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載記類
 崇文总目左丘明撰吴侍中领左国史亭陵侯韦昭
 解昭参引郑众贾逵虞翻唐固(二人皆/吴臣)合凡五家为
 注自所发正者三百十事
  晁氏曰 班固
艺文志有国语二十一篇隋志云二
  十二卷唐志云二十一卷今书篇次与汉志同盖
  历代儒者析简并篇互有损 …… (第 29a 页)
  材有厚薄学有浅深故不能醇一耳不然丘明特
  为此重复之书何邪先儒或谓春秋传先成国语
  继作误矣惟夲朝司马温公父子能识之
  陈氏曰自 班固
志言左丘明所著至今与春秋传
  并行号为外传今考二书虽相出入而事辞或多
  异同文体亦不类意必非出一 (第 30a 页)
 焉
汉志八家一十二篇(夲志十一家五十九篇今削/五经杂议以下见经解门)
隋志十八部合六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五十/九部一百四十卷)
唐志二十七家三十六部八十二卷(失姓名一家尹知/章以下不著录六)

(家一十/三卷)
宋三朝志六部十卷
宋两朝志一部一卷
宋四朝志六部五卷
宋中兴志二十一家二十一部二十九卷
古文孝经一卷
 崇文总目汉侍中孔安国注 班固
艺文志有孝经古
 文孔氏一篇二十二章本出屋壁中前世与郑康成 …… (第 3b 页)
  右孝经
汉志一家十八篇(五经杂讲/)
隋志二十九部三百五十九卷(亡书四家/十七卷)
唐志十九家二十六部三百八十一卷(失姓名一家赵/英以下不著录)
(十家一百/二十七卷)
宋两朝志二家七十九卷
宋四朝志四家一百九十五卷

宋三朝志十五家一百七十一卷
宋中兴志二十二家一百四十九卷
白虎通德论十卷
 崇文总目 后汉班固
撰章帝建初四年诏诸儒会白
 虎观讲议五经同异诏集其事凡十四篇
  陈氏曰章帝诏诸儒讲议五经同异五官中 …… (第 11a 页)
  虎议奏盖用宣帝石渠故事石渠议奏今不传矣

   班固
传称撰集凡四十四门
  容斋洪氏随笔曰晋唐至今诸儒训释六经否则
  自立佳名盖各以百数其书曰传曰解曰 …… (第 11b 页)
  秋有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虞卿微传三曰通如

  洼丹易通论名为洼君通 班固
白虎通应劭风俗
  通唐刘知几史通韩滉春秋通凡此诸书唯白虎
  通风俗通仅存耳又如郑康成作毛诗笺申明 (第 12a 页)
  旋即放失无复存者况其书哉今裒集数种姑以

  补书目之阙焉尔
  陈氏曰刘歆 班固
虽以礼乐著之六艺略要皆非
  孔氏之旧也然三礼至今行于世犹是先汉旧传
  而所谓乐六家者影响不复存矣 (第 3a 页)
 观省有知说者各尽所能褒乃复上疏具陈礼乐之

 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召元武司马 班固
问改定礼
 制之宜固曰京师诸儒多能说礼宜广招集共议得
 失帝曰谚言作舍道旁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
  (第 4b 页)
讼亘生疑异笔不得下昔尧作大章一夔足矣乃召
 褒诣嘉德门令小黄门持 班固
所上叔孙通汉仪十
 二篇敕褒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便
 可施行于南宫东观尽心集作褒既受命乃次 (第 4b 页)
 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
 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
 雄作十三章(韦昭曰臣 班固
自谓也作十三章后/人不别疑在苍颉下篇三十四章中)
 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
 字 (第 3a 页)
  信可也所载事迹以同时之人考之自不可诬亦
  何可尽废云
汉志九家四百一十一篇(元附春秋今/釐入史门)
  按 班孟坚
艺文志七略无史类以世本以下诸书
  附于六艺略春秋之后盖春秋即古史而春秋之 …… (第 4b 页)
  尽置之正史之首云
隋志六十七部三千八十三卷(通计亡书合八十/部四千三十卷)

