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經解類
四書類
 康为句亶王红为鄂王执庇为越章王此僭王之始

 又八世至熊仪是为若敖又二世至 熊眴
是为 (第 19b 页)
鼢冒
 
又一世至熊通是为武王武王十九年入春秋侵随
 于桓之六年合诸侯于桓之八年围鄾败邓于桓之
 九年盟贰轸败 (第 19b 页)
 桓始耳自成王以王礼祀周公其后嗣郊天禘祖夫
 子伤之故修春秋世儒不达春秋之义以宋郊为天
 子之事守本传祖帝乙之意宋后殷而郑非后周也
 并以祖 厉王
为上祖世遂谓诸侯大夫都家皆有祖
 王庙若是则鲁郊禘非僣而周公不为衰矣鲁颂誇
 诞季孙行父史克从臾为之 (第 20b 页)
 其四援民狎其野三务成功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
 国焉用城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守已小矣卑之不获
 能无亡乎若敖 鼢冒
至于武文土不过同慎其四竟
 犹不城郢今土数圻而郢是城不亦难乎
 至河下公榖又有公字 (第 8a 页)
 天物此盖错举而备言之
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
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
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此言周礼以鲁僣而衰也 厉王
名胡幽王名宫涅伤
 犹坏也孔子因言偃之问而自明其叹鲁之意曰呜
 呼哀哉我观周家文武之道实由于幽厉而伤 (第 12a 页)
 (之刺谓之变雅可也鸿雁庭燎之美宣王崧高烝民/之美宣王亦可谓之变乎诗之次第皆以后先为序)
 (文武成康其诗最在前故二雅首之 厉王
继成王之/后宣王 (第 23a 页)
厉王
之后幽王继宣王之后故二雅皆顺)
 (其序国风亦然则无有正变之说断断乎不可易也/ 乃近代相传有托为子 (第 23a 页)
  (后诗不宜入二南于是训平为正郑康成笺谓正/王者德能正天下之王诸儒递相祖述以为如契)
  (称为玄王武王称为宁王 厉王
称为汾王之类皆/不必以谥称而更谬以齐侯为齐一之侯犹易之)
  (康侯礼之宁侯云者皆杜撰不根之甚使凡读 (第 26a 页)
 其几言此三者不多见也诗大雅桑柔之篇贪犹欲

 也荼苦菜也毒螫虫也刺 厉王
言民苦政乱欲其乱
 亡故宁为荼苦毒螫之行以相侵暴而不之恤也千
 乘诸侯之国其地可出兵车千乘也都城卿大 (第 3b 页)
 经外之意
(桓王十/八年)十年(齐僖二十九年晋缗三年卫宣十七年蔡/桓十三年郑庄四十二年曹桓五十五年)
(卒陈 厉王
年杞靖二年宋庄八/年秦出子二年楚武三十九年)
春王正月 (第 21b 页)
(林楚自若敖 鼢冒
以来方强盛故曰天方授之也楚之/示羸盖欲诱我以堕其计当缓以图之何必急焉小国)
(之能敌大国也小国有道大 (第 17b 页)
矣志意盈满而心始)
(荡散亏盈益谦此天道自然也楚之宗庙先君其知之/矣按楚世家楚僣王号虽始于熊绎其后畏 厉王
暴虐)
(又去其王号至鲁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随随为楚往周/请尊楚号不听桓公八年楚熊通乃自立为武王至是) (第 5b 页)
君其问诸水滨(杜昭王时汉非楚竟/故不受罪○滨音宾)师进次于陉(杜/楚)
(不服罪故复进师林楚语云先君 鼢冒
之所以服陉隰/也陉必为楚之要也故齐以诸侯之师进而据之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如陉之师/观强弱)师退次 (第 9b 页)

(师叔楚大/夫潘尪也)姑又与之遇以骄之彼骄我怒(林庸屡胜/故骄楚屡)
(败故/怒)而后可克先君 鼢冒
所以服陉隰也(杜 (第 11a 页)
鼢冒
楚武/王父陉隰地)
(名○可克或作可击鼢扶粉反冒莫报反史记楚世家/云 (第 11a 页)
鼢冒
卒弟熊达杀 (第 11a 页)
鼢冒
子而伐立是为楚武王与杜)
(异陉音刑/隰音习)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军走曰北○北/如字一音佩)唯裨鯈
(第 11a 页)
之命曰战胜之不可保恃昔商纣恃)
(其百战百克之威其后武王灭之/卒殄其祀○儆敬领反纣直九反)训之以若敖 鼢冒

