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相似都且如此呈说后方是可吃处初间也要识许

 多模样 (贺孙/
)
大学一字不胡乱下亦是古人见得这道理熟信口所
 说便都是这里(淳/)
大学总说了又逐段更说许多道理 …… (第 4b 页)
 底人便不须穷理格物(阙/) 此圣人作今大学便要
 使人齐入于圣人之域(干/)
大学所载只是个题目如此要须自用工夫做将去 (贺/孙)
…… (第 6b 页)
 却思量前段令文意联属却不妨(干/)
看大学固是著逐句看去也须先统读传文教熟方好
 从头仔细看若全不识传文大意便看前头亦难 (贺/孙)
或问读大学曰读后去须更温前面不可只恁地茫茫
 看须温故而知新须是温故方能知新若不温故便 (第 7b 页)
 要求知新则新不可得而知亦不可得而求矣 (贺孙/
)
读大学初间也只如此读后来也只如此读只是初间
 读得似不与自家相关后来看熟见许多说话须著
 如此做 (第 8a 页)
不如此做自不得 (贺孙/
)
谓任道弟读大学云须逐段读教透默自记得使心口
 相应古时无多书人只是专心暗诵且以竹简写之
 寻常人 …… (第 8a 页)
 已伏生亦只是口授尚书二十馀篇黄霸就狱夏侯

 胜受尚书于岳中又岂得夲子只被他读得透彻后
 来著述诸公皆以名闻汉之经学所以有用 (贺孙/
)
或问大学曰大槩是如此只是更要熟读熟时滋味自
 别且如吃果子生时将来吃也是吃这果子熟时将
 来吃也 (第 8b 页)
是吃这果子只是滋味别(胡泳/)
贺孙
读大学如何曰稍通方要读论语曰且未要读
 论语大学稍通正好著心精读前日读时见得前未
 见得后面见得后未 …… (第 8b 页)
 备凡读书初一项须著十分工夫了第二项只费得
 九分工夫第三项便只费六七分工夫少刻读渐多
 自贯通他书自不著得多工夫 (贺孙/
)
诸生看大学未晓而辄欲看论语者责之曰公如吃饭 …… (第 9a 页)
 未了又要寻一事做这如何能理会得今之学者看
 文字且须压这心在文字上逐字看了又逐句看逐
 句看了又逐段看未有晓不得者 (贺孙/
) (第 9b 页)
子渊说大学曰公看文字不似 味道
只就夲子上看看
 来看去久之浃洽自应有得公便要去上面生意只
 讨头不见某所成章句或问之书已是伤多了当 …… (第 10a 页)
 之于国便是一国之中有许多道理施之于天下便
 是天下有许多道理格物两字只是指个路头须是
 自去格那物始得只就纸上说千千万万不济事 (贺/孙)
荅林子渊说大学曰圣人之书做一样看不得有只说
 一个下工夫规模有首尾只说道理如中庸之书劈 …… (第 11a 页)
 然后入山林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
 田猎所以能使万物各得其所者惟是先知得天地
 夲来生生之意 (贺孙/
)
问大学曰看圣贤说话所谓坦然若大路然缘后来人
 说得崎岖所以圣贤意思难见 (第 13a 页)
(贺孙/
)
圣贤形之于言所以发其意后人多因言而失其意又
 因注解而失其主凡观书且先求其意有不可晓然
 后以注 …… (第 13a 页)
 起一事使人读著常惺惺地(道夫/)
伊川旧日教人先看大学那时未有解说想也看得鹘
 突而今看注解觉大段分晓了只在子细去看 (贺孙/
)
看大学且遂章理会须先读夲文念得次将章句来解
 夲文又将或问来参章句须逐一令记得反覆寻究
 待他浃 …… (第 13b 页)
 与诚意较难理会不得不明辨之耳(人杰/)
子渊问大学或问曰且从头逐句理会到不通处却看

 章句或问乃注脚之注脚亦不必深理会 (贺孙/
)
学者且去熟读大学正文了又子细看章句或问未要
 看俟有疑处方可去看又曰某解书不合太多又先
 准备学 …… (第 15a 页)
 此少间差异了又曰解文字下字最难某解书所以
 未定常常更改者只为无那恰好底字子把来看又
 见不稳当又著改几字所以横渠说命辞为难 (贺孙/
)
某作或问恐人有疑所以设此要他通晓而今学者未
 有疑却反被这个生出 (第 15b 页)
(贺孙/
) (第 15b 页)
或问朱敬之有异闻乎曰平常只是在外面听朋友问
 荅或时里面亦只说某病痛处得一日教看大学曰
 我平生精力尽在此书先须通此方可读书 (贺孙/
)
某于大学用工甚多温公作通鉴言臣平生精力尽在
 此书某于大学亦然论孟中庸却不费力(友仁/)
大学一 …… (第 16a 页)
 都是如此(僩/)
说大学启蒙毕因言某一生只看得这两件文字透见
 得前贤所未到处若使天假之年庶几将许多书逐
 件看得恁地煞有工夫 (贺孙/
)
   序
亚夫问大学序云既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又有气质
 之禀所谓气质便是刚柔强弱明快迟钝等否曰然 …… (第 16b 页)
 游于艺礼乐射御书数数尤为最末事若而今行经
 界则算法亦甚有用若时文整篇整卷要作何用即
 徒然坏了许多士子精神 (贺孙/
)
   经上
大学首三句说一个体统用力处却在致知格物(端蒙/)
天之赋于人物者谓之命人与物受之者谓 …… (第 19a 页)
 然而从父之令今看孔子说却是不孝须是知父之
 命当从也有不可从处盖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
 熟諌谕父母于道方是孝 (贺孙/
)
曾兴宗问如何是明明德曰明德是自家心中具许多
 道理在这里夲是个明底物事初无暗昧人得之则
 为德如 …… (第 23a 页)
 秽当常常有以明之(骧/)
问明明德意思以平旦验之亦见得于天者未尝不明
 曰不要如此看且就明德上说如何又引别意思證
 读书最不要如此 贺孙
遂就明德上推说曰须是更
 仔细将心体验不然皆是閒 (第 29a 页)
(贺孙/
) …… (第 29a 页)
 德是明明德齐之以礼是以礼新民也是脩道之谓
 教有礼乐法度政刑使之去旧污也(骧/)
至善只是十分是处 (贺孙
○以/下止至善)
至善犹今人言极好(方子/)
凡曰善者固是好然方是好事未是极好处必到极处
 便是道理 …… (第 31a 页)
 (善/)
明德新民二者皆要至于极处明德不是只略略地明

 得便了新民不是只略略地新得便休须是要至于
 极至处 (贺孙/
)
问至善不是明德外别有所谓善只就明德中到极处
 便是否曰是明德中也有至善新民中也有至善皆
 要到那 …… (第 36a 页)
 伊川说贯通字是妙若不是他自曾如此如何说出

 这字 (贺孙/
)
知止而后有定必谓有定不谓能定故知是物有定说
 (振/)
未知止固用做但费把捉已知止则为力也易(僩 …… (第 41a 页)
 得彻各止其所亦是定只此地位已高(端蒙/)
问定而后能静曰定是见得事事物物上千头百绪皆
 有定理静只就自家一个心上说 (贺孙
○以/下定静) …… (第 41a 页)
 便贴贴地便是安既安则自然此心专一事至物来
 思虑自无不通透若心未能静安则总是胡思乱想
 如何是能虑 (贺孙
○知止/定静安虑)
定对动而言初知所止是动底方定方不走作如水之
 初定静则定得来久物不能挠处山林亦静 …… (第 43b 页)
 著致其身则在内亲近必不能推忠竭诚有犯无隐
 在外任使必不能展布四体有殒无二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以成仁这若不是见得到如何会恁地 (贺/孙)
 (
○知止/安虑)
李德之问安而后能虑既首言知止矣如何于此复说
 能虑曰既知此理更须是审思而行且如知孝于 …… (第 45a 页)
 边软了便一步也进不得然又须先知得方行得所
 以大学先说致知中庸说知先于仁勇而孔子先说
 知及之然学问慎思明辨笃行皆不可阙一 (贺孙/
)
问知止能得一段曰只是这个物事滋长得头面自各
 别今未要理会许多次第且要先理会个知止待将
 来熟时 (第 53a 页)
 见不破所以说道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贼其君
 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谓吾身
 不能者自贼者也 (贺孙
○卓录云曹兄问格物穷理/须是事事物物上理会曰也须是)
 (如此但穷理上须是见得十分彻底穷到极处须是 …… (第 2a 页)
 照见其明无所不到(盖卿/)
致知有甚了期(方/)

致知工夫亦只是且据所已知者玩索推广将去具于
 心者夲无不足也
格物者格尽也须是穷尽事物之理若是穷得三两分
 便未是格物须是穷尽得到十分方是格物 (贺孙
○/以下格)
 (物兼论/穷理)
居甫问格物工夫觉见不周给曰须是四方八面去格
 (可/学)
格物格犹 …… (第 3a 页)
 其如何谓之心只此便是格物(砥/)
穷理格物如读经看史应接事物理会个是处皆是格
 物只是常教此心存莫教他门没勾当处公且道如
 今不去学问时此心顿放那处 (贺孙/
)
格物须是从切已处理会去待自家者已定叠然后渐 …… (第 3b 页)
 晓方可以理会别道理只是孝有多少样有如此为
 孝如此而为不孝忠固是忠有如此为忠又有如此
 而不唤做忠一一都著斟酌理会过 (贺孙/
)
问格物最难日用间应事处平直者却易见如交错疑
 似处要如此则彼碍要如彼则此碍不审何以穷之
 曰如何 …… (第 6b 页)
 而离言物则理自在自是离不得释氏只说见性下

 梢寻得一个实洞无稽底性亦由他说于事上更动
 不得 (贺孙/
)
所谓穷理者事事物物各自有个事物底道理穷之须
 要周尽若见得一边不见一边便不该通穷之未得
 更须款 …… (第 13a 页)
 雕开所谓吾斯之未能信若见得亲切自然信得及
 看得大学了閒时把史传来看见得古人所以处事
 变处尽有短长 (贺孙/
) …… (第 18b 页)
 芒刃十分利了一锸便破若知得切了事事物物至

