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政書類
列傳類
 日自德州至郑家口二十四日抵曲周主路安卿泽浓家祀
 先于寓五月七日移寓曲周之增福庙延既足暂留督课衍
 生先生即去山西道经汾州之介休霍州之灵石过 介子推
 
祠 九月入陜主王山史至富平访李中孚于富平东南军
 砦之北遂寓居其地(吴谱<折 t="33"/>李徵君 …… (第 59b 页)
  城出至祾恩殿食顷止人皆异之一首(彦案先生昌平山水/记长陆在天寿山中)
(峰之下门三道榜曰祾恩门其上享殿曰祾恩殿宝城周围/二里献陵在天寿山西峰之下距长陵西少北一里制并如)
(长陵而高广杀之宝城小冢半填榜/曰献陵碑曰大明仁宗昭皇帝之陵)过郭林宗墓一首介休

  一首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 晋介之推
祠一首霍北道
  中怀关西诸君一首(方舆纪要春秋时霍国金属平阳府/贞佑三年置霍州元明因之太岳镇)
( (第 60b 页)
 ︹名宦︺︹汉︺郭伋(茂陵人为并州牧素结恩德建武十一/年帝以卢芳据北土复调牧并州入界)
(老幼相携逢迎道路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
(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比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诸儿止野亭须期乃入伋知卢芳夙贼难以)
(力制常严烽堠明购赏以结寇心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郭丹(穰人/建武)
(中迁并州牧/有清平称)周举(汝阳人顺帝时为并州刺史太/原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
(之禁至其亡月辄一月寒食莫敢烟㸑岁多死者/举到州作吊书置 (第 19a 页)
子推
庙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
(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赵岐(长陵人延熹元年为/并州刺史有守边策)︹三国︺︹ …… (第 19a 页)
  鸣犊祠(在阳曲县西北四十里冽石山一名冽石/庙宋封英济侯府志庙中有木在神龛中)
(状如沈香蚊蝇不敢近俗名辟蝇木又/有碑扪之光润洞照人影俗名透玲碑) 介子推

(在太原县东五里水经注汾水西径晋阳县城南/旧有 (第 78a 页)
介子推
祠祠前有碑魏书地形志晋阳有 (第 78a 页)
介)
(子推/
祠)赵襄子祠(在太原县南五代史唐潞王从珂/与石敬塘同入庙中神像屹然起)
(立)晋祠(在太原县西南十里 (第 78a 页)
  山(在翼城/县东)浍山(在翼城县水经注浍水出翔高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浍山括地志浍)
(山在绛州翼城县东北元和志浍高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出铁隋置平泉冶旧志山形似鸟翼又)
(名翔皋山在县东南/十五里后有千佛窟)历山(在翼城县东南七十里/相传舜耕于此上有舜)
(王坪西北属本县西南属绛州垣曲县东/属泽州府阳城沁水二县为四县之交)覆釜山
(在翼城县西北十五里俗名小棉山/下有 介之推
庙又陵山在县西五里)丹山(在翼城/县北二)
(十里一名丹陵尝产/丹砂县之镇山也)蜀山(在翼城县北三十 (第 61b 页)
也其山特立/周七十里高十馀里山上有神庙庙侧有灵泉世)
(亦谓之子推祠晋太康地记及地道记与永初记/并言 介子推
隐于是山实非也余按 (第 41a 页)
介推
所隐绵)
(山也文公环而封之为 (第 41a 页)
介推
田号其山为介山杜/预曰在西河介休县者是也寰宇记介山在万泉)
(县南/一里)黑石山(在万泉县东南三十五 …… (第 41a 页)
(乐十三年重修县志古后土祠为河浸圯新汾阴/祠在庙前村北/本朝康熙二年因旧祠重建)
   介之推
(在万泉县南一里介山上水经注介山/上有神庙庙侧有灵泉祭之日用而不)
(耗)河渎神庙(在永济县南门外 (第 55b 页)
  山(在孝义县西九/十里峰峦高峻)上殿山(在孝义县西一百六十/里峰峦峻拔为诸山冠)
(旁有佛宝山上多/积石瑰奇骇目)超山(在平遥县东南又名过山/魏书地形志平遥县有过)
(山县志在县东南四十里视诸山独超出亘百里/山巅平广周百馀步山东有紫盖清尤二峰又有)

