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孝經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紫阳方氏曰索隐注泰皇人皇也三皇以前称泰皇易
系辞言伏羲神农黄帝世所谓三皇者指此故康节皇
极经世书谓易始三皇书始二帝诗言三王春秋言五
霸分而为四上古之天皇地皇人皇无人言及 刘恕
通 …… (第 8a 页)
巢氏)朱襄阴康无怀氏博采异书居多怪说兹不详录回
别考之初学记乃唐徐坚所纂又在 道原
三百年前有
项峻始学篇曰天皇十三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地
皇十一头治八千岁人皇九头兄弟各三百岁依山川 (第 9a 页)
  尚书大传曰燧人为燧皇以火纪礼含文嘉曰燧人始
钻木取火庖生为熟令人无腹疾帝王世纪曰庖牺氏
风姓也蛇身人首燧人氏没庖牺继之称太昊都陈制
嫁娶之礼取牺牲以充庖厨故号曰庖牺氏是为牺皇

后世音缪故或云伏牺或谓之宓牺一解云虙以虙为
宓古伏字后误  刘恕
通鉴外纪庖牺氏取牺牲以充
庖厨造八卦始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因而重之爻象
备矣作为网罟以佃以渔制嫁娶以俪 (第 3b 页)
 固辞不敢当夫为史者网罗数十百年之事以成一
 书其间岂能无小得失余所以不敢当荆公之托者
 正畏如公之徒掇拾其后耳(壮舆父 刘恕
(第 8a 页)
道原
以/史学自名壮舆世其家)
 (学/)
  东坡谓刘壮舆曰三国志注中好事甚多 (第 8a 页)
道原

  修之而不果君不可辞也壮舆曰端明曷不为之
  坡曰某虽工于语言亦不是当行家 (第 8a 页)
事略/曰李之仪 端叔姑孰)
(人善属文工于尺牍苏轼帅定武辟置幕/下及范纯仁卒之仪为遗表傅诵于世) 刘道原
自洛阳南归时巳十月尚无寒具司马文正公
遗以衣袜及旧貂 (第 22b 页)
道原
固辞强与之行及颍州悉封 …… (第 22b 页)
还不受(宋史曰 刘恕
(第 23a 页)
道原
筠州人父涣颍上令以刚/直称欧阳脩作庐山高美之恕少颖悟书过目)
(成诵重意义急然诺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 (第 23a 页)
曰吕)
(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人为集贤校勘王安石领制置/三司条例司以惠卿为检详安石去位荐为参知政事) 刘道原(刘恕/已见)
不信浮屠说以为必无是事尝曰人如居 (第 19b 页)
(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人为集贤校勘王安石领制置/三司条例司以惠卿为检详安石去位荐为参知政事)
刘道原 (刘恕/
已见)不信浮屠说以为必无是事尝曰人如居 …… (第 19b 页)
东坡尝谓刘壮舆曰三国志注中好事甚多 道原(刘恕/已见)
欲脩之而不果君不可辞也壮舆曰端明曷不为之坡
曰某虽工于语言也不是当行家(徐度却扫编曰刘羲/仲字壮舆 (第 21b 页)
东坡尝谓刘壮舆曰三国志注中好事甚多道原 (刘恕/
已见)
欲脩之而不果君不可辞也壮舆曰端明曷不为之坡
曰某虽工于语言也不是当行家(徐度却扫编曰刘羲/仲 (第 21b 页)
壮舆 刘道原
子)
(也 (第 21b 页)
道原
以史学自/名羲仲世其家学)
刘壮舆常摘欧阳公五代史之讹误为紏缪以示东坡
东坡曰往岁欧阳公著此书初成王 (第 21b 页)
皆名儒厚/德之士一日侍坐近侍以弓样靴进维曰王安用舞靴)
(神宗有愧色/亟令毁去)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 刘道原(刘恕/已见)
枉道就借观之次
道日具酒馔为主人礼道原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
吾事愿悉撤去独闭閤昼夜读且抄留旬日尽其书 (第 16b 页)
厚/德之士一日侍坐近侍以弓样靴进维曰王安用舞靴)
(神宗有愧色/亟令毁去)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刘道原 (刘恕/
已见)枉道就借观之次
道日具酒馔为主人礼 (第 16b 页)
道原
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
吾事愿悉撤去独闭閤昼夜读且抄留旬日尽其书而
(第 16b 页)
刘道原
在洛阳与司马温公同游万安山道旁有碑乃 …… (第 16b 页)
五代列将人所不称道者 道原
即能言其行事终始不
遗温公归验之旧史信然(司马温公十国纪年序曰光/尝奏旧史文繁自布衣之士)
(鲜能该 …… (第 17a 页)
差便上喜寻诏光编次仍谓光曰卿自择馆阁英才共)
(修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知者/惟和川令 刘恕
一人而已上曰善退即奏召之与共修)
(书凡数年史事之纷错难治/者则以诿之光蒙成而已)
黄龙寺晦堂老子尝 (第 17a 页)
直遂欲以苦笋硬差致仕闻者绝倒 刘道原(恕/)
日记万言终身不忘壮舆(羲仲 (第 34a 页)
道原/
子并已见)亦能记
五六千字壮舆之子所记才三千字晁以道戏壮舆曰
更两世当与我辈相似
吕嘉问(已见/)(第 34a 页)
 者有博于杂史者有博于古史者有博于今史者左