 面前莫不迎刃而解 (贺孙/
)
未知得至时一似捕龙蛇捉虎豹相似到知得至了却
 恁地平平做将去然节次自有许多工夫到后来絜
 矩虽是 (第 26a 页)
自家所为皆足以兴起斯民又须是以天下
 之心审自家之心以自家之心审天下之心使之上
 下四面都平均齐一而后可 (贺孙/
)
郑仲履问某观大学知至见得是 (第 26a 页)
知道
理曰何用说
 乾知只理会自家知底无不尽便了(盖卿/) …… (第 26a 页)
 方信得及(宇/)

守约问物格知至到曾子悟忠恕于一唯处方是知得
 至否曰亦是如此只是就小处一事一物上理会得
 到亦是知至 (贺孙/
)
或问物格而后知至一句或谓物格而知便至如此则
 与下文而后之例不同曰看他文势只合与下文一
 般说但 …… (第 27b 页)
 则主于营为知近性近体意近情近用(端蒙/)
敬之问诚意正心脩身曰若论浅深意思则诚意工夫
 较深正心工夫较浅若以大小看则诚意较紧细而
 正心脩身地位又较大又较施展 (贺孙/
) …… (第 39b 页)
 脩身是一个才过此二关了则便可直行将去(泳/)
物格知至是一截事意诚心正身脩是一截事家齐国
 治天下平又是一截事自知至交诚意又是一个过
 接关子自脩身交齐家又是一个过接关子 (贺孙/
)
自格物至脩身自浅以及深自齐家至平天下自内以
 及外(敬仲/) …… (第 50a 页)
 诚可者必为不可者决不肯为到心正则胸中无些
 子私蔽洞然光明正大截然有主而不乱此身便脩
 家便齐国便治而天下可平 (贺孙/
) (第 50b 页)
 是文王要恁地便是理合恁地便是帝命之也又曰
 若一件事民人皆以为是便是天以为是若人民皆
 归往之便是天命之也又曰此处甚微故其理难看
  (贺孙/
)
顾諟天之明命諟是详审顾諟见得子细(僩/) …… (第 2a 页)
 新苟者诚也(泳/)

苟诚也要紧在此一字 (贺孙/
)
苟日新须是真个日新方可日日新又日新(泳/)
旧来看大学日新处以为重在后两句今看得重在前
 一句苟 …… (第 6a 页)
 矣横渠云如中庸文字直须句句理会过使其言互
 相发今读大学亦然某年十七八时读中庸大学每
 早起须诵十遍今大学可且熟读 (贺孙/
)
鼓之舞之之谓作如击鼓然自然使人跳舞踊跃然民
 之所以感动者由其本有此理上之人既有以自明
 其明德 …… (第 7b 页)
 为下不可諠兮之语拖带说到道盛德至善民不能
 忘又因此语一向引去大槩是反覆嗟咏其味深长
 他经引诗或未甚切只大学引得极细密 (贺孙/
)
魏元寿问切磋琢磨之说曰恰似剥了一重又有一重学
 者做工夫消磨旧习几时便去教尽须是只管磨砻教
 十 (第 10a 页)
分净洁最怕如今于眼前道理略理会得些便自

 以为足更不着力向上去这如何会到至善田地 (贺/)
 (孙/
)
骨角却易开解玉石尽著得磨揩工夫 (第 10b 页)
(贺孙/
)
瑟矜庄貌僩武貌恂慄严毅貌古人直是如此严整然
 后有那威仪烜赫著见(德明/)
问解瑟为严密是就心言 …… (第 10b 页)
 八面千头万绪无有些不知无有毫发窒碍孟子所
 谓知皆扩而充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扩而充之
 便是致字意思 (贺孙/
)
致知则理在物而推吾之知以知之也知至则理在物
 而吾心之知已得其极也或问理之表里精粗无不
 尽而吾 …… (第 15b 页)
 体都不就中间细下工夫这唤做知得里知得精二
 者都是偏故大学必欲格物致知到物格知至则表
 里精粗无不尽 (贺孙/
)
 问表里精粗曰须是表里精粗无不到有一种人只
 就皮壳上做工夫却于理之所以然者全无是处又
 有一种 …… (第 16a 页)
 (之者切则见善真如不及见不善/真如探汤而无纤毫不实故尔)
李问吾之所知无不切曰某向说得较宽又觉不切今
 说较切又少些宽舒意所以又说道表里精粗无不
 尽也自见得切字却约向里面 (贺孙/
) …… (第 17b 页)
 只为他有个为恶底意思在里面牵系要去做好事

 底心是实要做不好事底心是虚被那虚底在里面
 夹杂便将实底一齐打坏了 (贺孙/
)
诣学升堂(云云/)教授请讲说大义曰大纲要紧只是前
 面三两章君子小人之分却在诚其意处诚于为善
  …… (第 19a 页)
 夫不是物格知至了下面许多一齐扫了若如此却

 不消说下面许多看下面许多节节有工夫 (贺孙
○/自欺)
亚夫问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此章当说所以诚意工
 夫当如何曰此继于物格知至之后故特言所谓诚 …… (第 19b 页)
 定只著如此做而不可以如彼若知之未至则当做
 处便夹带这不当做底意在当如此做又被那要如
 彼底心牵惹这便是不实便都做不成 (贺孙/
) …… (第 19b 页)
 去物欲之杂而后意可得其诚也(壮祖/)
只今有一毫不快于心便是自欺也(道夫/)
看如今未识道理人说出道理便恁地包藏隐伏他元
 不曾见来这亦是自欺亦是不实想他当时发出来
 心下必不安稳 (贺孙/
) …… (第 22a 页)
 会得诚意意思亲切也说不到此今看来诚意如恶

 恶臭如好好色只是苦切定要如此不如此自不得
  (贺孙/
)
字有同一义而二用者慊字训足也吾何慊乎哉谓心
 中不以彼之富贵而怀不足也行有不慊于心谓义
 须充足 …… (第 24b 页)
 得到了更须于细微处用工夫若不真知得到都恁
 地鹘鹘突突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
 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慎独 (贺孙/
)
知至而后意诚已有八分恐有照管不到故曰慎独(节/)
致知者诚意之本也慎独者诚意之助也致知则意已
  …… (第 29a 页)
 意诚便是过得个大关方始照管得个身心若意不

 诚便自欺便是小人过得这个关便是君子又云意
 诚便全然在天理上行意未诚以前尚汩在人欲里
  (贺孙/
)
因说诚意章曰若如旧说是使初学者无所用其力也
 中庸所谓明辨诚意章而今方始辨得分明(夔孙/)
读诚 …… (第 42b 页)
 独若打得这关过已是煞好了到正心又怕于好上
 要偏去如水相似那时节已是淘去了浊十分清了
 又怕于清里面有波浪动荡处 (贺孙/
) …… (第 45a 页)
 血气所动而移于人也则岂怒而心有不正哉(端蒙/)
正心却不是将此心去正那心但存得此心在这里所

 谓忿懥恐惧好乐忧患自来不得 (贺孙/
)
问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以有所为言则是此心之正
 不存而是四者得以为主于内曰四者人不能无只
 是不要 …… (第 47a 页)
 如一个好物色到面前真个是好也须道是好或留
 在这里若将去了或是不当得他底或偶然不得他
 底便休不可只管念念著他 (贺孙/
)
问伊川云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人所不能无者但不以 …… (第 47b 页)
 后忽然看破了道这个事不可如此一向判一二百

 字尽皆得这意思此是因事上见这心亲切 (贺孙
录/别出)
先之问心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曰心在这一事不可
 又夹带那一事若自家喜这一项事了更有一事来 …… (第 50b 页)
 合恁地直截断缘中间情有牵制被他挠数日忽然
 思量透便断了集同官看觉当时此心甚正要知此
 正是正心处 (贺孙/
)
敬之问正心章云人之心要当不容一物曰这说便是
 难才说不容一物却又是一向全无相似只是这许 …… (第 51a 页)
 要恁地慈祥宽厚少间只管见这意思到不消恁地
 处也恁地便流入于姑息苟且如有心于好名遇著
 近名底事便愈好之如有心于为利遇著近利底事
 便贪欲 (贺孙/
) …… (第 51b 页)
 好乐恐惧忧患之心在这里及忿懥好乐恐惧忧患
 之事到来又以这心相与滚合便失其正事了又只
 苦留在这里如何得正 (贺孙/
)
叶兄又问忿懥章曰这心之正却如秤一般未有物时 …… (第 52a 页)
 更有亲在面前也须敬其亲终不成说敬君但只敬

 君亲便不须管得事事都如此圣人心体广大虚明
 物物无遗 (贺孙/
)
正叔见先生言明心定心等说因言心不在焉则视而
 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曰这个三岁孩儿也
 道得八 …… (第 55b 页)
 发出来少间又被物欲梏亡了孟子说得话极齐整
 当对如这处他一向说后去被后人来就几希字下
 注开了便觉意不连 (贺孙/
)
问诚意正心二段只是存养否曰然(宇/)
说心不得其正章曰心全德也欠了些个德便不全故
 不得其正又曰 …… (第 56b 页)
 物接时事(广/)
正心脩身今看此段大槩差错处皆未在人欲上这个
 皆是人合有底事皆恁地差错了况加之以放辟邪
 侈分明是官街上错了路 (贺孙/
)
子升问脩身齐家章所谓亲爱畏敬以下说凡接人皆
 如此不特是一家之人否曰固是问如何脩身却专
 指待人 …… (第 58b 页)
 则藐之又不甚畏敬孟子此语虽稍粗然古人匡救

