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庄公一(公名同桓公之子母文/姜谥法胜敌尧乱曰庄)
(庄王四年○鲁庄公十二年庄王崩子/僖王立庄十七年僖王崩孙惠王立)
(子仪元年○鲁庄公十四年郑传瑕杀子仪/而纳厉公庄二十一年厉公卒子文公捷立)
(襄公五年○鲁庄公八年襄公弑庄九年/齐桓公小白入于齐是年齐管仲为政)
(庄公十八年○鲁庄公二年宋庄公卒子闵/公捷立庄十二年闵公弑弟桓公 御说
立) (第 1a 页)
而名礼其庶乎(杜言惧罪/已名礼称)
(孤其庶庶几于兴○言惧而/名礼绝句或以名绝句者非)既而闻之曰公子 御说
之 …… (第 2a 页)
辞也(杜宋庄公子○御鱼吕/反本或作禦说音悦)臧孙达(林即臧/文仲)曰是宜为
君有恤民之心(林盖明年 御说
立为宋君之后文仲方/闻其辞故曰是宜得为宋君百姓有过)
(在于一人是恤民也故传以宋引咎自责为恤民盖宋 (第 2b 页)
兴之言既不验而 御说
得为君传因备其事以为證验)
○冬齐侯来逆共姬(林共姬即王姬齐桓公之夫/人二共姬其一也○共音恭)○乘 …… (第 2b 页)
及其
大夫仇牧(杜捷闵公不书葬乱也万及仇牧皆宋卿仇/牧称名不警而遇贼无善事可褒林闵公捷)
(弑桓公 御说
立)冬十月宋万出奔陈(杜奔例在/宣十年)
传十二年秋宋万弑闵公于蒙泽(杜蒙泽宋地梁国有/蒙县林宋万即 …… (第 3a 页)
大宰督于东宫之西又杀之(杜杀督不书宋/不以告○大音)
(泰/)立子游(杜子游/宋公子)群公子奔萧公子 御说
奔亳(杜萧宋/邑今沛)
(国萧县亳宋邑蒙县西/北有亳城○亳步各反)南宫牛猛获帅师围亳(杜牛长/万之子 …… (第 3b 页)
以曹师伐之杀南宫牛于师杀子游于宋(林以/曹师)
(伐南宫牛围亳之师/乘胜入宋而杀子游)立桓公(桓公 御说)
猛获奔卫南宫万奔
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乘车非兵车驾人曰辇宋/去陈二百六十里言万之)
(多力○南宫 (第 3b 页)
  闵公(公名启方庄公之子史记云/名开谥法在国遭难曰闵)
(惠王十/六年)
(文公十/二年)
(桓公二十五年/ 管仲为政)
(桓公二/十一年)

(献公十六年军/是年晋作二)
(懿公八年于鲁闵公二年狄灭卫 宋桓公
立卫/戴公以庐 曹戴公名申立其年卒而立文公)
(穆公十/四年)
(昭公/元年)
(详见隐/公 …… (第 1b 页)
(哀姜之罪已重而僖公/请其丧还者外欲固齐)
(以居厚内存母子不绝/之义为国家之大计)○成季之将生也 桓公
使卜楚 …… (第 7a 页)
男女五人墙有茨诗)
(云公子顽通乎/君母即其事也)文公为卫之多患也先适齐(林先适齐/以避卫难)
及败 宋桓公
逆诸河(杜迎卫/败众)宵济(杜夜渡/畏狄)卫之遗民男
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共及滕 (第 9a 页)
 左传杜林合注卷十  明 王道焜
            赵如源 同编
  僖公二
(庚/午)九年春王三月丁丑 宋公御说
(杜四同盟林 (第 1a 页)
桓/公
卒子襄公兹)
(父立○御鱼/吕反说音悦)○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
男曹伯于葵丘(杜周公宰孔也 …… (第 1a 页)
奚齐受命继位无)
(罪故里克称名林是年晋里克杀其君卓子/晋惠公夷吾立○杀如字传同公羊音弑)
传九年春 宋桓公
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 …… (第 1b 页)
夏楚人灭黄(林书伐书灭病 桓公
也以/从会盟徒以亡其国耳)○秋七月○冬
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杜无传遣世子与僖公同/盟宁母及洮林宣 …… (第 9b 页)
为明年春狄侵卫传林知狄将侵卫故先/完其城郭以备之○郛芳扶反难乃旦反)○黄人恃
诸侯之睦于齐也(林黄从 桓公
之会盟见诸侯/亲睦于齐故恃之以为固)不共楚
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林以见人/之不可有) …… (第 9b 页)
(杜厉楚与国义阳/随县北有厉乡)
○八月螽(无传为灾○螽/音终本亦作𧑄)○九月公至自会(杜无传林 桓公
之会) (第 13b 页)
贾音嫁请夫音扶)今买诸商
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
与商人皆出自周(郑本在周畿内 桓公/
东迁并与商人俱)庸次比耦(林庸/用也)
(用次更相从耦/耕○比毗志反)以艾杀此地(林以除治此地之/荒 (第 13a 页)
 漕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
 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说之国家殷富焉
  郑笺春秋闵公二年冬狄入卫卫懿公及狄人战
  于荧泽而败 宋桓公
迎卫之遗民渡河立戴公以
  庐于漕戴公立一年卒鲁僖公二年齐桓公城楚
  丘而封卫于是文公立而建国焉  …… (第 16a 页)
 得故赋是诗也

