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兵家類
譜錄類
大夫张易有
所规谏景遂方与客传玩玉杯弗之顾易怒曰殿下重
宝而轻士取杯抵地碎之众皆失色景遂但敛容谢过 (郑文宝
南唐近事曰张易为太弟宾客方雅直率而好/乘醉凌人尝侍宴昭爱宫储后持所爱玉杯亲酌易酒) (第 19a 页)
今行于世弟锴得兄之学而名誉相上下世号二徐江
南有王文秉者篆体精劲遗迹可宝其后 郑文宝
查道
袭皆善隶篆由骑省发之后皆为显人又有李无惑者
同安人太宗时翰林待诏深得阳冰之法遒健端直见
称于杨 (第 100a 页)
   又
羸病受师书劲逸作长歌助狂笔乘高擂鼓震川原惊
迸骅骝匹几千纵横不离禅方知草圣本非颠歌成兴
扫松斋壁何以曾题说剑篇
    宋郑文宝
题峄山碑
秦相李斯书峄山碑妙绝今古殊为世重故散骑常侍 (第 63b 页)
徐公铉酷耽玉著垂五十年时无其比晚始获峄山碑
模本师其笔力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因是广求古之
旧迹焚掷略尽 文宝
受学徐门粗坚企及之志太平兴
国五年春再举进士不中东适齐鲁客邹邑登峄山求
访秦碑邈然无睹逮于浃旬惆怅于 (第 64a 页)
榛芜之下惜其神
踪将堕于世今以徐所授模本刋石于长安故都国子
学廉博雅君子见先儒之指归淳化四年八月十五日
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陜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副使

赐绯鱼袋 郑文宝

   宋翰林白贾赠南岳宣义大师梦英诗
衡山神秀潇湘清灵气浚发奇人生金仙才子称梦英
玉箸篆书天下名 (第 64b 页)
   沈昶鄂字
沈昶者其父为两浙大将昶好学能诗尤工笔札精篆

法而困于下位侍御史龚颖丁母忧与昶常往还一介梦
门上书一鄂字而从四口明日以语颖皆未晓其故后
转运使以昶勤干移监鄂州酒税及入州门见上题鄂
字从四口一如梦中所书盖阳冰篆也初昶在汉阳又
梦着靴履水而过登岸入府署见汉阳监军 郑文宝

后问 (第 16a 页)
文宝
曰君自何所来对曰自武矶来及是昶渡江
州中官吏皆江际迎接昶乃著靴入船及入州见廊庑
一如所梦 (第 16a 页)
文宝
时为武矶巡检以公事至州昶不知之 (第 16a 页)
致仕功业崇极时莫与比灵禽之应岂徒然哉 (郑文宝/
南唐近)
(事/)
   危序看榜
危序应举探省榜出门数步即逢泥泞踌蹰未前有老
媪指示曰秀才可低处过 (第 17a 页)
   韩致尧卒于闽中
韩偓流寓闽中所作诗仅传南台怀古一首云无那离

肠日九回强舒怀抱立高台中华地向天边尽南国云
从岛上来四序百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离宫紫
气生冠冕却望扶桑病眼开偓卒于闽其子寅亮与
文宝
言偓捐馆日温陵师闻其家藏箱笥颇多而缄鐍
甚固发观得烧残龙凤烛金缕红巾百馀条蜡泪尚新
巾香犹郁乃偓为学 (第 11b 页)
士日视草金銮夜还翰苑当时皆
宫人秉烛以送悉藏之又 文宝
少时于延平见一老尼
亦说斯事尼乃偓之妾耳第未考偓葬于何所也 (第 11b 页)
多无如朱遵度遵度青州人好藏书高尚其事閒居金
陵著鸿渐学记一千卷群书丽藻一千卷漆书若干卷
郑文宝
江表志然陆马二南唐书皆不为遵度立传
予昔辑谥法考颇以一字二字为疑读独孤及毗陵集
吕諲谥议初拟谥肃而度 (第 3a 页)
  秦碑三句一韵
梁书范云传曰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云为府主簿

王尅日登秦望山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
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又加大篆人多不识
乃夜取史记读之暨登山子良命宾寮读之皆茫然不
识末问云云曰尝读史记见此刻石文读之如流水子
良大悦秦碑有存者泰山碑(兖/州)峄山碑(李斯篆 郑文/宝
摹兖州)
皇诏书(李斯篆/兖州)梁山刻石(可辨者十/九字登州)梁大篆(可辨者十/六字登州)
始皇朐 (第 14b 页)
   萧俨
南唐升元格盗物及五缗者死庐陵豪民曝衣失新洁
衾服直数十千村落僻远人罕经行以为其邻盗之邻

人不胜楚掠遂自诬服诘其赃物即云散鬻于市无从
追究赴法之日冤声动天长吏以闻先主命员外郎萧
俨覆之俨斋戒祷神伫雪冤枉至郡之日天气晴和忽
有雷声自西北起至失物家震死一牛剖其腹而得所
失物乃是为牛所啖犹未消溃也(出 郑文宝
南唐/近事旧集不载)
 按此非智算所及盖获冥助尔实至诚哀矜之效也
   高防(邵晔梁颢/二事附)
(第 5b 页)
 肥失真在唐时已不见石刻矣宋人董逌谓曾见残
 缺本气质浑重有三代遗象原石耶枣木传刻耶予
 有徐常侍摹本其门人 郑文宝
于淳化四年刻之长 (第 2a 页)
 温庭筠曰葡萄是赐紫樱桃黄葵是镀金木槿