 其恶与陈善闭邪责难于君也只管畏敬不得 (贺孙/
)
问齐家段辟作僻曰人情自有偏处所亲爱莫如父母
 至于父母有当几谏处岂可以亲爱而忘匡救所敬
 畏莫如 …… (第 60b 页)
 如此如何要家齐国治天下平惟是知得切则好善
 必如好好色恶恶必如恶恶臭是非为人而然盖胸
 中实欲如此而后心满意惬 (贺孙/
) …… (第 66b 页)
 处便是不实如欲为孝虽有七分孝只中间有三分
 未尽固是不实虽有九分孝(一作/弟)只略略有一分未
 尽亦是不实 (贺孙/
)
李德之问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章看来似皆是恕之功
 用曰如治国平天下两章是此意治国章乃责人之 …… (第 71a 页)
 有条理上面说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此下便说其所
 以教者如此这三者便是教之目后面却是说须是
 躬行方会化得人此一段只此两截如此 (贺孙/
)
因讲礼让为国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 (第 71b 页)
 这一著时也是不得己著恁地但是而今且去理会
 常伦而今如何便解有个父如瞽瞍有个兄弟如管
 蔡未论到那变处 (贺孙/
)
   傅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或问大学既格物致知了又却逐件各有许多工夫在
 曰物格知至后其理虽明到得 …… (第 73a 页)
 者亦得恁地全章大意只反覆说絜矩如专利于上
 急征横敛民不得以自养我这里虽能兴起其善心
 济甚事若此类皆是不能絜矩 (贺孙/
)
才卿问上老老而民兴孝恐便是连那老众人之老说
 曰不然此老老长长恤孤方是就自家身上切近处
 说所谓 …… (第 74a 页)
 他人不能如此则是不平矣(人杰/)
问絜矩之道语脉贯穿如何久思未通上面说人心之
 所同者既如此是以君子见人之心与己之心同故
 必以己度人之心使皆得其平下面方说所以絜矩
 如此 (贺孙/
)
问上老老而民兴孝下面接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似不相续如何曰这个便是相续絜矩是四面均平 …… (第 75b 页)
 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一类意
 又曰晁错言人情莫不欲寿三王能生之而不伤云
 云汉诏云云孝心阙焉皆此意 (贺孙/
)
问絜矩一条此是上下四方度量而知民之好恶否曰
 知在前面这处是推老老而民兴孝长长而民兴弟 …… (第 77a 页)
 国絜矩之大者又在于财用所以后面只管说财如
 今茶盐之禁乃是人生日用之常却反禁之这个都
 是不能絜矩 (贺孙/
)
上老老而民兴孝是化絜矩处是处置功用处(振/)
问絜矩之道曰能使人兴起者圣人之心也能遂其人 …… (第 77b 页)
 是一畔长一畔短不是絜矩(宇/)
絜矩非是外面别有个道理只是前面正心脩身推而
 措之又不是他机巧变诈权谋之说 (贺孙/
)
絜矩之说不在前数章却在治国平天下之后到这里
 也是节次成了方用得(道夫/)
君子先慎乎德一条德便 (第 83a 页)
是明德之德自家若意诚心
 正身脩家齐了则天下之人安得不归于我如汤武
 之东征西怨则自然有人有土 (贺孙/
) (第 83a 页)
或问争斗其民而施以劫夺之教曰民本不是要如此
 惟上之人以德为外而急于货财暴征横敛民便效
 尤相攘相夺则是上教得他如此 (贺孙/
)
或问争民施夺曰是争取于民而施之以劫夺之教也
 媢疾以恶之是徇其好恶之私(节/)
断断者是絜矩媢疾 …… (第 83b 页)
 之所以亡(宇/)
问仁者以财发身曰不是特地散财以取名买教人来
 奉己只是不私其有则人自归之而身自尊只是言
 其散财之效如此 (贺孙/
)
仁者以财发身但是财散民聚而身自尊不在于财不
 仁者只管多聚财不管身之危亡也(卓/)
蜚卿问未有上 (第 84b 页)
 而后学必著如此䟎补得前许多欠阙处人一能之
 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若不如是悠悠度日一日
 不做得一日工夫只见没长进如何要填补前面 (贺/)

 (孙/
)
持敬以补小学之阙小学且是拘捡住身心到后来克
 已复礼又是一段事(德明/)
问大学首云明德而不曾说 …… (第 1b 页)
 整齐严肃便有恻隐羞恶是非辞让某看来四海九
 州无远无近人人心都是放心也无一个不放如小
 儿子才有智识此心便放了这里便要讲学存养 (贺/)
 (孙/
)
光祖问主一无适与整齐严肃不同否曰如何有两样 …… (第 3b 页)
 使民时是这个敬当出门使民时也只是这个敬到

 得出门使民了也只是(如论/此语)如此样尽有最不可如
 此看 (贺孙/
)
或问整齐严肃与严威俨恪之别曰只一般整齐严肃
 虽非敬然所以为敬也严威俨恪亦是如此(焘/)
问上蔡 …… (第 4b 页)
 些子事只有个恭敬此最亲切今人若能专一此心
 便收敛𦂳密都无些子空罅若这事思量未了又走
 做那边去心便成两路 (贺孙/
)
问尹氏其心收敛不容一物之说曰心主这一事不为
 他事所乱便是不容一物也问此只是说静时气象 …… (第 6b 页)
 禀受得不好了既是如此又加以应接事物逐逐于
 利欲故本来明德只管昏塞了故大学必教人如此
 用工到后来却会复得初头浑全底道理 (贺孙/
) …… (第 10b 页)
 理先生颔之曰于大原处不差正好进脩(友仁/)
问或问所以明而新之者非可以私意苟且为也私意
 是说著不得人为苟且是说至善曰才苟且如何会
 到极处 贺孙
举程子义理精微之极曰大抵至善只是
 极好处十分端正恰好无一毫不是处无一毫不到 …… (第 13b 页)
 须著极力辨别教是且看孟子那个是恁地含糊放
 过有一字不是直争到底这是他见得十分极至十
 分透彻如何不说得 (贺孙/
)
问或问说明德处云所以应乎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
 然之则其说至善处又云所以见于日用之间者莫
 不各有 …… (第 14b 页)
 道幸哉有子如此方好又云孝莫大于尊亲其次能

 养直是到这里方唤做极是处方唤做至善处 (贺孙/
)
郭德元问或问有不务明其明德而徒以政教法度为
 足以新民者又有自谓足以明其明德而不屑乎新
 民者又 …… (第 15b 页)
 一件事如此区处不得恁地区处又不得这如何会
 有定才不定则心下便营营皇皇心下才恁地又安
 顿在那里得看在何处只是不安 (贺孙/
)
能虑则随事观理极深研几曰到这处又更须审一审 (第 18a 页)
 虑字看来更重似思字圣人下得言语恁地镇重恁
 地重三叠四不若今人只说一下便了此圣人所以
 为圣人 (贺孙/
)
安卿问知止是始能得是终或问言非有等级之相悬
 何也曰也不是无等级中间许多只定小阶级无那
 大阶级 …… (第 18b 页)
 便不与你为恶知得到了直是如饥渴之于饮食而

 今不读书时也须收敛身心教在这里乃程夫子所
 谓敬也整齐严肃虽只是恁地须是下工夫方见得
  (贺孙/
)
德元问何谓妙众理曰大凡道理皆是我自有之物非
 从外得所谓知者(或录此下云便/只是理才知得)便只是 (第 21a 页)
知得我底
 道理非是以我之知去知彼道理也道理固本有用
 知方发得出来若无 知道
理何从而见(或录云才知/得底便是自)
 (家先有之道理也只是无知则道无安顿处故须知/然后道理有所凑泊 …… (第 21a 页)
 家合当如此读合当如此理会身己才说要人知便
 是有所为如世上人才读书便安排这个好做时文
 此又为人之甚者 (贺孙/
)
为已者无所为而然无所为只是见得自家合当做不
 是要人道好如甲兵钱榖笾豆有司到当自家理会
 便理会 …… (第 24b 页)
 相韩故从少年结士欲为韩报仇这是有所为否曰
 他当初只一心欲为国报仇只见这是个臣子合当
 做底事不是为别人不是要人知 (贺孙/
)
行夫问为己者无所为而然曰有所为者是为人也这
 须是见得天下之事实是己所当为非吾性分之外
 所能有 …… (第 25a 页)
 则羞恶之心便发合恭敬处便自然会恭敬合辞逊

 处便自然会辞逊须要常存得此心则便见得此性
 发出底都是道理若不存得这些待做出那个会合
 道理 (贺孙/
)
   是三者固皆自明之事一段
问顾諟一句或问复以为见天之未始不为人而人之
 未始不为天何也曰只是 (第 28a 页)
 穷天下之理又非是止穷得一理便到但积累多后

 自当脱然有悟处此语最亲切 (贺孙/
)
问知至若论极尽处则圣贤亦未可谓之知至如孔子
 不能證夏商之礼孟子未学诸侯丧礼与未详周室
 班爵之 …… (第 11b 页)
 便未易理会在须是且就合理会易所在理会延平
 说是穷理之要若平常遇事这一件理会未透又理
 会第二件第二件理会未得又理会第三件恁地终
 身不长进 (贺孙/
)
陶安国问千蹊万径皆可适国都恐是譬理之一源处
 不知从一事上便可穷得到一源处否曰也未解便
 如此只 …… (第 14b 页)
 知有利欲被利欲将这个心包了起居动作只是

 有甚可喜物事有甚可好物事一念才动便是这个
 物事 (贺孙
○广录云或问存养致知先后曰程先生/谓存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又曰未有致知)
 (而不在敬者盖古人方生下 …… (第 25a 页)
 物个地头如此又云此项兼两意又见节次格处自
 立诚意以格之以下却是做工夫合如此又云用诚
 敬涵养为格物致知之本 (贺孙/
) …… (第 30a 页)
 朝又不见了明朝捉住后日又不见了若知得到许
 多蔽翳都没了如气禀物欲一齐打破便日日朝朝
 只恁地稳稳做到圣人地位 (贺孙/
)
问或问中云知有未至是气禀私欲所累曰是被这两
 个阻障了所以知识不明见得道理不分晓圣人所
 以将格 …… (第 38b 页)
 自见精微又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亦只是就近
 处做得熟便是尧舜圣人与庸凡之分只是个熟与
 不熟庖丁解牛莫不中节古之善书者亦造神妙 (贺/孙)
…… (第 41a 页)
 看穷理如何著得恕字穷理盖是合下工夫恕则在
 穷理之后胡文定载显道语云恕则穷理之要某理会
 安顿此语不得 (贺孙/
)
上蔡说穷理只寻个是处以恕为本穷理自是我不晓 …… (第 46b 页)
 某常说道天下事无他只是个熟与不熟若只一时
 恁地约摸得都不与自家相干久后皆忘却只如借
 得人家事一般少间被人取将去又济自家甚事 (贺/孙)

 (
卓/同)
李尧卿问延平言穷理工夫先生以为不若伊川规模
 之大条理之密莫是延平教人穷此一事必待其融
  …… (第 55b 页)
 于此何也曰人只是慊快充足仰不愧俯不怍则其
 气自直便自日长以至于充塞天地虽是刀锯在前
 鼎镬在后也不怕 (贺孙/
) …… (第 57b 页)
 攻其恶毋攻人之恶至于大学之说是有天下国家
 者势不可以不责他然又须自家有诸己然后可以
 求人之善无诸己然后可以非人之恶 (贺孙/
)
范公恕己之心恕人这一句自好只是圣人说恕不曾 (第 60b 页)
 于诗诸经诸史大抵皆不可不读(德明/)
某论语集注已改公读令大学十分熟了却取去看论

