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小學類
易類
書類
禮類
經解類
 乎此固或者未之前闻然盛阳盛阴之于火水稚阳
 稚阴之于木金太柔太刚之于水火朱邵未生之前
 诸人其亦有如是之前闻乎且天下惟金为 至刚
(第 22b 页)
 之宜自止而不行如车舆说去轮輹而不进是以无
 失
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能以中道自处止而不进故无过尤也初与二乾体
  至刚
至健四与五阴柔畜之而遂不足以进时为之 (第 37b 页)
 若阳刚中正则下亦无壮矣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羝字/疑羡)
 上六虽阴柔而体震之极处壮之终震之极故不能
 自止壮之终故终于用壮所以亦有触藩之象然羊
 之触藩者 至刚
之角也今不言角者见阴柔而用壮 (第 21a 页)
 义上九刚而居上极远于初是自处至高而无与遇
 者也故吝然以阳刚居高阴亦不能侵之虽无遇亦
 无咎也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以 至刚
居最上穷极也穷极故不能俯就以求遇于 (第 18a 页)
 为旅而以刚明自任终莫闻其丧牛于易之过宜其
 失所安也
(巽下/巽上)
 巽卑巽也隐伏也巽入也以一阴伏处于二阳之下
 故为卑巽为隐伏二阳 至刚
而在上一阴巽顺而入
 之故为巽入其象为风风之行也柔而力无往不入
 亦巽入之义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 (第 23a 页)
 后者二五皆以中行正故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既济之世宜静以保之三乃挟 至刚
之资处炎上之
 极与上六之终乱者为应非善保既济者然以九居
 三虽过刚犹得正也险在外犹鬼方也故取用刚不 …… (第 57a 页)
 然则上九岂非风涛既息舟楫达岸棹夫奏功之时

 欤九又能以 至刚
至明处之宜乎上下有孚信其已
 济欢然交欣于饮酒以乐其乐也然乐而不过则无
 咎若过于乐如既济上六濡其首 (第 64b 页)
 此言乾坤之生六子
乾为天(以象/言)为圜(以形/言)为君为父(以人道/言尊也)为玉(纯粹/精也)
(至刚/
也)为寒(西北/气也)为冰(寒而/坚也)为大赤(纯阳之/正色也)为良马(健/行) (第 28a 页)
 其所云含也括也黄而裳也步步是务实行事总是
 一个后而不先至于要终龙战则到底乾为首出才
 完得一顺字这个力量极是 至刚
至大方承顺得天
 来所以有坤学乾学方有实际岂是一曲谨柔静卑
 琐事业学者务谈高明透悟卑薄柔顺行地工夫 (第 47b 页)
   朱文公辨證
绍兴已巳洛人范仲彪炳文客崇安予得从之游炳文
亲唐鉴公诸孙尝娶温国司马氏其多藏文正公遗墨
尝示余以潜虚别本则其所阙之文尚多问之云温公

晚著此书未竟而薨故所傅止此盖尝以其手藁属景
迂晁公补之而晁不敢也近得泉州季思侍郎所刻则
首尾完具遂无一字之阙始复惊异以为世果自有完
书而疑炳文语或不可信读 至刚
行遂释然曰此赝本
也人问何以知之余曰本书所有句皆协韵如易彖文
象玄首赞测其今有而昔无者行变尚协而解独 (第 95a 页)
 而何以辩其坚哉惟相其角之中色青则是坚之徵
 验也盖白者阴之色阴为至柔故因白以知其柔青
 者阳之色阳为 至刚
故因青以知其坚
夫角之未远于𠜶而不休于气是故脆脆故欲其柔也
丰末也者柔之徵也
 郑锷曰夫角之末去𠜶 (第 15a 页)
 存敌体之分故曰妻明从人之义故曰妇

