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兵家類
譜錄類
而废之 唐书吐蕃传凤翔节度使李玭复清水泾原)
(节度使康季荣复原州取石门等丨丨得人畜几万乐/宋史 郑文宝
(第 30a 页)
文宝
言威州在清远军西北八十里)
(山之西唐大中时灵武朱叔明收长乐州邠宁张君绪/收丨丨即其地也故垒未圯水甘 (第 30a 页)
学祀宋/张载吕大忠大防大钧 临范育苏炳皆有绘像 又)
(丨丨祠在福州府西门内宋建炎初建以祀王忠竭 郑/仲贤
郑谨净郑守道郑诚王子元王子清七人者皆济)
(州钜野人后唐天成中群盗啸/聚此境赖神以全故立祠焉)
(第 36a 页)
曹)
两程(黄庭坚衡永道中诗见一舍下韶杨万里南雄/解舟诗顺流更借江风便此去 州只丨丨)
两戍(宋史 郑文宝
(第 21a 页)
文宝
言威州在清远军西北八十/里乐山之西约葫卢临洮二河压明沙萧门丨丨)
(东控五原/北固峡口)
两寨(砦同 …… (第 21a 页)
传童贯/签书枢密院河西北丨丨侍从邀炎 往贺炎曰故事)
(无签书丨丨者彼/非执政何贺为)
两舍(宋史 郑文宝
传环州至伯鱼伯鱼抵青冈青冈拒/清远皆丨丨 杨万里见周子充舍人叙怀诗见) (第 33a 页)
书窦荣定传尉迥初平朝廷颇以山)
(东为意乃拜荣定为洛州总管以镇之前后赐缣四千/匹丨丨女乐一部 宋史 郑文宝
(第 100a 页)
文宝
言威州在清)
(远军西北八十里乐山之西唐大中时灵武朱叔明收/长乐州郊宁张君绪收六关即其地也故垒未圯水 (第 100a 页)
  葫
葫芦(五代史四夷附录牛蹄突厥其地尤寒水曰丨丨/河夏秋冰厚二尺春冬冰彻厎常烧器销冰乃得)

(饮深宋史河渠志丨丨河源于西山始自冀州新河镇/入 州武彊县与滹沱河合流 又地理志萧关崇宁)
(四年建筑东去丨丨河一十五里河又 郑文宝
(第 33b 页)
文宝/
言威州水甘土沃约丨丨临洮二 压鸣沙萧关两戍)
(足以襟带西凉咽喉灵武河又宋昌言传熙宁初河决/枣强而 (第 33b 页)
自勉而已 六一诗话裴晋公)
(绿野堂在午桥南往时尝属张仆射齐贤家仆射罢相/归洛日与宾客吟宴于其间唯 郑工部文宝
一联最为)
(警绝云水暖凫鹥行哺子溪深丨丨卧开花人谓不减/王维杜甫也 格古论要春夜宴丨丨园序唐李白 (第 18a 页)
谓鄱阳王)
(锵曰阇梨琴亦/是丨丨之流亚)
柳侯(春明退朝录张唐公言徐常侍谪邠州时柳仲涂/开为守顷之 郑仲贤文宝
为陜西转运使郑即骑) (第 43a 页)
  咸阳志曰泰山碑秦相李斯书迹妙时古为世所重 郑文宝
摸刋石于长安故都国子学今在文庙石皆
剥落唯二世诏一面稍见(学古篇)

  右秦二世东行诏书李斯篆其篆 (第 21a 页)
  秦相李斯书峄山碑迹妙时古殊为世重故散骑常

侍徐公铉酷耽玉箸垂五十年时无其比晚获峄山
碑摸本师其笔力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因是广求
己之旧迹焚掷略尽文宝受学徐门粗坚企及之志
太平兴国五年春再举进士不中东适齐鲁客邹邑
登峄山求访秦碑邈然无睹逮于旬浃怡怅于榛芜
之下惜其神踪将坠于世今以徐所授摸本刋石于
长安故都国子学庶博雅君子见先儒之指归淳化
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陜府西诸州