唐志正史集史七十五家九十六部五千一百有七卷
宋三朝志二十六部二千一十卷
宋两朝志六部五百五十六卷
宋四朝志一十三部一千一百六十七卷
宋中兴志三十九家四十二部二千八百七十七卷
  右正史
 隋经籍志自史官放绝作者相承皆以班马为准汉
 献帝雅好典籍以 班固
汉书文繁难省命颍川荀悦 …… (第 5b 页)
  三王世家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龟策傅靳蒯
  列传等十篇元成间褚少孙追补及益以武帝后
  事辞旨浅鄙不及迁书远甚迁书旧裴骃为之解
  云 班固
常讥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
  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 …… (第 9b 页)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非空言也固不察其心而骤
  讥之过矣
  陈氏曰汉太史令夏阳司马迁子长撰宋南中郎
  参军河东裴骃集注按 班固
云迁据左氏国语采
  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迄于大汉斯 …… (第 10b 页)
  孰能之

  李方叔师友读书记曰司马迁作史记大抵讥汉
  武帝所短为多故其用意远扬雄 班固
之论不得
  实(见 (第 12a 页)
班固
司/马迁传)秦始皇本纪皆讥武帝也可以推求
  史记其意深远则其言愈缓其事繁碎则其言愈
  简此诗春秋 …… (第 12a 页)
  故俱不行春秋得仲尼挽之于前左氏推之于后
  故其书与日月并传不然则一卷事目安能行于
  世自春秋之后惟史记擅制作之规模不幸 班固
  
非其人遂失会通之旨司马氏之门户自此衰矣
  先公曰太史公整齐世传论次其文七年而遭李
  陵之祸于是述 …… (第 16a 页)
  一十三年之书(年数张/守莭说)以七年而成

前汉书一百卷
  晁氏曰后汉元武司马 班固
续司马迁史记撰十
  二帝纪八年表十本志七十列传起高祖终于王
  莽之诛二百三十九年凡八十馀万字固既 …… (第 16b 页)
  故其文章首尾皆善而中间颇冗琐良由固之才
  视数子微劣耳固之自叙称述者岂亦谓有所本
  欤
  陈氏曰汉尚书郎扶风 班固孟坚
撰唐秘书监京
  兆颜师古注本传称字籀恐当名籀而以字行也 …… (第 17a 页)
  李方叔师友谈记曰左氏传春秋二百四十二年
  其书止十九万言太史公史记上自黄帝下至汉
  武三千馀年止七十万言而 班固
汉书十二帝间
  二百三十年乃一百万言虽称良史善叙事至于
  案牍之文卑陋之事悉皆载之其失春秋之旨远 …… (第 18a 页)
  矣春秋盖万言而已

  夹漈郑氏曰 班固
浮华之士全无学术专事剽窃
  肃宗问以制礼作乐之事固对以在京诸儒必能
  知之倘臣邻皆如此则顾问何取 …… (第 18b 页)
  所陈惟窃叔孙通十二篇之仪以塞白而已倘臣
  邻皆如此则奏议何取焉肃宗知其浅陋故语窦
  宪曰公爱 班固
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固于
  当时已有定价如此人才将何著述史记一书功
  在十表犹衣裳之有冠冕木水 (第 18b 页)
之有本源 班固
不 …… (第 18b 页)
  也后世众史脩书道旁筑室掠人之文窃铃掩耳