(宝塔岩西/有观音坪)麓台山(在平遥县东南山海经谒戾之/山婴侯之水出其阴元和志麓)
(台山在县东南五十二里寰宇记谒戾山一名麓/台山县志在县东南四十七里又名蒙山中都水)
(出/焉)洪山(在介休县东南二十/五里石桐水出其下)蚕簇山(在介休县东/南三十里山)
(形如/蚕簇)天峻山(在介休县东南六十里/壁立万仞顶有浮图)介山(在介休/县南四)
(十里即 介之推
隐处山下地名绵上亦曰绵山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求 (第 7b 页)
介之推
不获以绵上为)
(之田杜预注西河界休县南有地名绵上史记宋/世家 (第 7b 页)
介之推
入绵上山中文公乃环绵上山中而)
(封之以为 (第 7b 页)
介推
田号曰介山后汉书郡国志界休/县有介山有绵上聚寰宇记介山一名横岭郡国)
(志上有 (第 7b 页)
之/推
冢并祠)黄云山(在石楼县东六十里与隰州接/界其南为牛心山与石楼山相)
(接亘七十馀里中有天开石洞为往 …… (第 7b 页)
  干台(在孝义县东二/十里汾河之上)吉甫将台(在平遥县东相传/尹吉甫北伐阅兵)
(于此遗/迹尚存)禁火台(在介休县南一里土人/寒食祭 介之推
于此)没狐台(在/宁)
(乡县南五十里台/甚高远可眺百里)金井楼(在平遥县治中街/楼高百尺下有井)黄 …… (第 20a 页)
  武襄祠(在汾阳县西门/内祀宋狄青)崔刺史祠(在汾阳县城内/祀唐天宝中汾)
(州刺史/崔宏礼)项橐祠(在汾阳县/西三十里)子夏祠(在汾阳县元和/志在西河县北)
(四十/里)段干木祠(在孝义县有二一在县东南长兴/村一在县东北船头村又接府志)
(郡中有师垣坊式/贤里皆其遗迹) 介之推
(有二一在平遥县西/门外高邱上一在介) (第 25b 页)
(休县西门外水经注石桐水/径石桐寺西即 介之推
祠)贾令祠(在介休县南/三里祀晋令)
(贾/浑)文潞公祠(在介休县北关/祀宋文彦博)忠烈祠(在永宁州 (第 26a 页)
 ︹山川︺浮化山(在州东五十里一名浮山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浮山在广阳县东南三十五里)
(金史地理志平定县有浮山州志称东/浮化山又有西浮化山在州西八十里)镜山(在州/东五)
(十里由小涧崎岖入三里许四山/环统窥天一隙圆光若镜故名)承天山(在州东/八十五)
(里即宋之承天军也山形峭拔有唐棐度韩愈题/名石壁上即承天寨山半为老君洞有老君堂堂)
(后崖上刻韩愈吴丹过此六字当/是往镇州宣谕王庭凑时书也)绵山(在州东九/十里一名)
(紫金山周三十里泽发水出焉旧传 介子推
避晋文公处中有介子推庙)故关山(在州/东九)
(十里两山险隘关居/其中即古井陉口)药岭山(在州东南三 (第 41b 页)
南台)
(下一峡名/七佛峡)明珠山(在赵城县西北罗云/山东北周二十里)绵山(在灵/石县)
(东四十里 介子推
隐此一名介山高五里周七里/隋书地理志灵石县有介山元和志介山在县东)
(四十二里县志在县东三十五里北跨 …… (第 20a 页)
 ︹陵墓︺娲皇陵(在赵城县东五里见寰宇记/按城冢/记女娲墓有五其一在赵简子城东五)
(里即此明太祖实录洪武十六年命赵城娲皇陵/与历代帝皇一体致祭县志在县东八里有二冢)
(东西相距四十九步各/高二丈周各四十八步)︹周︺厉王陵(在州城西南隅/元和志在霍邑)
(县东北二十五里寰宇/记王出奔彘因葬此)︹商︺飞廉墓(在州东水经注/霍山有飞廉墓)
  ︹ 周︺介之推
(在灵石县东三十五里/绵山之上地名神林)︹汉︺韩信墓(在/灵)
(石县南二十里高壁岭汉高后遣人函信 (第 26a 页)
 ︹祠庙︺文中子祠(有二一在州之铜鞮山麓久废一在/州学左明万历中改建/本朝康熙)
(中屡修春秋致祭有唐皮日休断/碑旧在铜鞮山祠今移学宫左)周德威祠(在州/城南)
(十里元元/统中建)龙泉神庙(在州西伏牛山庙有龙泉神/号嘉泽显济王宋元丰中赐)

