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聿键,太祖九世孙,小字长寿。其先唐定王桱,太祖第二十三子(考曰:「南疆绎史」「唐王纪略」误作二十二子。兹从「明史」「太祖诸子列传」正),封于南阳。父器,唐世子;母毛氏。祖端王硕熿,惑于嬖妾,欲立其爱子,囚世子于承奉司。聿键时年十二岁(考曰:黄宗羲「行朝录」、 钱澄之
「所知录」俱云方三岁),亦从之读书,识大义;处患难而意气不挫。年二十有八,尚未请名。世子为其弟毒死; (第 297 页)
    王自制缙绅序,极言先朝门户之祸,分别东林、魏党、南党甚析。凡东林老宿,或起旧、或特授、或因大臣荐举破格用之,阁臣多至三十馀人。镇江钱邦芑以诸生上书,授御史;吴门杨廷枢不由荐举,特授御史。至兵部职方一司,督抚藩镇题请虚衔为军前赞画、监纪者,不可胜纪;王亦轻畀之。惟翰林、吏部,专循资格。四川举人徐永周以诗文见赏,授简讨。有言其不由进士者,王笑曰:『予览其诗文,意为进士耳』!竟改礼部主事。攸县举人刘自□为督师何腾蛟所荐,召对,授简讨;以为腾蛟德也。故时有重翰林轻宰相之议焉(考曰:本 钱秉镫
「所知录」)
  明赐郑芝龙之子森姓朱、名成功。
    森即芝龙娶倭妇翁氏所生子也。生之夕,倭岛 (第 503 页)
    广西有僧自称弘光帝,贵州抚臣俞思恂以闻;诏议迎请。廷臣曰:『即真弘光,甫经失国,有尊奉而无迎请』。审知其伪,下狱诛之。寻有木坚、李之秀者,自

称原任两司;召对称旨,以原官补用。发觉,伏诛(考曰:本 钱澄之
「所知录」)
  明废亨嘉为庶人,其党皆伏诛。
    亨嘉俘至行在,下诸王议,废为庶人,以幽死; …… (第 580 页)
  三月戊申朔,明鲁武宁侯王之仁与我大清兵战于钱塘江。
    浙东将士与王师跨江相距,屡战不胜,皆西望心灰。之仁上疏监国曰: 『事起
日,人人有直取黄龙之志;乃一败后,遽欲以钱塘为鸿沟,天下事何忍言!臣愿以所隶沉船一战。今日死,犹战而 (第 583 页)
  明追上桂端王尊号(考曰:「阳秋」云桂端王是也。诸书或言为桂恭王,当是以福恭王而误沿耳。黄宗羲「行朝录」、 钱秉镫
「所知录」可證也)。上尊号曰端皇帝,庙号兴宗。
  明尊桂太妃王氏为慈宁皇太后、生母马氏为皇太妃(考 (第 641 页)
曰:黄宗羲「行朝录」谓:『尊太妃王氏为孝正皇太后、生母马氏为慈宁皇太后』;误也。参考诸书,则马太妃之册尊为太后,在王太后薨于田州之后;即位时,未册尊也。所云慈宁皇太后者,实王太后。然则何以加「慈宁」字?盖桂端王元妃殁后,以王氏为继妃,故加「慈宁」字以别于元妃。所云孝正皇太后者,乃王太后崩后尊谥之号。黄宗羲立于鲁王之朝,于粤中事多得之传闻;今以 钱秉镫
「所知录」證之,知慈宁为王太后无疑也)
    太妃王氏,桂端王继妃;性慈惠,通知大体。王之奔梧州 (第 641 页)