  皆固之作俑也固之事业如此后来史家奔走
  固
之不暇何能测其深浅迁之于固如龙之于猪
  奈何诸史弃迁而用固刘知几之徒尊班而抑马
  且善学司马迁者 …… (第 19b 页)
 之文何施于著述殆非迁彪之意况谓为赞岂有
  褒词后之史家或谓之论或谓之序或谓之撰或
  谓之评皆效 班固
臣不得不剧论固也
  又曰颜师古解汉书所以得忠臣之名者以其尽 …… (第 20a 页)
 后人不能易其说纵有措辞易说之者如朝月晓
  星不能有其明也(详见经录左/氏传条下)
  容斋洪氏曰 班固
著汉书制作之工如英茎咸韶
  音节超诣后之为史者莫能及其髣髴然至后汉
  中所载固之文章断然如出两手 …… (第 20b 页)
  水心叶氏曰前汉虽有太史令司马迁以为百年
  之间遗文古事靡不毕集䌷石室金匮自成一家
  然朝廷之上本无史官可考 班固
亦不过缀辑所
  闻为书赖其时天下一家风俗稍质流传不至甚 …… (第 23a 页)
  广蔡邕父子竟不能成书故一代典章终以放失
  范晔类次齐整用律精深但见识有限体致局弱
  为可恨耳其序论欲于 班固
之上增华积靡缕贴
  绮绣以就篇帙而自谓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 …… (第 23b 页)
  里前辈多称其善而书亦不传近永康陈亮亦颇
  有意焉仅成论赞数篇见集中而书实未尝修也
  水心叶氏曰陈寿笔高处逼司马迁方之 班固

  少文义缘饰尔要终胜固也近世有谓三国志当 …… (第 25a 页)
  望之著明统论非之见于国史近世张栻经世纪
  年直以先主上继献帝为汉而附魏吴于下方皆
  是物也今庐陵贡士萧常潜心史学谓古以 班固
  
史为汉书范晔史为后汉书乃起昭烈章武元年
  辛丑尽少帝炎兴元年癸未为续后汉书既正其
  名复择注文之 (第 26b 页)
  重加修定藏于家永叔没后朝廷闻之取以付国

  子监刋行国史称其可继 班固
刘向人不以为过
  特恨其晋出帝论以为因濮园议而发云
  陈氏曰欧阳子之说曰昔孔子作春秋因乱世而
  (第 19a 页)
 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三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
 经籍考二十
  史(编年/)
汉纪三十卷
  晁氏曰汉荀悦撰 班固
作汉书起高祖终孝平王
  莽之诛十二世二百四十二年为纪表志传凡八 …… (第 1a 页)
  误而印本尤甚衍文助语乱布错置往往不可句
  读或又增以子注音切并非所当有而近岁江浙
  印本号为曾经校雠其实与天圣市刻相似间用
   班固
书窜改悦语而又非固书本文按悦为此纪
  固不出班书然亦时有所删润而谏大夫王仁侍
  中王闳谏疏班书皆 …… (第 2a 页)
  人谓校误书犹风庭扫叶随扫随有讵不信邪自

  司马迁创改春秋记事之体为本纪世家表志列
  传而 班固
因之至悦始能复古学者甚重其书袁
  宏干宝以下皆祖述焉事日月年之相系在史家
  固良法也而传录岁久卒 …… (第 3a 页)
  吁可敬畏也然今以唐纪视汉纪其纸叶盖多八
  九视周纪滋益多于斯文奚累焉而或者弗察强
  以繁省论文晋张辅遽谓 孟坚
不及子 (第 19b 页)
孟坚

  及子长固也岂在文之繁省乎此儿童之见耳 …… (第 19b 页)
  有所发明则著之其言邵氏以数推之去外丙仲
  壬之年乃合于尚书成汤既殁太甲元年之说今
  按孔氏正义正谓 班固
不见古文谬从史记而章
  衡通载乃云以纪年推之外丙仲壬合于岁次尚
  书残阙而正义之说误盖三代而上帝 …… (第 25a 页)
  为之者但恐其所经世之意未离乎功利术数之
  间则非笔削之本意耳(答詹/师书)语录伯恭大事记辨
  司马迁 班固
异同处最好大抵谦不敢任作书之
  意故左传通鉴已载者不复载其载者皆左传通
  鉴所无者耳有大纤巧处如 (第 38b 页)
 皆有史传自史官旷绝其道废坏汉初始有丹书之
 约白马之盟武帝从董仲舒之言始举贤良文学天
 下计书先上太史善恶之事靡不毕集司马迁 班固
 