(额灵显明初载入祀典嘉靖中尝遣官/诣山致祭有宋康济元岳至二碑记) 介之推

(在沁源县/西北三里)汤庙(在武乡县东/李庄南冈上)南山神庙(在武乡县/东南三里)
(南山顶宋宣 (第 12b 页)
 朱博(并州刺史郡畏其/威严莫敢犯法)郭伋(建武中并州牧有恩德/尝行部至西河童儿数)
 (百骑竹马迎拜道/次事讫还复拜送)周举(并州刺史州俗冬月禁火寒/食多冻死者举移书吊 介子)

 (推
以变/其俗)刘瓆(太原太守时有小黄门赵/津乘势犯法瓆考正其罪)三国梁习(魏初/领并)
 (州刺史礼召 (第 28b 页)
 (周为冀州之镇今为中镇元王恽望霍岳诗老涧湾/环两翼分一川草木气如薰土人为说山灵异欲雨)
 (先占顶/上云)介山(在灵石县东三十里左传晋公子重耳/出奔及还国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
 (遂隐此山因名/一名介美山)风山(在吉州北三十里山有/穴如轮风气萧瑟故名)包山(在/吉) …… (第 11a 页)
 (陆县东三十/五里隐贤社)让畔神祠(在平陆芮城二县/界祀虞芮二君)恭世子祠
 (在曲沃县城南祀晋世子申生/其母齐姜有墓在绛州南九里) 介之推
(在介 (第 22b 页)
之/推
晋文公) …… (第 22b 页)
 (以为下军大夫子克与范叔/栾伯三帅让功卒谥献子)吕饴甥(晋人惠公时为/大夫食采于阴)
 (谓之阴饴甥秦穆公伐晋执惠公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遂奉惠公以归) 介之推(晋人从/文公出)
 (亡及还赏从亡者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
 (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乎遂与其/母偕隐而死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
 (吾过且/旌善人)
史苏(晋人文公时太史尝谏献公伐骊戎既/伐克之曰晋以男戎胜戎戎以女戎胜) (第 34a 页)
 殿山(在孝义县西一百六十里/高峻为汾隰诸山之冠)介山(在介休县东南/二十里地名绵)
 (上亦名横岭晋文公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遂与母偕隐此山而死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
 (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羬城山(在介 …… (第 43a 页)
 (度使雷/志有记)比干台(在孝义县东二十里汾河之上相传/昔商王遣比干于驺虞山筑台避暑)
 (即/此)焚火台(州人寒食祭 介之推
于此)
关梁金锁关(在州城西/三十五里)子岭关(在介休县/南六十里)普同关(在平/遥县) …… (第 45a 页)
 (遥县北/元重建)
祠庙台骀神庙(在州城东南二里古金天氏之子曰昧/为元冥师少子台骀能业其官帝封诸)
 (汾川唐建祠石晋封昌/宁公宋加额曰宣济) 介之推
(在介休县西门 (第 45b 页)
之推
晋大夫)项 …… (第 45b 页)
 西河县(在汾州本汉兹氏县地晋改曰/隰城唐改西河本朝省入州)忌坂(在介休/县西南)
 (一十二里旧经 介之/推
避晋文公于此)安生原(在孝义县南一十里旧/经土地沃饶有河西之) …… (第 47a 页)
 (在州城西南七十里水/经注铜鞮西有石梯山)琴泉山(在沁源县东六/里下有灵泉)绵山
 (在沁源县北一百里相传 介/之推
自焚之所有庙在焉)鞞山(在武乡县治东北/相传石勒微时于) …… (第 57a 页)
 (上二庙有司/春秋致祭)龙泉神庙(在龙泉上旱祷雨辄应宋元/丰中赐庙额灵显累封嘉泽)
 (显济王本朝洪武七年封伏牛山/龙泉之神岁以孟冬朔日致祭) 介之推
(在绵/山上)
 中子祠(在州城南四十里文中子隋王通也/通尝读书于此后人为立祠祀之)李绩庙
 ( (第 58b 页)
陵及隆之冢也
邺俗冬至一百五日为 介子推
断火冷食三日作乾粥
是今之糗
并州俗以 (第 15a 页)
介子推
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
饷食非也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饮食祀神及作五色新
盘相问遗不为 (第 15a 页)
介子推