 氏马迁班固范晔诸人博于正史者也刘向崔鸿高
 峻乐史诸人博于杂史者也谯周苏辙 刘恕
罗泌诸
 人博于古史者也蒋乂苏冕王圭李焘诸人博于今
 史者也治史则杜元凯之于春秋张守节之于史记
 颜 …… (第 3a 页)
 刘兰刘懋隋刘焯刘炫刘善经唐刘孝孙刘知几刘
 仁轨刘允济刘轲刘邺刘蜕五代刘希古宋刘载刘
 琦刘易刘敞刘攽 刘恕
刘羲仲刘弇刘清之元刘因 (第 14a 页)
 漂麦(高/凤)失稻(顾欢读书/失稻不觉)绝粮(王歆绝粮/读书不辍)燎麻(刘/峻)画荻
 (欧阳/修)窃肉(王劭闭目精思家/人窃肉不复觉)忘羹 (刘/恕)
节烛(郎茂读书/家为节烛)
 减油(沈约亲/为减油)置灯(范纯/仁)藏火(祖莹藏/火灰中)广钞异书( …… (第 5b 页)
 窃读官书(杨/诚)狱中受书(黄霸/崔瑗)陌上怀书(崔/琦)市肆阅书
 (王充/徐旷)野地录书(董/蔼)负板挟书(董/遇)采梠诵书(隗/禧)借读人
 书(任孝恭刘焯 刘恕
张方平)留读人书(郑樵遇人/书必留读)卧用警枕(司马/光) …… (第 5b 页)
 不辍(刘宣徐/旷蒋乂)昼夜不倦(钟会范云沈峻李瑾樊/深江总庾仲容温子升)盥栉
 不御(虞世/南)寝食不思(郎茂 刘恕
谯/周皇甫谧等)庆吊不行(荀/爽)徵辟
 不就(褚陶/徐苗)目不窥园(董仲舒三年一云十年桓/荣十五年 …… (第 6b 页)
 (宗以问玄解玄解对云圆者龙玉方者虎玉也询诸/贡者果云圆者渔人所得方者樵夫所致人始信服)
 (云/)尹拙知白马祠旧典(宋史/本传) 刘恕
知五代别将行履
 (本/传)王介甫客知虹玉围腰语(见高氏纬略虹玉围腰/唐人常衮语也王介甫)
 (作谢 (第 10b 页)
 于是闻者大骇无复敢言求从青行者今每命将托

 势请行者无限有将帅之任者宜以此为法可也 刘恕
(第 3a 页)
道原
温公门人宋儒中有史学者尝著自讼文
 以为平生有二十失十八蔽其悔过之勇自知之明
 实前贤之高尚顾其所谓 (第 3a 页)
梁书同时上之宋曾巩等校定
后魏书一百三十卷齐魏收撰本纪十二列传十二志
宋刘恕
等校正
北齐书五十卷唐李百药撰本纪八列传四十二初李
德林在齐尝撰著纪传贞观初百药续成父书献之
周书五 (第 10a 页)
   十国纪年
吴 唐 蜀 后蜀 吴越 闽 汉 楚 荆南

北汉  (刘恕
十国纪/年四十卷)
   百官公卿表(宋朝/)
自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依司马迁法记大事于上方
(司马光 (第 57a 页)
   三贤

谢绛(希/深) 范仲淹(希/文) 孙甫(之/翰) (守邓州皆号循吏翰/林学士买黯邓人也)
(创三贤堂/于百花洲)
曾肇(子/开) 刘攽(贡/父) 孔文仲(经/父) (东坡和二舍人/诗三贤起江右)
   五贤
陶潜(渊/明) 刘涣(凝/之) 李常(公/择)  刘恕(道/原)
 陈瓘(莹/中) (朱/文)
(公守南康/祠五贤)
   三忠
欧阳文忠公(修/) 杨忠襄公(邦/乂 (第 42a 页)
 (东坡和二舍人/诗三贤起江右)
   五贤
陶潜(渊/明) 刘涣(凝/之) 李常(公/择) 刘恕 (道/原)
 陈瓘(莹/中) (朱/文)
(公守南康/祠五贤)
   三忠
欧阳文忠公(修/) 杨忠襄公(邦/乂 (第 42a 页)
 山人得名声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继往鞍
 马人从塞闾里少室山人索价高两以谏官徵不起
 人谓退之与处士作牙以其商量价直也驵侩作牙
 不晓其意 刘道源
云本谓之互郎主互市事唐人书
 互作□转讹为牙其说似有理也 (第 14b 页)
  书微子篇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孔注父师