  春秋传 宋桓公
立戴公以庐于漕许穆夫人赋载
  驰 郑笺君死于位曰灭露于漕邑谓戴公也戴
  公与许穆夫人皆公子顽烝于 (第 25b 页)
   集注容兮遂兮不作容刀佩璲解嫌与佩觿佩

   韘相复非立文之体也
 河广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也
  郑笺 宋桓公
夫人卫文公之妹生襄公而出襄公
  即位夫人思宋义不可往故止也 孔疏夫人为
  先君所出其子承父之重与 …… (第 17b 页)
 过也夫以卫之政教淫僻风俗伤败而女子犹知礼
 而畏义如此者则以先王之化犹有存焉故也 吕
 氏曰按说苑宋襄公为太子请于 桓公
曰请使目夷
 立公曰何故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 …… (第 18b 页)
 而作是诗也

  春秋传闵公二年狄入卫 宋桓公
立戴公以庐于
  漕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
  戍漕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 (第 23a 页)
 世有人为不善感动天变召水溢之灾者必引尧为
 解误矣
冬十月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

 程颐曰 桓公
无王而书王正月正宋督之罪也弑逆
 之罪不以王法正之天理灭矣督虽无王而天理术 …… (第 9a 页)
 者可不戒耶桓月皆不书王二年书王者以王法正
 督之罪也
 胡安国曰桓无王而元年书春王正月以天道王法
 正 桓公
之罪也桓无王而二年书春王正月以天道
 王法正宋督之罪也程氏曰弑逆者不以王法正之
 天理灭矣督虽无王而 …… (第 10a 页)
 无是说矣然则云何春秋为诛乱臣讨贼子而作法
 尤严于乱贼之党使人人知乱臣贼子之为大恶而
 莫之与则无以立于世而莫敢动于恶而篡弑之祸
 止矣 桓公
弟弑兄臣弑君天下之大恶凡民罔弗憝
 也已不能讨又先邻国而朝之是反天理肆人欲与
 禽兽无异而春秋之所深 …… (第 12b 页)
 天下而有之故古者藏之于庙以示祖宗能受其献
 也郜鼎之赂明则人所恶幽则神所恶内不可以示
 子孙外不可以示神民凶莫大焉 桓公
视弑逆大恶
 安以为常故以得宋大鼎为功而纳之祖庙也春秋 …… (第 20a 页)
 能守而宋取之宋不能守而鲁取之然则大鼎无常
 能守则存不能守则迁故大鼎书主名以为有国者戒
 也纳大鼎书日谨其事也璧大鼎皆保国之器也
 公
受郑璧取宋大鼎皆以得保国之器为荣也无保
 国之德而恃以保其国失之大也 …… (第 20b 页)
 直载其事谨书其日垂训后世使知宠赂之行保邪
 废正能败人之国家也亦示之戒矣
 吕祖谦曰哀伯之谏取郜鼎其中所言周家宗庙制
 度固当考然 桓公
于弑逆之事犹忍为之哀伯乃谏 …… (第 21a 页)
 谢湜曰杞侯奔走以事大国而不得免故鲁人入杞
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程颐曰君出而书至者有三告庙也过时也危之也
  桓公
弑立尝与郑齐陈会矣皆同为不义及远与戎
 盟故危之而书至戎若不如三国之党恶则讨之矣
 居夷浮海之意也中 …… (第 23b 页)
 君行必告庙反必奠而后入礼也出必告行反而告

 至常何以书或志其去国踰时之久也或录其会盟
 侵伐之危也或著其党恶附奸之罪也 桓公
弑君而
 立尝列于中国诸侯之会而不书至同恶也今远与
 戎盟而书至者危之也程氏所谓居夷浮海之意是
 矣 (第 24b 页)
 其词曰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言
 公于齐姜委曲顺从若水从地无所不可故为乱者
 文姜而春秋罪 桓公
治其本也易曰夫夫妇妇而家
 道正夫不夫则妇不妇矣乾者夫道也以乘御为才
 坤者妇道也以顺承为事易著于乾 (第 16a 页)
坤述其理春秋

 施于 桓公
见其用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
 胡安国曰鲁公弑而薨者则以不地见其弑今书 (第 16b 页)

