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于丙寅辛亥朔至百一十四
轨两济之中际也溯其始交孚过之中周轨馀历三千
二百是则屯需之间矣故诗自成王而上 隐公
而下各
六十八岁七轨之历裁为五际径而绳之三百八十文
王之五年日至以始春秋之五年杂纬以中木德衰旺
火著 (第 3a 页)
 治兵庄八年正月甲午治兵榖梁曰甲午治兵出曰
治兵习战也入曰振旅习战也治兵而陈蔡不至矣兵
事以严终故曰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善为国者不师
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死善死者不亡
左传 隐公
观鱼于棠臧僖伯諌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
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
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 (第 14b 页)
 谓不特不能言亦又不能取人也是皆谦辞也自谓
 能则不逊矣况言能则公将以某人某人问言之则
 生祸不言则为 隐公
欲取人则求诸己足矣子前言
 本正者取人之道也此言五王取人各以己者即本
 也心明自能知人
公曰我闻子之 (第 19a 页)
  鲁
礼记明堂位曰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君臣未尝相

弑也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下以为有道之国
观国案春秋鲁桓公弑 隐公
而自立共仲杀子般又弑
闵公而立僖公襄仲杀太子恶而立宣公则鲁之君臣
尝相弑矣跻僖公立炀宫丹桓公楹刻桓公 (第 21b 页)
  鲁惠公

啖赵春秋纂例鲁十二公谱曰鲁孝公卒子惠公弗湟
立其下注八字曰惠公三年平王东迁观国案史记十
二诸侯年表曰周平王元年东徙雒邑岁在辛未至平
王三年岁在癸酉鲁惠公即位至平王四十九年岁在
己未鲁隐公即位盖周平王既立三年然后鲁惠公立
也又史记鲁世家曰鲁孝公二十五年犬戎杀幽王二
十七年孝公卒子弗湟立是为惠公惠公四十六年卒 隐公
立盖鲁孝公二十五年犬戎杀幽王是年周平王 (第 57a 页)
立而东迁既东迁三年鲁惠公始立也又案章衡编年
通载曰周平王元年岁在辛未东迁雒邑平王三年岁
在癸酉鲁惠公立平王四十九年岁在己未 鲁隐公

以此诸书考之则周平王东迁三年鲁惠公始立明矣
啖赵纂例云惠公三年平王东迁非也
 
 
 学林卷三 (第 57b 页)

隐公
既以摄位昵于钟巫桓公又以弑立不书即位享
祀不懈非僖而何四卜不从难可称颂承祀叶典必在
初年又奚疑乎仲旭 (第 23a 页)
   韩厥绍孤
晋司寇屠岸贾欲治灵公之贼韩厥曰吾先君以为无
罪不诛也贾不听遂杀赵同赵括赵婴齐等赵朔妻遗
腹生赵武公孙杵臼以谋死而使程婴护武匿山中育
之后景公疾卜之以为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公以问

韩厥厥曰赵氏无罪国人念之故见于龟策且成季之
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于是荐其孤而立
之以赵氏田邑畀赵武其后韩厥子孙列为诸侯享国
十数世与赵魏相始终韩氏于晋未有大勋其所以至
于此者太史公特以能绍赵孤为天下之阴德而享斯
报焉太史公诚足以为笃论之君子也欤(左传/史记)
   臧孙有后 鲁隐公
将观鱼于棠臧僖伯諌不听遂往陈鱼而观之 (第 1b 页)
能大居正以天下传子可也必若重违母氏
之命为宗社之计亦宜早断当断不断致晋邸生疑而
有灯影离席逊避之变昔 鲁隐公
欲传位桓公而不即
授乃使营莬裘曰吾将老焉将之一词卒致钟巫之及
其事正与宋祖相类当时秉史笔者皆其臣子义 (第 29b 页)
  则春秋当始惠公而始隐故诸儒之论纷
  然乃春秋开卷第一义也唯啖赵都不解
  始隐之义学者常疑之唯于纂例 隐公

  注八字云惠公二年平王东迁若尔则春
  秋自合始隐更无可论此啖赵所以不论
  也然与史记不同不 (第 5b 页)
   春秋书法

春秋之辞简而严春秋之旨婉而微然所书大约有三
断自 隐公
而下讫于获麟首王而系月首月而系事以
一天下之统先王人而黜诸侯先诸侯而黜大夫以明
天下之分内其国而外诸 …… (第 6b 页)
   矢鱼观社 隐公
矢鱼于棠(五/年)庄公如齐观社(二十/三年)春秋皆书云讥
其举动之非也矢者射也夫矢鱼乃有司之事于己所 (第 8a 页)
侯贪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庶人盗上之变下犹风之靡草也故为人君者)
(明贵德而贱利以道下下之为恶尚不可止今 隐公
贪/利而身自渔济上而行八佾以此化于国人国人安得) (第 8b 页)
  春秋大一统所谓一统天下咸奉元朔也天子立元
而诸侯遵也天子颁朔而诸侯行也自共和以来诸
侯如蜂房蚁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晋曲沃庄伯改
建夏正则有不奉天子之朔矣春秋所以托始于隐