    时史官乏员,诰敕多出中书。王欲归其职于翰林,阁臣严起恒、黄士俊奏请考选,留守瞿式耜疏荐部属之堪备官职者。而王意特重科名,于是礼臣黄奇遇请仿唐、宋开科取士。王命廷臣三品以上各举所知、卿贰等自举其属,汇送吏部;敕尚书晏清会同礼、詹、翰诸臣严加考核,取及格者若而人,其乙榜知名未仕者亦与焉。是日,王临轩亲试经艺三道、论一道、诗一首。外廷密奏阅卷诸臣通关节,王即遣出,独留辅臣宿文华殿;宫中赐卧具,内小竖司饮馔。拆卷日,鸿胪传各官侍班,诏科道面举情弊,以示至公;且曰:『朕即位来,始有是举;毋于用后,尔等又多言也』。拆后,御笔填写六卷,遽命已;辅臣再三请,更允两卷。合得八人曰刘 、钱秉
镫、杨在、李来、吴龙桢、姚子壮、涂宏猷、杨致和,改庶吉士。辅臣以诸臣有资俸深者,引先朝推知考选例,请 (第 786 页)
    时兴国公李赤心已死,兵权归必正、守素二人,以兵五千入卫;于五月十三日抵梧,朝臣郊迎四十里,牛酒犒师。必正大悦,贞毓欲藉以倾起恒,为言:『朝事坏于五虎,主之者严起恒。公入见,请除君侧奸,数语即决矣』 。庶吉士钱秉
镫,起恒门生也,时在坐;笑谓必正曰:『五虎攻严公,严公翻力救五虎;此长者,奈何以为奸』?必正大悟。次 …… (第 797 页)
  明改戍金堡于清浪卫。
    王召对廷臣,忽曰:『金堡毕竟是君子?是小人』?再问,无对者。明 日钱秉
镫疏言:『臣昨侍班次,恶堡者皆在列。而皇上再问,无对者,则天良难灭;堡之不为小人可知。堡受刑最重,左 …… (第 798 页)
    同时抗节者:靖江王亨歅弃城走,其世子某及长史李某自缢于宫中。又鄞县余鲲起,初与主事李甲春起兵复宝庆,会何腾蛟下长沙;腾蛟死,重趼至桂林。城破,入野寺绝粒死。弃官为僧者:方以智、金堡而外,有严炜 、钱秉
镫、陈纯来焉。炜 (第 814 页)
、秉
镫事 (第 814 页)
详秉
镫「所知录」。陈纯来者,字孝标,奉化人。以监生赴桂林,官工部主事,监造兴陵;尝奉诏诛佟养甲。城破,或 …… (第 814 页)
    臣鼒曰:「所知录」云:『湖州山中有松仙者,授式耜锦囊数封,谕临危始发。擒靖江、用焦琏、守桂林,皆锦囊中策。末一封则标曰:『庚寅元旦发』;中有「扶公荣归」四字 。秉
镫亲 (第 814 页)
    余曾晤潜夫云:『童氏自叙世子由松嫡妃,情实凿凿。一时舆从尊称,妃亦宴受,无惭恧;遂以南归』。余时心疑甚。上既勿顾,即赐见可、见而閒置之亦可,何至斥为妖妇?妖妇者,挟

媚术惑世之称,与道遇宫人不合;即误进一宫人,可无罪,两诏狱胡为?且童草奏缕缕,锦衣冯可宗讯得之,皆宫中事,非民间所能与闻者;抢呼掷地,呜咽甚,曰:『愿得望见至尊,一言而死』。匪最关切,情不至此。而上得奏,不一省视,直抵之地;又胡为也?或云:『上初称元后李已故,方穷采苏、杭佳丽,不复念旧』。果尔,托他故废之。古不谊之主,亦往往有然;必不使一睇山龙,何也?至壬子在禾,晤南中 钱秉镫,
言童氏实世子由松嫡妃;竟以世子得南面隆重而弃故人为大饮恨。其实世子由松出亡,弟由柏获遗宝,遂自称世子 …… (第 26 页)
谓两大失德。江上解体,以至于亡。岂知国宝真而护宝者假,事有不可测如此;安得福府「玉牒」所载一證之!按 秉镫
得之故内侍,然则故老亦多言之矣。
    或云大悲和尚即是由松,当不必然。童氏南都败后,削发为尼,后 …… (第 26 页)
  六月,主长子生,貌满月、兔唇;大加封赏,为恩泽伯者数人。群臣表贺,有「日月为明、止戈为武」等语;主为嘉叹。延平 推官钱秉镫
有诗忧之;曰:『自从东越唇亡后,早使忧天泣小臣』!