 公
薨于齐岂不没其实乎前书公与夫人姜氏如齐
 后书夫人孙于齐去其姓氏而庄公不书即位则其
 实亦明矣
 朱 (第 16b 页)
 人缘庄公母子未绝之恩复有不可绝之义春秋缘
 恩义以明王法故既去姜氏复称夫人孙退避之辞
 内讳奔故称孙
 胡安国曰夫人文姜也 桓公
之弑姜氏与焉为鲁臣
 子者义不共戴天矣嗣君夫人所出也恩如之何徇
 私情则害天下之大义举王法则伤母子之 …… (第 2b 页)
 以俟迎又曰于庙则已尊于寝则已卑为之筑馆于
 外变之正也仇雠之人非所以接婚姻也衰麻非所
 以接弁冕也又曰庄公之立 桓公
见杀于齐则庄公
 之于齐有不共戴天之雠而不能以复雠为念前辈
 论之详矣然又须识得庄公之要领王姬归于齐 …… (第 7b 页)
 之两不相妨至如伐郕一段亦然庄公本自畏齐而

 曰我实不德齐师何罪皆是要立个名字文饰之此
 其所以终于不振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王使荣叔来锡 桓公

 谢湜曰锡 (第 8b 页)
桓公
命王以褒嘉之命追命而锡之也杜
 氏谓如今之哀荣是已背逆之人王法在所诛绝乃
 反生而来聘死而锡命逆天之 …… (第 8b 页)
 也宪天理物王之德也臣不能相之于始王不能若

 之于终由是所为背天而天理不复见矣故王之聘
 锡 桓公
也始则名其宰终则去其天始名其宰者以
 宰不能相王于始也终去其天者以王不能若于天
 终也锡命称王与王使 …… (第 9a 页)
 胡安国曰啖助曰不称天王宠篡弑以渎三纲也春
 秋书王必称天所履者天位也所行者天道也所赏
 者天命也所刑者天讨也今 桓公
弑君篡国而王不 (第 9a 页)
 节岂止一岁废一时而已哉不然则或有世子或大
 臣居守岂不可以摄事
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谢湜曰天王周惠王
九年春王正月丁丑 宋公御说

 谢湜曰宋 (第 10b 页)
宋桓公
鲁不会葬故不书葬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 …… (第 10b 页)
 之以三王之道是为罪人矣然而申五禁以令诸侯
 犹有尊王之名按春秋榖梁传僖公九年葵丘之会
 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乎牲上明天子之禁此 桓公

 所以霸也所谓诛不孝无以妾为妻者修身正家莫
 大于此尊贤育才则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敬老慈幼
 无忘宾 …… (第 13a 页)
 是备而不用此见齐桓威信兼著此只是仍旧举盟
 时礼数故牲皆不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
 妾为妻此皆是 桓公
命诸侯之词即是君臣父子夫
 妇之三纲当时有管仲在所以晓得此诛不孝是楚
 世子商臣弑君之类是也易树子是 (第 16a 页)
晋献公杀申生

 立奚齐之类是也无以妾为妻即 桓公
如夫人者六
 人卫姬郑姬之类是也再命曰尊贤育才以章有德
 贤是成德者故所以尊之才是有而未成者须要保 …… (第 16b 页)
 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上三句总是一事士是入

 仕为官者世官见得当时大夫已世袭多了 桓公

 自无整顿处所以只说士且举小者言之士既世官
 其位必有虚旷 (第 17b 页)
桓公
又恐复用他子弟以权摄又戒
 诸侯曰官事无摄士既无世官其子弟又无摄则其
 为士者必取其贤才而用之取士必 (第 17b 页)
得又须是果得
 贤者方可盖 桓公
与他改了条贯所以如此戒他如
 晋惠公杀庆郑及杀里克之类是也五命曰无曲防
 正如战国策所载西周欲为稻东 …… (第 17b 页)
 不能救
秋八月大雩冬楚人伐黄
 谢湜曰黄恃齐不共楚职且弦子尝奔黄得罪于楚
 胡安国曰按榖梁子曰贯之盟管敬仲言于 桓公
(第 27a 页)
 黄远而近楚楚为利之国也若伐而不能救则无以
 宗诸侯矣公不听遂与之盟管仲死楚伐江灭黄
 公
不能救故君子闵之也远国慕义背夷即华所谓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春秋之所取也被兵守城更历
 三时告命已至而 (第 27b 页)
援师不出则失救患分灾攘夷狄
 安中国之义矣灭弦灭温皆不书伐灭黄而必书者
 罪 桓公
既与会盟而又不能救也
 春秋集义卷二十 (第 27b 页)
 不可立乎曰不能制命虽天王欲抚郑伯以从楚春