水陆计度转运副使赐绯鱼袋 郑文宝


  此碑自皇帝曰以下乃二世诏文在始皇刻石之旁
予见泰山碑如此 (第 2b 页)
郑文宝
不见秦刻其所刻乃徐氏
摹本故牵联误书然此碑非文宝之传则后世不复
再见 (第 2b 页)
文宝
可谓有功于字学者而宋史列传不言其
能书殆以政事而掩之耳(金薤琳琅)

  秦峄山碑在邹峄山南二十里亦 (第 2b 页)
名邹山秦始皇东
行郡县上邹峄山刻石颂秦德李斯篆书(寰宇记)

右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
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
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
文宝
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
宝云是铉所摹 (第 3a 页)
文宝
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无获
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余家集录别藏
泰山李斯所书数十字尚存以较摹本则 …… (第 3a 页)
  峄山始皇刻石其文李斯小篆后魏太武登山使人
排倒之然而历代摹拓以为楷则邑人疲于奔命聚
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堪摹写然犹上官
求请行李登涉人吏转益劳弊有县宰取旧文勒于
石碑之上凡成数片置之县𪠘须则拓取今间有峄
山碑皆新刻之碑也(封演闻见记)

  右秦峄山刻石者 郑文宝
得其摹本于徐铉刻石置 …… (第 4a 页)
川书跋)

  李斯峄山碑郑氏曰此颂德碑也斯字通古上蔡人
秦丞相直长者为真本横刋者皆摹本有徐氏门人 郑文宝
依真本长刋者法度全备可近于真但攸字
立人相近一直笔作两股近李处巽于建康府新刻
甚谬(学古编)

   (第 6a 页)
金华王鲁斋跋东村峄山碑云东村赵公出示峄山
碑俾予缀名其后此固予之幸也而未得其说徐而

思之好古者先当以其人之可尊次当以其事之可
传又其次始以其字之可法耳三者咸无焉虽古不
足贵也此碑徒以其篆之古也然登峄山者不见其
石著史记者又无其词踪迹茫昧不可致诘自唐已
有枣木本徐骑省摸唐刻于石今不可见矣 郑文宝
刻于长安者亦不得宋公本今刻于墨妙堂者正与
此本同自骑省以下又三模矣所谓双钩者亦隐然
可见赵东村谓此虽 …… (第 6b 页)
  右峄山碑青社本断裂多矣余得之习礼检讨尝见
陈思孝论峄山翻本次第云长安第一绍兴第二浦
江郑氏第三应天府学第四青社第五蜀中第六邹
县第七然余于蜀中本未之见也(东里续集)

  右秦峄山刻石宋淳化中太常博士 郑文宝
以徐铉 (第 7b 页)
摹本刻之长安者唐封演谓此碑历代摸拓邑人疲
于供命聚薪焚之邑令取旧文刻置县𪠘则峄山前
此尝有是刻盖至唐而始焚欧阳公以峄山无此而
疑其非真非也宋董彦远书跋谓其文考于史记多
不合而疑传者之误今史记实无此文则传者未必
误特董氏之自误耳自 文宝
刻徐氏本其后翻本颇
多世之评者谓长安第一绍兴第二浦江第三应天
府学第四青社第五蜀中第六邹县第七又予闻 …… (第 8a 页)
  昔贤评徐散骑有字学而书法不能工今所模斯相
峄山碑仅得其状耳求所谓残雪滴溜鸿鹄群游之
妙徒想像于荒烟榛草间重以增慨(弇州山人稿)

  唐封演谓魏太武登山排倒此碑然犹摸拓者多邑
人疲于奔命聚薪焚之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其后
徐铉得模本 郑文宝
刻于长安自此刻者甚众评者 (第 8b 页)
谓长安第一邹县最下而杜甫诗又云峄山之碑野
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据此数说则峄山旧石亡在
开元之前其翻本或以石或以木矣则未知铉所录
者县令所刻石耶抑即肥失真之本耶而铉自谓得
思于天人之际何也余所收二本一为 郑文宝
本正
临自铉者仅存形似无复神情其一本则至元间翻
刻据跋元祐中县令张文仲又刻之矣此又当居 (第 9a 页)

本之下原文二段后段乃二世诏文都玄敬谓宜在 (第 9a 页)
石之傍 文宝
误录为一而至元刻跋以为皆二世颂
始皇语尤为可笑(石墨镌华)

