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仟(史记陈涉世家仟伯音千汉书食货志仟伯之间成群)(史记郑世家肉袒掔羊与牵同)(汉书
扬雄传摼象犀古牵字)
(史记殷纪县肉为林又高祖纪县隔千里汉纪音悬师古曰此本古之悬字后人转用为
州县字乃更加心以别之又汉书元纪县蛮夷邸门古悬字礼乐志高张四县乐充宫庭西域传县度县绳而度诗有县貆兮
春秋左氏传室如县罄)
(史记天官书下有积钱徐广曰古作泉字)(史记天官书璇玑玉衡与璿同或作

璇)
(史记天官书殃还至汉书律历志周还五 行之道
晁错传死不还踵徐乐传不得还踵音旋诗劳还卒也)
(史记楚世家遇其故鋗人古玄反韦昭曰今之中鋗汉书项籍传 (第 1b 页)
 辞也

经曰春王正月传曰周正月火出于夏为三月商为四
月周为五月(师古曰此/左氏之辞)夏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三代
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迭为首登降三统之首周还
行之道
也故三五相包而生天统之正始施于子半
日萌色赤地统受之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
化而白人统受之于寅初 (第 57a 页)
 栋今人谓之檩本义大阳也四阳居中过盛故为大
 过上下二阴不胜其重故有栋桡之象又以四阳虽
 过而二五得中内巽外说有可 行之道
故利有所往
 而得亨也(隆山李氏曰四阳横而居中有栋之象而/上下二阴柔而无力是上无所附而下无)
 (所 …… (第 3a 页)
 以之藉荐则为重慎之道是用之重也人之过于敬
 慎为之非难而可以保其安而无过苟能慎(一有/思字)
 道推而 行之
于事其无所失矣本义当大过之时以 …… (第 6b 页)
 (中实为有孚心亨之象盖他卦言占事之亨也此言/象心之亨也阳实有孚之象阳明在内心亨之象心)
 (有主则实此心见得事理实是如此心既透彻由是/断然 行之
无疑不然此心微有不通即是险阻即不)
 (可行矣故本义以亨/为象有尚为占也)
彖曰习坎重险也(重直/龙 …… (第 18a 页)
 (离中虚而外实于离曰体阴而用阳则知坎体阳而/用阴互见也夫丽则易至于不正丽而正则亨矣以)
 (畜牝牛乃吉何也坎之明在内以刚健而 行之
于外/离之明在外当柔顺以养之于中也坎水润下愈下) (第 32a 页)
 (有所系吝流注不断皆意不诚之本也○郑氏刚中/曰五阳并进同力为夬而夬夬之戒独见于三五者)

 (盖三与六应五与六比当决阴之时二爻容有牵私/爱昵近习之心故虽以九五之尊得中 行之道
而象)
 (犹以为未光也○云峰胡氏曰三与上应三健体也/健于决之终可无咎五与上比皆说体也程传曰人) (第 51b 页)
 周公则周公不当主祭制礼作乐虽在成王时然亦

 不过因其旧而损益之而集其大成以为后世尝
 之道
自非本无是礼也且明堂之祭实为大武王岂
 不 (第 7b 页)
行之
乎必周公于武王之时已定此礼矣至于各
 以其父而止以文王之说其说有二若以孝经严父
 配天之礼而推则各以 (第 7b 页)
 浮于海即此是也孙炎曰方水中为桴筏也桴编竹

 木大曰筏小曰桴汉水有可潜 行之道
而不可泳者
 以其广故也江有可乘桴之道而不可方者以其永
 故也此亦是南有乔木不可休息之意夫汉上游女 (第 43a 页)
 至易动也又况游 行之
地非在闺门之内傅姆之侧
 也今也能守贞洁之行而不可求则当时之女可知
 孔氏云内则云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 …… (第 43a 页)
 何于汝坟之妇人疑之
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应对/之应)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
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
麟之趾振(音/真)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都佞/反)振振公姓于
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李曰刘氏以应为效非为瑞应盖以关雎之化行至
 使衰世之公子皆信厚以此见化 行之
效也衰世者
 指纣之世也以纣之世风化既衰矣而公子又生于
 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宜其 (第 53a 页)
 夷平无有邦国不见泯灭则厉王之暴虐甚矣其虐
 如此故民靡有黎俱受其祸以至于煨烬故芮伯以
 为可哀言中国所 行之道
将见频促而亡也孟子曰
 诗云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则是周无馀民 (第 37b 页)
白可举而行三千
之徒并受其义(程子曰所谓大道若性与天道之说圣/人岂得而去之哉若言阴阳四时七政)
(五 行之道
亦必至要之理非如后世之繁衍末术也固/亦常道圣人所以不去也或者所谓羲农之书乃后人)
(称述当时之事失其 (第 32a 页)
 也蔡解以为继禹旧所服行恐非至下兹率厥典乃

