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臣无所忌威烈王之命晋大夫袭僖之迹也有曲沃
 之命则有三大夫之命出尔反尔也
诗亡然后春秋作胡文定谓自黍离降为国风天下不
 复有雅春秋作于 隐公
适当雅亡之后(孟子集/注同)吕成
 公谓盖指笔削春秋之时非谓春秋之所始也诗既
 亡则人情不止于礼义天 (第 10a 页)
 也刘歆亦少愧哉
犹秉周礼齐犹有礼观犹之一字则礼废久矣
吕向注雪赋曰隐公之时大雪平地一尺是岁大熟为
 丰年桓公之时平地广一丈以为阳伤阴盛之證按
 左氏于 隐公
云平地尺为大雪不言是岁大熟桓公
 事无所据其说妄矣桓八年冬十月雨雪建酉之月 (第 37b 页)
  春秋古经

马贵与谓春秋古经虽汉艺文志有之然夫子所修之
春秋其本文世所不见自汉以来所编古经则俱自三
传中取出经文名之曰正经耳此未考杜预之析传附
经而误谓左氏传中原载经文也
  春秋疑义 隐公
摄位而经文适不书正桓公弑立而经文适不书
王文姜淫佚而经文适书子同生此诸儒论端所自起
也以主是说者为是 (第 8a 页)
子言使东南学者未得复见古人之象以革千载之缪
为之喟然太 息姑
记本末写寄洞学诸生使书而揭之
庙门之左以俟来者考焉又注其下曰老子云虽有拱
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盖坐 (第 3b 页)
秋自此而始
为无王而作明矣若以东迁之后王政之失始于平王
而春秋作则当自惠公始而不当始于隐也杜预以为 隐公
让国之贤君故春秋以为始亦非也圣人立一王
之法岂以让国之一节而为春秋之始哉
   春秋感麟而作 (第 4a 页)
 王所不禁也后世屡盟而不信则罪也诸侯交相盟
 誓乱世之事也此语极其完全是与不是皆已著明
 胡氏传刑牲歃血殆不获已即位之初而汲汲以求
 焉恶 隐公
之私也此语已是伤巧张主一云书公之
 及盟以讥其徇习俗之私而不出(一本有/于字)由衷之信
 鲁邾之好卒 (第 26b 页)
经解》, 又《三传义例考》, 又《笔削本旨》, 又《元年春王正月辨》, 又《诸侯娶女立子通考》, 又 《鲁隐公
不书即位义》, 又《春秋指要》, 又《丘甲辨》, 程端学《春秋本义》三十卷, 又《春秋三传辨疑》二十
,而脉络尽在《左传》,作《三传义例考》、《笔削本旨》。又作《元年春王正月辨》、《诸侯娶女立子通考》、 《鲁隐公
不书即位义》、《殷周诸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丘甲辩》,凡十馀通,又作《易学滥觞》、《
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彊楚。诗曰:有漼者渊,雚苇渒煜。言大者无不容也。
《巧言》
传曰:伯奇孝而弃于亲, 隐公
慈而杀其弟,叔武贤而杀于兄,比干忠而诛于君。诗曰:予慎无辜。
《巧言二》
纣杀王子比干,箕子被发佯狂
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曰:然则《春秋》何始于 鲁隐公?
答曰:周平王,东周之始王也, 隐公,
让国之贤君也。考乎其时则相接,言乎其位则列国,本乎其始则周公之祚裔也,若平王能祈天永命,绍开中兴; 隐公
能弘宣祖业,光启王室,则西周之美可寻,文武之迹不队。是故因其历数,附其行事,采周之旧,以会成王义,垂 ……因鲁史而修《春秋》,列黍离于《国风》,齐王德于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于时则接乎 隐公
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幽变。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著劝诫;拯颓纲,以继三五;鼓
其解春秋也。以明书法为主,其大要则在考覈三传义例。考笔削本旨又作元年春王正月,辨诸侯娶女,立子通考。 鲁隐公
不书即位,义。殷周诸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作丘甲辨,凡如是者十馀。通以明古今礼俗不同,见虚

姬姓侯爵出自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旦佐文武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成王命为太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伯禽父为鲁公子,考公酋酋六世孙,曰:惠公弗皇。惠公生 隐公息姑隐公
之元年,当平王四十有九年,而春秋始作其后二百四十有二年,是哀公蒋之十四年,西狩获麟而下九君,二百三十 ……齐
姜姓侯爵出自炎帝,裔孙伯夷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曰吕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商末太公吕望起渔钓,为周文武师号,师尚父佐文武定天下,以功封营丘为齐侯,得征五侯九伯,后桓公小白相管仲为五霸长,天下赖之,自僖公禄父之九年, 鲁隐公
立至简公四年,西狩获麟,其后三君一百单二年,康公卒,吕氏绝其祀,田氏卒,有齐国。