  时金华失守,阁部朱大典死之。芝龙托海寇至离镇 …… (第 55 页)
  甲午(永历八年、韩定武九年),主在安龙;大窘,走密诏拟定国为晋王,速迎驾。文安侯马吉翔发其事,擅执阁臣吴贞毓等及太监张福禄、全为国共十八人,俱坐死。定国方锐师,间道疾驰东粤,直指肇庆;袭清远,北师坚壁以老之。定国完师退,再援平乐,退保南隘;复攻桂林,不利。
  乙未(永历九年、韩定武十年)春,主在安龙。开科取士,得刘、 钱秉镫
等八人(杨在、李来、罗龙甲、姚子庄、金弘猷、杨致和)
  定国以双鲤为先锋,疾下高、雷、廉三府;攻 (第 71 页)
  十二月丙申(二十四日),王永祚败绩于永州。张同敞檄杨国栋驻全州。
  戊申(二十四日),以史馆乏员,上亲试士;取刘 、钱秉
镫、杨在、李来、吴龙桢、姚子壮、涂宏猷、杨致和八人,授庶吉士。封李建捷为安肃伯。 …… (第 74 页)
四十里,牛酒犒师;必正大悦,贞毓因言:『朝事坏于五虎;主之者,严公也。公入见,请除君侧奸,数言决矣』 !庶吉士钱秉
镫,起恒门生也;在座笑曰:『五虎攻严公,严公翻力救五虎。此长者,奈何以为奸』!必正悟。比入对水殿,力 …… (第 381 页)
必正入朝,咸为堡申雪;上意渐解。一日,召对廷臣;忽曰:『金堡毕竟是君子、是小人』?再问,无对者。明日 ,庶吉士钱秉
镫疏言:『臣昨侍班次,恶堡者皆在列。而皇上再问,无对者,则天良难灭;堡之不为小人可知 …… (第 405 页)
  同敞健瘦而髯,有胆气。诗文数千言,援笔立就。年四十无子,萧然一榻。每督战,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则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取胜。还自全州, 遇庶吉士钱秉
镫于漓江,悲歌痛饮,自誓必死;手诗文一卷曰:『余无子,此即余子也』 (第 413 页)
!秉
镫慰之曰:『往时封疆,朝廷为政;今者,我为政。我在,则失者可复也』!同敞曰:『无 …… (第 413 页)
  徐孚远字闇公,华亭人。崇祯壬午(一六四二),举于乡;故太师阶之支孙也。与同里夏允彝、陈子龙、何刚以经济学,有声几社中。以寇祸亟,求健儿、侠客,联络部署为勤王之备。及子龙任绍兴推官,孚远引东阳许都见之,使其召募义勇西行杀贼;又令刚疏荐之。既而东阳激 变事
起,子龙单骑入都营,许以不死,招之降;大吏持不可,竟杀都。孚远贻书子龙曰:『彼以吾故,始降。今负之, …… (第 506 页)
  乙酉(一六四五)夏,南都既覆,鄞县绅士钱肃乐与诸生华夏等六人起义;故太仆谢三宾家富耦国,方西行纳款归,密使贻书之仁曰:『翕翕訾訾,出自庸妄六狂生,而一绅和之;将军以所部来,斩此七人,则事定矣。某当奉千金为寿』。绅者,肃乐年未四十也。会肃乐亦遣诸生倪懋熹劝之仁来归,之仁两答之,期十五日至。至则,大会诸乡老,突出三宾书数其罪;三宾叩首乞命,愿出万金助饷。之仁遂从肃乐缔盟,共城守。鲁王监国封武宁伯,分守西兴;寻进侯。既江上诸军与王师屡战不胜,西望心灰

。之仁上疏监国曰: 『事
起日,人人有直取黄龙之志。乃一败后,遽欲以钱塘为鸿沟;天下事何可忍言!臣愿以所隶沈船一战;今日死犹战 …… (第 550 页)