   隐公
不书即位左氏曰摄也刘道原曰惠公爱少子
立为太子而国人不与而立隐隐曰吾将让焉太子
桓公徯望十年不获而羽 (第 28a 页)
  二传误后世
自左氏载石碏事有大义灭亲之语后世援以为说杀
子孙害兄弟如汉章帝废太子庆魏孝文杀太子恂唐高宗废太子贤者不可胜数公羊书 鲁隐公
威公事有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之语后世援以为说废长立少以
妾为后妃如汉哀帝尊傅昭仪为皇太太后光武废太 (第 12b 页)
 以坐者果为跪而无疑也惜乎白鹿塑像之时不得

 此證以晓子言使东南学者未得复见古人之像以
 革千载之谬为之喟然太 息姑
记本末写寄同学诸
 生使书而揭之庙门之左以俟来者考焉此朱文公
 白鹿礼殿塑像说后其季子(在/)守南康 (第 19a 页)
  墨义第一道
问夫生人之道莫不养小为大
对夫生人之道莫不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
易称积小以成高大诗有厥初生民传云声子生 隐公
此之一义即是从微至著自少及长人情共见不待经
史然小儿气势微弱医人虽欲留心救疗急切难差今 (第 1a 页)
  善念无力则为恶胜

楚之共王有疾召令尹曰常侍管苏与我处常忠我以
道正我以义吾与处不安也 鲁隐公
矢鱼于棠臧僖伯
谏之不从及其卒也则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
忘葬之加一等夫共王既爱管苏之道义是固知其 (第 8a 页)

贤者矣而反不安之何也 隐公
既以厚葬报僖伯是固
知其忠諌矣而反不从之何也盖人君当使气听命于
心不当使心听命于气气听命于心则心有所 (第 8a 页)
  因事而纳君于善道
人非尧舜安能每事尽善而人臣之善谏其君者则每
因事而纳之于善焉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
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琊是问也景公之失也
而晏子不拒焉乃因以省耕省敛之说而告之则是景
公于游观之中而有赈民之实矣齐宣王言于孟子曰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是言也宣王之失也而孟子不却

焉乃因以居者积仓行者裹粮之说而告之则是宣王
于好货之中而有足民之实矣不拒其游观而因诱之
以赈民不却其好货而因诱之以足民彼之说不废吾
之说自行于其间其名曰顺君其实则谏君古之人因
事而谏君于善大抵如此吾尝怪 鲁隐公
矢鱼之行而
臧僖伯之不善谏其说以为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
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第 9a 页)
隐公
之志不可回则僖
伯之谏决不可入孰若姑从其行而告之以不可徒行 (第 9a 页)
  春秋
孔子之笔惟易与春秋可见
春秋之义不可以言求惟可以意求求之于意言自得


春秋之作孔子挽礼乐征伐之权归天子也
春秋衰世之书圣人明之以天理人欲是扶持衰世之

易书诗礼乐言其理春秋言其用君臣父子夫妇朋友
其道固见于五经然有不能成其道者则用春秋之法
以诛其心矣
春秋起自 鲁隐公
者诗亡之时也诗亡之后王者之迹 (第 7b 页)
             唐 李筌 撰
 人谋下
  善师篇第十一
经曰兵非道德仁义者虽伯有天下君子不处周德既
衰诸侯自作礼乐专征伐始于 鲁隐公
齐以技击强魏
以武卒奋秦以锐士胜说者以孙吴为宗惟荀卿明于 (第 1a 页)
 大恶而不可以不谨焉非必皆有篡弑之事也

欧阳氏论公羊高谷梁赤左丘明三子其传春秋不能
 无失经于 鲁隐公
之事书曰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其
 卒也书曰公薨三子者曰非公也是摄也晋灵公之
 事孔子书曰赵盾弑其君夷皋三 …… (第 8a 页)
 是赵穿也许悼公之事孔子书曰许世子止弑其君
 买三子曰非弑之也买病死而止不尝药耳学者不
 从孔子而从三子信以为然且谓 息姑
之摄会盟征
 伐赏刑祭祀鲁人皆听命名实在已不为摄赵穿首 …… (第 8a 页)
 恐未必然周礼冬官䱷人献王鲔为鱼薧曰祭祀宾
 客丧纪征鱼盖有贡无赋今曰赋及水泉陂泽亦恐
 后世多方取民非王政无禁之法也昔 鲁隐公
欲往
 观鱼于棠臧僖伯諌之以为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
 资皂𨽻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彼诸侯且尔乃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