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小學類
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樂類
類書類
(则变古为篆改篆为隶书则缣以代简纸以代缣多历/世代或转写误失其 本真
执文求义理必不通后之学)
(者宜知/此意也)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二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 (第 14a 页)
 矣然则此其为未发者耶曰圣人之心未发则为水
 镜之体既发则为水镜之用亦非独指未发而言也
 曰诸说如何曰程子备矣但其答苏季明之后章记
 录多失 本真
荅问不相对值如耳无闻目无见之荅
 以下文前旒黈纩之说参之其误必矣盖未发之时
 但为未有喜怒哀乐之偏耳 (第 39b 页)
 登木以鸣音疾以清以鸣下六字疑衍太史公云角

 动肝而和正仁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 又曰十
 二律之名必有深指然国语汉志所言如此支离附
 合恐非 本真
今姑存之不足深究
 通论陈氏祥道曰周官太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
 之声阳声始之以黄钟顺而叙之以生之序进 (第 15b 页)
  之戒(本/义)
  东莱吕氏曰否六三曰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人无有不善所以包蓄邪滥至可羞耻者岂其
  真
也特所处之位不当而已位之一字当详玩(己/丑)
  (课/程)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第 20a 页)
 伊川先生曰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

 唯能质白其贲则无过饰之咎白素也尚质素则不
 失其 本真
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
  白贲无咎以其在上而得志也上九为得志者在
 上而文柔成贲之功六五 …… (第 42a 页)
  分职名象之所起也其志在于著诚去伪使人各

  由其情不失 本真
矣末流之弊尚文胜质而 (第 46b 页)
本真
  
衰焉岂贲饰之初志哉志者动于中之谓也上九
  变动反三三有伏巽而离体离者乾再索而成巽
  之变也巽为白 (第 46b 页)
种也晋灼曰外开曰阂)位于亥在十月(朱子曰十二律/之名必有深指)
(然国语汉志所言如此支离附合/恐非 本真
今姑存之不足深究也) 孟子曰师旷之聪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圣人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 (第 30a 页)
 人诛乱臣讨贼子之意考其源流必有端绪非曲说
 所能及也啖赵谓三传所记本皆不谬义则口传未
 形竹帛后代学者妄加附益转相传授浸失 本真

 事多迂诞理或舛驳其言信矣然则学者于三传忽 (第 39b 页)
 人诛乱臣讨贼子之意考其源流必有端绪非曲说
 所能及也啖赵谓三传所记本皆不谬义则口传未
 形竹帛后代学者妄加附益转相传授浸失 本真

 事多迂诞理或舛驳其言信矣然则学者于三传忽
 焉而不习则无以知经习焉而不察择焉而不精则
 春秋之 (第 40a 页)
 九二中实是有孚也上无应与见窒也又为加忧是
 惕也卦变自遁来刚来居二是得中也○有孚见窒
 者其事本直而反见枉其情 本真
而反见诬于是乎
 不得已于讼矣○首句云故戒占者必有争辨事必
 之一字亦重是以有孚见窒之故而不免于讼也 (第 61a 页)
 以其泉之尤异者言虽不必尽然然井泉美者终利
 人不美者终害人非是细故不可不知○李氏又曰
 观天下之水其在冬而温者独井泉而已盖得之地
 脉不失其 本真
及注之川泽风雨霜露之所剥失其
 本性无复有向来一阳之温矣○愚谓世之幽人处
 士如井水然不失其真者也仕 (第 3b 页)
 第四论卦辞爻辞谁作
考异写本东邻谓纣文武之时武作王正德嘉靖二本


谨按足利学所藏宋板正义本不载孔颖达序及八论
略例释文等诸篇从正德本以下为完备耳但崇祯本
亦不载略例释文臣之所校参政本多豫州(藤原忠统)家藏
也今更比校写本及经典释文加以正德嘉万等本而
附之卷尾云尔
周易兼义上经乾传第一