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
按玉烛宝典今人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别以饧沃 (第 15a 页)
  其人有尧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又多晋公族
子孙以诈力相倾矜誇功名嫁娶送死皆侈靡于他
邦隋图经云并州其气勇抗诚信韩魏赵谓之三晋
剽捍盗贼常为他邦剧汉书云韩信谓陈豨曰太原
为天下精兵处后汉末天下扰乱高干为并州刺史
牵招说干曰并州左有恒山之险右有大河之固北
有强胡之援可以守焉又风俗 介之推
焚身民咸言 …… (第 7a 页)
 晋阳故宫一名大明宫在州城内今在大明城后语
云智伯攻赵襄子谓张孟谈曰无箭奈何对曰臣闻董
安于简主之才臣也理晋阳公宫之垣皆以荻蒿楉其
墙之蒿至于丈于是发而试之其坚则菌簬之劲不能
过也公曰矢足矣铜少对曰臣闻董安于理晋阳公宫
之室皆以铜为柱质请发而用之则有馀铜矣高齐文
宣又于城中置大明宫 竹马府在州城中 汾桥架

汾水在县东一里即豫让欲刺赵襄子伏于桥下襄子
解衣之处桥长七十五步广六丈四尺 晋祠一名王
祠晋唐叔虞祠也在县西南十二里水经注云昔智伯
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源后人蓄以为沼沼西际山
枕水有唐虞叔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桥于梁水上晋川
之中最为胜处姚最序行记曰高齐天保中大起楼观
穿渠筑池塘飞桥跨水自高阳以下皆游集焉至今为
北都之胜槩  介子推
祠在县东南五里 唐叔虞墓 (第 13b 页)
  介休县东南二十里旧二十六乡今十二乡本秦汉之
旧县在介山西北因以名之后魏明帝时为胡人所破
至静帝更修筑迁朔州军人镇之因为立南朔州仍属
汾州高齐省介休入永安县周武帝省南朔州复置介

休县宣帝改介休为平昌县隋开皇末又改平昌县为
介休县义宁元年于县置介休郡唐武德元年改郡为
州贞观元年州废县归汾州 汾水在县北十二里
介山一名横岭地名绵上左传晋侯赏从亡者 介子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遂与母偕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
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杜注介休县南有
地名绵上此山 (第 6b 页)
即绵上田之故地汉以为县郡国志云
介山上有 子推
冢并祠存 雀鼠谷在县西十二里 …… (第 6b 页)
  灵石县南一百二十里旧六乡今八乡本汉介休县地
隋开皇十年因巡幸傍汾开道取其平直得石文曰大

道好吉因分置灵石县以今县西获瑞石为名今县东
南有高壁岭雀鼠谷汾水关皆汾西险固之所 静岩
山在东北二十里即太岳也下有五龙泉即文公封
绵上之田是也 介山在县东北三十里 汾水在
县北十步深一丈阔三丈北自汾州介休县界流入经
绛郡西南流入河 (第 7b 页)
  万泉县东一百五十里旧十五乡今十一乡本汉汾阴
县地属河东郡后汉及魏晋不改前赵刘元海时废后
魏孝文帝又于后土城置汾阴县北一里故后土城是
也又薛通城者后魏道武天锡元年赫连勃勃僣号夏
州东侵河外于时有县人薛通率宗族千馀家西去汾

