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小學類
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樂類
類書類
到赞化育参
天地似大于天地位万物育何也曰只是一般至诚便是致中和赞化育便是天地位万物育○通曰天
命之性 本真
实而无妄故圣人之心真实无妄之至始于本然之性为能尽耳非有所加也尽兼知行而
言察之者如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第 3a 页)
  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行之必有节文出之
必以退逊成之必在诚实乃君子之道也(语录义是就事上说
是制事先决其当否了行是大纲行其间节文次第须要皆具出则始自此出去徒知尽其节文而不能逊
以出之则亦不可如人尊卑之分须要逊他然逊之之时辞气或不能婉顺是不能逊信是朴实头做无
信则义礼逊皆是伪又曰是终始诚实此一事非是逊以出之之后方信以成之也○饶氏曰当然处是
义质是个坏朴子君子以义作个坏朴却以礼来文这义摆布教恁地有条理然义有圭角又须逊顺以

出之使之无圭角然既如此又恐失了义之
本真
故又须信以成之不易其当然之则)○程子
曰义以为质如质干然礼行此孙出此信成此此四
句只是一事以义为本又 (第 16b 页)
三者从之矣恻隐不存三者亦何有哉然赋形为人孰无此心
苟无此心则非人矣然所谓无者岂其固然哉私欲蔽塞而失其 本真
耳○莆田黄氏曰由是观之是字
指孺子入井一事说论恻隐便引个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出来)


  恻隐之心仁之端 (第 40a 页)
  传能从人以成贲之功享其吉美是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传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唯能质
  白其贲则无过饰之咎白素也尚质素则不失其
   本真
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 (第 41b 页)
故用文者亦但可少有所饰不可务为尽饰以戕
本真
故曰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第 17b 页)
腹有文两手奉之之形君父所以称尊者
不敢㡿言但指其当前所用之器言之犹今御前殿下
之称敬之至也隶字既失其 本真
则此意何以明哉斯 (第 9b 页)
自得者也自得者更不待思只恁胸中/流出 东莱吕氏曰伊川先生遗言见于世者独易传)
(为成书传摹浸舛失其 本真
学者病之祖谦旧所藏本/出尹和靖先生家标注皆和靖亲笔近复得新安朱熹)
(元晦所订雠校精甚遂合尹氏朱氏书 (第 37a 页)
子之象四将离乎人位故可以跃言)
(矣况六爻不言乾而三独言乾乾隆山李氏谓乾乃天/之真性龙则乾象之似以其 本真
而易其似尤致意也)
(要之六爻其象皆龙而德则皆君子矣又曰案李衡云/无咎之义有三冇善补过而无咎者有过由 (第 14a 页)
贲无咎集解(程子曰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唯能质白其贲则无过失之咎)
(白素也尚质素则不失其 本真
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 朱子曰贲极反本复于无色善补)
(过矣故其/象占如此)附录(朱子 (第 33a 页)
(冬水因之而变温此坎之真性也尝以此观天下之水/其在冬而温者独井泉而已盖得之地脉不失其 本真)
(
及注之川泽风雨霜露之所剥失其本性无复有向来/一阳之温矣载观井泉之水在人身则精血是也川流)
(之水在人 (第 38b 页)
则为水镜之体既𤼵
则为水镜之用亦非独指未𤼵而言也曰诸说如何
曰程子备矣但其答苏季明之后章记录多失 本真

答问不相对值如耳无闻目无见之答以下文若无
事时须见须闻之说参之其误必矣盖未𤼵之时但
为未有喜怒哀乐 (第 22b 页)
 (而再出唐薛元鼎案唐书作刘元鼎此误使吐蕃访/河源得之于闷磨黎山然皆历岁月涉艰难而其所)
 (得不过如此世之论河源者又皆推本二家其说怪/迂总其实皆非 本真
意者汉唐之时外夷未尽臣服)
 (而道未尽通故其所往每迂回艰阻不能直抵其处/而究其极也元有天下薄海内外 (第 17b 页)
 唐薛元鼎使吐蕃访河源得之于闷磨黎山然皆历
 岁月涉艰难而其所得不过如此世之论河源者又
 皆推本二家其说怪迂总其实皆非 本真
意者汉唐
 之时外夷未尽臣服而道未尽通故其所往每迂回
 艰阻不能直抵其处而究其极也元有天下薄海内
  (第 40a 页)
  求意经文可知而门弟子转相传授日月既久寖

  失 本真
如书晋赵盾许世子止等事详考传之
  所载以求经之大义可也而传不可疑如莒人弑其
  君密州独依经之所书 (第 29b 页)
律为宫则有空积若郑氏分壹寸为数千)
右明十二律之义(十二律之名必有深指然国语汉志所言如此支离附合恐非 本真)

(
今姑存之不足深究也)
黄钟之实玖寸下生者倍其实得拾捌以为法参分其法得壹者陆为陆寸以为林钟
林钟之实陆 (第 19b 页)
 (于文饰虽欲其亨亦安得而亨乎○张氏振渊曰离/德文明莫掩则无径情直行之毙行之可通故亨艮)
 (德止而不过又有不尽饰之象焉故用文者亦但可/少有所饰不可务为尽饰以戕其 本真
故曰小利有) …… (第 39b 页)
 本义(贲极反本复于无色善/补过矣故其象占如此)程传(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失于华)
 (伪唯能质白其贲则无过失之咎白素也尚质素则/不失其 本真
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 (第 44a 页)
 其水之源乃留为可继之泽静焉深焉无波涛险阻
 之虞斟焉酌焉无德怨施受之迹
 李子思曰尝观天下之水冬而温者独井泉而已盖
 得之地脉不失其 本真
及注之川泽失其本性无复 (第 23a 页)
 初九阳刚则不柔媚处下则不上援无应则不私系乐易君
 子元气未漓之象也故曰和兑内不违心外不忤俗故曰吉
 象言行未疑入世深则 本真
渐失阴阳相比则疑情易起今
 以初体而与九二相比是以天机未丧之人而与正人相亲
 虽世情多疑此时尚未也未 (第 3a 页)
  欤
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程子曰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唯能
 质白其贲则无过失之咎白素也尚质素则不失其
  本真
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
 朱子曰贲极反本复于无色善补过矣故其象占如 (第 27a 页)
 是也一阳实其中二阴围其外如阳气初回于凝阴
 之中冬水因之而变温此坎之真性天下之水冬温
 者独井泉而已盖得之地脉不失其 本真
在人身则
 精血是也○林黄中曰井者君子之德井不可改以
 其刚中也刚中者泉在中也○项平甫曰几至而未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