撰而成之股肱辅弼之臣扶义俶傥之士皆有记录
 而操行高洁不涉于世者史记独传夷齐汉书但述
 杨王孙之俦其 …… (第 3b 页)
  类之书足相紊乱又如文史与诗话亦能相滥编
  书之家多是苟且有见名不见书者有看前不看
  后者尉缭子兵书也 班固
以为诸子类寘于杂家
  此之谓见名不见书隋唐因之至崇文目始入兵 …… (第 6b 页)
  八卷大抵不殊按此则晋以前初未有此也然刘

  向 班固
所录并著周书七十一篇且谓孔子删削
  之馀而司马迁记武王克殷事盖与此合岂西汉
  世已得入中秘其后稍 …… (第 9b 页)
  为吴均依托为之
  陈氏曰卷末言洪家有刘子骏书百卷先父传之
  歆欲撰汉书杂录汉事未及而亡试以此记考校
   班固
所作殆是全取刘书有少异同耳固所遗不
  过二万馀言今抄出为二卷以裨汉书之阙所谓
  先父者歆之于向也 …… (第 14b 页)
 按洪博闻深学江左绝伦著书几五百卷本传具
  载其目不闻有此书而向歆父子亦不闻其尝作
  史传于世使 班固
有所因述亦不应全没不著也
  殆有可疑者岂惟非向歆所传亦未必洪之作也
东观汉记十卷
  陈氏曰汉谒者 (第 15a 页)
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撰初
   班固
在显宗朝尝撰世祖本纪功臣列传载记二
  十八篇至永初中珍騊駼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 …… (第 15a 页)
  诸儒所引参之以袁宏后汉纪范晔后汉书粗为

  全具其疑以待博洽君子按显宗命 班固
为兰台
  令史迁为郎撰光武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
  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永宁元年太后又诏刘珍与
   (第 16a 页)
  晁氏曰不题撰人记王母降

汉武故事二卷
  晁氏曰世言 班固
撰唐张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
  武故事王俭造
飞燕外传一卷
  晁氏曰伶玄撰茂陵卞理藏之于金縢漆枢王莽 (第 2a 页)
 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武帝时计书既上太史郡
 国地志固亦在焉而史迁所记但述河渠而已其后
 刘向略言地域丞相张禹使属朱贡条记风俗 班固

 
因之作地理志其州国郡县山川夷险时俗之异经
 星之分风气所生区域之广户口之数各有攸叙与
 古禹贡周官所 …… (第 6a 页)
  以事系年儒学之士皆能为之惟有志难其次莫

  如表所以范晔陈寿之徒能为纪传而不敢作表
  志志之大原起于尔雅司马迁曰书 班固
曰志蔡
  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说馀史并
  承 (第 33a 页)
班固
谓之志皆详于浮言略于事实不足以尽
  尔雅之义臣今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名
  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 …… (第 33a 页)
  不一故杜岐公通典之书五者居十之八然杜公
  生贞元间故其所记述止于唐天宝今通志既自
  为一书则天宝而后宋中兴以前皆合陆续铨次
  如 班固
汉书续史记武帝以后可也今通志此五 …… (第 34a 页)
  疏略如此乃自谓虽本前人之典而亦非诸史之
  文不亦诬乎夹漈讥司马子长全用旧文间以里
  俗采摭未备笔削不遑又讥 班孟坚
全无学识专
  事剽窃自高祖至武帝七世尽窃迁书不以为惭
  至其所自为书则不堪检点如此然则著述岂易 (第 34b 页)
 八篇隋唐皆九卷今别本或为十卷
  晁氏曰谊著事势连语杂事凡五十八篇考之汉
  书谊之著书未尝散轶然与 班固
所载时时不同
  固纪云掇其切于世者容有润益刋削无足怪也
  独其说经多异义而诗尤甚以驺虞为天子之囿 …… (第 8b 页)
  柔而不决其论则曰人之性善恶混盖雄规矩窄
  狭道即性也言性已错更何所得
  陈氏曰凡十三篇篇各有序本在卷末如 班固