  余藏峄山铭二种一为宋淳化中 (第 9b 页)
郑文宝
刻之长安
者一为元人摹宋张文仲本刻之邹县者元刻不足
(第 9b 页)
文宝
刻者犹少存玉箸遗意斯篆不绝如线此尚
可意会知非李阳冰辈所能髣髴也唐封演谓其石
曹操排倒嗟乎秦虽暴铭词 …… (第 9b 页)
  此元人又摹宋张文仲本重刻之峄县者不知张本
何如元摩定非其旧元刘之美一记益潦倒极可笑
铭后方为二世诏槩谓颂始皇功德误矣杜少陵云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又云书贵瘦硬
方通神此刻转瘦于关中郑刻而失真益甚则书一
瘦硬何渠便通神耶工部时已传刻失真况宋元乎
可为慨叹(金石史)

  峄山碑李斯篆皆玉箸燬于火 宋郑文宝
翻刻石在
陜西西安府学宋李西台翻刻在应天府学山东邹
县亦有翻本(考槃馀事)

  峄山石刻秦刻久亡宋 (第 10b 页)
淳化四年太常博士 郑文宝

以徐铉摹本刻之于石在陜西西安府儒学中元至
元二十九年重刻者在邹县治其文有云功战日作
当是攻字古人以攻 …… (第 10b 页)
后之君子(施宿会稽志)

  稽山颂德碑李斯篆疑在越州(金石略)

  李斯书峄山颂淳化间守太常博士 郑文宝
以徐铉
所授本刻于长安国学泰山颂至元间行台侍御史 …… (第 16a 页)
  右秦会稽刻石按史记始皇三十七年上会稽祭大
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颂秦德后其石人称秦望山碑
山在会稽县东南四十里宋书载竟陵王子良尅日
登秦望山主簿范云以山上有始皇石刻人多不识
乃夜取史记读之明日登山云读如流子良大悦以
为上宾则晋宋以来石固无恙欧阳公赵明诚皆好
集古文不应此独见遗郑夹漈通志金石略虽尝载
而云疑在越州亦无真见此皆予之所未晓者元至

正初东平申屠子迪为绍兴路推官以家藏旧刻刻
于路学即今之所传是也然不知其先何从得之予
观其字画与峄山碑绝类岂亦出徐鼎臣 郑文宝

所摹而申屠氏尝藏之欤(金薤琳琅)

  申屠氏跋谓石刻与史所载不同者数字今按史云
有子不嫁石刻作 …… (第 17b 页)
  峄山铭杜少陵诗已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
肥失真在唐时已不见石刻矣宋人董逌谓曾见残
缺本气质浑重有三代遗象原石耶枣木传刻耶余
见徐常侍摹本其门人 郑文宝
于淳化四年刻之长
安精神奕奕常侍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良非过也
旧称徐常侍善小篆映日视之书中心有一缕浓墨 (第 29a 页)
  城西开元碑断碑 查藻诗云断碑最爱开元时上有
模糊五十字

  法华台记 在枝江县法华台至道三年春 郑文宝

地曾获法华台记

  古帝寺碑 在潜江县二十里东北寺内有断碑一截
其字迹已磨灭不可读

  江陵 (第 21a 页)
  石经春秋公羊传   石经论语(熹平四年蔡邕隶书刻在鸿都门外

  今残缺在西安府学壁)
    魏三体石经

  左传遗字      峄山碑(李斯篆 郑文宝
翻本一行十字元朝亦有

  翻本)
        汉卫尉衡方碑(无书撰人名)

  李阳冰千文(篆) …… (第 28a 页)
  书世谓之三绝已上并在茅山)   扬州龙兴寺法慎律和尚碑


  (李华文李阳冰篆额张从申书僧有重望世谓之四绝)

  草书千文(僧纳庵书在苏州灵岩寺末有晋陵孙 仲贤
跋正统中织造太监移入北府废圮无存)

  行书千文(子昂书在华亭县碑碎今翻刻有僧善启跋)

