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載記類
 山西通志卷二百十二
  艺文(三十/一) (序一/)

  史记集解序         裴 骃 班固
有言曰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
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前汉详矣至于采经
摭传分散数家之事 …… (第 1a 页)
  资治通鉴音注序       胡三省
古者国有史以纪年书事晋乘楚梼杌虽不可复见春
秋经圣人笔削周辙既东二百四十二年事昭如日星
秦灭诸侯燔天下书以国各有史刺讥其先疾之尤甚
诗书所以复见者诸儒能藏之屋壁诸国史记各藏诸
其国国灭而史从之至汉时独有秦记太史公因春秋
以为十二诸侯年表因秦记以为六国年表三代则为
世表当其时黄帝以来牒记犹存具有年数子长稽其

历谱牒终始五德之传咸与古文乖异且谓孔子序书
略无年月虽颇有然多阙夫子之弗论次盖其慎也子
长述夫子之意故其表三代也以世不以年汲冢纪年
出于晋太康初编年相次起自夏殷周止魏哀王之二
十年此魏国史记脱秦火之厄而晋得之子长不得见
也子长之史虽为纪表书传世家自 班孟坚
以下不能
易虽以纪纪年而书事略甚盖其事分见志传纪宜略
也自荀悦汉纪以下纪年书事世有其人独梁武帝通 (第 35a 页)
  张同云先生闲存斋集序
振古文章之盛莫先于吾晋曾南丰谓二典三谟亦皋
夔辈人所作是已而禹贡一篇载锡元圭告成功之事
当在帝舜摄政时孔子删定以冠夏书之编圣人复起
无以易之矣 班孟坚
沟洫志备录之未敢增减一字良
有以也然则陶唐虞夏之文非吾晋孰与归乎三代而 (第 47a 页)
禹复之曰俞斯可哲矣惟协于帝者舜之德而敷于四
海者禹之德然也犹曰其名如是其德亦如是若刘宽
之宽 班固
之固申屠刚之能刚谢安之能安皆名象其
德也若以是为不侔则重华之下尤不侔矣正不可若
是其拘也或曰孟子为信 …… (第 9b 页)
德形容藻被歌颂察之上代则奚斯吉甫之
徒鸣玉銮于前视之中古则相如王褒之属驰金羁于
后绝景扬光清埃继路故 班固
称汉成之世奏御者千
有馀篇文章之盛与三代同风由是言之斯乃臣子旧
职国家通议不可辍也臣虽不敏敢不勉乎乃 (第 46b 页)
   (希逸琴论曰神/人畅尧帝所作)
清庙穆兮承予宗百寮肃兮于寝堂醊祷进福求年丰

有𩐿在坐㩽予为□在元中钦哉昊天德不隆承命任
禹写中宫

  宝鼎诗            班 固
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宝鼎见兮色纷缊
焕其炳兮被龙文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

  汾阴 (第 1b 页)
  墓志以为出元庆之手疑其客游泽洪之幕或预

  编摹然别无显證未之详也叙水道者禹贡以下
  司马迁作河渠书 班固
作沟洫志皆全史之一篇
  其自为一书者则创始于水经然标举源流疏證
  支派而已未及于疏浚堤防之事也单 (第 26b 页)
  自序
昔荀卿子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
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于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然
则考制度审宪章博闻而强识之固通儒事也诗书春
秋之后惟太史公号称良史作为纪传书表纪传以述

理乱兴衰八书以述典章经制后之执笔操简牍者卒
不易其体然自 班孟坚
而后断代为史无会通因仍之
道读者病之至司马温公作通鉴取千三百馀年之事
迹十七史之纪述萃为一书然后学者 …… (第 12b 页)
作五行傅 班孟坚
而下踵其说附以各代證应为五行
志始言妖而不言祥然则阴阳五行之气独能为妖孽
而不能为祯祥乎其亦不达理矣 (第 46a 页)
  法取之以自丰非县官经费所𣙜也
孝惠高后时吴有豫章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盗铸钱
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
  班固
赞曰吴王擅山海之利能薄敛以使其众逆乱
 之萌自其子兴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山海不以封盖
 防此矣
武帝元狩 (第 5b 页)
  必释其所有责其所无如贤良文学之说矣太史
  公平准书云令远方各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
  者为赋而相灌输此说疑未明 班孟坚
采其语曰
  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而相灌
  输此说涣然矣盖作如异时三字是谓驱农民以
  (第 7b 页)
 司以策过杨素素怒曰周孔更生尚不得为秀才刺
 史何忽妄举此人素志在试退正玄乃手题使拟司
 马相如上林赋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班固
燕然山铭
 张载剑阁铭白鹦鹉赋曰我不能为君住宿可至未
 时令就正玄及时并了素大惊曰诚好秀才其弟正
  (第 32a 页)
  三年之丧而乃欲立此法以律从学干禄之士乎
阳朔二年诏曰古之立太学将以传先王之业流化于
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渊源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
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否则学者无述焉为下所轻非