 语孟子都是大学中肉菜先后浅深参差互见若不
 把大学做个匡壳子卒亦未易看得 (贺孙/
)
或云论语不如中庸曰只是一理若看得透方知无异
 论语是每日零碎问譬如大海也是水一勺也是水
 所说千 …… (第 1b 页)
 子所以未到圣人处亦只是心粗(夔孙/)
孟子要熟读论语却费思索孟子熟读易见盖缘是它
 有许多荅问发扬 (贺孙
○/读语孟)
看孟子与论语不同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论语逐
 文逐意各是一义故用子细静观孟子成大段首尾 …… (第 7a 页)
 便了须是子细玩味以身体之见前后晦明生熟不

 同方是切实 (贺/孙)
论读书之法择之云尝作课程看论语日不得过一段
 曰明者可读两段或三段如此亦所以治躁心近日
 学者病在 …… (第 10a 页)
 日日认过述大学以问曰也只如此只是要日日认
 过读新底了反转看旧底教十分熟后自别有意思
 又曰如鸡伏卵只管日日伏自会成 (贺/孙)
初解孟子时见自不明随著前辈说反不自明不得其
 要者多矣(方/) …… (第 18a 页)
 处却好商量却好子细看所以去取之意如何须是
 看得集义方始无疑某旧日只恐集义中有未晓得
 义理费尽心力看来看去近日方始都无疑了 (贺/孙)
…… (第 19a 页)
 人多要硬把捉教住如有个难理会处便要刻画百
 端讨出来枉费心力少刻只说得自底那里见圣人
 意又曰固是要思索思索那曾恁地又举阙其疑一
 句叹美之 (贺孙
○集注/读论孟法) (第 26b 页)
 能孔子便效孔子未能周公便效周公巫医亦然(淳/)
学习须是只管在心常常习若习得专一定是脱然通

 解 (贺孙/
)
且如今日说这一段文字了明日又思之一番思了又
 第二第三番思之便是时习今学者才说了便休(学/) …… (第 4a 页)
 行底学今日写一纸明日写一纸又明日写一纸这
 是行底习人于知上不习便要去行如何得人于知
 上不习非独是知得不分晓终不能有诸己 (贺孙/
)
问程子二说一云时复思绎是就知上习所学在我是
 就行上习否曰是如此(柄/) …… (第 4b 页)
 字从羽月令鹰乃学习只是飞来飞去也(宇/)
问学而时习之伊川说习字就思上说范氏游氏说都
 就行上说集注多用思意而附谢氏坐如尸立如齐
 一段为习于行据 贺孙
看不思而行则未必中道思
 得惯熟了却行无不当者曰伊川意是说习于思天
 下事若不先思如何会行得说习于行 (第 6a 页)
者亦不是外
 于思思与行亦不可分说 (贺孙/
) …… (第 6a 页)
 以言不知不愠者逆而难曰人之待己平平恁地过
 亦不觉若被人做个全不足比数底人看待心下便
 不甘便是愠愠非忿怒之谓 (贺孙/
)
或问不亦乐乎与人不知而不愠曰乐公而愠私君子
 有公共之乐无私己之愠(时举○/乐不愠)
有朋自远方 …… (第 12b 页)
 弟故顺可移于长(节/)
问本立道生曰此甚分明曰如人能孝能弟渐渐和于
 一家以至亲戚以至故旧渐渐通透 (贺孙/
)
孝弟固具于仁以其先发故是行仁之本(可学○以下/孝弟仁之本) …… (第 24a 页)
 博爱之谓仁之谓便是把博爱做仁了终不同问张
 无垢说仁者觉也曰觉是智以觉为仁则是以智为
 仁觉也是仁里面物事只是便把做仁不得 (贺孙/
)
说仁者爱之理曰仁自是个和柔底物事譬如物之初
 生自较和柔及至夏间长茂方始稍坚硬秋则收结
 成实冬 …… (第 31a 页)
 德只是仁专此心之德(淳○心/之德)
知觉便是心之德(端蒙/)

仁只是爱底道理此所以为心之德(泳○爱之/理心之德)
问心之德爱之理曰爱是个动物事理是个静物事 (贺/孙)
爱是恻隐恻隐是情其理则谓之仁心之德德又只是
 爱谓之心之德却是爱之本柄 (第 33a 页)
(贺孙/
)
心之德是统言爱之理是就仁义礼智上分说如义便
 是宜之理礼便是别之理智便是知之理但理会得
 爱之理 …… (第 33a 页)
 之用(道夫/)
心之德是兼四端言之爱之理只是就仁体段说其发
 为爱其理则仁也仁兼四端者都是这些生意流行
  (贺孙/
)
其为仁也孝弟章心之德爱之理戴云仁者仁此者也
 义者宜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智者知此者也只是
 以孝弟 …… (第 33b 页)
 兄又其次便到事君以及于他皆从这里出如水相

 似爱是个源头渐渐流出 (贺孙/
)
问孝根原是从仁来仁者爱也爱莫大于爱亲于是乎
 有孝之名既曰孝则又当知其所以孝子之身得之
 于父母 …… (第 44b 页)
 仁以孝弟为本(淳/)
由孝弟可以至仁一段是刘安节记最全备问把孝弟
 唤做仁之本却是把枝叶做本根曰然 (贺孙/
)
由孝弟可以至仁则是孝弟在仁之外也孝弟是仁之 (第 45a 页)
 便是信心之所发既实则见于事上皆是实若中心
 不实则见于事上便不实所谓不诚无物若心不实
 发出来更有甚么物事 (贺孙/
)
忠就心上看信就事上看忠信内外也集注上除此一
 句甚害事(方子○集注诸事/)
某一日看曾子三省处集 …… (第 11b 页)
 五者反覆推寻看古人治国之势要此五者极好看
 若每章翻来覆去看得分明若看十章敢道便有长
 进(南升○ 贺孙
录/别出○集注)
文振说道千乘之国曰龟山最说得好须看此五者是
 要紧古圣王所以必如此者盖有是五者而后 …… (第 22a 页)
 信又须著务节俭虽会节俭又须著有爱民之心终
 不成自俭啬而爱不及民如隋文帝之所为虽则是
 爱民又须著课农桑不夺其时 (贺孙/
)
吴伯游问道千乘之国三句反覆相因各有次第曰不
 敬于事没理没会虽有号令何以取信于人无信则
 朝俭暮 …… (第 25a 页)
 有人却知节用然不知爱民则徒然鄙吝于己本不
 为民有人知所以爱人却不知勿夺其时这般处与
 君子不重则不威一章都用恁地看 (贺孙/
)
    弟子入则孝章
问弟子入则孝一章力行有馀暇便当学六艺之文要 …… (第 26b 页)
 学文且如世上有人入不孝出不弟执事不谨出言
 不信于众又无爱于仁又不能亲道要去学文实是
 要去学不得 (贺孙/
) …… (第 28b 页)
 之违不几乎一言而丧邦如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
 其易也宁戚虽都是偏就其间论之便须说奢与易
 有轻重圣人说话都自恁地平向伯恭见此说甚以
 为看得出 (贺孙/
)
林一之问贤贤易色章曰他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固
 为激切之辞觉得那一边偏重圣人言语便平如曰
 礼与其 …… (第 34a 页)
 自家心不在这上这一事便不成便是没了这事如

 读书自家心不在此便是没这书 (贺孙/
)
人道惟在忠信不诚无物物只是眼前事物都唤做物
 若诚实方有这物若口里说庄敬肚里自慢忽口里
 说诚实 …… (第 37a 页)
 实见得是实见得非截定而不可易方有这物且如
 欲为善又有个为恶意思欲为是又有为非意思这
 只是不实如何会有物 (贺孙/
)
问人道惟在忠信不诚无物曰说道恁地又不曾真个 (第 37a 页)
 这是久远恩泽人多是据眼前有功者有赏而无久
 而不忘底意思这般事若能追念起来在已之德既
 厚而民心亦有所兴起 (贺孙/
)
    夫子至于是邦章
敬夫问夫子温良恭俭让曰此子贡举夫子可亲之一 …… (第 2b 页)
 不然之曰暴慢侈泰固所当戒但不当于此言龟山

 说话常有些畏罪祸底意思在不知圣人温良恭俭
 让是自然常如此非欲为是以求闻政也 (贺孙/
)
    父在观其志章
论父在观其志曰此一句已有处变意思必有为而言
 (节/)
父在观其志没观其行 …… (第 5b 页)
 正这个当在这里那个当在那里更不得过才过便

 不是礼若和而知限节便是礼(明作/)
礼之用和为贵和是自家合有底发见出来无非自然
  (贺孙/
)
或问礼之用和为贵曰礼是严敬之意但不做作而顺
 于自然便是和和者不是别讨个和来只就严敬之
 中顺理 …… (第 15b 页)
 立心要从容不迫少间便都放倒了且如圣人恭而
 安圣人只知道合著恭自然不待勉强而安才说要
 安排个安便添了一个 (贺孙/
)
问知和而和是从容不迫曰从容不迫虽是和然其流
 遂至于纵而无节又曰学者而今但存取这心这心
 是个道 …… (第 18a 页)
 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如易里说其

 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贺孙/
)
问集注云和者心以为安而行之不迫后又引程子云
 恭而安别而和二句窃谓行而不迫只说得恭而安
 却未有 …… (第 19b 页)
 恐不近于义其言将不可复也(德明/)