 是循禹所 行之道
用爽厥师
 墨子引书云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
 厥师据此则爽当作丧言上天不善夏桀之所为用
  (第 24a 页)
 是如此

孝者所以事君也三句本无可解奈说经者多事谓三
者是人因有以孝弟慈与事使总属一人者则其人祗
一事君使民之人非大学治国平天下者也是必孝弟
慈是一人事使又一人则在孝弟慈有三辈人在事使
者有四辈人嘈杂极矣殊不知此三者是孝弟慈之教
不是孝弟慈之人齐家治国各有一教但治国之教端
不出齐家之中故孝弟慈者家教也而其所以教国者

即在于此则此三者字皆指教言何曾有人在而一人
七人烦聚讼为
中庸天下之达道五以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当之
此自言达道不言人伦故夫子重言五者天下之达道
与篇首喜怒哀乐天下之达道并同彼以性言道此以
教言道其皆非人伦一也是以郑康成注达道谓常
之道
百王所不易而孔氏正义亦云五者皆是人间常
行道理事得开通此自以常字解庸字与前庸德庸言
相照合观其云所求 …… (第 55a 页)
外者至春秋诸国渐设
行徒如鲁僖伐楚即有烝徒增增列于车外而齐以内
政征兵晋则毁车为行兵吴且兴甲士以为彻 行之
(第 64b 页)
之直可也如欲志于谷而不
能有为不可也○新安陈氏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集注云世治而无可 行之

世乱而无能守之节其意正与此章同但彼全是平说此亦虽是平说然就原宪分上观之则重在邦
有道榖微不同耳云峰谓 …… (第 2a 页)
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
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 行之
以应对宾客是以鲜
有败事北宫文子所谓有礼也)
孔子言此盖善之也(朱子曰春秋之辞命犹是说义
理到战国游说 ……
(第 10b 页)
  复(扶又反下同)加曰字者既答而复言也授命言不爱其
生持以与人也久要(如字)旧约也平生平日也有是忠
信之实则虽其才知(去声)礼乐有所未备亦可以为成
人之次也(双峰饶氏曰忠指授命信指久要似遗了思义一句盖取与不苟亦非忠信者不能
○南轩张氏曰见利思义无苟得也见危授命无苟避也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不食其言也是虽未有过
人之才而亦敦笃忠信之人故在今日论之亦可以为成人此亦思狂狷之意耳)
○程子曰
知之明信之笃 行之
果天下之达德也若孔子所谓 …… (第 17b 页)
之成人以下乃子路之言盖不复闻斯 行之
之勇而
有终身诵之之固矣未详是否(赵氏曰何必然三字似以前说为疑三者
皆子路之所能故胡氏疑其为子路之言 ……
(第 18b 页)
  耻者不敢尽之意过者欲有馀之辞(朱子曰过犹易丧过乎哀用过
乎俭之过谓力行也○勉斋黄氏曰言放易故当耻行难尽故当过○胡氏曰或谓耻其言之过于行固
通必如集注释为两事斯得夫子立言之本意○双峰饶氏曰过其行与耻其言对谓行当过于其言如
云说七分而行十分相似○厚斋冯氏曰耻之者恐其言之浮于行也过之者欲其
行之
浮于言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
者不惧(知去声)

