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曹征南司马集三卷(谯曹/摅)
  戴徵士集九卷(谯戴/逵)
  桓大司马集四十卷(谯桓/温)
  南北朝宋文帝
集七卷
  武帝集二十五卷
  废帝集十卷
  明帝集三十三卷 (第 18b 页)
  废为营阳王迁于吴六月癸丑使邢安泰就弑之

  遣使者杀前庐陵王义真于新安迎 宜都王义隆
  
于江陵立之八月丁酉即帝位改元元嘉
  三年下诏暴徐羡之傅亮谢晦杀二王之罪羡之
  走至新林(在江宁 (第 42a 页)
  死虎水经注又作死虖三说不同皆以字形相近
  而讹也
   建陵辨
  梁武帝父追尊为文皇帝庙号太祖陵曰建陵陵
  有碑曰 太祖文
皇帝之神道欧阳修集古录以为
  (第 26b 页)
宋文帝
神道碑按宋陵号长宁自在蒋山特其碑 (第 26b 页)
  文帝元嘉三年(丙寅)夏五月以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

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南史 文帝
纪)

  十年(癸酉)冬十一月宋谢灵运有罪诛(通鉴纲目)

  谢灵运传云 (第 37a 页)
文帝
以为临川内史在郡游放不异永
嘉为有司所纠遣使随州从事郑望生收灵运灵运
兴兵叛逸为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 (第 37a 页)
  文慧通女真也脩真于府城南三十里黄龙山一日跨
黄龙升仙而去(安志)

  陆脩静吴兴人刘宋时居庐山简寂观有道术 文帝
(第 1b 页)
  祖遂与历代帝王并祀不废矣

三年十二月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并加修葺
 先是帝观 宋太祖
诏修历代陵寝叹曰此美事也是
 年五月遣使访历代帝王陵寝命所在省臣同诣审
 视具图以闻至是图上凡七十有 (第 21a 页)
九礼官考其功德
 昭著者(曰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唐尧虞舜夏禹/商汤 中宗
高宗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
 (祖 (第 21a 页)
文帝景帝
武帝宣帝光武明帝章帝后魏文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真)
 (宗仁宗孝/宗理宗)三 …… (第 21a 页)
 神农宁远祀虞舜在浙江者二会稽祀夏禹宋孝宗

 在陜西者十五中部祀黄帝咸阳祀周文王武王成
 王康王宣王汉高祖 景帝
咸宁祀汉文帝兴平祀汉武
 帝长安祀汉宣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
 唐宪宗泾阳祀唐宣宗岁祭用春 …… (第 22a 页)
 位前(爵/三)诣汉高祖光武唐太宗皇帝神位前(爵三今/迁唐太)
 (宗于西室爵用二改称诣/汉高祖光武皇帝神位前) 宋太祖
元世祖神位前
 (爵二今罢元世祖而迁唐太宗爵仍二/改称诣唐太宗 (第 37a 页)
宋太祖皇帝
神位前)出笏诣读祝
 所跪读祝官取祝跪于献官左读毕进于神位前赞
 俯伏兴平身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 (第 37a 页)
 朝𧝓祭后始释素服从之
宣宗宣德十年正月(英宗/即位)上尊谥(曰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
(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景陵
英宗天顺元年(即景帝景/泰八年)上皇复位二月废 景帝
为郕
王谥曰戾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西山给武成中卫 …… (第 27a 页)
 盖庙号陵号不同庙号易大行之号必上册谥告之
 神明陵号则后嗣王所以识别先后而已愿罢英陵
 祭告亮言汉光武加先陵曰昌 宋太祖
加高曾祖考
 陵曰钦康定安盖尊祖考则尊其陵尊其陵则必以
 告礼缘人情告之是廷臣皆是亮从之熙祖陵每岁 (第 44b 页)
  著汉晋春秋谓三国蜀以宗室为正魏虽受汉禅尚
  为篡晋平蜀而汉始亡上疏请越魏继汉以正统
  体不用宗元嘉中 文帝
诏中书侍郎裴松之采三
  国异同凡数十家以注寿书补其缺漏辨其舛错
  积力虽勤而亦不能更正统体历南北 (第 9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一
 经籍考
  集(别集三/)
太祖文
集二十卷
  (臣/)等谨案焦竑经籍志载 (第 1a 页)
太祖
文集二十卷又三
  十卷今所存者与竑所列前一本合其三十卷者 (第 1a 页)
  朝庶图消弭令有司检会故实以闻志不载
  顾炎武日知录曰四星之聚占家不以为吉验之
  前代张光武帝汉牛女 中宗
绍晋参觜神武王齐 (第 24b 页)
   烈王显王慎靓王合原祀三十二王为一龛