路蓝缕以启山林(杜若敖 (第 15a 页)
鼢冒
皆楚之先君筚路柴车/蓝缕敝衣言此二君勤俭以启土○)
(鼢扶粉反冒莫报反筚音/必蓝力甘反缕力主反)箴之 (第 15a 页)
名川(二司天神○/閒间厕之间)群神群祀(杜群祀在/祀典者)先王先公
(杜先王诸侯之太祖宋祖帝乙/郑祖 厉王
之比也先公始封君)七姓十二国之祖(七姓/晋鲁)
(卫郑曹滕姬姓邾小邾曹姓宋子姓齐姜姓莒/已姓杞姒姓薛 (第 4a 页)
巡行宗庙不得使火及之)使
公孙登徙大龟(登闱卜/大夫)使祝史徙主袥于周庙告卜先
(杜祏庙主石函周庙 厉王
庙也有火灾/故合群主于祖庙易救护○袥音石)使府人库人
各儆其事(林府库货财所聚故/使其人各儆备火)(第 23a 页)
何畏矣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杜/诗)
(大雅无念念也聿述也义取/念祖考则述治其德以显之)无亦监乎若敖 鼢冒
至于
武文(林若敖楚八世祖 (第 13b 页)
鼢冒
楚十世祖杜/四君皆楚先君之贤者○鼢扶粉反)土不过同(方/百)
(里为一同言/未满一圻)慎其四竟犹不城 (第 13b 页)
(犹与也去其位与治王之政事林周召二公/与治王之政事号曰共和○间间厕之间)宣王有志
而后效官(林宣王 厉王
子彘之乱宣王尚少召公虎取/而长之有志言长而有立志也效授也二公)
(乃共立之而授/其官政于王)至于幽王 (第 6b 页)
(竹林也)

筚   卑聿切传曰若敖 鼢冒
筚路篮缕以启山林

(杜氏曰柴车也)又曰筚门圭窦之人(杜氏曰柴门也郑康成曰荆竹织门也说)


(文曰 (第 3a 页)
  作本自有体而云贬之谓之风者言作为雅颂贬
  之而作风非谓采得其诗乃贬之也郑志张逸问
  平王微弱其诗不能复雅 厉王
流于彘幽王灭于
  戏在雅何答曰幽厉无道以强暴至于流灭岂如
  平王微弱政在诸侯威令不加于百姓乎其意 (第 2a 页)
 斯干宣王考室也

  孔疏杂记路寝成则考之而不衅注云设盛食以
  落之 朱注旧说 厉王
流于彘宫室圮坏宣王即
  位更作宫室既成而落之或曰仪礼下管新宫春
  秋传宋元公赋新宫疑即此诗也 汉 …… (第 9b 页)
 而已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赋也 毛传似嗣也 朱注妣祖姜嫄后稷也 毛
 传西南其户西乡户南乡户也 郑笺爰于也
 苏氏曰 厉王
之乱宫室败坏宣王谋所以继续其先
 妣先祖者故筑其宫室于是居处于是笑语焉 孔
 疏天子之宫其室非一在北 …… (第 11a 页)
   之失此最为大侯薪侯蒸从苏氏今兹之正即
   指正月繁霜从钱澄之之说也
 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
  郑笺当为刺 厉王
作诂训传时移其篇第因改之
  耳节刺师尹不平此讥皇父擅恣正月恶褒姒灭
  周此疾艳妻煽方处又幽王时司 (第 37b 页)
徒乃郑桓公友

  非此篇之所云番也是以知然 苏氏曰小雅无
   厉王
之诗郑氏以为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
  四篇皆 (第 38a 页)
厉王
之诗也其说曰师尹皇甫不得并政
  褒姒艳妻不得偕宠番与郑桓不得同位此其所
  挟以为 (第 38a 页)
厉王
者也使幽王之世师尹皇甫番与郑
  桓先后在事褒姒以色居正位谓之艳妻其谁曰
  不可且汉儒异师相攻甚于 …… (第 38a 页)
  第则他师将不肯信而韩诗之次与毛诗合此足

  以明其非 厉王
也 逸斋曰窃尝因是而详考之
  诗十月辛卯日有食之验之唐历在幽王六年一
  也百川沸腾山冢崒崩稽之史 …… (第 38b 页)
  皆震二也雨无正言周宗既灭指赫赫宗周褒姒
  灭之之事三也小旻言谋夫孔多发言盈庭谓七
  子之徒若 厉王
监谤道路以目安有孔多盈庭之
  刺四也小宛言念昔先人有怀二人先人谓宣王
  二人谓文武若厉王先人则夷 …… (第 38b 页)
   非诗意矣斩伐四国云诸侯更相侵伐亦衍说
   听言则答二句毛郑俱失之戎成不退鼠思泣
   血毛郑为得朱失之郑以此诗为刺 厉王
则十 (第 5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