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年而成是书其用心亦良苦矣

  水经注释四十卷刋误十二卷
   赵一清
(第 38b 页)
一清
(第 38b 页)
诚夫
仁和人
  全祖望述曰余尝得先世旧闻谓道元水经注中
  有注本双行夹写今混作大字几不可辨
  明江南 (第 38b 页)
 正德年举人
  张 峨   龚 祚   赵 宾
  张 才   邹正东(上俱成/都府人)陈伯英
   赵一清   
黎端庄(上俱成/都县人)王汝梅 (第 64b 页)
 水经注笺刋误

  提要

  (臣)等谨案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二卷水经
注笺刋误十二卷

  国朝 赵一清
(第 1a 页)
一清
(第 1a 页)
诚夫
仁和人郦道元水 (第 1a 页)
经注傅写舛误其来已久诸家藏本互有校
雠而大致不甚相远欧阳元王祎诸人但称
经注混淆而己于注文无异词也近时宁波
全祖望始自称得先世旧闻谓道元注中有
注本双行夹写今混作大字几不可辨 一清
因从其说辨验文义离析其注中之注以大
字细字分别书之使语不相杂而文仍相属
考沈约宋书称汉铙歌本大字为词 …… (第 1b 页)
者书于中以马有
而班无者侧注于左以班有而马无者侧注
于右遂使增删之意开卷釐然而原书仍无
改易最为善变 一清
此书殆亦类是但使正 …… (第 2b 页)
祯没后池北书库所藏皆已散佚见赵执信因园集是其子孙
断无收书之事若士祯存时所收则书归王氏在康熙辛卯以前 一清
年齿亦断不及见 …… (第 3b 页)
若乃絺章绘句蹑
影希声规索枕中之秘窃侈谈柄之助风斯愈下吾无
取焉

  乾隆十九年仲冬上旬琼华街散人 东潜赵一清
(第 9a 页)
  水经注释卷一

  仁和 赵一清


  河水一

  昆崙虚在西北

  山三成为昆崙丘昆崙说曰昆崙之山三级下曰樊
桐一名板松二曰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二

  仁和 赵一清


  河水二

  河水(一清按凡经文次篇之首有某水二字皆后人所加盖汉人作经自为一篇岂能逆料郦氏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三

  仁和 赵一清


  河水三

  河水又北过北地富平县西

  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为
青山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四

  仁和 赵一清


  河水四

  河水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
风气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五

  仁和 赵一清


  河水五  漯水

  又东至邓湛水从北来注之

  河水又东径河阳县故城南春秋经书天王狩于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六

  仁和 赵一清


  汾水  浍水  涑水  文水

  原公水 洞涡水 晋水  湛水

  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七

  仁和 赵一清


  济水一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

  山海经曰王屋之山联水出焉西北流注于泰泽郭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八

  仁和 赵一清


  济水二

  济水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

  春秋左傅僖公三十一年分曹地东傅于济济水自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九

  仁和 赵一清


  清水  沁水  淇水

  荡水  洹水

  清水出河内脩武县之北黑山

  黑山在县北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十

  仁和 赵一清


  浊漳水  清漳水 (补)滏水 (补)洺水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

  漳水出鹿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十一

  仁和 赵一清


  易水   𣸦水 (补)滹沱水  (补)𣲖水  (补)滋水

  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十二

  仁和 赵一清


  圣水  巨马水

  圣水出上谷(一清按此条经文疑有脱误方舆纪要房山县西大房山古碑云幽冀之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十三