 汉惠帝 文帝景帝
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
   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桓帝灵帝昭烈帝
 唐高祖高宗睿宗元宗肃宗 …… (第 6b 页)
 金太宗章宗宣宗合原祀辽共六帝宋共十有四帝
   金共五帝为一龛
 元太宗定宗宪宗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宁宗
 明太宗仁宗宣宗英宗 景帝
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
   悯帝合原祀元共十有一帝明共十有二帝为一龛
   共增祀一百四十三君原祀五 …… (第 7a 页)
  正殿仍用兔醢两庑易兔醢为醢醢加增豕一
   乾隆四十九年大学士九卿遵
 旨议增入祀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晋康帝晋穆帝
   晋哀帝晋简文帝 宋文帝
宋孝武帝宋明帝齐
   武帝陈文帝陈宣帝元魏道武帝元魏明元帝
   元魏太武帝元魏文成帝元魏献文帝元 (第 9a 页)
摄皇帝自称曰予平决朝事常以皇帝之诏称制以奉
顺皇天之心辅翼汉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托
义隆
治平之化其朝见太皇太后帝皇后皆复臣节
自施政教于其宫家国采如诸侯礼仪故事太后诏曰
 
 
 
 通鉴 (第 67b 页)

义隆
始四岁裕使咨议参军刘粹辅之镇京口粹毅之
族弟也裕见民临水望贼怪之以问参军张劭劭曰若
节钺未反民奔散之 (第 63b 页)
诣大军降恢进兵逼绍赞自后击之恢兵大败
杀恢及其三弟泓哭之恸葬以公礼 太尉裕引水军
发彭城留其子彭城公 义隆
镇彭城诏以 (第 54a 页)
义隆
为监徐
兖青冀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 二月王镇恶进军 …… (第 54a 页)
史刘遵考为并州刺史领河东太守镇蒲阪徵荆州刺
史刘道怜为徐兖二州刺史裕欲以世子义符镇荆州
以徐州刺史 刘义隆
为司州刺史镇洛阳中军咨议张
邵諌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乃更以 (第 65b 页)
义隆

