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安令擢南昌别驾知晋将亡即是邑而隐焉常诵
佛书而有灵鸟降其所居之侧若谛听者岁馀始知郡
县以为凤集上其事 宋文帝
闻而下诏褒之上表称谢
曰此殆览陛下之德耳臣何与焉帝咨嗟称为长者仍
命郡县辟其所居舍为丹丘寺去今八百馀 …… (第 4a 页)
虽久而未有记其事者
夫以刘宋立国未数年而宋社为墟长者之传今千载
而犹未艾此其所为之可称岂特一言之善哉 宋文帝
知其为长者而不知长者之为用国之不寿也固宜而
长者之泽至于子孙而益著天之于善人其所施甚远
矣祠而奉之非 (第 4b 页)
于徒三年其文可谓密矣然而田者不
止而日愈多湖不加浚而日愈废其故何哉法令不行
而苟且之俗胜也昔谢灵运从 宋文帝
求会稽回踵湖
为田太守孟顗不听又求休崲湖为田顗又不听灵运
至以语诋之则利于请湖为田越之风俗旧矣然南湖 (第 9a 页)
  元孙也晚以疾废卜筑于秀野越之佳山水也放
  傲其间不复有荣念对客则终日清谈不倦尤好
  语前辈事洒洒倾人听
 钱塘遗事 宋太祖
次陈桥从仁和门入高宗由海道 (第 40b 页)
  高祖为州明皇为郡肃宗复为州犁然有可统纪
  斯疆理之善者也五代职方出于攘窃之馀山川
  既隔风气不通曷足究悉 宋太祖
平江南太宗朝
  吴越因唐十道分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 (第 4a 页)
  直渎诸山接为建业门户梁书齐师至钟山龙尾
  陈霸先自率麾下出幕府山齐人大溃即此东南
  麓有武帐冈古宣武场地 宋文帝
曾于此阅武仙
  人台虎跑泉皆在其上又有夹萝峰达摩洞相传
  达摩折苇叶由此渡江山多石居人煅以为灰又 (第 9a 页)
   黄鹤山在府西南三里一名黄鹄山宋武帝微时
   游息于此有黄鹤飞舞其上因名宋戴颙隐黄鹤
   山 文帝
每欲见之曰吾东巡当宴戴公山下故又
   名戴公山
   磨笄山在黄鹤山东南宋戴颙女于此磨笄誓不
   (第 40b 页)
  其上夜闻鹿鸣因名

  紫金山在寿州东北十里五代史云周显德四年
  征淮南南唐援兵营于紫金山与寿州城中烽火
  相应 宋太祖
率殿前诸军击紫金山连珠砦拔之
  遂下寿州即此上有淮南王宴客处间拾小金牌
  可疗疾疑丹砂所化也
  (第 41b 页)
  自宋迄今皆作浮桥

  追人桥来春门外 宋太祖
兵禦南唐至此故名
  冶浦桥县东五里跨冶浦河唐祖咏有诗
  善家桥东南二十五里瓜步六合仪徵分路处
  (第 11a 页)
  朴树湾渡县东三十里
  石人头渡县东四十里接江都县界
  瓜步渡县西南四十里接六合县界
  建安渡县西南 宋太祖
斩杜著处 右仪徵
  南门渡高邮州城南
  西门渡州城西门外西北通天长泗州界 …… (第 21b 页)
  经武桥州治西南跨西市河宋嘉定中建
  济川桥南门外一名高桥跨运盐河为如皋通州
  孔道明正统间建
  齑汤桥州北三里相传 宋太祖
至州民有献齑汤
  者饮而甘之因以名桥 朝宗桥州北西溪镇
   右泰州 (第 27a 页)
  郭文举书台在上元县宋志云天庆太乙殿即文
  举读书处金陵故事谓文举为王导所重筑台于
  冶城以处之
  望耕台在上元县白上村 宋文帝
尝登此台以观
  公卿亲推之礼
  日观台在上元县台城内祥符图经云宋司天台 …… (第 37a 页)
  于宣猷堂宴饯赋诗用十五剧部陈姚察传云察
  年十三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
  武帐堂在上元县幕府山武帐冈上 宋文帝
建元
  嘉二十一年宴于此堂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
  所赐馔日旰食不至皆有饥色上曰汝曹少长丰
  逸 …… (第 41b 页)
  裴氏立第于此世谓杜姥宅
  宋明帝旧宅在上元县青溪中桥北后改为湘宫
  寺
  建平王刘宏宅在上元县鸡笼山宏笃好文籍