  传然今本分冠篇首自宋咸始李轨注本历景祐
  嘉祐治平三降诏更监学馆阁两制校定然后板
  行与 …… (第 10b 页)
  渐演元吴秘音义七家为此书自庆历至元丰凡
  三十年始成其直云宋者衷也小宋者惟干也惟
  干渐秘皆国朝人温公说元曰 班固
称诸儒或讥
  扬雄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僣号称王
  余亦私怪雄不赞易而别为元易之道其于天人 (第 19a 页)
 崇文总目唐刘贶撰以刘向著说苑二十篇时汉史
 未行故汉事颇缺贶因采其所遗亡凡十篇云
盐铁论十卷
  晁氏曰汉桓宽撰按 班固
曰所谓盐铁议者起始
  元中徵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
  酒𣙜均输务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 …… (第 5a 页)
  是以予于仲淹独深惜之而有所不假于三子是
  亦春秋责备贤者之遗意也可胜叹哉
  朱子语录问董子文中子如何曰仲舒本领纯正
   班固
所谓醇儒极是行于天下国家事业恐未必
  如仲淹仲淹识见高明如说治体处极高了但于
  本领处如古人明德 (第 19a 页)
  后差不伦恐行圭书或有附益云

  巽岩李氏曰艺文志二十六篇今十四篇崇文总
  目以为其八篇亡特存此十四篇耳某谓刘向父
  子及 班固
所著录者或有他本此盖后世所依托
  也熊既年九十始遇文王胡乃尚说三监曲阜时
  何邪又文多残阙卷第与 …… (第 3a 页)
  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又按史记货殖传
  徐广注计然范蠡师名研裴骃曰计然葵邱濮上
  人姓辛字文子默希子引以为据然自 班固
时已
  疑其依托况未必当时本书乎至以文子为计然
  之字尤不可考信
墨希子注文子十二卷 …… (第 17a 页)
  子一章为之解景迂尝难之其序略曰某晚玷先
  生荐贤中安敢与先生异论然先生许我不苟同
  翰墨具在
鹖冠子八卷
  晁氏曰 班固
载鹖冠子楚人居深山以鹖羽为冠
  著书一篇因以名之至唐韩愈称爱其博选学问 …… (第 27a 页)
  其首篇出庄子而益以庸言盖周所云者尚不能

