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載記類
史鈔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弘尚书高绍率万
馀家堡羌胡以自固己卯世祖攻绍辛巳斩之平东将
军贺多罗攻带方太守慕容玄于猴固抚军大将军
昌王健
攻建德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攻冀阳皆拔之
虏获生口班赐将士各有差九月乙卯世祖引师西还
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 …… (第 2b 页)
军领护东夷校尉幽平二州
牧封辽西王弘闻之使别将封羽率众围崇于辽西
太兴三年春正月乙卯世祖遣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督诸军救辽西二月崇母弟朗入朝于魏夏六月世祖
遣抚军大将 (第 3a 页)
永昌王健
左仆射安原督诸军击和龙 …… (第 3a 页)
然后修政事抚百姓收离散赈饥穷劝农桑
省赋役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弘大怒杀之
辛亥世祖遣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与征西大将军司 (第 4a 页)
豫青冀刺/宋文帝纪三月索)
(王章略金乡方与迁其民五千家于河北高凉王那至济南/史申恬破之魏太武纪二月 永昌王
仁至高平禽刘义隆将)
(之耳宋索虏传又云虏破掠太原得四千馀口盖魏人夸张/东平陵迁其民六千馀家于河北盖 …… (第 7b 页)
月辛卯魏主至邹山(山今从后魏书/宋略云戊子至邹)
魏洛州刺史张是连提(提今从宋书/宋略作张是连)
永昌王
仁追及刘康祖于尉武(皆作尉氏按康祖传/宋略及南平王铄传)
(也今从康祖及索虏传作尉武□/云去寿阳裁数 (第 8a 页)
 (和春魏主立子晃为太子崇秋魏主伐燕取六郡围/ 龙不拔 燕故废太子 及弟朗邈以辽西入于)
 (魏/)(凉哀王牧犍承和元仆夏凉王蒙逊殂子牧犍/代立 魏 永昌王健
射安源伐燕 冬氐王)
 (杨难当陷汉中据有梁/州 魏主如阴山北) (甲/戌)十一(春魏赫连昌叛走 …… (第 13a 页)
 (而还/大骇) (蠕蠕伐魏至七介山平城/冬张掖王秃发保周叛魏)十七(魏太平真君/元 春凉王)
 (牧犍弟无讳举兵攻魏拔酒泉沮秋魏主如阴山以/魏 永昌王健
击秃发保周斩之 渠无讳降 冬)
 (彭城王义康为荆州刺史江夏王/义恭为司徒诛前丹阳尹刘湛)十八( …… (第 13b 页)
 二十二(夏魏成周公万度归擒鄯善王真达追秋魏/主如阴山北使高凉王𨚗讨慕利延 至雪)
 (山慕利延奔于阗彭魏卢水胡盖吴反/事范晔谋反诛废 城王义康为庶人) (冬太子詹/魏 永昌王)
 (
仁高凉王𨚗将/兵掠淮泗之北)二十三(春魏主如长安悉坑境内沙/门 (第 14a 页)
不得过三十步今
以陵万世所仰复广为六十步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以上魏文成冯后传)
登白楼望见(李元
后初为
永昌王
仁所得仁遇事诛后与其家人送平城宫高祖丨丨丨丨丨美之乃下台后得幸于齐库中遂
生献文○以上魏文成李后传)
(第 1b 页)
之赵长史德宏彭都御史富诸公皆以经济文章节义
有名于时其他起高第登仕籍祀乡贤者尤不可更仆
永昌王
宏祚以明乡荐入
本朝历官户兵刑三部尚书是时云南为孙李窃据甲
午丁酉咸有所举己亥归版图辛丒补行乡试岁以 (第 100b 页)
  冯弘
冯弘字文通跋之季弟高云篡位拜中领军封汲郡公
太平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改封中山公迁尚书令司徒
录尚书事弘即天王位大兴元年正月壬午朔大赦改
年二月立夫人慕容氏为皇后二年正月立少子王仁
为太子六月有鼠集城西盈数里地中西行至水前衔
马尾后者迭相衔尾而渡识者以为民迁之象七月魏
师来伐神高八月召城边东营丘城周四郡并降魏九