  自责以勉人也( …… (第 40a 页)
  道言也自道犹云谦辞○尹氏曰成德以仁为先进
学以知为先故夫子之言其序有不同者以此(胡氏曰为
学之序以智为先若德之成则仁又为百
行之
首○觉轩蔡氏曰以仁为先犹自诚而明以智为先犹自
明而诚自诚而明夫子之事故子贡以为夫子自道也上文我无能焉 (第 40b 页)
  放谓禁绝之郑声郑国之音佞人卑谄辨给之人殆
危也(云峰胡氏曰集注前训佞字但谓其辨给此则先之以卑谄盖辨给在口卑谄在心此所谓巧
言令色孔壬者也)
○程子曰问政多矣惟颜渊告之以此盖
三代之制皆因时损益及其久也不能无弊周衰圣
人不作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 行之道
(第 20b 页)
此以为之兆耳由是求之则馀皆可考也(朱子曰发此为之兆
兆犹准则也非谓为邦之道尽于此四者略说四件作一个准则则馀事皆可依仿此而推
行之
耳○云
峰胡氏曰须看斟酌二字以三代正朔斟酌之不如夏之时得其正辂至周而过侈斟酌之不如从殷之
为得其中冕 (第 21a 页)
自黄帝已有之至周而其制始备斟酌之不如从周为得其中自尧舜汤武皆有乐斟酌之
不如韶乐之尽善尽美夫子姑举此四者以例其馀皆当如此斟酌而 行之
也)张子曰礼乐
(去声下同)之法也放郑声远佞人法外意也一日不谨
则法坏矣虞夏君臣更(平声)相戒饬意 (第 21a 页)
教以弦歌而谓之学道者使人人习于和平中正之音以养其心而所
歌之诗又皆温柔敦厚合乎礼义则自然皆趋于人所当 行之道
乃所谓学道也君子在上者能学道则
知抚乎下矣小人在下者能学道则知顺乎上矣上抚乎下下顺乎上安有不治者乎○ (第 10a 页)
天为一而不得为圣之时若孔子则虽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在己无不可 行之道
然却无伊尹这些意
思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多少含蓄意思此其所以与天为一而谓 …… (第 5a 页)
许氏曰此章圣字言夷惠伊尹处是以地言与大而化之之圣不同只是清任和到
极处故谓之圣孔子则是大而化之之圣其 行之
时中则清任和时而出之亦无不到极处)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
也者始条理也玉 …… (第 5a 页)
有偏故其终之成亦只至一偏之极孔子合下知得至到看
得道理周遍精切无所不尽故其德之成亦兼该毕备而无一德一 行之
或阙曰然○金声或洪或杀清
浊万殊玉声清越和平首尾如一故乐之作也八音克谐虽若无所先后然奏之以金节之以玉 …… (第 7a 页)
始终各有条而不可乱也智之事圣之事犹
言学智圣之功夫非便以为智圣也○勉斋黄氏曰孔子之异于三子者知之至而 行之
尽三子之不及
孔子者知有所蔽于始而行有阙于终也此孔子所以独得其全而三子仅得其偏也)


  智譬则巧也 …… (第 7b 页)
  此复(扶又反)以射之巧力发明圣智二字之义见孔子
巧力俱全而圣智兼备三子则力有馀而巧不足是
以一节虽至于圣而智不足以及乎时中也(张子曰夷惠智
不明于至善故偏入于清和然而卒能成性故虽圣而不智孔子智既明于至善故集大成如清和时任
皆有之无不曲当也故圣且智金声而玉振也○龟山杨氏曰伯夷伊尹柳下惠于清任和处已至圣人
但其他处未必皆中其至与孔子同而其中与孔子异只为不能无偏故也若隘与不恭其所偏欤○问
以智比圣智固未可以言圣然孟子以智譬巧以圣譬力力既不及于巧则是圣必由于智也明矣而尹

和靖乃曰始条理者犹可以用智终条理则智不容于其间矣则是以圣智浅深而言与孟子之意似相
戾惟伊川引易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其意若曰夫子所以能集三子而大成者由其始焉知之之深也盖
知之至
行之
必至三子之智始焉知之未尽故其后 (第 8b 页)
行之
虽各极其至终未免各失于一偏非终条理者
未到以其始条理者已差之矣不知伊川之意是如此否朱子曰甚好○问孟子 …… (第 8b 页)
四圣人能挽彊弓射远地此力也能中其的乃巧也必先知的之所在
又知中之之法然后因力之所至而中之谓知之明然后 行之
从容中道三子力量虽到而知有未至故 …… (第 9a 页)
言三子之行(去声)各极其一偏孔子之道
兼全于众理所以偏者由其蔽于始是以缺于终所
以全者由其知之至是以 行之
尽三子犹春夏秋冬
之各一其时孔子则太和元气之流行于四时也(云峰
胡氏曰此章之旨集注偏全二字尽之譬之乐 ……
(第 9b 页)
之射则
力而不巧者偏力而又巧者全孟子始则皆谓之圣各以其所行言末则先智而后圣统以其知与行言
惟知之偏故 行之
所至者各极其偏惟知之全则行不期其全而自极于全)