  钱,大学士士升子也;,巡抚士晋子也。嘉善钱氏门第冠其乡,而士升、士晋尤著。举崇祯丁丑(一六三七)进士,举癸酉(一六三三)举人;皆官主事。乙酉(一六四五)闰六月,薙发令下,嘉兴民揭竿起者数千人,翰林屠象美主之;毁家充饷。事败,杀于湖。越二年,松江 吴胜
兆事起,坐匿陈子龙,遇害;妻徐氏殉之。 …… (第 593 页)
   列传第四十八
    文 苑
     艾南英(章世纯、罗万藻) 张采 李世熊 纪文畴(子许国、保国)
      
钱秉镫(严炜) 王宏撰 徐夜(补) 屈大均(陈恭尹)(补)

  艾南英字千子,东乡诸生;于学无所不 …… (第 737 页)
  保国字安卿,文畴季子。幼随父兄避居厦门;及长,取父兄所著书,闭户编辑。既乃僧装游五岳,不知所终。
  
钱秉镫字幼光,后改名澄之、字饮光;桐城人。尝学「易」于黄道周。弘光时,马、阮兴 (第 746 页)
大狱,
秉镫名在捕中;变姓名,逸去。南都亡,走闽中,道周荐授 (第 746 页)
推官。
秉镫以荐举得官为耻,请候乡试;不许。
  闽亡,自江南入粤。永历三年(一六四九),临轩亲试,授庶吉士 (第 746 页)
。南雄陷,仓卒移跸;凡大诏 令,
悉秉镫视草。金堡下狱,营救之。大学士王化澄因侧目,将改为职方主事;严起恒持不可, (第 746 页)
且言
『秉镫有制诰才』。乃改编修,管制诰。郧国公高必正、兴平侯党守素之朝于梧州也,吴贞毓、郭之奇郊迎四十里 (第 746 页)
,欲藉以杀五虎、逐起 恒。
适秉镫过戎政侍郎刘远生舟,必正等先在,曰:『举朝人皆说严公不好,想不是好 (第 746 页)
人』
!秉镫曰:『公见过几人』?必正曰:『过半 (第 746 页)
矣』
。秉镫笑曰:『为要说严公不好,故见公耳;若某,便不来矣。且说严公不好者,为救五虎也;五虎攻严公而严公 (第 746 页)
反救五虎,公以为何如乎』!必正大感悟,曰:『君言是也!然如孔子也,就没人参 他』
。秉镫曰:『孔 …… (第 746 页)
参;到楚国,被子西参』。必正大喜曰:『原来孔子也有人参』!及入对,力言起恒公忠无私、金堡处分过当;事 得解。
秉镫又疏言之,乃改戍堡清浪卫。
  寻因病,乞假至桂林。桂林陷,祝发为僧,名西顽;久之,返里。所著有 …… (第 747 页)
  严炜字伯玉,常熟人;大学士讷之孙也。初为祁阳王某客;继入何腾蛟、瞿式耜幕,授光禄寺卿。见时事日非,隐平乐之回仙洞。庚寅(一六五0)冬,王师克桂林、下平乐,迹前大学士方 以智、庶吉士
钱秉镫于其家不可得,则缚炜掠之。我大帅马蛟麟谕之降,不可;胁以刃、诱以冠服,并不答。乃改容礼之,听其 …… (第 747 页)
  周岐字农父,桐城贡生;有声复社中。以贡入京师,上书执政言时事得失;冯元飏荐参宣督军务。旋授河南推官,参陈潜夫军;复以按察佥事衔,参史可法军。晚又参杨文骢军,死于浙右。其诗歌雄奋,与方 以智、
钱秉镫相伯仲云。 …… (第 760 页)
  松仙,在湖州山中。瞿式耜初奉抚粤之命,松仙授以锦囊数封曰:『临危始发!发则其事与年、月、日、时皆预定也』。擒靖江、守桂林、用焦琏,皆依策行之有效。末一封,题「庚寅元旦发」。发之,中有「扶公荣归」四字;是年 竟死。庶吉士