月魏师还弘徙民四万馀户而西三年六月魏 永昌王
来伐五年四月遣右卫孙德乞师于宋十二月又遣尚
书杨伊请迎于句丽六年三月端门崩四月魏又遣侍
中建兴公虞弼 (第 4a 页)
   地昌黎为都城所在故仍设尹石城建德并有

   太守知其置郡建德又有令知其置县又魏人
   伐燕诏 永昌王健
攻建德乐安王丕攻冀阳亦
   为北燕所置郡其地并当在今平泉州建昌朝
   阳二县境至魏之取和龙先克白 (第 21a 页)
  者万馀人文通尚书高绍率万馀家保𦍑胡以自

  固己卯车驾讨绍辛巳斩之诏平东将军贺多罗
  攻文通带方太守慕容元攻猴固抚军大将军
  昌王健
攻建德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攻冀阳皆
  拔之虏获生口班赐将士各有差九月乙卯车驾
  西还十月癸酉车驾至 …… (第 4a 页)
  尚书已下赐崇功臣爵秩各有差六月遣抚军大

  将军 永昌王健
左仆射安原督诸军讨和龙将军
  楼勃别将五千骑(十六国春秋/作五百骑)围凡城(原作瓦/城误)
   (第 4b 页)
通守将封羽以城降徙其民三千馀家三年六月
  辛亥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司空汝阴公长孙道
  生侍中古弼督诸军讨和龙芟其禾稼徙民而还
  太延元年六月戊申诏骠骑大将军乐平王 (第 4b 页)
  肥如十二月崇遣弟乐陵公邈如魏请举部降宏
  闻之使别将封羽率众围崇于辽西三年正月世
  祖遣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救辽西六月世祖遣 (第 21a 页)
   亭(在定远县西南宋书殷炎传遣将刘顺等东据/宛唐/按黄回王敬则等传作死虎水经注作)
(死虖皆以/字形讹也)古黎浆亭(在寿州东南三国志吴将朱/异救诸葛诞于寿春进屯黎)
(浆南史梁普通五年裴邃拔魏荻城甓城进屯黎/浆水经注芍陂渎分为二水一水东注为黎浆水)
(又东径黎浆亭南又东/主肥水谓之黎浆水口)古尉武亭(在寿州西宋书/刘康祖传魏 永)
(昌王
库仁真以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古袲亭(在宿州西左传桓/公十五年公会宋)
(公卫侯于袲注相/县西南 (第 72a 页)
(贫者赖之遂改为天宝县至长庆中仍为番和县/元史地理志永昌路元初为西凉府至元十五年)
(以 永昌王
宫殿所在立路旧志明洪武三年/改置永昌卫治金山之阳即古番禾地也)和戎
   故城(今古浪县治唐书大足元 …… (第 46a 页)
二十九年开设镇番千户所属/永昌卫是年改置镇番卫属行都司)鄂尔多古城
(在永昌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俗传为元 永昌王
牧/马城地名黄城儿有 (第 48a 页)
永昌王
避暑宫遗址尚存西)
(陲今略黄城儿在詹詹口南八十/里/鄂尔多旧作斡耳朵今改)交城(在永昌县/西唐置交 …… (第 48a 页)
  桥(在平番县/西门外)大通河桥(在平番县西大通/堡西跨大通河)四渠桥
(在平番县北二里又武/胜桥在县北四十里)镇羌桥(在平番县北/一百三十里)
 ︹陵墓︺︹唐︺杨文才墓(在武威县北/十里永丰乡)︹元︺ 永昌王
和通墓(在/永)
(昌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鄂尔多城又有古高昌王/墓在县北二十五里/和通旧作阔端今改鄂尔) (第 56b 页)
(何继模高弥高苟腾辉孙 永昌王
心典李瑶孙永/爵李乾生孙永韬白鹤汀杨续杨永一邓思吕应)
(恺何大受李作柱义勇苟添德何清洲王达梁占/清 (第 35a 页)
(才萧开甲萧廷选杨恺 陈永昌王
之玺毛含锦萧/紫苑杨大容熊占魁杨正魁张熊飞陈德胜邹世)
(雄舒仁蒋君照廖逢圣黄必富卢耿光文尚友郑/大 (第 62b 页)
 (西夏所据置甘肃军元置山丹州/𨽻亦集乃路本朝州废置山丹卫)永昌卫(在都司城/东南三百)
 (一十里本汉武威郡地唐为凉州地宋初为西凉府/地景德中陷入西夏元至元中以 永昌王
宫殿所在)
 (立永昌路本朝/改置永昌卫)凉州卫(在都司城东南五百里本匈/奴休屠王地汉置武威郡治) (第 24b 页)
引军至横沟去龙城十里 魏书世
祖纪延和元年车驾至和龙临其城发民三万人穿围
堑以守之 二年遣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尚书左仆
射安原督诸军讨和龙健三年抚军大将军 (第 19b 页)
永昌王