问言可复也曰前辈说都是说后来事如说出话了后
 看是义与不义方理会复与不复若是恁地更不消
 说也得某看来是要人谨于未发皆是未交际之先
  (贺孙/
)
问信近义恭近礼何谓近曰近只是合古人下字宽今
 且就近上说虽未尽合义亦已近义了虽未尽合礼
 亦已近 …… (第 23b 页)
 子当时若不择拣去主痈疽便被坏了(宇/)
所依不失其所可亲之人亦可宗而主之矣主犹主颜
 雠由之主盖当时羁旅之臣所至必有主须于其初
 审其所可亲者从而主之可也 (贺孙/
)
宗主也所宗者可以久而宗主之如夫子于卫主颜雠
 由则可亲之人若主痈疽与寺人瘠环便是不可亲
 之人此 …… (第 25b 页)
 与之相亲则下来所宗非其可宗者矣(时举/)
因字轻宗字重初间若不子细胡乱与之相依下梢却
 是宗他了且如做官与个至不好底人往来下梢忽
 然为他所荐举便是宗他 (贺孙/
)
正淳问亦可宗也曰如今初间与好人相亲后来受他
 荐举辟差便是著宗他此是前不失亲后亦可宗也
  (第 26b 页)
(贺孙/
) …… (第 26b 页)
 是入门便差了(士毅/)
希真问贫而无谄一章大意谓人必当如此曰不是说
 必著如此但人且要就自己身上省察若有谄与骄
 之病且就这里克治 (贺孙/
)
问富而好礼曰只是不奢侈凡事好循理不恁地勉强
 好有乐意便全不见那骄底意思有人亦合礼只是
 勉强如 …… (第 34b 页)
 富则是亦尝如后世之生产作业矣曰怕是如此圣
 人既说货殖须是有些如此看来子贡初年也是把
 贫与富煞当事了 (贺孙/
) …… (第 37a 页)
 不知贫好礼自不知富(明作/)
叔蒙问子贡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若只是说夫子乐

 与好礼之意又何以谓之告往知来曰他说意思阔
 非止说贫富故云告往知来 (贺孙/
)
问知来指何者而言曰子贡于此煞是用工夫了圣人
 更进他上面一节以见义理不止于此然亦不止就
 贫富上 …… (第 38a 页)
 (举/)
仁父问此条以知己与知人对说须是先从里面做出
 知人却是里面做出若自家不能知得人便是自家
 不知得道理 (贺孙/
)
问知人是隆师亲友曰小事皆然然学做工夫到知人
 地位已甚高(可学/) (第 41a 页)
 心归向处只在德上却不在事上许多事都从德上
 出若无德而徒去事上理会劳其心志只是不服为
 政以德一似灯相似油多便灯自明(恪○ 贺孙
录云/子善问为政以)
 (德然后无为曰此不是全然不为但以/德则自然感化不见其有为之迹耳)
问邵汉臣为 …… (第 7b 页)
 著得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则莫敢不正而天下归之却
 方与譬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相似邵因举集注
 中所备录者曰下面有许多话却亦自分晓 (贺孙/
)
问为政以德老子言无为之意莫是如此否曰不必老
 子之言无为孔子尝言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
 为哉恭 …… (第 8a 页)
 面而已矣是己正而物正笃恭而天下平也后世天
 下不治者皆是不能笃恭尽敬若能尽其恭敬则视
 必明听必聪而天下之事岂有不理(卓○ 贺孙
录云/老子所谓无为)
 (只是简忽圣人所谓无为却是付之当然之理如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 …… (第 8b 页)
 处都鹘突无理会了这个须是去做到得熟了自然
 贯通到这里方是一贯古人由之而不知今人不由
 而但求知不习而但求察 (贺孙/
) (第 9a 页)
居父问思无邪曰三百篇诗只是要得人思无邪思无
 邪三字代得三百篇之意 (贺孙/
)
思无邪一句便当得三百篇之义了三百篇之义大槩
 只要使人思无邪若只就事上无邪未见得实如何
 惟是思 …… (第 9b 页)
 厉所以其说皆有可疑问怕是圣人删定故中间一
 截无存者曰怕不会删得许多如太史公说古诗三
 千篇孔子删定三百怕不会删得如此多 (贺孙/
)
问集注以为凡言善者足以感发人之善心言恶者足
 以惩创人之逸志而诸家乃专主作诗者而言何也 …… (第 14b 页)
 正是贴无邪此如做时文相似只恁地贴方分晓若
 好善恶恶皆出于正便会无邪若果是正自无虚伪
 自无邪若有时也自入不得 (贺孙/
)
问思无邪曰不但是行要无邪思也要无邪诚者合内 …… (第 17b 页)
 思处亦要如此表里如此方是诚
伊川曰思无邪诚也每常只泛看过子细思量极有义
 理盖行无邪未是诚思无邪乃可为诚也 (贺孙/
)
问思无邪诚也所思皆无邪则便是实理曰下实理字 …… (第 18a 页)
 无邪诚也是表里皆无邪彻底无毫发之不正世人
 固有修饰于外而其中未必能纯正惟至于思亦无
 邪斯可谓之诚 (贺孙/
)
义刚说思无邪集注云诚也之意先生曰伊川不是不
 会说却将一诚字解了且如今人固有言无邪者亦 …… (第 19b 页)
 些(可学/)
上蔡说思无邪一条未甚亲切东莱诗记编在擗初头
 看它意只说得个诗可以怨底意如何说思无邪 (贺/孙)
 (
○/义)
思无邪如正风雅颂等诗可以起人善心如变风等诗
 极有不好者可以使人知戒惧不敢做大段好诗者
  …… (第 23a 页)
 (恪/)
道之以德是躬行其实以为民先如必自尽其孝而后
 可以教民孝自尽其弟而后可以教民弟如此类宜
 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
 人 (贺孙/
)
或问齐之以礼曰道之以德是以感人之善心若不著
 礼以为之规矩如何齐得它须以礼齐之使贤者知
 所止不 …… (第 24b 页)
 明借这些欺天下看它来意也只要项羽杀了它却

 一意与项羽做头底 (贺孙
○/集义)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
或问十五志学章曰圣人是生知安行(云云/)曰且莫说
 圣人只于 …… (第 29b 页)
 便是脚下已踏著了也(时举/)
周问三十而立无所事志何也曰志方是趋向恁地去
 求讨未得到此则志尽矣无用志了(淳/)
汉臣问立者立于斯道也曰立只是外物动摇不得 (贺/)

 (孙/
)
问立是心有定守而物不能摇动否曰是
问孔子三十而立似与孟子四十不动心同如何曰四
 十而不惑却相似( …… (第 31a 页)
 于学此学自是彻始彻终到四十不惑已自有耳顺
 从心不踰矩意思但久而益熟年正七十若更加数
 十岁也只是这个终不然到七十便画住了 (贺孙/
)
志学至从心所欲不踰矩只是一理先自人事做做来
 做去就上自长如事父孝事君忠初时也只忠孝后
 来便知 …… (第 36a 页)
 此皆是情文不相称处不如不行之为愈(广/)
叔蒙问父母唯其疾之忧注二说前一说未安曰它是
 问孝如此可以为孝矣 (贺孙
○以下/武伯问孝) …… (第 48b 页)
 多然圣人虽是告众人意思若就孟懿子身上看自
 是大段切虽是专就一人身上说若于众人身上看
 亦未尝无益 (贺孙
○集注/总论四章)
或问武伯多可忧之事如何见得曰观圣人恁地说则
 知其人之如此矣(广/)
或问父母唯 …… (第 50a 页)
 曰其它所答固是皆切于学者看此句较切其它只

 是就道理上说如此却是这句分外于身心上指出
 若能知爱其身必知所以爱其父母 (贺孙/
)
问子夏能直义如何见它直义处曰观子夏所谓可者
 与之不可者拒之孟子亦曰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
 似子夏 (第 50b 页)
 少间只恁地悠悠漫漫虽然恁地说自将这言语无
 落著了到得颜子圣人与说一句他便去做那一句
 圣人与说两句他便去做那两句 (贺孙
○以/下诸说) …… (第 8b 页)
 不是底到察其所安有不善这又胜前二项人不是
 到这里便做不好人看他只是不是他心肯意肯必
 不会有终(今按此转语方答得上/所疑集注分明○ 贺孙)
所以只是个大槩所由便看他所从之道如为义为利
 又也看他所由处有是有非至所安处便是心之所
 以安方定 …… (第 15a 页)
 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若以直报怨只是依直

 报之恰如无怨相似且如人有些侵我处若是我不
 是便休了若是他不是与他理会教是便了 贺孙

 以德报怨非独说道无以报德只是以德报怨也自
 不得曰然如此只是伪只是不诚 (第 20a 页)
(贺孙/
)
    君子不器章
君子不器是不拘于一所谓体无不具人心原有这许
 多道理充足若惯熟时自然看要如何 …… (第 20a 页)
 恶之人每与已异必思伤害之此小人之比而不周
 也武三思尝言如何是善人如何是恶人与予合者
 是善人与予不合者是恶人 (贺孙/
)
问比周曰周固是好然而有一种人是人无不周旋之 …… (第 27a 页)
 效其所为才效其所为便有行意(铢/)
叔蒙问集注却举中庸学问思辨与行之语据某看学
 与行是学之始终问思辨是思之始终曰然 (贺孙/
)
问思而不学则殆注身不亲历所谓亲历岂讲求义理
 与躬行处均为亲历乎曰讲求义理又似乎思但就
 见定事 …… (第 31b 页)
 甚焉曰杨墨只是硬恁地做佛氏最有精微动得人
 处本朝许多极好人无不陷焉(如李文靖王文正谢/上蔡杨龟山游先生)
 (诸人○ 贺孙)
问集注何以言佛而不言老曰老便只是杨氏人尝以
 孟子当时只辟杨墨不辟老不知辟杨便是辟老如
 后世有隐 …… (第 34a 页)
 说话且如一件事一人如此说自家也见未得须是
 大家都说出来这里方见得果是如何这里方可以
 将众多之说相磨擦这里方见得疑殆分明 (贺孙/
)
或问尤自外至悔自内出曰出言或至伤人故多尤行
 有不至已必先觉故多悔然此亦以其多少言之耳 …… (第 38a 页)
 有作则并将前代忠质而为之损益却不似商只损
 益得夏周只损益得二代又问孔子监前代而损益
 之及其终也能无弊否曰恶能无弊 (贺孙/
)
问其所阙者宜益其所多者宜损固事势之必然但圣
 人于此处得恰好其他人则损益过差了曰圣人便 …… (第 52a 页)
 侯王只管削弱自武帝以下直至魏末无非刬削宗