  ○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锜鱼绮反) …… (第 9b 页)
  此因孔子事而反覆辩论也事道者以行道为事也
事道奚猎较也万章问也先簿正祭器未详徐氏曰
先以簿书正其祭器使有定数而不以四方难继之

物实之夫(音扶)器有常数实有常品则其本正矣彼猎
较者将久而自废矣未知是否也兆犹卜之兆盖事
之端也孔子所以不去者亦欲小试行道之端以示
于人使知吾道之果可行也若其端既可行而人不
能遂 行之
然后不得已而必去之盖其去虽不轻而
亦未尝不决是以未尝终三年留于一国也(庆源辅氏曰以
孔子所谓吾岂匏瓜 ……
(第 22a 页)
人处事之智未尝有所终三年之淹于以见圣人制 行之
勇)

  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于季桓
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 …… (第 22b 页)
  君臣义合不合则去○此章言大臣之义亲疏不同
守经行权各有其分(去声○新安陈氏曰亲者可以行权疏者惟当守经)贵戚
之卿小过非不谏也但必大过而不听乃可易位异
姓之卿大过非不谏也虽小过而不听已可去矣然

三仁贵戚不能 行之
于纣而霍光异姓乃能 (第 34b 页)
行之

昌邑此又委任权力之不同不可以执一论也(前汉霍光
传昌邑王贺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也即位行淫乱光忧懑 ……
(第 34b 页)
亦或其势之不便也然观其引身而去以全先王之世则其计虑亦岂苟然者哉若其力之可为则伊
尹霍光固以异姓之卿而 行之
矣况有骨肉之亲者乎○南轩张氏曰贵戚之卿与异姓之卿有亲疏之
异故不得而同论也贵戚之卿任宗社之责故得更择 (第 35a 页)
率性之谓道率性犹言随性
言道本不离性离性则不可谓之道矣所谓道者
即所赋之理言人与物各循所赋之性各有当
之道
故循人所赋之性则为人之道循牛马所赋
之性则为牛马之道只是各随其所性之自然便 …… (第 4b 页)
故治己则能尽己之性接人用物则能尽人物之
性在常人则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则不能循性
之道故圣人就人物所当 行之道
而品节裁制之
以为法于天下使人各知治己接人用物之道使
万物各遂其所赋之性此则所谓教也修道一句 …… (第 5a 页)
  此二句亦一章纲领上章兼人已言此则专于修
己而不责人上章就身上说此章就位上说比身
稍开一步下章就家上说比此又开一步此素字
比下面素字稍活言因其所居之位行吾所当

之道
无思出乎其位而外慕也素位而行是正说
不愿乎外只是覆说上句意才慕乎外便不能素
位而行下面却自作两节分看 …… (第 44a 页)
  此节说素位而行此行字是以此道行乎四者之

中自有乐处故无往而不自得自得只是从容无
急迫而自快活之意盖居富贵自有富贵所当
之道
居贫贱自有贫贱所当 (第 45a 页)
行之道
凡人非富贵
则贫贱此人之大分至于夷狄患难亦有不幸而
遇之之时亦各于其中行所当行此所以君子无
所往而不 (第 45a 页)
  此节二句为一章总括意所重又在而道自道一
句下文二节不过详言此二句也诚者物之终始
一句应上诚者自成一句不诚无物以下两句言
人之心不可不实以应下而道自道一句后面非
自成己一节又言诚之为道不特自成而又能及
物如此盖诚与道虽有体与用之分而实未尝相
离也○诚者自成也一句朱子谓此是孤立悬空

说盖谓天下之物有此实理方成此物若人之所
当自行者无此实心如何能实此理故章句提起
心之一字言之又如人之耳目口鼻手足百骸都
是人身自实有的即所谓自成者也到得耳目口
鼻手足所当 行之道
虽是诚中所出之理却须是
人自去行始得故曰而道自道

