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造九鼎
玉仙观在京城东南宣化门外七八里陈州门是也仁
宗时有陈道士修葺亭台栽花木甚盛吕氏家塾记云
一日学院诸生偕往见石一截黄色用木牌标记曰万
年松化石佥曰如何对得晋之叔曰三日雨为霖吕氏
所记松化石乃西川物耳徽宗崇宁四年岁次乙酉制
造九鼎按制造官 魏汉津
状云承内降铸造鼎鼐内帝
座鼐如天之正毕之数外有六围若易之六爻之象中 …… (第 13a 页)
索前来应副然则崇宁所用松化石五段乃吕氏所记
之石也据 魏汉津
状称皇祐间西川取到祗备造鼐乃
知仁宗朝已尝议造九鼎矣
   监酒要术
乖崖张公尝有监务之官而辞于公因 (第 14a 页)
果足与言乐乎金既如此丝石可知知其声
者则州之丧没匪久矣按大晟乐国初东平严氏一承
宋旧者也当宋徽庙时有 魏汉津
者以一蜀黔卒为造
此乐且以帝皇制乐实自其身得之请以徽庙中指三 …… (第 97a 页)
节三寸定黄钟之律蔡京亦从臾其说即使范金裁石
用之郊庙至颁其乐于天下然徽庙指寸视人加长而
乐律遂高虽 汉津
亦私谓其弟子任宗尧曰律高则声
过哀而国乱无日矣当今圣人其身出而身遘之乎未
几遂有靖康之祸今州学钟高倍 (第 97b 页)
年去国门前之雀可
罗一日还朝屋上之乌亦好后有一达官效颦云十年
去国不闻长乐之钟一日还朝复见大君之鼎见 魏汉
所铸九鼎初成也
明节刘后一时遭遇宠倾六宫忽苦痁疾临终戒左右
云我有遗嘱在领巾上候我气绝奏官家亲自来解 (第 80b 页)

死狱中姚氏遂绝
任宗尧者字子高名家子仕至典乐后改服武弁终赠
观察使宗尧多艺能洞晓天官律吕盖传授于 魏汉津
先生
宗尧始仕宦时即喜功名大观末从尚书王宁中
书舍人张邦昌使高丽为上节至四明则放洋而去不
十日四明忽传副使 (第 24b 页)
  洪㬌卢曰夏禹铸九鼎唯见于左传王孙满对楚子及
灵王欲求鼎之言其后史记乃有鼎震及沦入于泗水
之说且以秦之强暴视衰周如几上肉何所畏而不取
周亦何辞以却赧王之亡尽以宝器入秦而独遗此以
神器如是之重决无沦没之理泗水不在周境内使何

人般舁而往宁无一人知之以告秦耶始皇使人没水
求之不获盖亦为传闻所误三礼经所载钟彝名数详
矣独未尝一及之诗易所载固亦可考以予揣之未必
有是物也唐武后始复置于通天宫不知何时而毁国
朝崇宁三年用方士 魏汉津
言铸鼎四年三月成于中
太乙宫之南为殿名曰九成宫中央曰帝鼐北方曰宝
鼎东北曰牡鼎东方曰苍鼎东南曰罔鼎南 (第 33b 页)
上蔽
空不散翌日上幸之而群鹤以千馀又来云变色五彩
光艳上亦随方入其室焚香再拜从臣皆陪祠于下先
是方士 魏汉津
献议其制各取九州之水土内鼎中及 (第 14b 页)
其所守未必能尽附新开湖渔人也故书
刘尚书(赓/)法家也崇宁间为大司寇一日来诣东府见
鲁公公时在便坐与 魏先生汉津
对因延刘尚书弛公 …… (第 9b 页)
裳即燕坐焉刘公立不肯就位责鲁公曰司空仆射实
百僚之仪表也奈何与黥卒坐对赓切不取愿退鲁公
大笑亟揖 汉津
曰先生可归矣自是刘公不敢与 (第 10a 页)
汉津
并见 (第 10a 页)
汉津
铸九鼎作大晟上甚礼听之当是时侍从之
臣犹彊正而宰辅之上能涵容风俗如此乎此吾亲见
也林中书彦振(摅/) (第 10a 页)
山魈者邪遂偕就枕矣
任宗尧者字子高名家子仕至典乐后改服武弁终赠
观使宗尧多艺能洞晓天官律吕盖其传授于 魏汉津
先生
宗尧始仕宦时即喜功名大观末从尚书王宁中
书舍人张邦昌使高丽为上节人至四明则放洋而去 (第 14a 页)
号风僧哥亦佯狂时时言事多中然风僧哥遇见
刘快活辄战栗逡巡退拱作畏避状世莫晓其故岂所
谓小巫见大巫者邪 魏汉津
黥卒也不知何许人自云
遇李艮仙人以其八百岁世号李八百者得尸解法已
七世尸解复投他尸而再生 (第 21a 页)
汉津
常过出龙门闻水声 …… (第 21a 页)
水抱石而出果玉也崇宁
中召见制大晟乐铸九鼎皆其所献议初制乐一日与
宦者杨戬在内后苑会上朝献景灵宫还见 汉津
立道
左观车驾上望之喜遣小阉传旨抚问 (第 21b 页)
汉津
因鞠躬以
谢及还内戬至上曰 (第 21b 页)
汉津
能出观我邪戬曰不然早自
车驾出 (第 21b 页)
汉津
同臣视铸工方共饮适闻跸还臣舍匕箸
遽至于此然 (第 21b 页)
汉津
不出也上曰我适见之岂妄乎因呼
小阉共證其故戬愕然 (第 21b 页)
汉津
能分身上雅重 (第 21b 页)
汉津

