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編年類
法制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正史類
列傳類
 

 贵妃仪仗凤旗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贵妃仪仗凤旗红黑二色缎为之各 二馀
俱如
 皇贵妃仪仗凤旗之制
 妃采仗凤旗同 (第 96b 页)
 

  职官甲二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甲前后及护肩各绣团蟒一裳幅团
  蟒 二馀
俱如职官甲一之制文三品以下骁骑参
  领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乡君额驸直省副将以下
  皆被之 (第 31b 页)
  岁逢令节荐新物一二三品官每案时果四庶羞
  四羹饭具四品至七品官每案时果二庶羞二八
  品九品官每案时果庶羞各 二馀
同是日夙兴主
  妇洁办果馔主人盛服率族姓子弟入庙然镫洒
  埽设案室前讫盥洗启室子弟分陈匙箸壶盏之 (第 16a 页)
  纛四旗十大刀二豹尾枪二明舆一乘马六(世子/减绣)
  (花伞二立瓜卧瓜骨朵吾仗纛旗豹尾枪各二加/红伞一郡王复减红伞一大刀 二馀
均与亲王同)
  东西分列封使及府门下马正使持
节前行府属引赞引王朝服迎于大门外道右跪候过
  兴随 (第 2b 页)
 之间置五堰堤塞之令宣歙金陵九阳江之水由分
 水银林二堰北决于芜湖其方略可谓至备矣然今
 所谓百渎在宋时县令楼阅所浚治者止四十有
 馀
皆湮塞今湮塞者又不知其几而五堰至唐末巳
 废自是宣歙诸水不复决于芜湖而反东注于太湖
 矣太湖上当众水 (第 5a 页)
山县居其八青浦县居其 二馀
俱隔远兹欲止于二县
雇募则三万五千馀人恐难足数议于昆山县每里崔
夫三十名清浦嘉定长洲三县各每里雇夫二 (第 80a 页)
 会于铜柱滩口(黔江即乌/江见后)
大江既会黔江又东北至南沱折西北流二十里复东
 北又东南而东流北岸受小水二(曰渠溪河出忠州百/西北山西南流 二)
 (馀
里经酆都县北境又西南至北涪镇之西/入江 曰马滩河出酆都北山西南流入江)南岸受
 小水二(曰罗云溪北 (第 7b 页)
 洛下酬以税缗所用沉币之舫则以车远运沁河渡
 口贞元十一年济源令张洗字濯缨睹庙中楸槐数
 本为大风所拔用其材制祭器凡百二十有 二馀

 造双舫云按尔雅祭川曰浮沉郭景纯注以为投祭
 水中或浮或沉语焉未之详也碑文谓沉币双舫盖 (第 29a 页)
  将马伏保正法外伏思田五一犯胆敢私复新教
  纠夥滋事抗拒官兵不法已极今因受伤自毙而
  逆党头人五犯就戮者三人仅存其 二馀
贼自必
  势成瓦解现在窜往余家沟一带之贼数十人不
  过苟延残喘惟是余家沟系通李羊川官川之路
   (第 6b 页)
后二日苑
内夜有钟声二百馀响生天之应显然也)
五观(上谓劭曰吾有五子三子不才劭进曰黄帝二十五子同
姓者
二馀
皆异德尧十子舜九子皆不肖夏有丨丨周有三监)闭目凝思盘中之肉辄
为仆从所啖(劭笃好经史用思既专性颇恍惚 (第 3b 页)
   二扇二各饰圆金四男旗六扇二各饰圆金三
   馀视子京官一品视子二品视男三品扇二各
   饰圆金 二馀
视二品四品旗四扇二各洒以金 …… (第 4b 页)
 兵拳雁翎刀刑杖馀视提督副将旗六黄伞一
   扇二黄棍回避肃静牌各二参将游击都司旗
   四扇一桐棍 二馀
视副将守备减牌馀视都司
   驻防将军视内都统副都统以下官均与京官 (第 6a 页)
   五品官之丧发引陈鞍马二匹初祭大祭皆用

   楮帛一万二千馔筵四席羊 二馀
与四品官同
   (以上扛舆皆/髹以朱红)○六七八品官之丧覆棺用青蓝
   素绮为帷舁夫三十二人守茔 (第 3b 页)
   后寝五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五间基高一尺
   四寸共屋五重殿不设屏座梁栋绘金采花卉
   四爪云蟒金钉压脊各减亲王七之 二馀
与亲
   王府同○郡王府制与世子府同○贝勒府制
   基高三尺正门一重启门一堂屋五重各广五
    (第 4b 页)
   青绛云绮各二制如龙凤旗赤黑素旗各二皆

   素云绮为旗立瓜卧瓜吾仗各二制均如前○
  贵妃曲盖车舆色用金黄无素方扇金黄凤旗
   馀
制一如
  皇贵妃○
  妃采仗翟舆一轻舆一车一拂尘二炉一香合一
   洗一水盂一瓶二交倚一方几一金 …… (第 25b 页)
   尺五寸上高五寸辕二长丈四尺肩竿长五尺
   舁以四人舆顶车顶皆铜质饰金○
  嫔采仗无拂尘无青色花伞二素扇二凤旗 二馀
   
制与
  妃同 (第 26a 页)
  双龙扇二(六/)
  黄缎为之蓝缘馀如双龙扇一之制
  双龙扇三(六/)
  黄缎为之蓝缘销金升降龙 二馀
如双龙扇一之
  制
  单龙扇(十六/) (第 10a 页)
 若干减去若干不得仍前多索永著为例又定福建
  招商行引(谨按雍正五年即招水/商行销是年始行请引)每年额颁正引
  五十四万五千六十有 二馀
引四十万三千百六 (第 20a 页)
米,外任宣慰司军官杂职等官,俸钞十分中减三分,馀七分改支至元钞,随朝衙门、行省、宣慰司史员传钞减,加 二馀
钞与,至元钱十两以下,每月与俸米五斗。

  延祐七年,定随朝官史俸,以十分为率,给米三分。军官差
军民南去。侃追贵,过宿迁县,夺军民万馀人而还。赐金符,为徐、邳二州总管。贵以兵三万入寇,侃出战,斩道 二馀
级,夺战船二百。

  至元二年,有言当解史天泽兵权者,天泽遂迁他官,侃亦调同知滕州。三年,侃上言
肤功』!八月,从逊克尔宗峰脊偕额森特等分左右上攻,登碉顶,纵火焚其寨落;风大作,火炽,毁平房、碉百卡 二馀。
又旁抄逊克尔宗西,直逼贼寨;官兵踊跃,有竖梯上者、有凿墙进者、有从缺处跃入者,贼穴地匿,不敢出。得旨 (第 195 页)
  先是,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台邑周令(钟瑄)创树木栅,周围二千一百四十七丈,辟建七门。乾隆初年(一七三六),七门始易以石;但事属草创,未能完备。元枢抵台后,巡阅城垣,现存木栅岁久半多朽烂,城基间为民人侵占;历年既远,难以根究。所树刺竹亦多残拔,存者无几:殊无以资捍卫。元枢伏念台郡为海外重地,城垣为卫郡之要事;首宜修建,以护居民。除将旧栅修其残缺外,又将被侵旧址,逐为清釐;仍恐有碍居民庐墓,因其地势酌为变通,以期无扰。复念向来只有木栅一层,致被残拔;是以于旧栅之内,按照城基另建木城,比旧栅加高三尺。又于新旧木栅之中酌留空隙丈 二馀
地,密种刺竹、珊瑚、箖投。有关扼要处所,各建敌台一座,安置位于上;雉堞一如城楼式,共计一十有八座。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