  此诚字即天命之性是就大原头说来故章句曰
物之 (第 38b 页)
  伊川曰三王之法各是一王之法故三代损益随时

之宜若孔子所立之法乃通百世不易之法孔子于
他处亦不见独于告颜子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
周之冕乐则韶舞此是于四代中举这一个法式其
详细虽不可见而孔子但示其大法使后人就上修
之二千年来亦无人识者 又曰举前代之善者准
此以损益之此成法也郑声使人淫溺佞人使人危
殆故放远之然后能守成法 又曰行夏之时得其
正也乘殷之辂质也服周之冕文也乐则韶舞尽善

尽美也问政多矣唯颜渊然后告之以此盖三代之
制皆因时损益其久也不能无弊周衰圣人不作故
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 行之道
发此乃为之
兆尔由是求之则馀皆可考也中庸言三重盖发明
此意 又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
舞与 (第 13b 页)
言无道则隐其身而不见也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邦有道贫且贱焉耻
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世治而无可 行之道
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碌碌庸人不足 (第 14a 页)
曰问政多矣惟颜渊告之以此盖三代之制皆因时损益及
其久也不能无弊周衰圣人不作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 行之道
发此以为之兆尔由是求之则馀
皆可考也张子曰礼乐治之法也放郑声远佞人法外意也一日不谨则法坏矣虞夏君臣更 …… (第 4a 页)
法孔子之作春秋盖此意也孔颜虽不得 行之
于时然其为治之法可得而见矣)○子曰人无
远虑必有近忧(苏氏曰人之所履者容足之外皆为无用之地而不可废也 …… (第 4b 页)
义则放辟邪侈之心滋好行小慧则行险侥倖之机热难矣哉者言其无以入德而将有患害也)○子
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 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
(孙去声○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 (第 5a 页)
行之
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诚实乃君子之道也
○程子曰义以为质如质干然礼行此孙出此信成此此四句只是一 (第 5a 页)
事以义为本又曰敬以直内则义以方
外义以为质则礼以 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 …… (第 5a 页)
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可以终身 行之
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第 5b 页)
(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 行之
○尹氏曰学贵于知要子贡之问可谓知要矣孔子告以求仁之方也
推而极之虽圣人之无我不出乎此终身 (第 6a 页)
行之
不亦宜乎)○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
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誉平声○毁者称人之恶而损其真誉者扬人
之善
(第 6a 页)
  余氏辩曰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
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探
王之意未尝知以尊德乐道为事方且恃万乘之尊不
肯先贤者之屈故辞以疾欲使孟子屈身先之也孟子

知其意亦辞以疾者非骄之也身可屈道其可屈乎其
与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异矣又孟子曰天下有达尊三
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夫尊有德
敬耆老乃自古人君通 行之道
也人君所贵者爵尔岂
可慢夫齿与德哉若夫伊尹之于太甲周公之于成王
此乃大臣辅导幼主非可与达尊概而论也又 …… (第 10a 页)
  余氏辨曰道之在天下有正有变尧舜之让汤武之伐
皆变也或谓尧舜不慈汤武不义是皆圣人之不幸而
处其变也禅逊之事尧舜 行之
则尽善子哙 (第 16b 页)
行之
则不
善矣征伐之事汤武 (第 16b 页)
行之
则尽美魏晋 (第 16b 页)
行之
则不美矣
伊尹之放太甲霍光之易昌邑岂得已哉为人臣者非
不知正之为美或曰从正则天下危从变则天下安然
则 …… (第 16b 页)
  疑曰所谓性之者天与之也身之者亲 行之
也假之
者外有之而内实亡也尧舜汤武之于仁义也皆性
得而身 (第 19b 页)
行之
也五霸则强焉而已夫仁所以治国家
而服诸侯也皇帝王霸皆用之顾其所以殊者大小
高下远近多寡之间耳假者文具 …… (第 19b 页)
  余氏辨曰仁之为道有生者皆具有性者同得顾所行

如何耳尧舜之于仁生而知之率性而行也汤武之于
仁学而知之体仁而行也五伯之于仁困而知之意谓
非仁则不足以治国家服诸侯于是假而 行之
其实非
仁也而谓皇帝王霸皆用之顾其所以殊者大小高卑
远近多寡之间耳何所见之异也孟子之言曰尧舜性
之汤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