 室至此可谓极矣晋武起尽用宗室皆是因其事势
 不得不然 贺孙
问本朝大势是如何曰本朝鉴五代
 藩镇兵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然州郡一齐
 困弱靖康之祸寇盗所过莫不 (第 53a 页)
溃散亦是失斟酌所
 致又如熙宁变法亦是当苟且惰弛之馀势有不容
 已者但变之自不中道 (贺孙/
)
先生谓继周百世可知诸公看继周者是秦果如夫子
 之言否皆对以为秦不能继周故所因所革皆不可 …… (第 53a 页)
 秦之苛刻骄侈而损益其意也大纲恁地宽厚到后
 便易得废弛便有强臣篡夺之祸故光武起来又损
 益前后之制事权归上而激厉士大夫以廉耻 (贺孙/
) …… (第 54a 页)
 者则如之何曰这若无人祭只得为他祭自古无后
 者合当祭于宗子之家今何处讨宗子看古礼今无
 存者要一一行之也难 (贺孙/
)
问非其鬼而祭之寻常人家所当祭者只是祖先否曰
 然又问土地山川之神人家在所不当祭否曰山川
 之神季 …… (第 55a 页)
 五祀皆室神也(焘/)
问见义不为无勇莫是连上章意否曰不须连上句自
 说凡事见得是义便著做不独说祭祀也 (贺孙/
)
子善问见义不为无勇这亦不为无所见但为之不力
 所以为无勇也曰固是见得是义而为之不力然也 …… (第 55b 页)
 是先时见得未分明若已见得分明则行之自有力
 这般处著两下并看就见义不为上看固见得知之
 而不能为若从源头上看下来乃是知之未至所以
 为之不力 (贺孙
○恪/录别出)
子善问见义不为无勇也曰此直说眼前事若见得合
 做底事且须勇决行之若论本原上看则只是知 (第 56a 页)
 分晓故只从一说(木之/)
居父问是可忍也后说恐未安圣人气象似不如此暴
 露曰前日见赵子钦亦疑此亦是但圣人亦自有大
 段叵耐人处如孔子作春秋是大段叵耐忍不得处
  (贺孙/
)
问是可忍也范氏谓季氏罪不容诛莫是有不容忍之
 意否曰只大槩如此说不是有此意(时举/) …… (第 2a 页)
 献足方可證然又须是圣人方能取之以證其言古
 礼今不复存如周礼自是纪载许多事当时别自有
 个礼书如云宗伯掌邦礼这分明自有礼书乐书今
 亦不可见 (贺孙/
)
问文献曰只是典籍贤人若以献作法度却要用这宪
 字问徵字训成字如何曰也有二义如此只是證成
 之故魏 …… (第 18b 页)
 下观而化也蔡季通因云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言其

 理也下观而化述其德也 (贺孙/
)
问禘之说诸家多云鲁跻僖公昭穆不顺故圣人不欲
 观如何曰禘是于始祖之庙推所自出之帝设虚位
 以祀之 …… (第 22a 页)
 者祭其祖之所自出而以祖配之盖无庙而祭于祖

 庙所以难以答或人固是鲁禘非礼然事体大自是
 难说若主祭者须是极其诚意方可感格 (贺孙/
)
问或问禘之说集注所谓非仁孝诚敬之至不足以与
 此何也盖祭祀之事以吾身而交于鬼神最是大事
 惟仁则 …… (第 23a 页)
 却怕上蔡见得看他说吾之精神即祖考之精神说

 得有道理如说非其鬼而祭之一段亦说得好 (贺孙/
)
问知禘之说何故治天下便易曰禘诸公说得也多头
 项而今也见不得集注中且依约如此说或问以鲁
 人僣故 …… (第 26b 页)
 子孙尽其诚敬则祖考即应其诚还是虚空之气自
 应吾之诚还是气只是吾身之气曰只是自家之气
 盖祖考之气与已连续 (贺孙/
)
    与其媚于奥章
王孙贾之意欲夫子媚已紧要是媚字不好如夫子事
 君尽礼也何尝是媚他见夫子当时 …… (第 30a 页)
 有为恶幸免者故有此说然也不必说道有无人祸

 天刑即是才逆理便自获罪于天 (贺孙/
)
或问灶陉曰想是灶门外平正可顿柴处(义刚/)
问五祀皆设主而祭于所然后迎尸而祭于奥曰譬如
 祭灶初 …… (第 32a 页)
 以成礼凡五祀皆然但亦有不可晓者若被人问第
 二句便晓未得问以何人为尸便晓不得五祀各有
 主未祭及祭毕不知于何处藏是无所考也 (贺孙/
)
    周监于二代章 …… (第 32a 页)
 但其器物须有人家无者故见不得今入宗庙方及
 见之亦须问方得(南升/)
子入太庙每事问知底更审问方见圣人不自足处 (贺/孙)
子入太庙每事问宗庙朝廷重事自用谨虽知亦问曰
 是当然必有差失处每常思量行事所以错处多是
 有忽之之 …… (第 33a 页)
 活动长进处(僩/)
居父问饩羊注云特羊曰乃专特之特非牛也特牲用

 特皆是特用一牛非指特为牛也 (贺孙/
)
    事君尽礼章
如拜下礼也今拜乎上而孔子必拜乎下此孔子尽礼
 处(铢/)
    君使臣以礼 …… (第 36a 页)
 古人多用主命如出行大事则用绢帛就庙社请神
 以往如今魂帛之类社只是坛若有造主何所藏之
 古者惟丧国之社屋之 (贺孙/
)
或问有以使民战栗为哀公之言者曰诸家多如此说 …… (第 39b 页)
 十万人亦自大段著地位四十万人也须会走也须

 争死如何掘个窟去埋得许多 (贺孙/
)
子善问韶尽美矣一章曰后世所谓文武之舞亦是就
 韶武舞变出来韶舞不过是象那地平天成六府三
 事允治 (第 51a 页)
 而已然里仁字也差异(淳/)
问里仁为美孟子引用自要说下文安宅谢氏说论语
 本意不是如此曰若这般说话也要认得本旨是了
 若如孟子说也无害如谢氏也无害 (贺孙/
)
问此章谢氏引孟子择术为證如何曰圣人本语不是
 说择术古人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是合著事刘问今
 人数世 …… (第 2a 页)
 如何得利仁底意便只是硬去做了(焘/)
问既是失其本心则便解滥淫而必以久言之何故曰

 也有时下未肯恁地做底圣人说话稳而今说道他
 不仁则约便滥乐便淫也有不便恁地底(义刚○ 贺/孙
录云亦)
 (有乍能勉/强一时者)
至之问仁者安仁曰仁者心便是仁早是多了一安字
 知者利仁未能无私意 …… (第 3b 页)
 语必信非以正行也这只顺道理合做处便做更不

 待安排布置待得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便与上不
 同又云有为而为之正是说五霸假之也之类 (贺孙/
)
仁者温淳笃厚义理自然具足不待思而为之而所为
 自帖帖地皆是义理所谓仁也知者知有是非而取
 于义理 …… (第 4b 页)
 未发之时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问原宪克伐怨欲
 不行是他许多不好物事都已发了只白地壅遏得
 住所以非独不得为仁亦非求仁之事曰是如此 (贺/孙)
问上蔡云安仁非颜闵以上做不得颜闵似未至安仁 …… (第 6b 页)
 皆凑在这则子上所以能好人能恶人曰然程子所

 以说得其公正是也惟公然后能正公是个广大无
 私意正是个无所偏主处 (贺孙/
)
问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善而恶恶天下之同情若
 稍有些子私心则好恶之情发出来便失其正惟仁
 者心中 …… (第 8a 页)
 家离去之去去声读除去之去上声读此章只是去
 声(义刚/)
君子去仁之去只音去声如孟子去齐之去我元有而
 自离去之也若作上声则是除却 (贺孙
○明作录云/是除却了非也)
富与贵贫与贱一章某曰学者须是从富贵贫贱处判 …… (第 12a 页)
 又曰今夜说许多话最要紧所谓讲学者讲此而已

 所谓学者学此而已 (贺孙/
)
问集注云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故举天下之物无以
 加之恶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
 必能绝 …… (第 24a 页)
 说未有得如何又谓之成德曰若真是好仁恶不仁
 底人已是大段好了只是未唤做得仁问这虽说是
 成德莫亦未是十全否曰虽未是十全须已及六七
 分了 (贺孙
○/集注)
问集注云是成德之事如何曰固是便是利仁之事问
 这处地位便是在安仁之次而利仁之熟也曰到这 …… (第 24b 页)
 请自思量别处说仁还有只言知仁底意思否(琮/)

    朝闻道章
问朝闻道道是如何曰道只是眼前分明底道理 (贺孙/
)
问朝闻道而可夕死莫须是知得此理之全体便可以
 了足一生之事乎曰所谓闻道亦不止知得一理须
 是知得 …… (第 31b 页)
 得不是死便也恁地若在生仰不愧俯不怍无纤毫

 不合道理处则死如何不会是 (贺孙
○/集义)
朝闻道夕死可矣二先生之说初无甚异盖道却是事
 物当然之理见得破即随生随死皆有所处生固所 …… (第 34b 页)
 曰理在物见在我曰是如此(义刚○淳录云实理与/实见不同盖有那实理)

 (人须是见得见得恁地确定便/是实见若不实见得又都闲了) 贺孙
问闻道自是闻道也无间于死生曰如何是无间
 于死生曰若闻道生也得死也得曰若闻道而死方
 是死得是死是则 …… (第 35a 页)
 他平日是闻道与不闻道平日已是闻道那时万一
 有照管不到也无奈何问若果已闻道到那时也不
 到会放过曰那时是正终大事既见得自然不放过
  (贺孙/
)
    士志于道章
问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既是志道如何尚如此曰固
 有这般半上半落底人其所谓志也是 …… (第 36a 页)
 语言只是无适无莫看义理合如何处物为义只看
 义理合如何区处他义当富贵便富贵义当贫贱便
 贫贱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只看义理合如何 (贺孙/
)
南轩说无适无莫适是有所必莫是无所主便见得不
 安程氏谓无所往无所不往且要义之与比处便安
 了曰古 …… (第 37a 页)
 人如何感化得他问如礼何一句从来诸先生都说
 得费力今说让是礼之实则此句尤分明曰前辈于
 这般处也自阔略才被说得定了便只是是也 (贺孙/
)
问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诸家解义却是解做如国
 何了曰是如此如诸家所说则便当改作如国何大
 率先王 …… (第 41b 页)
 夸张以期人知这须看语意如居易以俟命也只教
 人依道理平平做将去看命如何却不是说关门绝
 事百样都不管安坐以待这命 (贺孙/
)
 