姬姓侯爵出自周 ……于年表者十九



卫滕













小邾
鲁十二公 隐公
不书即位。

桓公
四年七年去秋冬二时。

庄公
不书即位。

闵公
不书即位。

僖公
不书即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一百七十五卷目录
 春秋部汇考九
  宋胡安国春秋十二公元年考 〈隐公
 桓公 庄公 闵公 僖公 文公 宣公 成公 襄公 昭公 定公 哀公〉
经籍典第一百七十五卷
春秋部汇考九
宋胡安国春秋十二公元年考 隐公
隐公
名息姑,鲁惠公之子,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传世,十有三,而至 隐公
摄主,国事谥法不尸,其位曰:隐。
周 文武开基,始都丰镐。幽厉板荡,平王东迁洛阳,尽举故都而弃之,秦 ……二十三年杞武公;二十九年宋穆公和七年秦文公;四十四年楚武王;熊通十九年。
桓公
桓公名轨,惠公之子, 隐公
之弟,弑兄自立。《史记》一名允谥,法辟土服远,曰:桓。
周 桓王九年,鲁桓公十五年,桓王崩,子庄王立 ……昭十八年,平公卒,子悼公午立。昭二十七年,悼公卒,弟声公野立。昭三十二年,平公弟通弑,声公代立。是为 隐公。
滕 成公三十五年,鲁昭公三年,成公卒,悼公宁立。昭二十八年,悼公卒,顷公结立。
陈 哀公二十八年, ……赵氏,并彊分晋之势成矣。
卫 灵公二十六年。
蔡 昭侯十年。
曹 隐公元年,鲁定公四年,声公弟露弑, 隐公
代立。是为靖公。定八年,靖公卒,子伯阳立。滕 顷公五年。
陈 惠公二十一年,鲁定公四年,惠公卒,子怀公柳立。定八年,怀公卒,子闵公越立。
杞 悼公九年,鲁定公四年,悼公卒,子隐公乞立。是年七月, 隐公
弟过弑, 隐公
自立,是为僖公。
薛 襄公二年,鲁定公十二年,襄公卒,子比立。定十三年,比弑惠公,夷立,又名寅。
莒 ……立。曹 伯阳八年,鲁哀公八年,宋灭曹。
滕 顷公十六年,鲁哀公四年,顷公卒。子隐公虞母立,哀十一年, 隐公
卒。
陈 闵公八年,鲁哀公十六年,楚灭陈,杀闵公。杞 僖公十二年,鲁哀公八年,僖公卒,子闵公维立。薛
仲尼〈注〉僖十五年 孔丘 夫子〈注〉并昭七年 孔子〈注〉定元年 尼父〈注〉哀十六年
声子〈注〉隐元年 隐公
母 君氏〈注〉隐三年
仲子〈注〉惠公夫人桓公母 子氏〈注〉并隐元年 夫人子氏〈注〉隐二年
公子益师 
也。
严公二十八年冬,大水亡麦禾。

夫人哀姜淫乱,逆阴气,故大水也。
桓公元年秋,大水。

桓弑兄 隐公,
民臣痛隐而贱桓。后宋督弑其君,诸侯会将讨之,桓受宋赂而归。又背宋,诸侯由是伐鲁,仍交兵结仇,伏尸流血
,相似也,其使君荣之,与使君辱,不同理。故凡人之有为也,前枉而后义者,谓之中权,虽不能成,春秋善之, 鲁隐公
、郑祭仲是也;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虽能成之,春秋不爱,齐顷公、逢丑父是也。夫冒大辱以生,其情无 ……记其实,以有避也;其书人,时易其名,以有讳也。故诡晋文得志之实以伐讳,避致王也;诡莒子号,谓之人,避 隐公
也;易庆父之名,谓之仲孙;变盛谓之成,讳大恶也。然则说春秋者,入则诡辞,随其委曲,而后得之。今纪季受
为春秋之意欲始平王,按平王三年惠公即位,果如是说,则春秋当始惠公矣,说者又以为春秋始隐,贤其逊国,按 隐公
生不复辟,死不成摄,果如是说,则隐不当称公矣,然则春秋始隐之意,断若是欤。
《终获麟》
或谓《春秋》 ……曰无易,树子则葵丘之义。谷梁为长三子之长,如此者众也。至于三家背经以作传,犹三子之失也,不可不知经于 鲁隐公
之事。书曰: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其卒也。书曰:公孔子始终谓之公三子者,曰非公也,是摄也。于晋灵公之事,书
王者之礼法也,使之得位则行之矣,孟子告齐梁之君,亦必以王道者以此也。

仲尼脩经周平王之时春秋,始于 鲁隐公。
〈注〉春秋作于周平之时者,以王者之迹熄也,春秋始于 鲁隐公
者,以尽坏于此也。

诸侯不朝天子久矣,及楚预中国会盟,仲尼始进爵,为子其僭王也不亦陋乎?
〈注〉楚 ……不惑者,其此书之谓乎,或者曰:春秋其事,则桓文,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信然乎?曰:《春秒》自 隐公
以来,征伐四出,盟会纷然,迨庄历僖,楚人大为中国患于时,尊天子攘夷狄使天下不遂左者,桓文二公之力也,
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一百八十九卷目录
 春秋部总论七
  宋朱子全书 〈春秋纲领二十二则  隐公
十则 桓公三则 庄公一则 闵公一则 僖公七则 宣公一则 成公二则 襄公四则 昭公六则 定公三则〉
看左氏规模
看《左传》须看一代之所以升降,一国之所以盛衰,一君之所以治乱,一人之所以变迁,能如此看则所谓先立乎其大者。然后看一书之所以得失,试以 隐公
六七年间考之事事皆备,所谓一代之所以升降者,春秋之际,三代之衰也,然去三代虽远先王之流风,遗制典章文 ……之乱,其后随有六卿争政,骨肉相残之祸。举此数端虽数百年之事,皆可概而见也。所谓一君之所以治乱者,且以 隐公
言之,惠公既没, 隐公
居长,本自当立,徒以姑息惠公之爱,遂居摄而不能正君位,至如费伯非公命,而城郎公子豫非公命,而擅及邾郑盟公子翚非公命,而帅师皆 隐公
不能收君柄,故末年所以有钟巫之变也,所谓一人之所以变迁者,今且举两端而言之,有自善而入恶者,有自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