都督荆益宁雍梁秦六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 …… (第 65b 页)
史北徐州从事王华为
西中郎主簿沈林子为西中郎参军 义隆
尚幼府事皆
决于邵昙首弘之弟也裕 (第 66a 页)
义隆
曰王昙首沉毅有器
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以南郡公刘义庆为豫州刺
史义庆道怜之子也裕解司州领徐冀二州刺史 …… (第 66a 页)
恒山以东属
宋以西属夏魏主闻之治兵将伐夏群臣咸曰 刘义隆
兵犹在河中舍之西行前寇未可必克而 (第 94a 页)
义隆
乘虚济
河则失山东矣魏主以问崔浩对曰 (第 94a 页)
义隆
与赫连定遥
相招引以虚声唱和共窥大 (第 94a 页)
义隆
望定进定待 (第 94a 页)
义隆
前皆莫敢先入譬如连鸡不得俱飞无能为害也赫连
定残根易摧拟之必仆克定之后东出潼关席卷而前 (第 94a 页)
杀二侍
者伤帝指扶出东閤收玺绶群臣拜辞卫送故太子宫
侍中程道惠劝羡之等立皇弟南豫州刺史义恭羡之
等以 宜都王义隆
素有令望又多符瑞乃称皇太后令
数帝过恶废为营阳王 (第 34b 页)
宜都王
纂承大统赦死罪以 …… (第 34b 页)
之不及羡之大怒曰与人共计议如何旋
背即卖恶于人邪羡之等又遣使者杀前庐陵王义真
于新安羡之以荆州地重恐 宜都王
至或别用人乃亟
以录命除领军将军谢晦行都督荆湘等 …… (第 36a 页)
文武严兵自卫台所遣百官众力不得近部伍中兵参
军朱容子抱刀处王所乘舟户外不解带者累旬 八
月丙申 宜都王
至建康群臣迎拜于新亭徐羡之问傅
亮曰王可方谁亮曰 …… (第 38a 页)
臣光曰 文帝
之于义康友爱之情其始非不隆也终于
失兄弟之欢亏君臣之义迹其乱阶正由刘湛权利之
心无有厌已诗云贪人败类 …… (第 54b 页)
震万物所惊骇其谁弗
知其谁弗见岂戮一人之身钳一夫之口所能攘逃所
能弭灭哉是不胜其忿怒而有增于疾疹也以 太祖
之 …… (第 56a 页)
牛三也荧惑伏于翼轸主乱及丧四也太白未出
进兵者败五也夫兴国之君先修人事次尽地利后观
天时故万举万全今 刘义隆
新造之国人事未洽灾变
屡见天时不协舟行水涸地利不尽三 (第 65b 页)
者无一可而
行之必败无疑魏主不能违众言乃诏冀定相三州
造船三千艘简幽州以南戍兵集河上以备之 夏六
月魏主使平南大 …… (第 65b 页)
王闻之赐慧龙玺书曰 刘义隆
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
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帝复遣刺客吕玄伯
刺之曰得慧龙首封二户男赏绢千匹玄伯诈 …… (第 71a 页)
奋衣起曰天下事寻自当判愿少宽虑必不上累 文帝
欲废太子劭赐始兴王浚死先与侍中王僧绰谋之使
僧绰寻汉魏以来废太子诸王典故送尚书仆射徐湛
之及吏部尚书 …… (第 105b 页)
击之
断臂而死队将张泓之朱道钦陈满与天与俱战死左
卫将军尹弘惶怖通启求受处分劭使人入东閤杀潘
淑妃及 太祖
亲信左右数十人急召始兴王浚使帅众
屯中堂浚时在西州府舍人朱法瑜奔告浚曰台内喧 …… (第 108b 页)
浚曰潘淑妃遂为乱兵所害浚曰此是下情由来所愿
劭诈以 太祖
诏召大将军义恭尚书令何尚之入拘于
内并召百官至者才数十人劭遽即位下诏曰徐湛之
江湛弑逆无状吾勒兵入殿 …… (第 109b 页)
太保荆州刺史南醮王义宣为太
尉始兴王浚为骠骑将军雍州刺史臧质为丹阳尹会
稽太守随王诞为会州刺史劭料检 文帝
巾箱及江湛 …… (第 110b 页)
大赦文武赐爵一等从军者二等改谥大行皇
帝曰文庙号 太祖
以大将军义恭为太尉录尚书六条
事南徐州刺史是日劭亦临轩拜太子伟之大赦唯刘
骏义恭义宣诞不在原例庚子以 (第 118a 页)
亦不能守也何以言之以刘裕之雄杰吞并
关中留其爱子辅以良将精兵数万犹不能守全军覆
没号哭之声至今未已况 义隆
今日君臣非裕时之
主上英武士马精彊彼若果来譬如 …… (第 102a 页)
敌国之礼
十七年春二月魏主引见柔然使者让之以藩礼不备
议依汉待匈奴故事遣使报之司农少卿张伦上表以
太祖
经启帝图日有不暇遂令竖子游魂一方亦由
中国多虞急诸华而缓夷狄也高祖方事南辕未遑北 (第 117a 页)
是夕温凶问
至乃止知询亟归金陵吴王赠温齐王谥曰忠武
十一月庚戌吴王即皇帝位追尊孝武王曰武皇帝景
王曰 景皇帝
宣王曰宣皇帝 丙子吴主尊太妃王氏
曰皇太后以徐知询为诸道副都统镇 …… (第 120b 页)
子弘祚彊之不得已与德
诚帅诸将诣江都表吴主陈知诰功德请行册命又诣
金陵劝进宋齐丘谓德诚之子建勋曰尊公 太祖
元勋
今日扫地矣于是吴宫多妖吴主曰吴祚其终乎左右
曰此乃天意非人事也 (第 127b 页)
 (莭反使如廉昭者扰乱其间臣恐大臣尽惧遂将/容身保位坐观得失也 杜恕字伯务畿之子)
魏制三祖为不毁之庙
 魏有司奏武皇帝为 太祖文
皇帝为高祖今皇帝为
 烈祖三祖之庙万世不毁诏从之
皇后张氏崩 (第 47b 页)
 即用魏庙祭征西府君(名钧字/叔平)以下凡七室(征西将/军钧豫)

