篡君取国终不受命而王不能诛
  反追命之此无天法甚矣与葬成风引之为夫人
  使妾并后无以异故其文一施 (第 6a 页)
之春秋所讥刺于

  王亦多矣皆莫谓之无天独至于锡 桓公
命葬成
  风而以无天责之者王者之位至贵也至重也至
  大也不尸小事不任小义未可以小失贬也今臣
   …… (第 6b 页)
  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

  纠来奔夏公伐齐纳子纠 桓公
自莒先入秋师及
  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鲍
  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雠也 …… (第 30b 页)
  又自杀之故书曰齐人取子纠杀之以罪齐也或
  曰左氏经书公伐齐纳子纠先儒说春秋者亦皆
  以子纠为正今云不正当何所据子贡曰管仲非
  仁者与 桓公
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
  相 (第 33a 页)
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
  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 (第 33a 页)
 左氏传十二年秋宋万弑闵公于蒙泽遇仇牧于门
  批而杀之遇太宰督于东宫之西又杀之立子游
  群公子奔萧公子 御说
奔亳南宫牛猛获帅师围 …… (第 4b 页)
  虽弑君之贼亦以氏书矣
冬十月宋万出奔陈
 左氏传冬十月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
  师伐之杀南宫牛于师杀子游于宋立 桓公
猛获
  奔卫南宫万奔陈宋人请猛获于卫请南宫万于
  陈皆醢之 …… (第 7a 页)
  讨其法严矣故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
十有三年春齐侯(榖作/人)宋人陈人蔡人邾(公作/邾娄)人会于
北杏

 左氏传会于北杏以平宋乱
 榖梁传是齐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始疑之何疑焉
   桓公
受命之伯也将以事授之者也曰可矣乎未
  乎举人众之辞也
 杜氏注北杏齐地
 高邮孙氏曰齐桓公将兴霸业 (第 8b 页)
 刘氏传传曰惠王也
九年春王三月丁未宋公御(公榖并/作禦)说卒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
 左氏传 宋桓公
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夏会 …… (第 5a 页)
 左氏传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宰孔先归遇晋侯曰
  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晋侯乃还
 公羊传贯泽之会 桓公
有忧中国之心不召而至者 (第 7a 页)
  江人黄人也葵丘之会 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国
 伊川先生解云诸侯盟见宰不与
 陆氏微旨淳闻于师曰盟称诸侯者前目后凡之义
  且明 (第 7b 页)
周公之不与盟也不与盟礼也天子无疑诸
  侯之礼
 刘氏传此一地也曷为再言葵丘善是盟也曷为善
  之 桓公
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尊贤育才
  以彰有德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士无世官官事无 …… (第 7b 页)
 武夷胡氏传被兵城守更历三时告命已至而援师
  不出则失救患分灾畏简书安与国之义矣灭弦
  灭温皆不书伐灭黄而书伐者罪 桓公
既与会盟
  而又不能救也
 襄陵许氏曰以公夫人阳榖之会观之则齐侯霸业
  怠矣是以楚人伐黄而不能救 …… (第 15a 页)
  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
 榖梁传贯之盟管仲曰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
  国也若伐而不能救则无以宗诸侯矣 桓公
不听
  遂与之盟管仲死楚伐江灭 (第 15b 页)
桓公
不能救故君 (第 15b 页)
 人靡然从之甚矣宋国之无政而闵公之不君也案
 左传萧叔大心及戴武宣之族举兵讨贼南宫万奔
 陈猛获奔卫宋人皆取以归正其典刑立公子 御说
 
为君其事与卫人杀州吁相类而春秋不书良有故 …… (第 10b 页)
 此齐桓创霸之始传曰会以平宋乱春秋与之齐侯
 书爵褒也诸侯书人著众望之所同属也或曰孟子
 谓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者而春秋于齐之始霸
 爵 桓公
而人诸侯谓圣门贱霸岂其然乎曰孟子谈 …… (第 11b 页)
 肩郑又叛齐襄率宋鲁陈蔡败王人救卫之师而五