 
 
 
 朱子语类卷二十六 (第 43b 页)
 不实便都不合道理若自家真实事物之来合小便

 小合大便大合厚便厚合薄便薄合轻便轻合重便
 重一一都随他面分应副将去无一事一物不当这
 道理 (贺孙/
)
道夫窃谓夫子之道如太极天下之事如物之有万物
 虽有万而所谓太极者则一太极虽一而所谓物之
 万者未 …… (第 3a 页)
 之夜来所问云曾子正不是守约这处只见圣人许
 多实行一一做工夫得到圣人度得如此遂告以吾
 只是从这心上流出只此一心之理尽贯众理 (贺孙/
) …… (第 12a 页)
 贯个甚底(㽦/)
忠恕一以贯之曾子假忠恕二字以发明一贯之理盖
 曾子平日无所不学看礼记诸书曾子那事不理会
 来但未知所以一故夫子于此告之而曾子洞然晓
 之而无疑 贺孙
问告子贡一以贯之章集注云彼以
 行言此以知言是就二子所到上说如何曰看上下
 语脉是如此夫子告曾子曾子 …… (第 18b 页)
 部万部虽多只是一个印板又云且看论语如乡党
 等处待人接物千头万状是多少般圣人只是这一
 个道理做出去明道说忠恕当时最录得好 (贺孙/
)
曾子一贯忠恕是他于事物上各当其理日用之间这 …… (第 19b 页)
 字绽出一贯一贯乃圣人公共道理尽己推己不足

 以言之缘一贯之道难说与学者故以忠恕晓之 (贺/孙)
忠恕违道不远与夫子之道忠恕只消看他上下文便
 自可见如中庸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诸人勿者禁
 止之辞岂 …… (第 40b 页)
 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便是天之忠恕纯亦不已万

 物各得其所便是圣人之忠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
 施于人便是学者之忠恕 (贺孙/
)
曾子忠恕与子思忠恕不同曾子忠恕是天子思忠恕
 尚是人在(泳/)
问忠恕而已矣与违道不远己所不欲等 …… (第 41b 页)
 得其所无施而不得其所便是天地变化草木蕃若
 充扩不去则这里出门便行不得便窒塞了如何更
 施诸人此便是天地闭贤人隐底道理(卓○ 贺孙
录/同以下集义)
吴仁父问充扩得去则天地变化草木蕃充扩不去则
 天地闭贤人隐是气象如此是实如此曰似恁 …… (第 46b 页)
 云就圣人身上说忠者天之天恕者天之人就学者
 身上说忠者人之天恕者人之人曰要之只是个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意思 (贺孙/
)
方叔问忠恕一理却似说个中和一般曰和是已中节 …… (第 50b 页)
 自吾道一以贯之为一段若只据上文是看他意不
 出然而后云此与违道不远异者动以天尔自说得
 分明正与违道不远是也相应更一段说某事亦散
 而为三 (贺孙/
)
明道解忠恕章初本分为两段后在籍溪家见却只是 …… (第 52a 页)
 自立个说说道我自所见如此也不妨只是被他说
 出一样却将圣贤言语硬折入他窝窟里面据他说
 底圣贤意思全不如此 (贺孙/
)
因有援引此类说忠恕者曰今日浙中之学正坐此弊
 多强将名义比类牵合而说要之学者须是将许多
 名义如 …… (第 54a 页)
 只见得是义小人只见得是利且如有白金遗道中
 君子过之曰此他人物不可妄取小人过之则便以
 为利而取之矣 (贺孙/
)
喻义喻利不是气禀如此君子存得此心自然喻义小
 人陷溺此心故所知者只是利若说气禀定了则君 …… (第 56b 页)
 投之即得超升上州教官前日某方赴召到行在忽
 又上一书极称道学之美他便道某有甚势要便以
 此相投极好笑 (贺孙/
)
问集注谓义者天理之所宜仁说又谓义者宜之理意
 有异否曰只宜处便是义宜之理理之宜都一般但 …… (第 58a 页)
 曰几微只得做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且如今人做事
 亦自蓦地做出来那里去讨几微处若要做见几而
 谏除非就本文添一两字始得 (贺孙/
)
又敬不违不违是主那諌上说敬已是顺了又须委曲
 作道理以谏不违去了那几谏之意也(僩/)
问集注举内 …… (第 59a 页)
 得仁爱之意分外重所以孝弟为仁之本立爱自亲
 始曰是如此惟是初发先是爱故较切所以告子见
 得不全便只把仁做中出便一向把义做外来看了
  (贺孙/
)
问谢氏说几谏章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恐未安曰圣
 人荅人问孝多就人资质言之在子夏则少于爱在
 子游则 (第 60b 页)
 于人方能成德
问鲁无君子斯焉取斯曰居乡而多贤其老者吾当尊
 敬师事以求其益其行辈与吾相若者则纳交取友
 亲炙渐磨以涵养德性薰陶气质 (贺/孙)
问子谓子贱章曰看来圣人以子贱为君子哉若人此
 君子亦是大槩说如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一
 般大抵论 …… (第 3a 页)
    子贡问赐也何如章
叔蒙问子贡通博明达若非止于一能者如何却以器
 目之莫是亦有穷否曰毕竟未全备 (贺/孙)
子贡是器之贵者可以为贵用虽与贱者之器不同然
 毕竟只是器非不器也(明/作) …… (第 3b 页)
 夫却与曾子相反曾子便是着实步步做工夫到下
 梢方有所得曾晰末流便会成庄老想见当时圣人
 亦须有言语敲点他只是论语载不全 (贺/孙)
问吾斯之未能信曰信是于这个道理上见得透全无
 些疑处他看得那仕与不仕全无紧要曾点亦然但
 见得那日 …… (第 9b 页)
 又云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看

 这语意是如何看得此意方识得圣人意 (贺/孙)
王景仁问程子言曾点与漆雕开已见大意何也曰此
 当某问公而公反以问某邪此在公自参取既而曰
 所谓斯之 …… (第 13a 页)
 安于小成若不见大意如何知得它不肯安于小成
 若不见大意者只安于小成耳如人食藜藿与食刍
 豢若未食刍豢只知藜藿之美及食刍豢则藜藿不
 足食矣 (贺/孙)
    道不行章
夫子浮海假设之言且如此说非是必要去所以谓子 …… (第 15a 页)
 终不成更不用理会但圣人较之颜子又知得多今
 且未要说圣人且只就自家地位看今只就这一件
 事闻得且未能理会得恰好处况于其他 (贺孙
○/集注)
胡问回闻一知十是明睿所照若孔子则如何曰孔子 …… (第 19a 页)
 元后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圣人直是聪明(淳/)
问颜子明睿所照合下已得其全体不知于金声玉振
 体段俱到否曰颜子于金声意思却得之但于玉振
 意思却未尽 贺孙
问只是做未到却不是见未到曰
 是他合下都自见得周备但未尽其极耳 (第 19b 页)
(贺/孙)
颜子明睿所照子贡推测而知此两句当玩味见得优 (第 19b 页)
 人惟恐不闻既闻得了写在册子上便了不去行处

 着工夫 (贺孙
○/宇录略)
    子贡问曰孔文子章
问孔文子孔姞之事如此不好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济得甚事而圣人 …… (第 2a 页)
 则避害就利之心便起如何不是私(炎/)

问看雍也更有何商量处 贺孙
曰向看公冶长一篇如
 微生高季文子三思二章觉得于人情未甚安曰是
 如何未安如今看得如何曰向看得如乞醯 …… (第 16a 页)
 道理洞彻如何说得到这里若不是他坚劲峭绝如
 何说得到这里又云圣人于微处一一指点出来教
 人他人看此二章也只道是似閒 (贺/孙)
又问乞醯及三思章曰三思是乱了是非天下事固有
 难易易底是非自易见若难事初间审一审未便决
 得是非更 …… (第 17a 页)
 失前禽邑人不诫吉圣人之于人来者不拒去者不

 追如何一一要曲意周旋才恁地便滞于一偏况天
 理自不如此 (贺/孙)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章
问宁武子章曰武子不可不谓知但其知时人可得而
 及(南/升)
问宁武子曰 …… (第 18a 页)
 自不济事狂底却有个驱壳可以鞭策斐只是自有
 文采诗云有斐君子萋兮斐兮成章是自有个次第
 自成个模样 贺孙
问集注谓文理成就而著见是只
 就他意趍自成个模样处说又云志大而略于细是
 就他志高远而欠实做工夫说否 (第 25a 页)
曰然狷者只是自
 守得些便道是了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者是也 (贺孙/
集注)
问先生解云斐文貌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观者不 …… (第 25a 页)
 乞得(焘/)
问看孔子说微生高一章虽一事之微亦可见王霸心
 术之异处一便见得皞皞气象一便见得驩虞气象
 曰然伊川解显比一段说最详 (贺/孙)
问微生高不过是曲意徇物掠美市恩而已所枉虽小
 害直甚大圣人观人每于微处便察见心术不是曰
 所谓曲意 …… (第 30a 页)
 何凡人欲恩由己出皆是偏曲之私恩由己出则怨

 将谁归 (贺/孙)
    巧言令色足恭章
义刚说足恭云只是过于恭曰所谓足者谓本当只如
 此我却以为未足而添足之故谓之 …… (第 32a 页)
 底却把好底与朋友共固是人所难能然亦只是就

 外做较之世上一等切切于近利者大不同 (贺/孙)
问颜渊季路夫子言志曰今学者只从子路比上去不
 见子路地位煞高是上面有颜子底一层见子路低
 了更有夫 …… (第 36a 页)
 (然太虚了无一物又曰古人为学/大率体察病痛就上面克治将去)
问老者安之云云一说安者安我也恭父谓两说只一
 意先生曰语意向背自不同 贺孙
云若作安老者说
 方是做去老者安我说则是自然如此了曰然因举
 史记鲁世家及汉书地理志云鲁道之衰洙泗之 …… (第 41a 页)
 之到后来少者亦知代老者之劳但老者自不安于