司空汝阴公长孙道生侍中古弼督诸军讨和龙 太
延元年诏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等五将率骑四万伐 …… (第 19b 页)
建德郡 魏书世祖纪冯弘石城太守李崇建德太守
王融十馀郡来降 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攻建德拔

冀阳郡 晋书慕容廆载记时二京倾覆幽冀沦陷廆
刑政脩明虚怀引纳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 …… (第 24b 页)
辽西郡 魏书世祖纪延和元年冯弘长乐公崇及其
母弟朗朗弟邈以辽西内属弘遣将封羽围辽西 二
年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督诸军救辽西
肥如 魏书二汉晋属有孤竹山祠揭石武王祠令支
城黄山濡河
阳乐 魏书二汉晋属太平真君七年 (第 29b 页)
   索桥遁十二月大军以浮桥济遂自交水至松岭
   卫击走其巩昌王白文选十六年正月薄云南省
   城定国文选挟由榔奔 永昌王
入城驻守令贝勒
   尚善等由镇南州克永昌府及腾越州六月以王 (第 13a 页)
,拜相国,加大将军;丕为乐平王,加车骑大将军;弥为安定王,加卫大将军;范为乐安王,加中军大将军;健为 永昌王,
加抚军大将军;崇为建宁王,加辅国大将军;俊为新兴王,加镇军大将军;献怀长公主子嵇敬,封长乐王,拜大司
万馀家保羌胡固。己卯,车驾讨绍,辛巳,斩之。诏平东将军贺多罗攻文通带方太守慕容玄于猴固,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攻建德,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攻冀阳,皆拔之,虏获生口,班赐将士各有差。九月乙卯,车驾西还。徙营丘、成 ……使闻知。」

是年,秃发傉檀子保周弃沮渠蒙逊来奔,以保周为张掖公。


二年春正月乙卯,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督诸军救辽西。丙寅,以乐安王范为假节、加侍中、都督秦雍泾梁益五州诸军事、卫大将军、仪同三司,镇长安。 ……,司马德宗骠骑将军司马元显子天助来降。壬子,车驾还宫。

夏五月己亥,行幸山北。六月,遣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尚书左仆射安原督诸军讨和龙。将军楼勃别将五千骑围凡城,文通守将封羽以城降,收其民三千馀家。辛巳,诏乐 ……常山王素讨当川。丁未,行幸河西。壬戌,获当川,斩之于长安以徇。六月甲辰,车驾还宫。辛亥,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司空、汝阴公长孙道生,侍中古弼,督诸军讨和龙。芟其禾稼。徙民而还。

秋七月辛巳,东宫成,备置屯卫, ……之不用,自上犯之,其令天下吏民,得举告守令不如法者。」丙申,行幸云中。

秋七月戊子,使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讨山胡白龙馀党于西河,灭之。八月甲辰,行幸河西。九月甲申,车驾还宫。丁酉,遗使 ……以备蠕蠕。