 国皆叛矣环视四方莫有能倡义尊王者桓僖之际
 周之不亡者几希幸而 桓公
出焉毅然以天下自任
 文武成康之业所以未坠于地桓之功居多春秋之
 爵之岂徒然哉胡氏乃谓桓非受命之伯诸 (第 13a 页)
侯自相
 推戴以为盟主是为无君故四国称人以诛始乱齐
 桓称爵其与之也又曰诛诸侯正也与 桓公
权也必
 若此是权与正判然为二也其首者见爵其从者有
 诛是春秋略其首而治其从必不然也而况齐自始 (第 13a 页)
 封为方伯国 桓公
之兴始会始伐皆以王命行之王
 人董之谓非受命不可且自入春秋以来宋齐鲁卫
 郑之君今日而会明日而盟惟以 …… (第 13b 页)
 齐桓之为此会曰以平宋乱南宫万猛获逃之未几
 旋伏厥辜皆霸讨之所及也自是数十年间篡弑之
 事顿息中国有所恃夷狄知所畏谓非 桓公
创霸之
 力不可故北杏之会春秋贵之无贬也因见陈止斋
 说有曰春秋始年诸侯犹知尊君亲上及齐霸而诸 …… (第 13b 页)
 冬甫会鄄春又会焉春秋书以讥之也桓之意若曰
 去年之会王人临之今日之会我尸其尊夫如是而
 后谓之霸抑亦卑矣吁 桓公
管仲而果知尊王胡不
 及兹始霸率诸侯朝王取周召分陜故事而一施置
 之是亦二伯而已矣不知出此而以尸会为 …… (第 18b 页)
 盟至是始为之盟小大毕至人心所趋顿异于前日
 盖信而后盟不苟盟也是以圣人特书同盟以奖之
 在易同人初九出门同人旡咎 桓公
其庶几乎前日
 之为盟者同宗之吝不足言也木讷援周礼众见曰
 同众同而盟于方岳之下是谓同盟虽證得同盟二 …… (第 21a 页)
 不利我故盟以伐其谋非结之召之也然春秋之书
 之责齐也是岁成周有子颓之乱卫师燕师称兵伐
 周而立子颓天子播迁于外 桓公
不能讨乃以三国
 伐鲁前日创霸假王命以服诸侯今王室有难而不 (第 29b 页)
 东周之令主其丧若是大本不立何以正天下无怪

 周之自是愈衰而不可作也
九年春王正月丁丑 宋公御说
(宋襄/公立)
 此 (第 5a 页)
宋桓公
也国无内难而不以葬书传者谓襄公不
 当背殡出会不书葬讥其丧亲不能如礼然晋襄公
 亦尝墨衰绖以从戎而春 (第 5a 页)
 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已其兴也悖焉
 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
 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 御说
之辞也臧孙
 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未见列国有凶称孤而为礼者馀非本义不录
 公羊曰何以书记灾也 …… (第 46b 页)
  哉
冬十月宋万出奔陈

 左氏曰群公子奔萧公子 御说
奔亳南宫牛猛获帅
 师围亳冬十月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
 师伐之杀南宫牛于师杀子游于宋立 (第 49b 页)
桓公
猛获奔
 卫南宫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宋人请猛
 获于卫卫人欲勿与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恶一也
 恶 …… (第 49b 页)
  存耕赵氏曰北杏之会齐欲图伯也传谓平宋乱

  是时宋万已奔 御说
已立又何乱之可平哉愚谓
  左氏见经此后有伐宋事故附会耳
 谷梁曰是齐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始疑之何疑焉 (第 50b 页)
  而后发丧皆不可信高氏曰春秋据实而书宜以
  经为正罪诸侯致宰周公会于葵丘而不会天王
  之丧不臣之甚也
九年春王三月丁丑 宋公御说

 公羊曰何以不书葬为襄公讳也
  何氏曰襄公背殡出会宰周公有不子之恶后有
  从齐忧中国尊周室之 (第 44b 页)

虢射(食亦/反)期年(音基本或/作期注同)不祔(音/附)兹父(音/甫)目夷长(丁丈/反)
经九年 御说(鱼吕反/下音悦)
不复(扶又/反)(式羊/反)而笄(古兮/反)之冠
(古唤/反)相比(毗志/反)故重(直用/反)(第 31a 页)
(彼列/反)为其(于伪/反)母缌(音/思)去夫人(起吕/反)
(音/遂)
九年禦说(鱼吕反本亦/作 御说
音悦)采地(音/菜)礼柩(其救反礼记云在/床曰尸 (第 18a 页)
 在异国而思卫作诗以寄宗国采诗者得之卫地宜
 系之宣公
芄兰(惠公/)
河广(惠公/)        宋桓夫人作
 宋桓夫人乃宋襄公之母也嫁 宋桓公
既生襄公而 (第 15b 页)
 之小君是诗二章皆兴而赋之
定之方中美卫文公也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

(曹/)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
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说之国家殷富焉
 卫懿公为狄所败 宋桓公
以卫之遗民立戴公庐于
 漕戴公卒立其弟燬是为文公齐桓公于是率诸侯
 攘夷狄而城楚丘文公始能建城市而营 (第 8b 页)
 而左氏传乃曰及狄人战于荧泽卫人败绩遂灭卫
 又曰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且君死于位曰灭以卫
 之败懿公死焉而 宋桓公
宵齐卫之遗民七百有三
 十人益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于漕齐侯使
 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