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曰开元九年李元纮擢京兆少尹诏令疏决三辅渠时
王公权要之家治渠立硙以治水田元纮一切隳之百
姓大获其利  薛大鼎
传曰高宗时为沧州刺史无棣
渠久廞塞 (第 15a 页)
大鼎
浚治属之海商贾流行里民歌曰新沟
道舟楫利属沧海鱼盐至昔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
滂被又疏长芦漳衡三渠泄污 …… (第 15a 页)
占星纬)
(时人语曰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 红叶题诗(于祐得红叶题/诗之句于御沟)
通舟楫 (薛大鼎
民歌曰/新沟通舟楫利) 月明沟水晓(韩愈/诗) 沟浊萍
青青(题张十八居诗君居/泥沟上沟浊萍青青)  (第 29b 页)
 又曰田仁会永徽初累迁郢州刺史以善政闻时属
亢旱仁会自暴祈祷竟获甘泽其岁大熟百姓歌之曰
父母育我田使君精诚为人上天闻旱田致雨山出云
仓廪既实礼义申但愿常在不患贫 又曰开元十三
年元宗令宰臣择刺史之任必在得人许景先首中其
选自吏部侍郎出为虢州刺史后转岐州 又曰 薛大
为沧州刺史州界有无棣河隋末填 (第 13a 页)
大鼎
奏开之 (第 13a 页)
引鱼盐于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
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 大鼎
又以
州界卑下遂决长芦及漳衡等三河分泄夏潦境内无
复水灾时与瀛州刺史贾敦颐冀州刺史郑德本俱有
美政河 (第 13b 页)
 荆钗布裙(唐书曰贞观时贾敦颐数历州刺史资廉/洁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敝甚嬴马绳羁)
(道上不知其刺史也如献徵录云衡岳为庆阳知府益/以清白自励民爱之 父母僚友诸妇尝会饮岳之内)
(子与焉在席者金钿绮绣烂然独岳妻荆钗布裙而已/既罢颇不乐岳问曰汝坐何处曰首席岳曰既坐首席)
(又要服饰华好富贵可兼得/邪庆阳人至今以为美谈) 铛脚刺史 埋羹太守

(唐书曰高祖时 薛大鼎
迁浩州刺史时郑德本在瀛州/贾敦颐为冀州皆有治名故河北称铛脚刺史 献徵)
(录云王琎字器之洪武末以贤 (第 40b 页)
 绌爵 降阶 禦魅 投荒 逐臣 迁客 投诸
四裔 谪居三年 失恩禁闼 俟罪荒陬 将不甘
心 故无钳口 贾谊长沙之中实伤鵩鸟 屈原汨
罗之上见著离骚 增屡谏 好谐(册府元龟曰 薛大/鼎
贞观中为齐王)
(祐长史祐溺情群小 (第 32b 页)
大鼎
屡谏不听太宗以鼎辅导无/功竟坐免 又曰韦绶元和中为谏议大夫充皇太子) (第 32b 页)
 敛骸 赎子(上详第一条莭册府元龟曰朱忠亮元/和中为泾原 度使泾土旧俗多卖子)
(忠亮以俸钱赎而还/其亲者约三百人) 烧瓦 赋砖(册府元龟曰宋璟/为广州都督广州)
(旧俗皆以竹茅为屋屡有火灾璟教人烧瓦改造店肆/自是无复延烧之患 唐书曰牛僧孺为鄂岳蕲黄观)
(察等使江夏城风土散恶难立垣墉每年加版筑赋菁/茆以覆之吏缘为奸僧孺至计茅苫版筑之费岁十馀)
(万即赋之以塼以当苫筑/之价凡五年墉皆甃葺) 育德 设教(上详第一条/ 易曰先王)
(以省方观/民设教) 杜母 贾父(李商隐诗曰疲民呼杜母邻/国仰羊公 后汉书曰贾彪)
(字伟莭补新息长小民困贫多不养子彪严为其制与/杀人同罪数年间人养子者千数佥曰贾父所长生男)
(名为贾子生/女名为贾女) 开废河 修故堰(册府元龟曰 唐薛大/鼎
为沧州刺史州界) …… (第 34b 页)
(有无棣河隋末填废 大鼎
奏开之引鱼盐于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
(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为汇苑详注 (第 35a 页)
 增耦耕法(唐书高宗朝王方翼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
(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 均水法(戴叔伦试守抚州刺史民争/溉灌为作均水法俗便利之)
无棣渠 (薛大鼎
以功迁沧州刺史无棣渠久廞塞 (第 51b 页)
大鼎/
浚治属之海商贾流行里民歌曰新沟通舟楫)
(利属沧海鱼盐至昔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沛) 平津堰(李吉 (第 51b 页)
 水运饷军(唐书云任/瑰留戍永)
(丰仓秦王东讨瑰从/至邙山主水运饷军) 开无棣河(玉海云永徽元年 薛大鼎
开无棣河) (第 28a 页)
(右/地) 夺服不哭(唐陈思忠居父丧诏夺服客往吊思忠/辞以辰日 薛大鼎
子克构曰事亲者避)
(嫌可也既孤矣则/无不哭世服其论) 释衰拜赐(吕諲擢平章事会母丧/解三月复召知门 (第 24b 页)
治饶安六年徙治胡苏贞观元年复治清池迁又李翱/传柏耆使丨丨翱盛言其才耆得罪由是左 少府少)
(监大又 薛大鼎
传迁洛州刺史累徙丨丨无棣渠久廞/塞 鼎浚治属之海商贾流行里民歌曰新沟通舟楫)
(利属沧海鱼盐至昔徒 (第 9a 页)
流四十三里入大白渠 前汉地志常山郡蒲
吾有大白渠水首受绵曼水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