所以尊道德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丞相御史其
与中二千石二千石杂举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观
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
(常员之外/更开此路)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
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奏起明堂辟廱
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
  班固
儒林传赞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
 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馀年传业者寖盛枝 …… (第 25a 页)
  大夫从祠东封还登明堂上寿所言如此则所指
  者疑此明堂耳意河间献王所对之地亦是其处
  非养士之辟廱也 (班固
汉书武帝赞有兴太学之/说然董仲舒传只言后武帝立)
  (学校之官皆自仲舒发/之明元未尝有庠序也)至成 (第 27a 页)
帝时刘向所言则专
  为庠序而设然 班固
礼乐志言世祖受命中兴乃
  立明堂辟廱显宗即位躬行其礼宗祀光武皇帝
  于明堂养三老五更于辟廱威仪既 …… (第 27a 页)
  士弟子授业之所析为二处与古异要之太学与

  辟廱固不可析为二处养老大射其与传道授业
  亦岂二事哉
  班固
辟廱诗乃流辟廱辟廱汤汤圣皇莅止造舟为
 梁皤皤国老乃父乃兄抑抑威仪孝友光明
  致堂胡氏曰明帝幸辟廱 (第 36b 页)
  郡国乡党之学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术当为/遂古者)
(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朝夕坐于门门侧之堂谓之/塾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党属于乡遂远郊)
(外/)比年入学(每年来/入也)中年考校(中犹间也乡遂大夫间/岁则考学者之德行道)

(艺周礼三岁/大比乃考焉)一年视离经辨志二年视敬业乐群五年
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𩔖通
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趣向也知𩔖知事义)
(之比强立临/事不惑也)
  礼书曰说文闾里门也尔雅曰门侧之堂谓之塾
  尚书大传曰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
   班固
食货志曰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
  塾(详见/下文)盖古者合二十五家而为之门塾坐上老 …… (第 1b 页)
  其道此则学之功也
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

学也頖宫周学也(言鲁得立四代之/学注见大学考)
  班固
汉书食货志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
 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
 邻长位下士自此以 …… (第 5b 页)
 鲍德为南阳太守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黉舍备俎
 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
 莫不劝服
  班固
东都赋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
 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第 9b 页)
其中)后于兰台置令史十
八人(秩百石属/御史中丞)又选他官入东观皆令典校秘书或撰
述传记(后汉明帝以 班固
为兰台令史撰光武本纪及/诸传记又以傅毅为兰台令史 (第 32b 页)
班固
贾逵等) …… (第 32b 页)
郎汉东京图书悉在东观故使名儒硕学入直东
观撰述国史谓之著作东观皆以他官领焉盖有著作
之任而未为官员也 (兰台令史班固
傅毅洛阳令陈崇/长陵令尹敏司隶校尉孟冀及杨)
(彪等著/作东观)魏明帝太和中始置著作郎官隶中书省专掌 (第 34a 页)
绍兴三年置国子监十二年置祭酒十三年始复建
太学隆兴并省司业不与祭酒并除乾道七年乃并除
如故
国子博士 班固
云按六朝时往往有博士掌通古今(又/曰)
(博士秦官/汉因之)汉博士多至数十人冠两梁(文帝时博士朝/服 (第 17b 页)
汉明帝性褊察尝以事怒郎乐崧)
(崧走入床下上将杖撞崧崧曰天子穆穆诸侯皇皇未/闻人君自起撞郎上乃舍之又 班固
二代位不过郎又) (第 16b 页)
名司
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初韩安国以护军将军击/匈奴赵充国以大将军都)
(尉击武/都也)汉东京省 班固
为大将军中护军𨽻将军幕府
非汉朝列职魏武帝为丞相以韩浩为护军史奂为领 (第 31b 页)
  见于立法之初自隋唐以来一以科目为仕进之
  涂而中正九品之说久废矣想当时必以人物之
  贤愚优劣分为九等之目如 班固
古今人表之类
  但史所不载无由知之然决与此官制之九品不 (第 37b 页)
  而杂以方士之说曰泰一曰五帝丛杂而祀之皆
  谓之郊天太史公作封禅书所序者秦汉间不经
  之祠而必以舜𩔖上帝三代郊祀之礼先之至
  孟坚
则直名其书曰郊祀志盖汉世以三代之所
  郊祀者祀泰一五帝于是以天为有六以祀六帝 (第 5a 页)
 之事以至三代郊祀之礼然后及秦汉间不经之
  祠且历叙始皇孝武所得燕齐方士怪诞矫诬之
  说共为一书 班孟坚
遂取以作汉郊祀志盖秦汉
  之君不能明理以古先圣王报本反始之大典视 (第 41a 页)
之百僚师尹其勉修厥职顺行时令敬若昊天以绥兆

  班固
东都赋明堂诗于昭明堂明堂孔阳圣王宗祀
 穆穆煌煌上帝宴享五位时序谁其配之世祖光武
 普天率土各以其职 (第 27a 页)
  祀后土
夏以五月祭地祗
殷以六月祭地祗
周制夏日礼地祗于方丘(曲礼天子祭天地疏曰地神/有二岁有二祭夏至之日祭)

(昆崙之神于方泽一也夏正之月祭神州地祗于北郊/二也或云建申之月祭之与郊天相对又曰知方岳之)
(神是昆崙者按地统书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崙又云/其东南方五千里曰神州以此言之昆崙在西北别统)
(四方九州其神州者是昆崙东南一州耳于一州中更/分为九州则禹贡之九州是也其配地之神孝经纬既)
(云后稷为天地之主则后稷配天南郊又配地北郊则/周人以喾配圜丘亦当配方泽也 张骞赞 班固
曰禹)
(本纪言河出昆崙昆崙高二千五百里馀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自张骞使大夏之后穷河源恶睹所谓昆)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