  有事实又况取其语而益之者其为空言尤也刘
  向 班固
录书无亢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
  传注以教于世不亦惑乎按唐天宝元年诏号亢
  仓子为洞灵真经然求 (第 30b 页)
  于献帝逊位之年而此云黄初末到京师岂史之
  误乎此本富顺李氏家藏书谬误殆不可读因为
  是正其甚者疑则阙焉
  高氏子略曰 班固
艺文志名家者流录尹文子其
  书言大道又言名分又曰仁义礼乐又言法术权
  势大略则学老氏而杂申韩也其 …… (第 12a 页)
  能无所失其长盖或有见于圣人而所失盖各奋
  其私知故明者审取舍之而已然则析之书岂可
  尽废哉左传曰驷歂杀析而用其竹刑 班固
录析
  书于名家之首则析之学盖兼名法家也今其大
  旨讦而刻真其言无可疑者而其间时剿取他书
  颇 …… (第 15b 页)
  行事固莫能详观其立言其曰天于人无厚君于
  民无厚又曰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其意义盖
  有出于申韩之学者矣 班固
艺文志乃列之名家
  列子固尝言其操两奇之说设无穷之辞数难子
  产之法而子产诛之盖既与左氏异矣荀子 …… (第 16a 页)
  亦卑陋无过人处
  石林叶氏曰吾尝从赵全佥得随巢子一卷其间
  乃载唐太宗造明堂事初不晓名书之意因读
  固
艺文志墨家有随巢子六篇注言墨翟弟子乃
  知后人因公输之事假此名耳
晏子春秋十二卷
  晁氏曰齐晏婴 …… (第 23a 页)
  子者观二子之言略尽矣故掇其大要著之篇
  柳氏辩鬼谷子曰元冀好读古书然甚贤鬼谷子
  为其指要几千言鬼谷子要为无取汉时刘向
  固
录书无鬼谷子鬼谷子后出而险盭峭薄(盭音/戾)
  恐其妄言乱世难信学者宜其不道而出之言纵
  横者时 …… (第 26a 页)
  可禦予尝观于阴符矣穷天之用贼人之私而阴
  谋诡秘有金匮韬略之所不可该者而鬼谷尽得
  而泄之其亦一代之雄乎按刘向 班固
录书无鬼
  谷子隋志始有之列于纵横家唐志以为苏秦之
  书然苏秦所记以为周时有豪士隐者居鬼谷自
  …… (第 27a 页)
  无向博极群书但择焉不精不止于文字脱误而
  已惟太史公史记所采之事九十有三则明白光
  艳悉可稽考视向为有间矣
  高氏子略曰 班固
称太史公取战国策楚汉春秋
  陆贾新语作史记三书者一经太史公采择后之 (第 31a 页)
  此人越但用半策便以致霸是功重于范蠡而书
  籍不见其名史迁不述其传乎颜师古曰蔡说谬
  矣古今人表计然列在第四等一名计研 班固
宾 …… (第 2b 页)
  盖事而庄子亦载子华子见昭僖侯一则此其姓
  字之所从出昭僖与孔子不同时然庄子固寓言
  而家语亦未可考信 班固
古今人表亦无之使果
  有其人遇合于夫 (第 13a 页)
班固
岂应见遗也其文不古 (第 13a 页)
  陈氏曰称东方朔撰张茂先传
十洲记一卷

  晁氏曰汉东方朔撰 班固
赞言朔之谈谐逢占射
  覆其事浮浅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世好事者
  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岂谓此书之类 (第 3b 页)
 气而无其形者此精微之独异也
汉志六家一百二十二卷
隋志五行二百七十二部合一千二十二卷
唐志五行六十家一百六十部六百四十七卷(失姓名/六十五)
(家袁天纲以下不著录二/十五家一百三十二卷)
宋三朝志五行四百四十二部一千四百九十七卷

宋两朝志五行一百一十五部一百六十一卷
宋四朝志五行一百三十四部三百九十二卷
宋中兴志五行八十二家八十八部二百八十六卷
宋中兴志蓍龟三十三家三十六部一百一卷
宋中兴志杂占八十家八十四部一百七十五卷
宋中兴志形法九十五家一百四部二百六十八卷
  陈氏曰自司马氏论九流其后刘歆七略 班固

  文志皆著阴阳家而天文历谱五行卜筮形法之 (第 6b 页)
  庚予为天王之语绝相类岂古之卜者各有此等
  书邪
  石林叶氏曰吾家有焦贡易林京房易二书大抵
  皆卜筮阴阳气候之言不复更及易道考之 班固

  
儒林传汉初传易大抵皆本之田何而焦贡独得
  隐士之说以授京房贡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
  即以其学出孟 (第 10b 页)
  书数十万言魏武削其繁剩笔其精粹成此书云
  其序略曰吾读兵书战策多矣武所著深矣
  水心叶氏曰按司马迁称孙子十三篇两言之而
   班固
志艺文乃言孙武子兵法八十二篇又吴起
  四十八篇而今吴起六篇而已又今中庸一篇而
  志称四十九篇岂昔 (第 9a 页)
所谓篇者特章次之比非今
  粹书也然迁时已称十三篇而刘歆 班固
在其后
  反著八十二篇以火攻用间考之疑孙子亦有未 (第 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