太师三公箕子也少师孤卿比干也史记殷纪乃云纣
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
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剖比干心箕子惧
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太师少师乃持其祭器奔
周周纪又云纣杀比干囚箕子太师痹少师强抱其乐
器奔周又宋世家微子数谏纣弗听欲死之及去未能
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箕子披发佯狂为奴比干谏纣
剖其心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注但云时比干已

死而云少师者似误盖三处皆以太师少师非箕子比
干独周纪明言太师名痹少师名强汉古今人物表亦
有太师痹少师强殊与孔注不合然二子同武帝时人
何以见异而言不同欤及苏子由作古史乃用安国之
刘道原
作通鉴外纪则又从史记之言二公必各有
所见故耳

  梓人抡材

  梓人抡材往往截长为短斲大为小略无 (第 15b 页)
 怨于身斯人难得退为诗哭之
方介甫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高
 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是而心非
 之者比肩是也 刘道原
独奋厉不顾直指其事是曰 (第 25b 页)
 是非曰非或面刺介甫至变色如铁或稠人广坐介
 甫之人满侧 道原公
议其得失无所隐恶之者侧目
 爱之者寒心至掩耳起避之而 (第 26a 页)
道原
曾不以为意见
 质厚者亲之如兄弟奸谄者疾之如仇雠用是困穷
 而终不悔此诚人之所难也昔申枨以多欲不得为 (第 26a 页)
 刚微生高以乞醯不得为直如 道原
者可以为刚直
 之士矣(十国纪/年序)
安国之子寅被召造朝公戒之曰凡出身者本吾至 (第 26a 页)
             明 叶盛 撰
今印行宋名臣言行录前集赵普曹彬范质窦仪李昉
吕蒙正张齐贤吕端钱若水李沆王旦向敏中陈恕张
咏马知节曹玮毕士安寇准高琼杨亿王曙王曾李迪
鲁宗道薛奎蔡齐吕夷简陈尧佐晏殊宋庠韩亿程琳
杜衍范仲淹种世衡庞籍狄青吴育王尧臣包拯王德

用田锡王禹偁孙奭李及孔道辅孙甫尹洙王质陈抟
种放魏野林逋附胡瑗孙复石介苏洵后集韩琦富弼
欧阳修文彦博赵槩吴奎张方平胡宿蔡襄王素刘敞
唐介赵抃吕诲彭思永范镇鲁公亮王安石司马光则
康附吕公著则希哲附曾巩曾肇苏轼苏辙韩绛韩维
傅尧俞彭汝砺范纯仁王存苏颂刘摰王岩叟刘安世
范祖禹陈瓘邹浩邵雍陈襄 刘恕
徐积陈师道为五朝
云朱夫子纂集太平老圃李衡校正有宝祐戊子庐陵 (第 1b 页)
荆州
   帝王历年
以史记所载历年计之五帝四百一十一年三代一千
九百七十四年以 刘恕
外纪所载历年计之五帝二百
五十二年三代一千九百二十八年则外纪于五帝少
一百五十九年于三代少四十六年 (第 4a 页)
通鉴唐/代宗记)舜殛鲧而用禹周公囚蔡叔而命蔡仲汤以伊尹
遗大甲武王以周公遗成王(并无/垢说)纣脯九侯 (刘恕/
外纪)高祖醢
彭越(本/传)舜罚弗及嗣(大禹/谟)文王罪人不孥(孟/)三辅吏士东
逆更始见刘秀皆喜曰 …… (第 9b 页)
子赋序)忠义天下之大闲(唐忠臣/义传序)
义天下之大闲(唐卓行/传赞)陶潜预为祭文杜牧自撰墓志 (刘恕
外/纪论)芸香辟书蠹(笔/谈)鱼石子亦辟书蠹(秘阁/闲谈)陈蕃周
举常相谓曰期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 (第 15a 页)
   死生以义为重
古人处死生之际必以义而权其轻重不然生为徒生
死为徒死耳颜杲卿骂安禄山颜真卿抗李希烈段秀
实击朱泚此以死为轻也而人重之王衍拜石勒哥舒
翰拜安禄山李元平拜李希烈此以死为重也而人轻
之微子箕子为义而生者也比干为义而死者也夷齐
之死其诸愧后之臣怀二心者与屈平之死其诸愧后
之君好谗佞者与申生伋寿之死其诸愧后之父母有

憎爱者与左儒之死其诸愧后之友不相救者与 (刘恕/
周宣)
(王外/纪)贯高之死其诸愧后之客反咎主者与(前汉陈/馀传)
   学贵通古今
了翁陈莹中自云 (第 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