  仁和 赵一清


  㶟水

  㶟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 (第 1a 页)
(一清
按㶟水俗本水
经作湿水误也资治通鉴晋悯帝纪建兴元年代公又作新平城于灅水之阳胡身之注云班固地理志右北 …… (第 1a 页)
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波历涧
东北流出山径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
帝后三年置王莽更名富臧矣 (一清
按汉志作富代)魏天安三
年齐平徙其民于县立平齐郡 (第 2a 页)
(一清
按天安是魏献文帝年号只得一年
明年秋八月即改为皇兴不当云三年也方舆纪要云平齐城在大同府西二十里汉平城 …… (第 2a 页)
北又东崞川水注之水南出崞山县故城南 (一清
按两汉志
俱作崞县地形志恒州繁畤郡领县曰崞山则正道元时新制不得云故城也盖其率笔耳)
王莽
之崞张也县南 …… (第 5a 页)
善阳也按十三州志曰在阴馆
县东北一百三里其水又东注于㶟水㶟水又东径
班氏县南如浑水注之水出凉城旋鸿县 (一清
按魏书地形志 …… (第 5a 页)
里俗名乞
伏袁河虽隔越山阜鸟道不远云霞之间常有(朱氏谋㙔
笺云下脱少数字)
西南流径旋鸿县南右合如浑水 (一清
按太平寰
宇记云中县下引水经注曰云中衔河水西南合桑乾河水今本无之名胜志引郡国志以为如浑水也)
…… (第 5b 页)
下望灵泉宫池皎若圆镜矣羊水又东注 (一清
按五字重文宜
衍)
如浑水又南至灵泉池枝津东南注池池东西一
百步南北二百步池渚旧名白杨泉泉上出白杨树 …… (第 7a 页)
五柞之流称矣南面旧京北背
方岭左右山原亭观绣峙方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
下如浑又南径北宫下旧宫人作薄所在 (一清
按作薄江水篇
注作作部沈约宋书亦作作部均沿习之非据汉书宣帝纪云为娶暴室啬夫许广汉女应劭曰暴室宫
人狱 …… (第 7a 页)
接紫宫寺南对
承贤门门南即皇信堂堂之四周图古圣忠臣烈士
之容刋题其侧是辩章郎彭城张僧达乐安蒋少游
(一清
按下有脱文魏书艺术傅蒋少游乐安博昌人慕容白曜之平泉阳见俘于平城充平齐户后
配云中为兵性机巧颇能刻画高 …… (第 8b 页)
北流出山山有石炭火之热同樵炭也
又东注武周川径平城县东南流注如浑水又南流
径班氏县故城东王莽之班副也 (一清
按汉志分注引秦地图书班氏
莽曰班副)
阚骃十三州志曰班氏县在郡西南百里北俗
谓之去留城也如浑水又东南流 …… (第 14a 页)
南百八十里北俗谓之丑寅城㶟水又东径沙陵南
魏金田之地也事同曹武邺中定矣 (一清
按邺中定未详三国志注
引魏略曰河北始开以王脩为司金中郎将陈黄白异议议不传而魏武与脩书云初立司金之官又 …… (第 14b 页)
殆彷曹氏归权于上之意乎金
田即银矿禹贡扬州贡金三品叔治黄白异议盖舍铜而专言金银之利也)
㶟水东径狋
(一清
按孟康曰音权精)县故城北王莽更名之曰狋聚也十 …… (第 14b 页)
流注于㶟水又东径东安阳县故城北赵惠文王三
年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此即章封邑 (一清
按史记章是武灵王
子郦氏误□也)
王莽之竟安也地理风俗记曰五原有西安
阳故此加东也㶟水东径昌平县温水注 (第 15b 页)
之水出南
坟下三源俱导合而南流东北径 (一清
按下有脱文)㶟水㶟
水又东径昌平县故城北王莽之长昌也昔牵招为