阴县城八十里筑城自固因名唐武德三年割稷山安
邑猗氏汾阴龙门等五县于薛通故城置万泉县属泰
州以县东谷中有井泉百馀区因名万泉贞观十七年
废泰州县属绛州大顺二年来属 介山一名孤山在
县南一里晋太康地记曰晋文公臣 介之推
从文公逃
难返国赏不及怨而匿此山文公求 (第 17b 页)
之推
不出乃封三
百里之地又号为介山今 (第 17b 页)
介之推
所隐乃绵山也文
公封以 (第 17b 页)
介推
田因号其山为介山杜注曰在西河介 (第 17b 页)
  唐开元户八万一千九百八十八皇朝户主三万
九千九百三十二客六千六百三十八


  风俗

  与河南府同

  人物

  荀息 赵衰  介之推 
董狐 吕相 祁奚 公
孙杵臼 师旷 韩起 叔向 毌丘俭闻喜人欲
袭司马晋王兵败习凿齿曰毌丘俭感明帝之 (第 4a 页)
取晋封 介之推
地为县名即棉上之地也皇朝太平
兴国四年属本监 羊头山一名谒戾山在县东北五
十里沁水所出 介山横岭即 (第 9a 页)
子推
焚身之所 沁水
一名源水源出县东南二十四里覆甑山南流入上党
又左氏传齐侯伐晋戍郫邰封少水即谓此注曰封 …… (第 9a 页)
  平定县元五乡本汉上艾县地属太原郡后汉属常山
国晋属乐平郡后魏改上艾县为石艾县属乐平郡隋
开皇三年罢郡改属辽州大业二年省辽州后属并州
唐武德三年又属辽州今太原府乐平县理是也六年

改属受州贞观八年废受州后属并州天宝元年改为
广阳县因县西南八十里广阳故城为名皇朝改为
平定 浮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毕发水一名阜浆
水亦名妒女泉源出县东北董卓垒东今其泉初出大
如车轮水青碧泉傍有祠土人祀之妇人炫服靓妆必
兴云雨故曰妒女郡国志云 子推
妺也故老传此泉中
有神似鳖昼伏夜游神出水随神而涌其水东北流入
井陉界 废受州城在县西北三十里旧名塞鱼 (第 11a 页)
诸国泰康六年扶南贡百
双帝深叹异然哂其制作之陋但置诸外府以备方物
而已按东方朔琐语曰朩履起于晋文公时 介之推

禄自隐抱树而死公抚朩哀叹遂以为履每怀从亡之
功辄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亦自此始也
 
 
  (第 6a 页)
 之为也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造饧大麦粥
 按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
 子推
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暮春为不
 举火谓之禁烟犯之则雨雹伤田陆翙邺中记曰寒
 食三日为醴酪又煮 (第 14a 页)
糯米及麦为酪𢷬杏仁煮作粥
 玉烛宝典曰今人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引饧沃
 之孙楚祭 子推
文云黍饭一盘醴酪一盂清泉甘水
 充君之厨今寒食有杏酪麦粥即其事也旧俗 (第 14a 页)


 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后
 汉周举为并州刺史移书于 (第 14a 页)
介推
庙云春中食寒一
 月老小不堪今则三日而已谓冬至后一百四日一
 百五日一百六日也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 …… (第 14b 页)
 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翙邺中记并云寒食断

 火起于 子推
琴操所云子绥即 (第 15a 页)
介推
也又云五月五
 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据左传及史记并无 (第 15a 页)

 推
被焚之事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朩铎修火禁于国
 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
 末清明是三月之 (第 15a 页)
   枹朩屧
枹朩产水中叶细如桧其身坚类于柏唯根软不胜刀
锯今潮州新州多刳之为屧或油画或金漆其轻不让

草屧(齐民要术云青白桐村者并堪师长者皆着木屐/妇女始嫁漆画为屐五采为系也又按梁武小说) (介子推
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拊朩哀嗟裁而制屐/每怀割股之功辄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将)
(此起/乎)按翔 (第 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