钱秉镫亲见之。 …… (第 839 页)
  王氏,和州诸生张侣颜妻。南都不守,刘良佐部卒肆掠;氏同母匿朝阳洞。卒攻洞急;氏以子付母曰:『贼势汹汹;我少妇,即苟免,何颜回夫家!此张氏一线,善抚之』!挺身跃洞外,触乱石死。
  方氏 ,桐城
钱秉镫妻。避寇南都;岁祲,以女红易米食其夫,己与婢仆杂食糠籺。客至,则取簪珥洁茗 (第 850 页)
治馔;
秉镫固名士,多交游 (第 850 页)
,莫
知秉镫贫也。
  弘光时,阮大铖兴党锢 (第 850 页)
之狱,
秉镫名在捕中;走吴中。氏挈子,追寻得之;吴中亦乱,乃密纫上下服,抱女投 (第 850 页)
水死(秉镫另有传)

  王氏,昆山人;太仆卿宇卿之孙女,许聘侍郎顾章志之孙同吉为妻。同吉未婚卒;氏年十六归顾氏,守节 …… (第 850 页)
  傅上瑞,武定人;为武昌推官,何腾蛟荐为长沙佥事。腾蛟之集僚属盟于长沙也,以上瑞摄偏沅巡抚;劝腾蛟设十三镇,卒为湖南大害。性反覆,弃腾蛟如遗。武冈破,遂降。踰年, 金声
桓事起,当事者虑其为变;与刘承胤并诛死。 …… (第 899 页)
大惧,疏辨无是事;且言「三朝要典」治乱所关,勿听邪言、兴大狱!由是,与士英成雠隙。
  明年三月,北 来太
子事起;良玉疏言:『东宫之来,吴三桂实有符验。史可法明知之而不敢言,此岂大臣之道!满朝诸臣但知逢君, (第 910 页)
  一、野史中有兼纪三朝事者,吴伟业「绥寇纪略」、邹漪「明季遗闻」、温睿临「南疆逸史」、钱谦益「三史备言」、周容「明季线」是也。有纪国变及南渡事者,夏允彝「幸存录」、文秉「甲乙事案」、许重熙「甲乙汇略」、钱光绣「南渡纪事」、李清「三垣笔记」、杨秉燧「南渡纪略」、史逸裘「南江藏史」是也。有兼纪弘光事者,顾炎武「圣安本纪」、黄宗羲「弘光实录」、李清「南渡录」、周明新「南渡续集」、董剑锷「南渡纪」是也。有兼纪弘光、永历两朝事者,黄宗羲「行朝录」、 钱秉镫
「所知录」、瞿昌文「天 (第 5 页)
以史馆乏员,上亲试士,取刘、 钱秉镫
、杨在、李来、吴龙桢、姚子庄、涂弘猷、杨致和八人,俱授庶吉士。大清兵入粤,罗成耀自南雄遁回。
  庚 (第 28 页)
死之。
  熊纬,字子文,时昌人。崇祯癸未进士,授行人。两京既陷,每饮酒,辄涕泗横流,感慨欲死。其友 钱秉镫
语之曰:狼曋有云:未得死所。子有死志,曷求死所乎?乃赴延平,擢给事中。从上至汀州。大兵入城,从官逃散 (第 150 页)
  张同敞,号别山,江陵人;故相居正之曾孙也。居正死,其世荫皆削夺。崇祯间,治尚综核,颇思居正之所以为治者;同敞上书讼冤,复其中书舍人。壬午,奉使存问楚之诸藩,未覆命而国乱。从隆武于闽,袭锦衣卫,视师湖南,依督师何腾蛟、偏抚章旷。同敞有文武材,下笔数千言立就。受知于大学士瞿式耜,执贽称弟子。意气慷慨,知兵,有胆略。帝驻武冈,降考选翰林,同敞以文学改侍读。刘承胤跋扈,同敞与御史毛寿登累疏劾之;既而承胤以武冈降,人服同敞之知人。上入粤西,同敞以总督兵部侍郎监胡一清军于全州。每悍将不用命,辄忿然曰:死当立庙于此。 庶吉士钱秉镫
常过漓江 (第 171 页)
,同敞与之游龙隐洞;洞大如百间屋,东壁有党人碑,闭数百年矣。同敞辟之,与 秉镫
