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史鈔類
載記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正史類
事仗焉,乃从之。

  兖州刺史王恭忌其盛也,与豫州刺史庾楷并称兵,以讨尚之为名,南连荆州刺史殷仲堪 、南郡
公桓玄等。道子命前将军王珣、右将军谢琰讨恭,尚之距楷。允之与楷子鸿战于当利,鸿败走,斩楷将段方,楷单
士庶咸恨正刑之晚,若释桎梏焉。

  初,长民富贵之后,常一月中辄十数夜眠中惊起,跳踉,如与人相打。 毛修之
尝与同宿,见之骇愕,问其故,长民答曰:「正见一物,甚黑而有毛,脚不分明,奇健,非我无以制之。」其后来
太宰安平献王、汉大将军霍光故事,赐九旒鸾辂,黄屋左纛,缊辌车,挽歌二部,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优册 即前南
郡公增七千五百户,进地方三百里,赐钱五千万,绢二万匹,布十万匹,追赠丞相。

  初,冲问温以谢安、
室,占者奇之,故小名灵宝。妳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常儿,温甚爱异之。临终,命以为嗣,袭爵 南郡公。
年七岁,温服终,府州文武辞其叔父冲,冲抚玄头曰:「此汝家之故吏也。」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
忘之!'岳,汉昌之初虽有褒赠,属否运之际,礼章莫备,今可赠岳使持节、侍中、大司徒、辽东公,恂大司空、 南郡公,
绥左光禄大夫、平昌公,忠镇军将军、安平侯,并加散骑常侍。但皆丘墓夷灭,申哀莫由,有司其速班访岳等子孙
月癸未,田于西山,亲射武豹。三月,慕容白曜进围东阳。戊午,宋人来聘。夏四月丙子朔,日有蚀之。辛丑,进 南郡公
李惠爵为王。五月乙卯,田于崞山,遂幸繁畤。辛酉,车驾还宫。六月庚辰,以河南避地,曲赦京师殊死已下。以
州刺史,谥肃侯。

子济袭父爵,位魏郡太守,政有清称。加宁远将军。及宋王刘昶开府,召为咨议参军。 毛修之,
字敬文,荥阳阳武人也。世仕晋。刘裕之平关中,留子义真镇长安,以 修之
为司马。及义真败, 修之
没统万。太武平赫连昌,获之。使领吴兵,以功拜吴兵将军。 修之
能为南人饮食,手自煎调,多所适意。太武亲待之,累迁尚书,赐爵 南郡公,
常在太官主进御膳。从讨和龙,时诸军攻城,行宫人少,宋故将朱修之为云中将军,欲率吴兵为逆。因入和龙,冀
。及隋文帝践阼,大见亲委,位右卫将军,兼将作大匠。迁都之始,与高颎参掌制度,世号为能。

大业中,有 南郡公
黄亘及弟兖,俱巧思绝人,炀帝每令其兄弟亘少府将作。于时改创多务,亘、兖每参典其事。凡有所为,何稠先令
,不过十日,牛马草尽,人无所食,众必溃叛,可一举而定也。」从之。诏阳平王新成、建安王穆六头等出南道, 南郡公
李惠、给事中公孙拔及安出北道以讨之。拾寅走南山,诸军济河追之。时军多病,诸将议贼已远遁,军容已振,今
、谢安、温峤、陶侃、谢玄之祀,其宣力义熙者,一仍本秩。」

  庚午,以司空道怜为太尉,封长沙王,立 南郡公
义庆为临川王。又诏论战亡追赠及酬赏除复之科。乙亥,封皇子桂阳公义真为庐陵王,彭城公义隆为宜都王,义康
卷十六
列传第六

王镇恶朱龄石 毛修之
傅弘之朱修之王玄谟

王镇恶,北海剧人也。祖猛,仕苻坚,任兼将相。父休,为河东太守。镇恶以五月生,家 ……河东太守。

后除中书侍郎,封兴平县五等侯。关中乱,帝遣超石慰劳河洛,与龄石俱没赫连勃勃,见杀。 毛修之
字敬文,荥阳阳武人也。祖武生、伯父璩并益州刺史。父瑾,梁、秦二州刺史。 修之
仕桓玄为屯骑校尉,随玄西奔。玄欲奔汉川, 修之
诱令入蜀。冯迁斩玄于枚洄洲, 修之
力也。宋武帝以为镇军咨议,迁右卫将军。既有斩玄之谋,又父伯并在蜀,帝欲引为外助,故频加荣爵。

及父瑾为谯纵所杀,帝表 修之
为龙骧将军,配兵遣奔赴。时益州刺史鲍陋不肯进讨, 修之
言状,帝乃令冠军将军刘敬宣伐蜀,无功而退。谯纵由此送 修之
父伯及中表丧柩口累并得还。后刘毅西镇江陵,以为卫军司马、南郡太守。 修之
虽为毅将佐,而深结于帝,及毅败见宥。时遣朱龄石伐蜀, 修之
固求行。帝虑 修之
至蜀多所诛杀,且土人既与毛氏有嫌,亦当以死自固。不许。 修之
不信鬼神,所至必焚房庙。时蒋山庙中有好牛马,并夺取之。累迁相国右司马,行司州事。戍洛阳,修立城垒。武帝至,履行善之,赐衣服玩好,当时评直二千万。

王镇恶死, 修之
代为安西司马。桂阳公义真败,为赫连勃勃所禽。及赫连昌灭,入魏。 修之
在洛,敬事嵩高道士寇谦之。谦之为魏太武帝信敬,营护之,故不死。 修之
尝为羊羹荐魏尚书,尚书以为绝味,献之太武,大悦,以为太官令,被宠,遂为尚书、光禄大夫,封南郡公,太官 ……,重关自辟,故知英算所包,先胜而后战也。王镇恶推锋直指,前无强阵,为宋方叔,其壮矣乎。朱龄石、超石、 毛修之
、傅弘之等,以归众难固之情,逢英勇乘机之运,以至颠陷,为不幸矣。 修之
滑台之守,有疏勒之难,苟诚节在焉,所在为重,其取荣大国,岂徒然哉。终假道自归,首丘之义也。玄谟封狼之
百万,杂彩千匹。

帝方大相宠任,欲令立功。义熙三年,表遣敬宣伐蜀。博士周祗谏,以为「道远运漕难继, 毛修之
家雠不雪,不应以得死为恨。刘敬宣蒙生存之恩,亦宜性命仰答。将军欲驱二死之甘心,忘国家之重计,愚情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