魏鲜卑校尉屯此(按一统志昌平故城在蔚州 …… (第 15b 页)
南五十里大泽中营城自护结苇为九门于是就以
为治城圆匝而不方周四十七里开九门更名其故
城曰东城赵灭代 (一清
按此下有缺文)汉封孝文为代王 (第 17b 页)
(一清
按前
汉代郡治桑乾后汉移治高柳汉志代郡下应劭曰故代国孝文所都非也文帝初封代王都晋阳徙中
都未尝居代)
…… (第 17b 页)
东代郡在西是其地也王莽更之
曰厌狄亭魏土地记曰城内有二泉一源流出城西
门一源流出城北门二源皆北注代水 (一清
按代城今蔚州治也
东城今蔚州东二十里之代王城也城内有泉二东西分流与道元说合是此文当在东城之下恐后来 …… (第 18a 页)
板干一旦亡
西南移四五十里于泽中自立结苇为外门因就营筑焉故其城周围三十五丈为九门故城处呼之以
为东城 一清
按魏书李元护传叔恤为东代郡太守盖太和迁洛以后以平城为代郡故以汉代郡之代
县为东代地形志代郡秦置孝昌中 …… (第 18b 页)
北径一故城西西去代城五
十里又疑是代之东城而非所详也又径昌平郡东
魏太和中置西南去故城六十里又北连水 (一清
按黄氏本
作莲水非)
入焉水出雊瞀 (第 19a 页)
(一清
按孟康曰音句无师古曰雊音工头反瞀音莫豆反)
东西北流径雊瞀县故城南又西径广昌城南(寰宇记蔚 …… (第 19a 页)
州飞狐县下引水经云广昌县有古板殿城今本无之 一清
按北史魏纪明元帝永兴四年八月壬子幸
西宫临板殿大飨群臣即是处也)
魏土地记曰代南二百里有广昌
城南通大 …… (第 19b 页)
城南又西到刺山水注之水出到刺山西山甚
层峻未有升其巅者魏土地记曰代城东五十里有
到刺山山上有佳大黄也 (一清
按寰宇记云出椒大黄)其水北流
径一故亭东城北有石人故世谓之石人城西北注 …… (第 19b 页)
东北流注于㶟水又东径雍
洛城南魏土地记曰下洛城西南二十里有雍洛城
桑乾水在城南东流者也㶟水又东径下洛 (一清
按汉志作
下落)
县故城南王莽之下忠也魏燕州广宁县广宁郡
(第 21a 页)
(一清
按地形志无此文盖孝昌后已废省矣魏书穆罢傅太和十六年除燕州刺史镇广宁即此) …… (第 21a 页)
城五十里城南二百步有尧庙㶟
水又东径高邑亭北又东径三台北㶟水又东径无
乡城北地理风俗记曰燕语呼亡为无 (一清
按亡与无同诗何有
何亡可證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后汉书冯衍传饥者毛食章怀注云案衍集毛字作无今俗语犹然 …… (第 21b 页)
以旧俗呼为毛乡郦故引地理风俗记之文以释之不然亡无音义并同何须说得
其城在今直𨽻保安州南)
今改宜乡也 (一清
按地形志东燕州太和中分恒州东部置孝昌
中陷天平中领流民置寄治幽州宜都城即宜乡也)
㶟水又东温泉水注之水 …… (第 21b 页)
高连山隐隐东出辽塞
其水东南流径高柳县故城北旧代郡治秦始皇二
十三年虏赵王迁以国为郡王莽之所谓厌狄也 (一清
按此是前汉西部都尉治后汉代郡治此)建武十九年世祖封代相堪为
侯国昔牵招斩韩忠于此处 (第 23a 页)
(一清
按卮林曰魏志牵招传韩忠之头非断子
经之手注误也又招传称遣诣柳城地理志高柳属代郡柳城属辽西相去远矣善长 …… (第 23a 页)
注之即山
海经所谓脩水东流注于堆门水也地理志有于延
水而无雁门脩水之名山海经有雁门之目而无说
于延河 (一清
按汉志堆门郡彊阴县诸闻泽在东北而是泽竟无闻焉)自下亦通谓
之于延水矣水侧有桑林故时人亦谓是水为丛桑 (第 24b 页)
河也斯乃北土寡桑至此见之因以名焉于延水又
东径罡城南按史记蔡泽燕人也谢疾归相秦号罡
成君疑即泽所邑也 (一清
按是时秦未并燕地恐误寰宇记许州许昌县有刚城燕 …… (第 24b 页)

