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孝經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右金刀 刘恕
外纪谓黄帝范金为货制金刀洪志载古
刀其直文大小俱合 (第 8b 页)

所足是令其从便买卖以合均给之数则又非强夺之以为公田而授无田之人与王莽所行异矣此所以稍
久而无弊欤 刘道原
曰后魏均田制度似今世佃官田及绝户田出租税非如三代井田魏齐周隋兵革不息
农民少而旷土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 (第 70b 页)
  春秋大一统所谓一统天下咸奉元朔也天子立元
而诸侯遵也天子颁朔而诸侯行也自共和以来诸
侯如蜂房蚁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晋曲沃庄伯改
建夏正则有不奉天子之朔矣春秋所以托始于隐



  隐公不书即位左氏曰摄也 刘道原
曰惠公爱少子
立为太子而国人不与而立隐隐曰吾将让焉太子
桓公徯望十年不获而羽父弑隐立桓桓曰隐摄也
(第 28a 页)
  鄂州兴唐寺
鄂州城北凤凰山之阴有佛刹曰兴唐寺其小阁有钟
题志云大唐天祐二年三月十五日新铸勒官阶姓名
者两人一曰金紫光禄大捡挍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

陈知新一曰银青光禄大捡挍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
杨琮大字之下皆当有夫字而悉削去观者莫能晓五
代新旧史九国志并无其说唯 刘道原
十国纪年载杨
行密之父名怤怤与夫同音是时行密据淮南方破杜
洪于鄂而有其地故将佐为讳之行密之子渭建国之 (第 7b 页)
    来传写不免有所佚脱耳其中所记国家大
    政为多而亦间涉琐事案文献通考温公日
    记条下引李焘之言曰文正公初与 刘道原
    
共议取实录国史旁采异闻作资治通鉴后
    纪今所传记闻及日记朔记皆后纪之具也
    光集有与范祖 (第 3b 页)
  纂修恩赏
今制有经筵头修书尾之说谓经筵初开在事者俱被
恩赏若继进者不与也修书之初无恩赏书成进御恩
赏方行然每修一书常至十馀年始能完进其中虽有
纂修之劳而先或物故及迁别官者皆不追叙惟据进

书时见在诸臣恩赏及之而已宋元祐间 秘书丞刘恕
与修资治通鉴及书成而恕先卒恩赏亦不追叙秘书
少监刘攽等上言乞依黄鉴梅尧臣例官其一子则特
典也今当事者 (第 1b 页)
能援 刘恕
故事建白行之亦右文之一
快乎
  看画时知孤寒
宋文潞公当国时有某甲官人者收得一名画如李成
山水之类 (第 1b 页)
经之讥故断自命韩赵魏为诸侯然春秋以后事杂见
于诸家而无统纪 刘恕道原
在局中探公意自三皇五
帝接于通鉴为前纪其言曰鲁隐之后止据左氏国语
史记诸子而增损不及春秋则无预于圣人 (第 6a 页)
山大川)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任臣案路史/炎帝来生炎)
(居母桑水氏曰听訞冠编云亦曰承桑氏又 刘恕
外纪/神农纳奔水氏之女曰听詙生临魁史记补云神农纳)
(奔水氏之女曰听訞为妃生帝哀语多不同当以罗氏/为 (第 13b 页)
   祖孙
郤超叛鉴(丨丨死有遗书一箧乃与桓温奸谋之书父/方回见之不哭曰恨汝死晚坡诗云嵇绍似)
(康为有子丨丨/丨丨是无孙)

耳孙(曾孙也言去高曾/益远但耳闻之)
   父子
文度置膝上(晋王述爱其子坦之虽长大犹抱丨丨丨/文度坦之字也坡诗送 刘道原
归觐云定)
(将丨丨丨丨丨喜/动邻里烹猪羊)
楂何如梨(张敷字景胤小名楂父邵小名梨宋文帝戏/之曰丨丨 (第 2a 页)
陵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
中夹运河岸千万人随观之东坡顾坐客曰莫看杀轼
否其为人爱慕如此
东坡倅钱塘日答 刘道原
书云 (第 9a 页)
道原
要刻印七史固善
方新学经解纷然日夜摹刻不暇何力及此近见京师
经义题国异政家殊俗国何以言异家何以言殊又 (第 9a 页)