谨按古本宋板题目各异惟后世梓者妄意改换遂失 本真
按陆氏释文所引及历代经籍志等王弼注本当
以古本为正也正义本宋板可据今更记其篇目分数
以复古观云尔
(第 3a 页)
 圣人诛乱臣讨贼子之意考其源流必有端绪非曲
 说所能及也啖赵谓三传所记本皆不谬义则口传
 未形竹帛后代学者妄加损益转相传授浸失 本真
 
故事多迂诞理或舛驳其言信矣然则学者于三传
 忽焉而不习则无以知经习焉而不察择焉而不精
 则春秋之宏意 (第 30b 页)
 (不稽/首)
仲孙羯帅师侵齐
(左传孟孝伯侵齐晋故也高氏曰齐之伐晋也鲁使叔/孙豹救之次于雍榆无功于晋故孟孝伯至此复帅师)
(侵齐为晋报焉盖惧晋之疑也羯代速/为卿未练而帅师亦无复三年之丧)

夏楚子伐吴
(左传夏楚子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高氏/曰于是见楚弱而吴之张也襄十一年楚失郑十四年)
(伐吴自是舍郑而不争又十年/而一再伐吴急吴而缓中国也)
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
(襄陵许氏曰春秋三书日食既桓三年以周桓败宣八/年以楚庄兴是后而中国诸侯皆受盟于楚矣庐陵李)
(氏曰频日食者惟襄二十一年九月十月及此年七月/八月二条刘铉云汉末以来八百馀载考其注疏莫不)
(皆尔都无频月日食之事盖多历世代或/传写失其 本真
先儒因循莫敢改易也)
齐崔杼帅师伐莒 (第 32b 页)
  之道也

  朱子曰性体刚健有能乾乾惕厉之象
  李子思曰此爻不言龙而取二乾字以系之以其
   本真
而易其似者则是圣人于此辞犹致意也要
  之六爻皆龙其用皆乾而其德则皆君子也
 赞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第 28b 页)
  中冬水因之而变温尝试以此而观天下之水其

  在冬而温者独井泉而已盖井泉得之地脉不失
  其 本真
及注之池沼汇之波泽已为风雨霜露之
  所剥而失其本性无复有向来一阳之温故凡天
  下之水皆其下流之失 (第 26a 页)
 文丘园之义几不复闻矣(易/说)
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伊川先生曰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
 唯能质白其贲则无过饰之咎白素也尚质素则不
 失其 本真
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
 ○白贲无咎以其在上而得志也上九为得志者在
 上而文柔成贲之功六五 (第 22b 页)
赤子之心与圣人之
心如何程子曰圣人之心如明镜如止水)
曰诸说如何曰程子备矣但
其答苏季明之后章记录多失 本真
答问不相对
值如耳无闻目无见之答以下文若无事时须见 (第 44a 页)
之矣恻隐不存则三者亦何有哉○又曰赋形
为人孰无此心苟无此心则非人矣然所谓无者岂其固然哉私欲蔽塞而失其 本真
耳)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恻隐羞恶辞让是 (第 45a 页)
 焦漪园曰吾人眼前见的这个身只是一个血气之
 躯横渠所谓客形异家所云假合幻身也今人都执
 著这个假合的幻身流染虚妄迷蔽 本真
不唯民物
 痛痒不知相关就是至亲处亦常生间隔乖离反身 …… (第 27b 页)
 容之境也 吴因之曰此数者只是素位而行非有

 巧术益见素位而行不愿乎外足尽君子不敢须臾
 离道之学矣然其说道凝全在应用一边而不说
 真
者正欲人易于体察耳 按因之说道凝全在应
 用一边稍差盖不骄不倍等内已兼洋洋优优在内
 观翼注赛合注可 (第 82b 页)
 (臣讨贼子之意考其源流必有端绪非曲说所能及/也啖赵谓三传所记本皆不谬义则口传末形竹帛)
 (后代学者妄加损益转相傅授侵失 本真
故事多迂/诞理或舛驳其言信矣然则学者于三传忽然而不)
 (习则无以知经习焉而不察择焉而不精则春秋之 (第 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