  帝
宠爱殊常为立第尽山水之美
  檀道济宅在上元县青溪
  谢灵运宅在上元县康乐坊故居灵运有还故园
   (第 44a 页)
  奔精城在盱眙县西南寰宇记云在故招信县南
  六十里相传是蛮精王所筑
  龟山城在盱眙县东北三十里 宋文帝
筑以拒魏
  隋置济阴县即此 (第 37a 页)
   汉高帝庙在丰山侧唐意高庙碑阴记云汉诸
   将追项羽道经此山至今土俗以五月十七日
   为高帝生日远近毕集荐觞焉
    宋太祖
原庙在罗城外沙河岸东皇祐初通判
   滁州王靖 (第 27b 页)
太祖
擒皇甫晖于滁州太宗下刘 (第 27b 页)
   继元于并州真宗禦契丹于澶州宜立原庙于
   三州以昭遗烈于是命写 太祖
御容于滁起端
   明殿兼立天庆观以奉之
   柏子龙潭庙在州城外以六月六日祭祷雨辄
   应(附 (第 28a 页)
  广教寺在府北敬亭山之南唐刺史裴休建殿前
  有千佛阁慈氏宝阁相传其材皆松萝黄蘖禅师
  募之安南寺后有金鸡井材从井出 宋太祖
赐御
  书百二十卷山门有浮屠双峙一名双塔寺
  石盎寺在敬亭山旁
  兴国寺在府北门外旧名延庆唐咸 (第 21b 页)
  萧摹之南兰陵人宋元嘉中尹丹阳上言佛入中
  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糜损无极请自今欲铸铜
  像及造塔寺皆列言须报乃可 文帝
从其请(南史/)
  何尚之字彦德灊县人元嘉中为丹阳尹于南郭 (第 3b 页)
  陆徽字休猷吴人为建康令清平无私除广州刺
  史士庶爱咏历都督宁益二州诸军事益州刺史
  威惠兼著卒于官家无馀财 文帝
惜之谥曰简子
  张裕字茂度吴人初为何无忌参军累迁扬州别
  驾武帝伐刘毅关洛皆居守留任州事出为广州 (第 3b 页)
  为侯佐守荆楚垂二十年后与檀道济同讨谢晦

  平之迁南豫州刺史镇历阳卒谥忠
  垣护之字彦宗下邳人父苗屯骑校尉护之气干
  强固 宋文帝
末领济北太守戍淮阴孝武入讨劭
  率所领驰赴帝以为冀州刺史及南郡王义宣反
  护之率军击鲁爽累迁青冀 (第 32a 页)
  弟毅与刘裕同谋起义迈将应之事泄为玄所害
 南北朝宋刘康祖彭城人父虔之为江夏相死于鲁
  宗之之难追赠梁秦二州刺史康祖膂力绝人每
  犯法 文帝
以勋臣子原贷之后为参军被委任折
  节自修元嘉中魏太武围汝南康祖为前驱攻破
  魏军其年秋魏师复至众 (第 21a 页)
  遂徙居会稽剡县王徽之尝雪夜访之孝武帝时
  累徵不至
 南北朝宋戴颙字仲若逵子有高名尝注庄子元嘉
  中徵不就爱剡多名山隐居其下 文帝
每欲见之
  曰吾东巡日当宴戴公山下
 宋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 (第 18b 页)
  浮伪如此

 南北朝宋雷次宗字仲伦豫章人少慕栖逸 文帝

  至建康为筑室钟山西嵓下名招隐馆使为太子
  诸王讲丧服礼经
 齐明僧绍字休烈平原人先隐长广郡 (第 4a 页)
 竺法汰止瓦官寺讲放光般若经帝临幸公卿毕
  至
 南北朝宋求那跋摩中印度人元嘉中居金陵祗园
  寺 文帝
尝问曰朕尝愿持斋不杀生命对曰帝王
  所修与凡庶不同出一嘉言则士庶咸悦布一善 …… (第 2a 页)
 南北朝宋陆修静字元德吴人学仙栖庐山白云寺
  与陶潜慧远结白莲社尝握手过虎溪大笑而别
  世传三笑图 宋文帝
召见之不得元徽中偃月而 …… (第 6a 页)
  至细林山结茅居之一日沐浴更衣趺坐问左右

  何时曰正中遂翛然而逝 太祖
来召知已羽化启
  其竁视之正身不倚长爪绕身
  德然号惟庵华亭张氏子生具异相七岁诵法华
  经于杭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