明乐律晓阴阳数术多奇中尝私语所亲曰不三十年
天下乱矣鼎乐成亦封先王号然 (第 21b 页)
汉津
每叹息谓犹不
如初议未久死几年忽有人自陜右附 (第 22a 页)
汉津
书归其家
者仍遣封以示鲁公始验为尸解去王老先生老志者
濮人也事亲以孝闻幼曾为伯母吮疽初去为漕计吏
(第 22a 页)

魏汉津
所铸九鼎也
明节刘后一时遭遇宠倾六宫忽苦痁疾临终戒左右
云我有遗嘱在领巾上候我气绝奏官家亲自来解语 (第 14b 页)
,而损益可知焉。

《大晟乐书》二十卷《雅乐图谱》 卷
陈氏曰:太中大夫开封刘炳子蒙撰,大晟者本方士 魏汉津,
妄出新意,以裕陵指节定尺律,傅会身为度之说,炳为大司乐精为缘饰,又有《图谱》一卷。

《隆韶道百和集
陈旸
按《宋史·儒林陈旸传》:旸字晋之,福州人。中绍圣制科,授顺昌军节度推官。徽宗初,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得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礼部侍郎赵挺之言,旸所著《乐书》二十卷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书》故事给扎。既上,迁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为讲议司参详礼乐官。 魏汉津
议乐,用京房二变四清。旸曰:五声十二律,乐之正也。二变四清,乐之蠹也。二变以变宫为君,四清以黄钟清为 ……,固可变也,而君不可变。太簇、大吕、夹钟,或可分也,而黄钟不可分。岂古人所谓尊无二上之旨哉。时论方右 汉津,
绌旸议。进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尝坐事夺,已而复之。卒,年六十八。
陈祥道
丧,元气不恤矣;一惑于玩好则朱勔领花,石纲搜岩剔薮以求木石,声焰熏灼,而东南有小朝廷矣;一惑于方士则 魏汉津
兴,事李良之说,而定新乐铸九鼎矣;一惑于神仙则置道阶天,神降灵素据高座,而受册为教主道君矣; 一惑于
黄帝;东庑殿曰成功,祠夏后氏;西庑殿曰持盈,祠周成王及周公、召公;后置堂曰昭应,祠唐李良及隐士嘉成侯 魏汉津。
太常礼官言:每岁欲于大乐告成崇政殿元进乐日,秋八月二十七日举祀事,祀黄帝依感生帝、神州地祇为大祠,币 ……分列两序,立于坛下。按《续文献通考》:三年,作玉清和阳宫,奉安道像。政和四年,置道阶二十六等,用方士 魏汉津
之说,铸九鼎于太一宫。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四年春正月戊寅朔,置道阶凡二十六等。按《礼志》:政和四年,用方士 魏汉津
之说,备百物之象,铸九鼎,于中太一宫南为殿奉安之,各周以垣,上施埤堄,墁如方色,外筑垣环之,曰九成宫 ……阴阳之鼎、混沌之鼎、浮光洞天之鼎、灵光晃耀炼神之鼎、苍蝇火蛇虫鱼金轮之鼎,奉安于上清宝箓宫神霄殿,与 魏汉津
所铸,凡十八鼎焉。
重和元年,诏以混元皇帝生辰为贞元节,青华帝君生辰为元成节。道士林灵素、张虚白俱赐
       石藏用
  王白       邢敦
  徐复       王生
  费孝先       魏汉津
  耿听声      蔡元定
  廖应淮
  元
  张康       李俊民
  俞竹心      ……败有数,何偿焉。孝先视其侧书曰:某月日为孝先坏。遂大惊叹,因师事正图,授易学。孝先遂以术名闻天下。 魏汉津
按《宋史 魏汉津
传》: 汉津,
本蜀黥卒也。自言师事唐仙人李良号李八百者,授以鼎乐之法。尝过三山龙门,闻水声,谓人曰:其下必有玉。即 ……其间,人道也。合三才之道,备阴阳奇偶,然后四序可得而调,万物可得而理。当时以为迂怪,蔡京独神之。或言 汉津