唐无棣渠 三渠 薛大鼎
传高宗时为沧州刺史无棣渠(会要作无定河)志作无棣沟 
久廞 (第 19b 页)
大鼎
浚治属之海商贾流行里民歌曰新沟通 …… (第 19b 页)
舟楫利属沧海鱼盐至昔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
被又疏长芦漳衡三渠泄污潦水不为害 会要永徽
元年 薛大鼎
为沧州刺史界内有无棣河隋末填废 (第 20a 页)

奏开之 地理志无棣有无棣沟通海隋末废永徽
元年 (第 20a 页)
薛大鼎


唐菊花渠 利物渠

地理志相州临漳南有菊花渠自邺引天平渠水溉田
屈曲经三十里又北三十里有利物渠 (第 20a 页)
颂德诏刘幽求为辞  薛大鼎
为山南道副大使开屯
田以实仓廪(循吏) 黑齿常之调露中拜河源道经略大
使建言河源当寇冲宜增兵镇守广运 (第 31a 页)
为副(副使自此始)三年凡运
七百万石 会要武德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姜行本于
陇州开五节堰引水通运永徽元年 薛大鼎
开无棣河 (第 19b 页)
门集津遗迹) 开成初湖南观察卢周仁进羡
钱亿万诏置钱河阴院以虞水旱 通鉴义宁元年八
月癸巳高祖至龙门 薛大鼎
请直济河据永丰仓九月
戊午华阴令李孝常以永丰仓降丙寅遣刘文静帅数 (第 19a 页)
郡县谕以尊立代王之意西突厥阿史那大奈帅众以
从八月癸巳至龙门 薛大鼎
请直济河据永丰仓传檄
远近关中可坐取也武德元年正月丁未朔唐王以书
谕诸郡县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 (第 37b 页)
在得人景先首中其选自吏部侍郎出为虢州刺史
后转岐州
又曰 薛大鼎
为沧州刺史州界有无棣河隋末填 (第 2b 页)


奏开之引鱼盐于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
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 (第 2b 页)
大鼎
又以州界卑下遂决长芦及漳衡等三河分泄夏
潦境内无复水灾时与瀛州刺史贾敦颐冀州刺史郑
德本俱有美政河北 (第 3a 页)
前仍令举目天纲大惊曰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更
转侧视之曰若是女后当为天下之主也
又曰乙弗弘礼善占相初泗州 刺史薛大鼎
隋时当坐 …… (第 3a 页)
事没为奴贞观初与数人诣弘礼次至 大鼎
曰君奴也
欲何所相咸曰何以知之弘礼曰观其头目真是贱人
但不知 (第 3b 页)
馀处何如耳 大鼎
有惭色乃解衣视之弘礼曰
看面不异前言占君自腰已下当为方岳之任其占相
皆此类也贞观末卒焉
又曰袁天纲成 (第 3b 页)
    铛

通俗文曰釜有足曰铛
齐书曰明帝每存俭约元日大官上寿帝欲坏银酒铛尚
书令王晏等咸称盛德萧颖曹曰朝廷盛礼莫过三元
此一银器既是旧物不足为侈帝不悦预曲宴银器满
席颖曹曰陛下前欲坏酒铛恐宜移在此器也帝甚惭
唐书曰 薛大鼎
为沧州太守政化大行百姓利之贾敦
颐为瀛州刺史郑德本为冀州刺史俱有异政时人号
曰鎗脚刺史 (第 8b 页)
 同生天地同禀血巢使其蠢然无知莫知所谓而受

 俘获罹刀锯也此又仁人之所酸而天地日月之恩
 有所不及也然则兵者将讳言之耶将乐言之耶往
 岁 督府重臣
因粤东罗旁诸巢为地方害且数十年
 动众二十万一举歼之兵威所震山谷为空计所得
 功级俘献即万万勿计也乃 (第 56a 页)
  制驭大藤八寨诸巢议

 按粤西有曰大藤曰八寨曰连城曰六十三山曰七
 山等巢粤东有曰罗旁曰王母曰云稍曰母鸡等巢
 往岁 督府重臣
因粤东罗旁诸巢为地方害且数十
 年动众数十万一举歼之兵威所振山谷为空乃粤
 西之六十三山等处逼近罗旁 (第 41b 页)
康鞘
利以突厥兵五百人马二千匹来至渊喜其来缓谓文
静曰吾西行及河突厥始至兵少马多皆君将命之功
也汾阳 薛大鼎
说渊请勿攻河东自龙门直济河据永
丰仓传檄远近关中可坐取也渊将从之诸将请先攻
河东河东县户曹任环说渊曰 …… (第 39a 页)
乎懿以白唐主唐主曰龙敏之志
极壮用之晚矣
后汉自永兴河中凤翔三镇拒命继遣诸将讨之久无
功汉主患之欲遣 重臣
临督以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
安抚使诸皆受节度威问策于冯道道曰守贞自谓旧
将为士卒所附愿公勿爱官物以赐士 (第 4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