(兑下/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
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乾至刚兑至柔以至柔履 至刚
象履虎尾三为卦主
 正履乾后卦合下体有说义故不咥三居兑上独阴
 当先故不免于咥履虎尾是畏惧意书云如履 (第 39b 页)
 究与大一矣故曰大终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坤之为道顺而已矣所谓牝马之贞者何退然无为
 柔之至也承乾而动气至即发不可屈挠不可遏抑
 又 至刚
也寂然无事静之至也承乾之施因物各付
 不相假借不相凌夺德又方焉方谓生物有常
后得主而有常 (第 25a 页)
 或语而论断似不同矣然自其心观之则出非徇君
 处非忘世默非免祸语非沽名二人之心有不同乎
 惟其心同则谗莫能间虽金 至刚
其利可断也以同
 心而发于言则意气相投虽兰至馨其臭可拟也宜
 乎先号后笑也拟议斯爻可以知同心之道矣 (第 26b 页)
 之又多方而喻之吾未见其为爱玉也

问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近世有以直为
 上句养而无害为下句若何 对曰陆氏曰其气至
 大则从而养之以至大其气 至刚
从而养之以 (第 9a 页)
至刚
 
夫是谓之以直养而无害程子曰以直道顺理而养
 之是已无害者谓不可以外物害之若贫富贵贱一
 动其心则害于 (第 9a 页)
正气矣至大至刚是句以直养而无
 害是句
问高见如何 对曰理不胜欲德不胜色则 至刚
者屈 …… (第 9a 页)
 顺理而养之皆为心害
问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如此则气虽刚大又
 须合道义而后无馁焉如何 对曰配合也惟 至刚
 
故配义惟至大故配道义有断制属刚道能包括为
 大无是馁者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也盖道义出于
 性而气主于心 (第 9b 页)
君刚臣柔而俱中正宽猛兼济明
良必孚谗邪不能使之间疑似不能使之乖故曰先号
咷而后笑此非柔暗之夫所能为必 至刚
至明者乃克
有此故曰大师克相遇周成汉昭之识周公霍光是矣
传曰以中直言以正合曰言相克非彼此克去私意不 (第 41a 页)
   (传八之八章凡二/十四字注胜音升)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
兑为口 (至刚
至实而在上者首也至柔至虚而容物者/腹也阳动阴静动而在下者足也动而在上者)
(手也阴拆阳连拆而在下者股 (第 8b 页)
 (程子此语某亦未敢以为然天且弗违此只是上天/曰知性则知天此天便是专言之则道者否曰是○)
 (问以主宰谓之帝孰为主宰曰自有主宰盖天是个 至刚
至阳之物自然如此运转不息所以如此必有) …… (第 5a 页)
 (朱子曰荆公言用九只在上九一爻非也六爻皆用/九故曰见群龙无首吉用九便是行健处天德不可)
 (为首言乾已 至刚
健又安可更为物先为物先则有/祸所谓不敢为天下先乾顺时而动不过处便是不)
 (为首六爻皆同○或问伊川之 (第 19b 页)
 (道终无咎也居治平之世由间道而/结于君则不可矣惟睽坎之时为然)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传象只举首句如此比多矣樽酒簋贰质实之 至刚
 
柔相际接之道能如此则可终保无咎君臣之交能
 固而常者在诚实而已刚柔指四与五谓君臣之交
 际也本义晁氏 (第 27b 页)
 (大者之壮而犹恐大者或失其正小者得以/乘之也戒以利贞其拳拳君子之意可知矣)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
 传所以名大壮者谓大者壮也阴为小阳为大阳长
 以盛是大者壮也下刚而上动以乾之 至刚
而动故
 为大壮为大者壮与壮之大也本义释卦名义以卦
 体言则阳长过中大者壮也以卦德言则乾刚震动 …… (第 2b 页)
 传九三以刚居阳而处壮又当乾体之终壮之极者
 也极壮如此在小人则为用壮在君子则为用罔小
 人尚力故用其壮勇君子志刚故用罔罔无也犹云
 蔑也以其 至刚
蔑视于事而无所忌惮也君子小人 (第 7a 页)
 (而曰不/舍命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传 至刚
而在最上者角也九以刚居上故以角为象
 人之相遇由降屈以相从和顺以相接故能合也上
 九高亢而刚极人谁与 (第 15a 页)
 成章故曰含弘光大耳命者天理也舍者违也至诚

 中正屈已依命而求贤存志而不违天理所以有陨
 自天必得之矣
上九(阳居姤极/姤之终也)姤其角吝 (至刚
而在上者角也上九以/刚居上故以角为象人之相)
(遇由降屈以相从和顺以相接故能合也上九/高亢而刚极人谁 (第 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