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不立禘庙
洪武七年监察御史答禄与权言古之王天下者既立

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
于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故曰禘禘者大也王者之
大祭也周祭太王为始祖推本后稷以为自出之帝今
皇上受命巳七年矣而禘祭未举宜命群臣参考酌古
今而行之以成一代之典事下礼部太常寺翰林院议
以为虞夏商周四代世系明白其始所从出可得而推
故禘礼可行自唐虞以来世系无考莫能明其始祖所
自出当时所谓禘祭遇大祫巳祧之主序昭穆而祭之

乃古之大祫非禘也宋神宗尝曰禘者所以审禘祖之
所自出是则莫 知祖
之所自出禘礼不可行也今国家
既已追尊四庙而始祖之所自出者未有所考则于禘
祭之礼似难遽行上是其议
 蜡 (第 31b 页)
彦等计中又堕敌计中也闻邦彦又欲增与骡马等
物无乃假寇兵而资盗粮乎又闻邦彦等尚执前议必
欲割地与之曾不 知祖
宗土地得之甚难又况河北寔
朝廷之根本而三关四镇是河北之根本若弃三关四 (第 4a 页)
 乂山周公坞东门坞诸处无所就奉滇中命与闽海台
湾声息遥应桂封起凡崇仁伯唐缉静胡将军亦分五军
周君太前都督李魁后都督王大有尤都督章国平右都
督监军 缪甲督粮道程产夫䓁俱有印敕北师副总兵
水师营王可就字向明五捷次第阵殁独章平有女名龙
妪习妖术能剪𥿄驱战后败国平不知所之而龙女亦隐不
复见钺字西炤绝命时不屈
善词者某藩子也发走天童薙发气体不凡稍有圭角与
同伴不合去之游灵隐或至径山众恐为所累特 之不

屈死并坐馀杭之饭善祠者
论曰沔以嘉兴新鑅以中部时寰以福清咸死其职而
 谊泉慈燃以乡荐未经食禄亦临难不苟始 知祖
姓原有变通任使之法而历代胶而不化致使禄穷子
 无用求一大都督如国初文正其人者不可得维城之
 谓何至于 (第 142b 页)
呈时议难之
五年三月罢科举新法范仲淹既去执政以新定科举
入学预试为不便且言诗赋声病易考而策论汗漫难 知祖
宗以来莫之有改且得人尝多矣帝下其议有司
请如旧法乃诏前所更令悉罢之
神宗熙宁四年二月丁巳更令科举法从 (第 3b 页)
因诏旁郡悉如济所

 (吕源曰太祖朝河清县令史班火井县令萧瑰皆奏/移治所而王济以县主簿亦得奏事以此 知祖
宗下)
 (情之不壅也供奉官为巡检许其便宜主簿辄自以/便宜输鹅翎代鹤翎为箭羽今之小官下吏已不能) (第 40a 页)
上又曰朕观祖宗时
赃吏多真决迩来殊不知畏卿等可令有司检坐祖宗
朝行遣赃吏条法下诸路先行戒谕使之晓然皆 知祖
宗立法之严自后有犯当依此施行必无少贷甲寅尚
书省检会天圣绍兴真决赃吏指挥诏刑部镂板行下 (第 81b 页)
平兴国元年诏学究兼习律令而废明法科至雍熙二
年复设明法科以三小经附则 知祖
宗之意未尝不使
经生明法亦未尝不使法吏通经也谓宜略仿祖宗旧
制使试大法者兼习一经及小经义共三道为一场 (第 120b 页)
鸣复自谓曰此岂不是声遂袖香入室
通所得呈偈曰金鸭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
年一段风流事祗许佳人独自 知祖
曰佛祖大事非小
根劣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遍谓山中耆旧曰我侍者
参得禅也由此所至推为上首崇宁中还里省亲成 (第 2b 页)
  从前所奏之非深自惭悔迨鄂尔泰奏请剿抚古州
  等苗蛮朕深知鄂尔泰筹画周到调度有方必能经
  理妥协是以允其所请而祖秉圭曾密奏以为不可
  朕 知祖
秉圭识见卑陋不能办理此事且恐在任掣
  肘于时将伊调回而以领兵之事属之张广泗等但
  此事虽计出万全 (第 29a 页)
  人耳目而浃人心者也然而世远人亡不能不泯
  用是撮建置大略与昔今官僚名位庸刻坚珉庶
  沿革履历易见来者有徵且 知祖
宗肇造之艰继
  化之盛边俗丕变之懿相与懋修职业益隆治化
  以永终誉于悠久俨则不敢自望相与僚采勉图 (第 8b 页)
堂以文武共配而王肃
驳曰古者祖功宗德自是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堂
春秋傅曰禘郊祖宗报五者国之典祀也以此 知祖