云英麨
  郑文宝
云英麨予得食酷嗜之宝赠方藕莲菱芋鸡
 头荸荠慈姑百合并择净肉烂蒸之风前吹㫰少时
 石臼中捣极细入川糖 (第 57b 页)
然朝中服之者甚众铉曰士君子之有操执者亦未尝
服盖自谓也新平之行豳土寒冽门人 郑文宝
适掌转
运迎铉于途解所服褐裘以献铉终却之遂为寒气所
伤下痢卒杨文公记其事铉之志可悲矣然铉仕中朝
而中 (第 14a 页)
  西至州百五十里南至团堡砦四十里西北至界
合道镇 东至木波镇四十里西至西界南至熟户北
  至州百一十里
灵盐路自洪德砦西北入青岗峡上至美利砦入清远
  军军城则太宗朝 转运使郑文宝
建议筑之在灵 …… (第 15a 页)
  洛河又七十里至圣泉七十里至定边镇又五十
  里至灵州西甜水堡五里南至水波镇四十里本
  席城地太宗以灵武道路难阻欲城古威州以通
  澧轭 转运使郑文宝
固请筑北城以清远军为名
  深在瀚海不毛之地素无泉井陜西之民甚苦其
  役咸平中都监段义踰城叛寻陷于 (第 44b 页)
沈出南海凡数种外为断白次为𣝕中为沈今岭南
岩峻处亦有之但不及海南者清婉耳诸夷以香树为
槽以饲鸡犬故 郑文宝
诗云沈檀香植在天涯贱等荆
衡水面槎未必为槽饲鸡犬不如煨烬向豪家(陈/谱)
沈香生在土最久不待剜剔而得 (第 5a 页)
海凡数重外为断白次为栈中为沉今岭南岩高峻处
亦有之但不及海南者香气清婉耳诸夷以香树为槽
而饷鸡犬故 郑文宝
诗云沉檀香植在天涯贱等荆衡
水而槎未必为槽饷鸡犬不如煨烬向高家 今按黄 (第 6a 页)
 东坡书曼卿诗笔后云范文正公祭曼卿文其略曰
 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李无惑         郑文宝
字仲贤 …… (第 7b 页)
 道始习篆患其体势弱熙古教以此法仍双钩用笔
 经半年始习熟而篆体劲直甚佳又云李无惑善小
 篆为翰林待诏盖阳冰之后未见其比徐铉 郑文宝

 
查道高绅申革葛湍皆善篆弗能及也其劲健端妙
 又过于阳冰士大夫家藏之以为宝又云 (第 8a 页)
郑文宝

 江南师徐骑省小篆尝篆千文以示铉其字不出一
 中指之甲骑省尝曰篆难于小而易于大郑子小篆
 李 (第 8b 页)
阳冰不及若大字可兼尔
 东都事略云 郑文宝
善篆
王广渊字才叔     临字大观
 山谷云王才叔兄弟皆喜作大字魁梧臃肿乃以笔 (第 8b 页)
     (林应龙字祥之永嘉人临石鼓木刻失真不/ 迨嗣业)

小篆一名玉箸篆吾子行曰李斯方圆廓落阳冰圆活
姿媚然兼之者亦唯子行一人可谓独步千古陶宗仪
乃云专法阳冰浅之知篆矣馀家亦有妙处并详于左
秦石刻(李斯泰山碑并二世诏浑厚淳古有石鼓之风/斯书第一)
   (峄山碑得坛山笔意唯 郑文宝
跋本最真次则/赐书堂遗字亦妙西安府学失之板应天府学)
   (伤于弱去真远矣亚/琅邪台刻峄山之) ( …… (第 15a 页)
    (徐锴字楚金南唐内史鼎臣之弟玉晨观贞/ 素先生碑 紫极宫玉磬铭 兄弟皆学)
     (李斯得其法/)
宋石刻 (郑文宝
江右人官至工部郎中徐鼎臣弟子也/小篆千文精妙) …… (第 16a 页)
   (王翼字元徵金坛人书四书行于世/吴炳字彦炳汴人)

   (蒋冕字文卿师伯温小字千文精妙 郑文宝
不是过/张𤪌字公弁保定人淳古可取)
   (赵期颐字子奇汴人/陆友字友仁平江人)
   (卢熊字公 (第 18a 页)
 戊辰三月初七蒙二先生留名 此卷二百馀年流
 传之自其详已载张果老卷中(此文山先生书/惜不记名岁月) 陈
 懋钦尧俞 郑文宝
仲登同三山林天觉彦修拜
 观壬午冬至日谨志 (第 10a 页)
访求其笔札藏箧笥甚于珍玩 郑文宝
仕李氏时挍书郎归宋不复序故官时煜以环
卫奉朝请 (第 49a 页)
文宝
欲一见虑守卫者难之乃披蓑荷笠作
渔者以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煜
忠之
沈立有名山都水记三 (第 49a 页)
  南唐近事 (郑文宝/
)
烈祖辅吴之初未踰强仕元勋硕望足以镇时靖乱然
当时同立功如朱瑾李德诚朱延寿刘信张崇柴再同
周本刘金 …… (第 28a 页)
  江表志 (郑文宝/
)
江表志者有国之时朝章国典粲然可观执政大臣以
史笔为不急之务洎开宝中起居郎高远当职始编辑
升元以来 (第 63a 页)
故事将成一家之言书未成远疾亟数箧文
章皆令焚之无孑遗矣太宗皇帝欲知前事命汤悦徐
铉撰成江南录十卷事多遗落无年可编笔削之际不
无高下当时好事者往往少之 文宝
耳目所及编成三
卷方国志则不足比通历则有馀聊足补亡以俟来者 (第 6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