 役少者故道路之间只见逊让故曰龂龂如也注云
 分辨之意也 (贺/孙)
问仲由何以见其求仁曰他人于微小物事尚恋恋不
 肯舍仲由能如此其心广大而不私己矣非其意在
 于求仁 …… (第 41b 页)
 人有些小物事有个好恶自定去把了好底却把不
 好底与人这般意思如何得开阔这般在学者正宜
 用工渐渐克去便是求仁工夫 (贺/孙)
伊川令学者看圣贤气象曰要看圣贤气象则甚且如
 看子路气象见其轻财重义如此则其胸中鄙吝消
 了几多看 …… (第 49a 页)
 地自讼明日又恁地自讼今年又恁地自讼明年又
 恁地自讼看来依旧不曾改变只是旧时人他也只
 知个自讼是好事只是不诚于自讼 (贺/孙)
    十室之邑章 (第 52a 页)
 是有可使南面之基亦见得他深沈详密处论来简
 已是好资禀较之繁苛琐细使人难事亦煞不同然
 是居敬以行之方好 (贺孙/
)
问居敬行简之居如居室之居先生应复问何谓简曰
 简是凡事据见定又曰简静复问简者不烦之谓何
 谓烦曰 …… (第 3a 页)
 自是简这说如一个物相似内外都贯通行简是外
 面说居敬自简又就里面说看这般所在固要知得
 与本文少异又要知得与本文全不相妨 (贺/孙)
问仲弓问子桑伯子章伊川曰内主于敬而简则为要
 直内存乎简则为疏略仲弓可谓知旨者但下文曰 …… (第 6b 页)
 言勿动四句耳(伯羽○谟录云此平日克己/工夫持养纯熟故有此效)
行夫问不迁怒不贰过曰此是颜子好学之符验如此
 却不是只学此二件事颜子学处专在非礼勿视听
 言动上至此纯熟乃能如此(时举○ 贺孙
录云行夫/问云云曰不迁怒不贰)
 (过不是学自是说颜子一个證验如此恭父云颜子/工夫尽在克己复礼上曰回 …… (第 11a 页)
 也只是这个不迁怒不贰过也只是这个不改其乐
 也只是这个克己复礼到得人欲尽天理明无些渣
 滓一齐透彻日用之间都是这道理 (贺孙/
) …… (第 12a 页)
 如此不贰过是略有过差惊觉了方会不复行曰这

 不必如此看只看他不迁怒不贰过时心下如何 (贺/)
 (孙/
)
又云看文字且须平帖看他意缘他意思本自平帖如
 夜来说不迁怒不贰过且看不迁不贰是如何颜子
 到这里 …… (第 13a 页)
 分别愈精则处事愈当故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尧舜禹数圣人出治天下是多多少少事到末后相
 传之要却只在这里只是这个精一直是难 (贺孙/
)
问前夜承教以不迁怒不贰过乃颜子极至处又在三
 月不违仁之后据 (第 17b 页)
贺孙
看若不贰是逐事不贰不是
 体统说而三月不违乃是统说前后浅深殊有未晓
 曰不须泥这般所在某那夜是偶然说 …… (第 17b 页)
 也不论显微如大雷雨也是雨些子雨也是雨无大

 小都唤做过只是晴明时节青天白日更无些子云
 翳这是甚么气象 (贺孙/
)
问颜子能克己不贰过何为三月之外有违仁处曰孔
 子言其有不善未尝不知便须亦有不善时又问颜
 子之过 …… (第 18b 页)
 得当怒不当怒盖怒气易发难制如水之澎涨能权
 停阁这怒则如水渐渐归港若颜子分上不消恁地
 说只见得理明自不迁不贰矣(时举○ 贺/孙
录别出)
敬之问不迁怒不贰过颜子多是静处做工夫曰不然
 此正是交滚头颜子此处无他只是看得道理分明 …… (第 19b 页)
 怒即怒当喜即喜更无定时只当于此警省如何是
 合理如何是不合理如何要将心顿放在閒处得事
 父母便有事父母许多酬酢出外应接便有出外许
 多酬酢 (贺孙/
) …… (第 20b 页)
 且把著要𦂳处平直看教通彻十分纯熟见得道理
 如人一身从前面直望见背后从背直望见前面更
 无些子遮蔽方好 (贺孙/
)
问集注怒不在血气则不迁只是不为血气所动否曰
 固是因举公厅断人而自家元不动又曰只是心平 (第 21b 页)
 又云三月不违者如人通身都白只有一点子黑日
 月至焉者如人通身都黑只有一点白又云颜子一
 身巳自不见其身日用之间只见许多道理 (贺孙
○/今集注)
 (不知其仁/章无此说) …… (第 7b 页)
 来见不得他活处亦自不安又自走出了虽然也须
 渐渐把捉终不成任他如何又曰日月至焉者是有
 一日得一番至有一月得一番至 (贺孙/
)
问日月至焉一句曰看得来日却是久底月却是暂时 …… (第 11b 页)
 营于外直是无人守得这心若能收这心常在这里

 便与一世都背驰了某尝说今学者别无他只是要
 理会这道理此心元初自具万物万事之理须是理
 会得分明 (贺孙/
)
问三月不违仁伊川举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仁乃全体
 何故以善称曰仁是合众善一善尚不弃况万善乎
 (可学 …… (第 19b 页)
 以改之曰夫子自言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其乐只一

 般否曰虽同此乐然颜子未免有意到圣人则自然
  (贺/孙)
子善谓夫子之乐虽在饭疏食饮水之中而忘其乐颜
 子不以箪瓢陋巷改其乐是外其箪瓢陋巷曰孔颜
 之乐大纲 …… (第 29b 页)
 如云得与不失得是得了若说不失亦只是得但说

 不失则仅能不失耳终不似得字是得得稳此亦有
 内外宾主之意或问与不违仁如何曰仅能不违 (贺/孙)
呈回也不改其乐与乐在其中矣一段问目先生曰说
 得虽巧然子细看来不须如此分亦得向见张敬夫
 亦要如此 (第 30a 页)
 行向前去行不得死了没奈何却不行便甘心说行

 不得如今如此者多问自画与自弃如何曰也只是
 一般只自画是就进上说到中间自住了自弃是全
 不做 (贺孙/
)
伊川曰冉求言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夫子告以为
 学为己未有力不足者所谓力不足者乃中道而自
 废耳今 …… (第 2a 页)
 题皆晓不得子游意谓君子学道及其临民则爱民
 小民学道则知分知礼而服事其上所以弦歌教武
 城孔子便说他说得是这也见子游高处 贺孙
问檀
 弓载子游曾子语多是曾子不及子游曰人说是子 …… (第 7a 页)
 不屑屑于此如孔子答问孝于子夏曰色难与子游

 全是两样子夏能勤奉养而未知愉色婉容之为美
  (贺孙/
)
问谢氏曰云云右第十三章凡五说(伊川/两说)伊川尹氏解
 行不由径作动必从正道杨氏谓直道而行皆是疑 …… (第 8a 页)
 是子桑伯子可也简底子琴张便是琴张孔子所谓
 狂者也但庄子说得怪诞但他是与这般人相投都
 自恁地没检束 (贺孙/
) …… (第 8b 页)
 夫亦掌制度文物者也(僩/)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不可以相胜才胜便不好

 龟山云则可以相胜则字怕误当作不字 (贺孙/
)
夫子言文质彬彬自然停当恰好不少了些子意思若
 子贡文犹质质犹文便说得偏了(端蒙/)
问伊川曰君子 …… (第 12b 页)
 既如此合是死若不死时便是幸而免(焘/)

天地生生之理只是直才直便是有生生之理不直则
 是枉天理宜自屈折也而亦得生是幸而免耳如木
 方生须被折了便不直多应是死到得不死幸然如
 此 (贺孙/
)
问人之生也直曰生理本直顺理而行便是合得生若
 不直便是不合得生特幸而免于死耳亚夫问如何
 是生理 …… (第 14a 页)
 行到福州境界极了方到兴化界这边来也行尽福
 州界了方行到南剑界若行未尽福州界自是未到
 得别州境界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 (贺孙/
)
问明道曰笃信好学未如自得之乐好之者如游他人 …… (第 18a 页)
 者安仁知者利仁有高下否曰此仁知二字亦说得
 浅不可与安仁利仁较优劣如中庸说知仁勇这个
 仁知字说得煞大 (贺孙/
)
问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就资质上说就学上说曰也
 是资质恁地但资质不恁地底做得到也是如此这
 只说个 …… (第 30a 页)
 亦以此推之(洽/)
惟圣人兼仁知故乐山乐水皆兼之自圣人而下成就
 各有偏处
魏问此章曰此一章只要理会得如何是仁如何是知
 若理会这两个字通透如动静等语自分晓 (贺孙/
)
问知者动仁者静动是运动周流静是安静不迁此以 …… (第 31b 页)
 之意哭死而哀非为生者经德不回非以千禄言语
 必信非以正行这是熟底先难后获是得仁底人君
 子行法以俟命是生底先难后获是求仁底人 贺孙
 
问上蔡所说先难谓如射之有志若跣之视地若临
 深若履薄皆其心不易之谓曰说得是先难是心只 …… (第 36a 页)
 在这里更不做别处去如上岭高峻处不能得上心
 心念念只在要过这处更不思量别处去过这难处
 未得便又思量到某处这便是求获 (贺孙/
)
问仁知动静集注说颇重叠曰只欠转换了一个体字
 若论来仁者虽有动时其体只自静知者虽有静时
 其体只 (第 36b 页)
自动 (贺孙
○/集注)
或问动静以体言如何曰以体言是就那人身上说(焘/)
问知者动集注以动为知之体知者乐水又曰其 (第 36b 页)
 拆坏恰似一间屋鲁只如旧敝之屋其规模原在齐

 则已经拆坏了这非独是圣人要如此损益亦是道
 理合当如此 (贺/孙)
齐经小白法度尽坏今须一变方可至鲁又一变方可
 至道鲁却不曾变坏但典章废坠而已若得人以修
 举之则可 …… (第 2a 页)
 或问伊川以矢字训陈如何曰怕不是如此若说陈
 须是煞铺陈教分明今却只恁地直指数句而已程
 先生谓子所以否而不见用乃天厌斯道亦恐不如
 此 (贺/孙)
问子见南子曰此是圣人出格事而今莫要理会它向
 有人问尹彦明今有南子子亦见之乎曰不敢见曰
 圣人何为 …… (第 17b 页)
 人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一般都是以己及物事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般
 都是推己及物事曰然 (贺/孙)
凡己之欲即以及人不待譬彼而后推之者仁也以我
 之不欲譬之而知其亦不欲者恕也(端/蒙)
问只仁之方亦 (第 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