又东径小宁县故城南地理志宁县也西部都尉治
王莽之博康也魏土地记曰大宁城西二十里有小
宁城昔邑人班 (一清
按乐史曰或作瑕)丘仲居水侧卖药于宁
百馀年人以为寿后地动宅坏仲与里中数十家皆
死民人取仲尸弃于延水中 …… (第 25a 页)
于延水又南径且居县故城南王莽之久居也其水
东南流注于㶟水地理志曰于延水东至广宁入沽
非矣 (一清
按今本汉书作东至宁入沽误也地理志上谷郡有宁县有广宁县据是注当作广宁非
宁也入沽当作入治治即㶟也道元故 …… (第 26b 页)
为沽矣)

  又东过涿鹿县北

  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又东北流径涿鹿县
故城南王莽所谓禠陆也 (一清
按汉志作抪陆音如抪遍九州之抪)黄帝
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 (第 26b 页)
处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其水导源县之东泉魏
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
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
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南 (一清
按黄氏本作东)面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
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则流注阪泉乱流东北入
涿水涿水又 …… (第 27a 页)
出温汤疗
治万病泉所发之麓俗谓之土亭山此水炎热倍甚
诸汤下足便烂人体疗疾者要须别引消息用之耳
不待言 (一清
按下有缺文)大翮山东其水东南流左会阳沟
水乱流南注沧河沧河又左得清夷水口魏土地记
曰牧牛泉西流与清夷 …… (第 29a 页)
  㶟水又南入山瀑布飞梁县河注壑漰湍十许丈谓

之落马洪抑亦孟门之流也㶟水自南出山谓之清
泉河俗亦谓之曰干水非也㶟水又东南径良乡县
之北界历梁山南高梁水出焉

  过广阳蓟县北 (一清
按章怀后汉书注曰蓟县名本字从契从邑见说文许慎曰周封皇帝之
后于𨜒从邑契声读若蓟上谷有𨜒县而蓟字下 …… (第 30b 页)
  㶟水又东径广阳县故城北谢承后汉书曰世祖与
铫期出蓟至广阳欲南行即此城也谓之小广阳㶟
水又东北径蓟县故城南魏土地记曰蓟城南七里

有清泉河而不径其北盖经误證矣昔周武王封尧
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邱因邱以名邑也犹鲁
之曲阜齐之营邱矣武王封召公之故国也(全氏曰蓟与燕
各是一国其后燕并蓟耳此承班志之误)
秦始皇二十三年灭燕以为广
阳郡汉高帝以封卢绾为燕王更曰燕国(顾氏炎武北平古今
记云史记始皇纪三十六郡无广阳之名当以昭帝置者为定地理志广阳国高帝燕国昭帝元凤元年
为广阳郡是也)
王莽改曰广公县曰代成 (一清
按汉志云莽曰广有县曰代戎)
城有万载宫光明 (第 31a 页)
(一清
按汉书作明光殿论衡亦曰燕王旦在明光宫则光明字 …… (第 31a 页)
又东径燕王陵南陵有伏道西北
出蓟城中景明中造浮图建刹穷泉掘得此道王府
所禁莫有寻者通城西北大陵而是二 (一清
按此处有脱文)
趾磐固犹自高壮竟不知何王陵 (第 32a 页)
(一清
按魏书地形志燕郡蓟有燕昭
王陵燕惠王陵后人遂因此误以燕剌王旦戾陵当之非戾陵在蓟西南此陵在蓟东南观道元 …… (第 32a 页)
  汉光武建武二年封颍川太守寇恂为雍奴侯魏遣
张合乐进围雍奴即此城矣笥沟沽水之别名也魏
土地记曰清泉河上承桑乾河东流与潞河合㶟水
东入渔阳所在枝分故俗谚曰高梁无上源 (一清
按高梁水
首受㶟水于戾陵堰见下卷鲍邱水篇)
清泉无下尾盖以高梁微涓浅
薄裁足津通凭藉涓流方成川圳清泉至 (第 33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十四

  仁和 赵一清


  㶟馀水  沽水  鲍丘水  濡水  辽
水  小辽水  浿水

  㶟馀水出上谷居庸关东(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十五

  仁和 赵一清


  洛水  伊水  瀍水  涧水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欢举山

  地理志曰洛出冢岭山山海经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十六

  仁和 赵一清


  谷水  甘水  漆水  浐水  □水

  (补)洛水

  谷水出宏农黾池县南墦冢林谷阳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十七

  仁和 赵一清


  渭水上

  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

  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