本范镇之役,稍窥见其制作,而京托之于李良云。于是请先铸九鼎,次铸帝坐大钟及二十四气钟。四年三月鼎成,赐号冲显处士。八月,《大晟乐》成。徽宗御大庆殿受群臣朝贺,加 汉津
虚和冲显宝应先生,颁其乐书天下。而京之客刘炳主乐事,论太少之说为非,将议改作。既而以乐成久,易之恐动观听,遂止。 汉津
密为京言:《大晟》独得古意什三四尔,他多非古说,异日当以访任宗尧。宗尧学于 汉津
者也。 汉津
晓阴阳术数,多奇中,尝语所知曰:不三十年,天下乱矣。未几死。京遂召宗尧为典乐,复欲有所建,而为田为所夺,语在《乐志》。后即铸鼎之所建宝成殿,祀黄帝夏禹、成王、周、召而良、 汉津
俱配食。谥汉津为嘉晟侯。有马贲者,出京之门,在大机府十三年,方魏、刘、任、田异论时,依违其间,无所质
陈旸
按《宋史·陈旸传》:旸字晋之,福州人。中绍圣制科,授顺昌军节度推官。徽宗初,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得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礼部侍郎赵挺之言,晹所著《乐书》二十卷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书》故事给札。既上,迁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为讲议司参详礼乐官。 魏汉津
议乐,用京房二变四清。旸曰:不可。时论方右 汉津,
绌旸议。进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尝坐事夺,已而复之。卒,年六十八。
陈汝锡
刘炳
按《宋史·刘炳传》:炳,字子蒙,东明人,初名炳,赐今名。元符末,进士甲科,起家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兄炜,通乐律。炜死,蔡京擢炳大司乐。引蜀人 魏汉津
铸九鼎,作《大晟乐》。撰《鼎书》、《新乐书》,皆 汉津
妄出己意,而炳为缘饰。累迁给事中。为翰林学士,改工部尚书。炳与弟焕皆侍从,而亲丧不葬,坐夺职。京再辅
       魏昭亮
  魏野       魏京
  魏闲       魏瓘
  魏琰        魏汉津
  魏绍       魏宏
  魏泰       魏矼
  魏孝友      魏伯阳
  魏彦明   ……书省正字,为吏强敏。累官司农卿、知福州,徙广州。以疾告,得知江宁府。召判刑部,致仕,进卫尉卿,卒。 魏汉津
按《宋史 魏汉津
传》: 汉津,
本蜀黥卒也。自言师事唐仙人李良号李八百者,授以鼎乐之法。尝过三山龙门,闻水声,谓人曰:其下必有玉。即 ……召见。请先铸九鼎,次铸帝坐大钟及二十四气钟。鼎成,赐号冲显处士。大晟之成。徽宗御大庆殿受群臣朝贺,加 汉津
虚和冲显宝应先生, 汉津
晓阴阳数术,多奇中,死。谥为嘉晟侯。
魏绍
按《万姓统谱》:绍瓘子,字承之,以父任为将,作监主簿。尝
日,元用庚辰日,起己卯,号纪元历。于是立朔既差,定腊亦舛,日食亦皆不验。未几遂更焉。宣和间,妄人方士 魏汉津
唱为皇帝夏禹,以声为律,身为度之,说不以累黍而用帝指,凡中指之中寸三,次指之中寸三,小指之中寸三,合
之雀可罗。一日还朝,屋上之乌亦好。后有一达官效颦,云:十年去国不闻长乐之钟,一日还朝复见大君之鼎。见 魏汉津
所铸九鼎初成也。
《芥隐笔记·墨子》: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故曹植自试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