几罢去东坡自黄岗移汝坟舟过金陵见王荆公于钟
山留连燕语荆公曰子瞻当重作三国书东坡辞曰某
老矣愿举 刘道原
自代云
元丰末司马文正资治通鉴成进御丞相王圭蔡确见
上问何如上曰当略降出不可久留又咨叹曰贤于荀
悦汉 (第 9a 页)
 春秋平王四十九年隐公元年也隐三年平王崩桓
 王即位吕云惠公请郊庙之礼桓王使史角往则在
 隐前岂桓为太子事耶世远言湮其将何以取證乎
  刘恕
外纪云初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 …… (第 55a 页)
 金履祥通鉴前编云平王四十八年鲁初请郊庙之

 礼用外纪路史修
 按二书所引皆吕览事也 刘恕
王上去桓字罗泌以
 天子易桓王字不过欲附会其事迁就已说耳然吕
 览固在也金氏因而载之何耶且惠公止之是 (第 56a 页)
利害犹且得无利害须要如此
此病在甚处曰欲以意气加人亦是夸心有人做作说
话张筋努脉皆为有己(同/上)  刘道原
之子羲仲本佳近
亦变坏扬子云称言心声书心画羲仲每有书来呼儿
辈译之数四有不能识者字小而闇弱亦其心术之 (第 6b 页)
易系参之伏
羲黄帝尧舜以来之制作十三卦皆云盖取则离涣豫
随等卦伏羲前有矣卦画不专伏羲始也司马迁史记 刘道原
通鉴外纪又皆遗伏羲只断自黄帝始不思周
易万世文字之祖经秦火独完备者也大傅言伏羲氏
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 …… (第 5a 页)
   寅正非夏
易曰帝出乎震震东方之卦其行为木建朔合从寅始
尧以中星定四时尚书二月五月巡东南八月十一月
巡西朔皆寅正仲月故孔安国王肃皆谓自夏之前建
(缺/) 月 刘道原
通鉴外纪因书禹即位仍有虞以建
寅为岁首书汤即位乃改正朔(缺/)    非专夏正
也孔子曰行夏之时曰吾 (第 10b 页)
 卷是也建炎中以无己故特命官李邺守会稽来从
 邺作摄局邺降金丰亦被系累而去无己之后遂无
 在江左者丰亦不知存亡可哀也 刘道原
壮舆载世藏书甚富壮舆死无后书录于南康 (第 4a 页)
其后除侍讲 刘道原恕
家贫不能自给一毫不妄取于人其自洛阳
南归也时已十月无寒具司马温公以衣袜二事及旧
貂褥赆之固辞强与之行 (第 25a 页)
及颍州悉封而还之司马温
公曰于光不受他人可知  刘道原
为人刚毅时王介
甫权震天下人不敢忤愤愤不少屈
邹侍郎浩曰圣人之道备于六经千门万户何从而入
大要在谨独 (第 25a 页)
一日不见侯无可或问其故
曰无可能攻人之过一日不见则吾不得闻吾过矣谢
子曰人不可与不胜己者处钝滞了人 刘道原
为人刚毅或稠人广坐王介甫诸人满侧公议
其得失无所隐恶之者侧目爱之者快意 (第 13a 页)
臣续成此书或别有编集其续此书欲乞亦以
通志为名其书上下贯穿千有馀岁固非愚臣所能独
修伏见韶州翁源县令 刘恕
将作监主簿赵君锡皆有
史学为众所推欲望差此二人与臣同修庶早成书诏 (第 7a 页)
逆尽灭昭宗诸子而盗取神器时藩
镇声大义以讨贼名正言顺者惟河东耳而通鉴以寇
书与书武侯寇魏同不知温公与 刘道原
范淳父辈当
日何所见而好恶拂人之性乃至于此使非新安纲目
琼山世史正纲改书讨君臣大义将澌灭于天下矣孰 (第 24b 页)
           又云使治经者必守家法命题

(皇祐初司马温公为/贡院属官时有诏士)者必依章句答义者必通贯经
(能讲解经义者听别/奏名应诏者数十人)文条举众说而断以已意当更
(赵周翰为侍讲知贡/举问以春秋礼记大)写卷之式明著问目之文而疏
(义其中一人所对甚/精详先具注疏次引)其上下文通约三十字以上次
(先儒异说末以已意/论而断之凡二十问)列所治之说而论其意次又旁
(所对皆然主司惊异/擢为等一及进糊名)引他说而以已意反覆辨析以
(乃 进士刘恕
方年十/八温公以是慕重之)求至当之归但令直论圣贤本
           意与其施用之实不必如今日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