 (章太守量颍川太守隽京兆尹/防与宣帝 景帝文
帝为七庙)
晋除郊祀五帝座
 群臣奏五帝即天帝也王气时异故名号有五自今
 明堂南郊宜除五帝座从之晋主 (第 45b 页)
 弘之营计事因屏人语使人斩之矫称受太尉令义
 真与王修被甲登门以察其变修执田子数以专戮
 而斩之弘之破夏兵夏兵乃退
刘义隆(即宋/文帝)
为荆州刺史
 刘裕欲以世子义符镇荆州张邵(字茂宗/吴人)谏曰储贰
 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居外乃以义隆为荆 (第 25b 页)
 弘之营计事因屏人语使人斩之矫称受太尉令义
 真与王修被甲登门以察其变修执田子数以专戮
 而斩之弘之破夏兵夏兵乃退
以刘义隆(即 宋/文帝)
为荆州刺史
 刘裕欲以世子义符镇荆州张邵(字茂宗/吴人)谏曰储贰
 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居外乃以义隆为荆 …… (第 25b 页)
 到彦之(楚屈到之后以名为氏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张邵王昙首(珣之/子)
 王华(字子陵昙/首从祖弟)等为参佐 义隆
尚幼府事皆决于邵
 裕 (第 26a 页)
义隆
曰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
 之
夏六月刘裕始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
 裕既受命崇继母萧氏为太妃以 …… (第 26a 页)
 (之浩不喜佛老而/信谦之之言何哉)

(甲宋景平二年 太祖文
(第 45b 页)
义隆
元嘉/子元年魏世祖太武帝焘始光元年)春正月宋废其庐
陵王义真为庶人
 宋主义符居丧无礼好与左右狎昵游 …… (第 45b 页)
 图书奏见杀

夏五月宋徐羡之傅亮谢晦废其主义符为营阳王迁
于吴六月弑之迎 宜都王义隆
于江陵杀前庐陵王义
真以谢晦行都督荆湘等州军事
 羡之等将废义符以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乃
 召道济 …… (第 46b 页)
 林园为列肆亲自沽卖与左右即龙舟而寝道济引

 兵入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莫有禦者军士进杀
 二使者扶义符出收玺绶群臣拜辞卫送故太子宫
 羡之等以 宜都王义隆
素有令望乃称皇太后令数
 义符过恶废为营阳王以 (第 47a 页)
义隆
纂承大统迁义符于
 吴使邢安泰就弑之(义符多力突走出昌门追者以/门关踣而弑之 昌门吴西郭)
 (门 (第 47a 页)
亦/作闾)傅亮帅行台百官备法驾迎 义隆
于江陵羡之
 等遣使杀义真以荆州重地恐 (第 47a 页)
义隆
至或别用人乃
 亟以录命(录尚书自/出命也)除谢晦都督刺史欲令居外为 (第 47a 页)
 援精兵旧将悉以配之七月行台至江陵傅亮率百
 官上表进玺绶 义隆
下教(时年/十八)曰猥以不德谬降大
 命顾已惊悸何以克堪当暂归朝廷展哀陵寝并与
 贤彦申写所怀望体其 …… (第 47b 页)
 (德畏庐陵严断恐不能自容以殿下宽慈越次奉迎/冀以见德悠悠之论殆必不然又此五人同功并位)
 (孰肯相让就怀不轨势必不行废主若存虑将来或/受其祸是以杀害盖由贪生过深不过欲握权自固)
 (耳 义隆
曰卿复欲为宋昌耶长史王昙首校尉到彦/之皆劝行乃命华留镇荆州欲使彦之将兵前驱彦) …… (第 47b 页)
 (之曰了彼不反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
 (镇襄/阳) 义隆
引见傅亮号泣哀动左右既而问义真及
 少帝薨废本末悲哭呜咽侍侧者莫能仰视傅亮汗
 流不能对乃布腹心于到 (第 48a 页)
彦之王华等 义隆
以府州
 文武自卫遂发江陵
秋八月宋主 (第 48a 页)
义隆
(是为 (第 48a 页)
文帝)
  (第 48a 页)
宜都王义隆
至建康群臣迎拜于新亭(徐羡之问傅/亮曰王可方)
 (谁亮曰晋文景以上人羡之/曰必能明我赤心亮曰不然) (第 48a 页)
义隆
谒初宁陵还止中 (第 48a 页)
 堂百官奉玺绶 义隆
辞让数四乃受之遂即位大赦
 谒太庙复庐陵王先封迎其柩还建康以行荆州刺
 史谢晦为真(晦将行问蔡廓曰吾 (第 4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