日痛饮其中。指所作诗文与 (第 172 页)
秉镫
曰:吾无子,此乃余子也;谁为余留之!因泣下曰:天下事无可为矣。往时,督战兵败,余不去,则将士复来,往 (第 172 页)
万计,尽以充饷。狱成,堡、时魁远戍,湘客、正发论赎。已而,李元胤、高必正入朝,咸为堡申雪,帝意渐解。 庶吉士钱秉镫
因言堡被刑最剧,左足已折;相随止一仆,又堕水死。安能万里,远戍金齿?乃改清浪卫。堡移居桂林。是冬 (第 233 页)
  购学敬修堂(查浦辑闻:先生晚年讲学论道,自署敬修堂云:「学不厌,诲不倦,何有于我;诵其诗,读其书,私淑诸人」。南烛轩诗话:公颜 其居曰
「敬修」,自题楹帖曰:「此身合置三千座,斯道何尝五百年』;非虚语也。「外纪」:讲学有二题:曰益晷,曰 (第 157 页)
    方以智为僧入粤,清帅物色絷之,逼令更服则生、不更服则死。袍帽在左,白刃在右;惟其自择。以智辞左而受右,帅起亲解其缚,听为僧。 钱澄之
记一事云:顺治甲午,方密之以智既为僧,闭关高座寺。余往看之,寓报恩寺,坐卖卜周勿庵肆中。有老僧与同坐 (第 56 页)
  呜呼!南渡立国,一年仅终。党祸之局,东林、复社多以风节自持,然议论高而事功疏,好名沽直,激成大祸,卒至宗社沦覆、神州陆沈。彼鄙夫小人,又曷足诛哉;自当时至今,归怨孱主之昏庸,丑语诬诋,如野史之所记,或过其实;而馀姚黄宗羲、桐城 钱秉镫,
至谓帝非朱氏子。此两人,皆身罹党祸者也。大略谓:童氏为真后,而帝恐事露,故不与相见。此则怨怼而失于考 …… (第 47 页)
为之谋主,欲遂革正之,然王已立三十年,事远證不具,四明及诸卿台谏皆受王赂遗,莫肯从正域议者。无何妖书 事起,
四明乘上怒,欲陷归德(沈鲤)及正域,取其往来游客考系之。正域狼狈走归,几及于祸,独部郎于玉立左右之, …… (第 61 页)
  论曰:是役也,举国分为二党。曰西北、曰东朝,其实东林也。曰昆、曰宣,其实南也。夫君子以小人为小人,亦以君子为小人,于何辨之?前此之夺情、之并封、之京察,不已较著乎?邪者曰:彼一时偶为之耳,何得概生平!今试观天启乙、丙间事何如哉?何向之攻东林者,尽甘心从逆而不辞也?夫依附东林者岂曰无人,亦宁至媚阉作逆以为狗彘所不为之事?此而亦将曰:吾一时偶为之耳,奈何遂以概我哉!夫朋党之说,无代无之,要未有如吾朝之截然者也。唐之二党,皆为小人所附和;宋之三党,皆君子而使小人借之为兵端。独汉之诸君子, 事起
于与宦竖角,而钩党之祸独剧。夫近时所角者,皆朝臣也;角之不胜,至借宦竖以扑之;其祸亦略与汉同。夫士人 (第 69 页)
  肃乐既卒,汉侍母居鄞,种蔬自给.四壁无长物,惟馀肃乐所赠宝刀一而已.每语及肃乐,则泪淋淋下.抑郁终.    钱澄
(第 961 页)

  
钱澄之,字饮光,原名秉镫;桐城人.少以名节自励.有御史巡按至皖,盛仪从; (第 961 页)
谒孔子庙,诸生迎迓 门外
.澄之忽前扳车,御史大骇,止车;因抗声数其秽行.御史故阉党,方自幸脱「逆案」;内惧,不敢究 (第 962 页)
其事
.澄之以此名闻.是时,复社、几社始兴;比郡中主坛坫者,宣城沈寿民、池阳吴应箕、 (第 962 页)
桐城
则澄之及方以 (第 962 页)
智.