 秋犹以大义裁之而不与也 桓公
君臣乃欲以私爱
 乱长幼之莭其可哉独不见宣王与仲甫争鲁侯戏
 括之事其后如之何也春秋深罪宋公大义明矣 (第 3b 页)
 书之意又乘其弱而伐之此尤义之所不得为者也

 故书伐国而言围邑以著其罪然则 桓公
伐郑围新
 城何以不为贬乎郑与楚合凭陵中 (第 4b 页)
桓公
伐之攘夷
 狄也宋与楚战兵败身伤齐侯伐之残中夏也其事
 异矣美恶不嫌同词
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
 谢 (第 4b 页)
 可见而卫国之富亦可知矣此章又要其终而言也

  定之方中三章章七句
   按春秋传卫懿公九年冬狄入卫懿公及狄人
   战于荧(萤/)泽而败死焉 宋桓公
迎卫之遗民渡
   河而南立宣姜子申以庐于漕是为戴公是年
   卒立其弟燬是为文公于是齐桓公合诸侯以 …… (第 20b 页)
    此诗不可考当阙
谁谓河广一苇(韦鬼/反)(户郎/反)之谁谓宋远跂(丘跂/反)予望
(叶武/方反)
 赋也苇兼葭之属杭度也卫在河北宋在河南 宣
 姜之女为 宋桓公
夫人生襄公而出归于卫襄公即 (第 50a 页)
  云汉八章章十句(段氏曰李氏云宣王之早告于/上天又告于父母先祖又告于)
  (百官以见情之切念之深也李迂仲曰春秋传宋/大水公子 御说
对鲁数语耳而臧孙达曰是宜为)
  (君有恤民之心宣王之忧民如此而不中兴乎吕/东莱曰宣王小雅始于六月言 (第 36a 页)
引春秋者闵二年左)
(氏传云狄人伐卫又云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夜与国人出狄入卫遂从之又败诸河 宋桓公
逆) (第 19b 页)
 (例时者即此年秋筑王姬之馆二十八年冬筑微/三十一年春筑台于郎秋筑台于秦之属是也)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
王使荣叔来锡 桓公
命音义(锡星/历反)
 传锡者何疏(解云正以变赐言锡与礼/九赐之文异故执不知问)赐也注上与
 下之辞 …… (第 8a 页)
 (父母赐以秬鬯使之祭祀皆如有德则阴阳和风雨/时四方所瞻臣子所望则有秬鬯之草景星之应是)
 (也○礼百里至五命解云案周礼典命云/上公九命侯伯七命子男五命者是也)其言 桓公
 
何注据锡文公命不言谥疏(注解云即文元年夏四/月天王使毛伯来锡公)
 (命不言/谥是也)追命也注举谥明 (第 9a 页)
 (无君/也)设以齐取鲁曾不兴师徒以言而已矣注设时

 势然 桓公
使高子将南阳之甲注南阳齐下邑甲革
 皆铠胄也音义(革更百反铠苦/爱反胄直又反)立僖公而城鲁或曰
 自 …… (第 29a 页)
 尊其使起其功明得子续父之道鹿门鲁南城东门
 也音义(使所/吏反)(注解云凡人子之道宜继祖祢之功/不绝之今 桓公
继于鲁正得继父功) (第 29a 页)
师于乘邱之属无异者时于丧事/无薄故也然则公败邾娄者为哀姜复雠也若然案庄)
(九年及齐师战于乾时亦是为 桓公
复雠于齐经不言/公此言公者彼傅云此复雠于大国曷为使微者公也)
(公则曷为不言公不与公复雠也曷为不与公 (第 7a 页)
 (者内娶略文十六年冬十一月宋人弑其君处臼彼/注云不日者内娶略贱之然则三世内娶二人皆略)
 (此独书日者/明是覆之)
秋楚人伐陈
冬十有一月把子卒注卒者 桓公
存王者后功尤美故
为表异卒录之始见称伯卒独称子者微弱为徐莒所
胁不能死位春秋伯子男一也辞无所贬贬称子 (第 3b 页)
者春

秋黜把不明故以其一等贬之明本非伯乃公也又因
以见圣人子孙有诛无绝故贬不失爵也不名不日不
书葬者从小国例也音义(始见贤/遍反)(注 桓公
存至录之/解云正以所傅闻)
(之世小国之卒未合书见故解之○始见称伯解云即/庄二十七年冬傅伯来朝是也○ …… (第 4a 页)
 娶故公族以弱妃党益强○(臣召南/)按三世内娶之

 说创于公羊汉宣帝时魏相因许伯奏封事言春秋
 讥世卿恶宋三世无大夫即据此傅但以事实核之
 则实不然 宋桓公
之夫人卫女也国风有河广之诗
 襄公之夫人王姬也后逐昭公而立文公此二世则
 皆外娶矣且宋之患正在戴桓诸 (第 4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