非一祭于是以高祖配于圜丘太宗配于明堂(礼乐/志)
永徽二年太尉长孙无忌等奏议曰据祠令及新礼并
(第 7a 页)
至桓帝失德尚有宗号故初平中左中郎蔡邕以
和帝已下功德无殊而有过差不应为宗馀非宗者追
尊三代皆奏毁之是 知祖
有功宗有德存至公之义非 (第 3a 页)
 (方千层金碧万缁郎开山佛已成胡鬼住院僧犹说/李王遗像有尘龛坏壁断碑无首立斜阳惟应驻马)
 (坡头月曾见金舆夜纳凉佛王潜斋五马南浮一化/龙山川万古势增雄谁 知 祖
安禅地曾是君王避)
 (暑宫古磴松篁秋意足空江烟水夜潮通介翁祠宇/依然在尽有廉顽立懦风 罗北谷清凉 (第 10a 页)
  (自伐而后人伐/之也奚足怪哉)
罢科举新法
 (范仲淹既去执政以新定科举入学预试为不便且/言诗赋声病易考而策论汗漫难 知祖
宗以来莫之) (第 13a 页)
 (帝崩年三十八太子即位生十年矣史臣曰神宗孝/友谦抑敬畏辅相不事游幸励精图治将大有为未)
 (几王安石入相安石为人悻悻自信 知祖
宗志吞幽/蓟而数败兵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未有所当遂以)
 (偏见曲学起而乘之天下汹汹骚动帝终不觉悟方 (第 67a 页)
  宣圣玉斝皆提举学事者司之每当代去出以相
   傅且系其名于籍非惟不忘其本先盖亦慎之
   至也濂因得而备述俾览者 知祖
宗垂意学校
   文运之兴殆非一日而纂修史臣或得以参考 (第 14b 页)
  良栋三月初二日身故将军马思喀奏报其子为
  天津道速令急归宣化府知府范时崇居官好而
  行事不苟可授为天津道宣化府亦系要地捕盗
  同 知祖
允泰昔为霸州知州时居官好而行事不 (第 18b 页)
使虽封三代遇大礼方许封赠尚不在初除封赠之例
其次官虽主东宫三师阶虽至特进职虽至大观文
亦止封三代有以 知祖
宗以来慎惜名器之意又高祖
之上又有一祖未有称呼(阙/)
 
本局劄子臣等看详家祭之礼子孙所以致孝也其 (第 30b 页)
臣三馆台谏官及宗室观三朝训鉴图二
图皆常赐臣僚禁中必有本陛下永日观书之暇閒览
此图可以见前代帝王之迹 知祖
宗创业之难有所劝
戒易于记省亦好学不倦之一端也给事中兼侍讲范 (第 10b 页)
 (尝不在兵间故于西/事尤为练习未几卒)罢科举新法(范仲淹既去执政/以新定科举入学)
 (预试为不便且言诗赋声病易考而策论汗漫难 知/祖
宗以来莫之有改且得人尝多矣天子下其议有)
 (司请如旧法乃诏曰科贡旧条皆先朝所/定也宜一切如故前所更 (第 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