而澄之又与陈子龙、夏允彝辈联云龙社,以接武东林. (第 962 页)

 
 澄之体貌伟然,好饮酒、纵谈经世之略.尝思冒危难,立功名.阮大铖既柄用,刊章捕治 (第 962 页)
党人;
澄之先避吴中,妻方赴水死(事具「明史」).于是亡命走浙、闽入粤,崎岖险绝;犹数从锋镝间支持名义,不少 (第 962 页)
屈.黄道周荐诸唐王,授吉安府推官,改延平府.桂王时,擢礼部主事;特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兼诰敕撰文.指陈皆切时弊;忌者众,乃乞假间道归里,结庐先人墓旁.环庐,皆田也;自号曰「田间」.
  著「田间诗学」、「易 学」
.澄之尝问「易」道周,依京房、邵雍说究极数学;后乃兼求义理.其治诗,遵用小序首句,于名物训诂、山川地 (第 962 页)
理尤详.自谓著「易」、「诗」成,思所以翊二经者;而得庄周、屈原,乃复著「庄屈合诂 」.
盖澄之生值末季,离忧抑郁无所泄,一寓之于言;故以庄继「易」、以屈继「诗」也.又有「藏山阁诗文集」. (第 962 页)
上矣;君子是以信其必无也。王宫建于山巅,国门榜曰「欢会」、府门榜曰「漏刻」、殿门榜曰「奉神」,并不名 其居曰
「波罗檀洞」,而围堞亦弗聚髅;俨然石壁矗矗,略仿京城外墙园之制,第缝无灰圬耳。门前百武许,砌石梯数重 (第 112 页)
  至于本书所辑内容,依据时代并斟酌篇幅,区分为三部:一为台湾入清以前关于郑氏及其直接、间接有关联者,除其中李世熊出于「文苑传」、朱克简出于「循吏传」、金砺、达素等出于「大臣传档」外,馀几均为所谓「贰臣」、「逆臣」两汇传中人;首列郑芝龙(附子成功、孙经、曾孙克塽),以示国人经营台湾之发轫。二自康熙中叶以

下而至同治之末,半为道、咸、同三朝人物,并有台籍王得禄、林文察诸传;内蓝鼎元、黄叔璥、赵翼、海兰察、谢金銮等虽并见于前辑「清耆献类徵选编」,但前辑蓝鼎元等诸篇均为私家记述之作,与本书所收出自「国史馆本传」者不同。三自光绪建元迄二十一年,而以李鸿章为殿。卷末,一如「清耆献类徵选编」并有「附录」之辑,收「文丛」作者传九篇;内有 钱澄之
、钮琇两篇与蓝鼎元等之并见缘由相同。
  此外,「文丛」前辑第二四三种「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亦以「列 (第 3 页)
  附 录
    钱澄之

   (第 523 页)
钱澄之,
初名秉镫,字饮光;安徽桐城人,明诸生。弱冠时,有阉党为御史,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观者如堵; (第 523 页)
澄之
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由是,名闻四方。
  崇祯朝,以明经贡京师。屡上书言时政得失,不报。游吴、 (第 5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