秋七月己巳,车驾至上郡属国城,大飨群臣,讲武马射。壬午,留辎重,分部诸军: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尚书令、钜鹿公刘洁督诸军,与常山王素二道并进,为前锋;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太宰、阳平王杜超,督平凉、鄜城诸军为后继。八月甲午, 永昌王健
获牧犍牛马畜产二十馀万。牧犍遣弟董来率万馀人拒战于城南,望尘退走。丙申,车驾至姑臧,牧犍兄子祖踰城来
长安五千人浚昆明池。三月,酒泉陷。

夏四月庚辰,无讳寇张掖,秃发保周屯于删丹。丙戌,诏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等督诸军讨保周。五月辛卯,行幸北部。乙巳,无讳复围张掖,不克,退还。丙辰,车驾还宫。六月丁丑,皇孙浚生,大赦,改年。

秋七月,行幸阴山。己丑, 永昌王健
至番禾,破保周,保周遁走。丙申,皇太后窦氏崩于行宫。癸丑,保周自杀,传首京师。八月甲申,无讳降,送弋 ……酒泉。五月辛卯,行幸山北。

秋八月辛亥,诏散骑侍郎张伟等使刘义隆。行幸河西。九月戊戌,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
薨。

冬十有一月庚子,镇南将军奚眷平酒泉,获沮渠天周、臧嗟、屈德,男女四千口。十有二月甲戌,车驾还 ……公寇提三将一万骑讨吴党白广平。盖吴自号天台王,署置百官。

辛未,车驾还宫。选六州兵勇猛者二万人,使 永昌王
仁、高凉王那分领,为二道,各一万骑,南略淮泗以北,徙青徐之民以实河北。癸未,车驾西巡。


七年春正 ……。军次陈仓,诛散关氐害守将者。还幸雍城,田于岐山之阳。北道诸军乙拔等大破盖吴于杏城,吴弃马遁走。 永昌王
仁至高平,擒刘义隆将王章,略金乡、方与,迁其民五千家于河北。高凉王那至济南东平陵,迁其民六千馀家于河 ……丰公闾根率骑诣上邽,与敕文讨梁会,会走汉中。

盖吴复聚杏城,自号秦地王,假署山民,众旅复振。于是遣 永昌王
仁、高凉王那督北道诸军同讨之。六月甲申,发定、冀、相三州兵二万人屯长安南山诸谷,以防越逸。丙戌,发司 ……、定、冀四州十万人筑畿上塞围,起上谷,西至于河,广袤皆千里。

秋八月,盖吴为其下人所杀,传首京师。 永昌王
仁平其遗烬。高凉王那破盖吴党白广平;生擒屠各路那罗于安定,斩于京师。复略阳公羯儿王爵。


八年春正 ……于梁川。皇子真薨。是月,大治宫室,皇太子居于北宫。车驾遂征悬瓠,益遣使者安慰境外之民,其不服者诛之。 永昌王
仁大破刘义隆将刘坦之、程天祚于汝东,斩坦之,擒天祚。

夏四月癸卯,舆驾还宫,赐从者及留台郎吏已上生 ……各溃散,追蹑斩首万馀级,器械山积。帝遂至东平。萧斌之弃济州,退保历城。乃命诸将分道并进:使征西大将军 永昌王
仁自洛阳出寿春,尚书长孙真趋马头,楚王建趋钟离,高凉王那自青州趋下邳。车驾自中道,十有一月辛卯,至于 ……眙守将臧质闭门拒守。将军胡崇之等率众二万援盱眙。燕王谭大破之,枭崇之等,斩首万馀级,淮南皆降。是月, 永昌王
仁攻悬瓠,拔之,获义隆守将赵淮,送京师斩之。过定项城,及淮西,大破义隆将刘康祖,斩之,并虏将军胡盛之、王罗汉等,传致行宫。癸未,车驾临江,起行宫于瓜步山。 永昌王
仁自历阳至于江西,高凉王那自山阳至于广陵,诸军皆同日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甲
刘劭弟骏杀劭而自立。闰月乙亥,太皇太后赫连氏崩。

秋七月辛亥,行幸阴山。濮阳王闾若文,征西大将军、 永昌王
仁谋反。乙丑,赐仁死于长安,若文伏诛。己巳,车驾还宫。是月,筑马射台于南郊。

八月辛未,渴槃陁国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