  度人 (第 43b 页)
  何延之兰亭记    刘餗兰亭传记

  韦述集贤记     秦淮海题跋

  赵彦卫云麓漫抄(前段)  钱希白南部新书

   郑文宝
南唐近事   曾宏父兰亭记跋语 (第 25b 页)
矣碑文寴𨊩即亲巡昭融不当作隔皆子
长所改岂直秦史误乎今彦远谓寴𨊩为亲邻非也
琅邪台苏轼所摹峄山碑 郑文宝
所刊会稽碑申屠駉
所刻之罘则遗文也 苏东坡守高密托庐江文勋磨
之石置超然台上有记金石录曰秦琅琊台刻石 …… (第 13a 页)
堂说郛云今峄
山实无此碑乃南唐徐铉摹刻石于长安者郑文
宝记自以徐所授模本复刻石于长安国子学都
玄敬曰 文宝
刻徐氏本其后翻刻颇多申屠駉跋
会稽碑曰峄山颂淳化间太常博士 (第 14b 页)
郑文宝
刻于
长安泰山颂至元间行台侍御李处巽得刘跂所
摹本刋于建业郡庠予考始皇抵越取断江岑石 (第 14b 页)
宝其后 郑文宝
查道袭皆善𨽻篆由骑省发之后皆
为显人又有李无惑者同安人太宗时为翰林待诏
深得阳冰之法遒健端直见称于 (第 17a 页)
    补录于后

  沈颜碎碑说      补录于后

  司空图书屏志     补录于后

   郑文宝
题峄山碑    已见前(三十)二卷石刻

  宋翰林白赠梦英诗   补录于后

  尹师鲁题杨少师书 (第 3a 页)
  高越

  高越燕人举进士文价蔼然南归烈祖终礼部侍郎
与江文蔚俱以词赋知名江南士人言体物者以江
高为称首 (郑文宝
南唐近事) 李顺公碑高越书 (第 19a 页)
  赵安仁字乐道河南洛阳人幼时执笔能大字雍熙
二年登进士第补梓州𣙜盐院判官会国子监刻五
经正义板本以安仁善楷书遂奏留书之直集贤院
王侯内戚家多以铭诔为托历官御史中丞谥文定

(宋史)

  梁景不善书每起草必用蜀笺赵安仁善书必用旧
纸人号二背(滕康翰墨丛记)

   郑文宝

   (第 18b 页)
郑文宝
(第 18b 页)
仲贤
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累官兵部
员外郎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宋史)

   (第 18b 页)
郑仲贤
师徐骑省铉小篆尝篆千文以示铉其字学
不出一中指之甲骑省尝曰篆难于小而易于大郑 (第 18b 页)
  才知之士满天下而书学不得其传许叔重稽诸通
人作说文解字犹未能无阙误李少温中兴篆籀而

所刋定尚多臆说信书学之难能也徐鼎臣楚金兄
弟最有能称一时如 郑仲贤
郭恕先皆号善书皆自
许氏非谓许氏果能尽字书之蕴盖舍是则放而无
㩀耳旧闻徐明叔善篆今观其遗墨则说文解字 (第 31b 页)
  耿先生 耿先生军大校耿谦女好书善画往往有佳
句雅通黄白之术能拘制鬼魅奇瑰恍惚莫知其所
由来为女道士自称天自在山人保大中因宋齐邱
以入宫元宗处之别院号曰先生常被碧霞帔手如
鸟爪题诗墙壁自称比大先生 (郑文宝
耿先生传)

  乔氏 李后主手书金字心经一卷赐其宫人乔氏乔 (第 9b 页)
所述异又指
北壁幽州北契丹国界图载契丹所据地南北千五百
里东西九百里上曰封域非广惜燕蓟之沦异俗也(时 郑)
(文宝
亦献河西陇右图且言灵州可弃)先是八月戊申上出环庆清远军
至灵州地图指示辅臣又指灵州西榆木天涧路且议 …… (第 33a 页)
五郡之东南自秦筑长城唐置节度绘
其山川道路区聚壁垒为河西陇右图以献上称其博


咸平河西陇右图 郑文宝
传咸平中命相府召询策略 (第 34a 页)
文宝
因献河西陇
右图且言灵州可弃序曰淳化初掌漕陜右周览河陇
遍寻方志广问象胥探月支日逐之穹庐讨金城玉关 (第 3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