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地理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涨泄而之西良得策也南旺分水地形最高所谓水
 脊也潘宫保河防一览曰南旺地高决诸南则南流
 决诸北则北流惟吾所用耳当春夏粮运 盛行之

 正汶水微弱之际分流则不足合流则有馀宜效轮
 番法如运艘浅于南则闭南旺北闸令汶尽南流如
 运艘浅 …… (第 19b 页)
 州入白河其自通州以抵 都城有十闸曰通流曰
 普济曰平津下曰平津上曰庆丰曰澄清曰高梁曰
 白石曰广源曰青龙皆通惠河经 行之
所河防一览
 云杨村以北通惠之势有若建瓴白河之流淤沙易
 阻夏秋水涨则惧其潦冬春水微则病其涩浮沙之 (第 27a 页)
  慨然受命敌人知其家世甚重之自帝即位使者

  凡六七未尝报聘至是敌始遣人偕来累迁资政
  殿学士知绍兴府寻奉祠卒谥元穆
  李道字 行之安
阳人初与兄旺聚众归宗泽泽以
  他事诛旺命道掌其军泽卒引军依襄阳镇抚使
  桑仲仲奏于朝授武义郎阖门 (第 64a 页)
三推勤已谕加一训尤明(加一之礼盖自我/ 皇考始行之)甸者
青箱播畴人玉漏倾不宁倡穑事端以奉
盛安
得如膏润宽予望岁情
增乾隆二十年 (第 26b 页)
民不愿行强之恐物情之沸
腾也臣愚以为历代无不可之至称为钱神我朝又用
之祇见其利不闻其病正德嘉靖以前犹 盛行之
盖五
六百而值一两今七八十岁人固多尚可一召而讯也
独至于今屡行而屡废甫行而辄辍焉何哉臣窃详之
钱比钞 …… (第 24b 页)
省敛散悉照分司先以区书条议
计定而行而又轻重适均无骇于俗仍唐宋以来旧钱
兼之或上施下或下纳上著之以必 行之
令迟之以岁
月之效久之而本末兼利公私循环可以辍鼓铸之劳
而罢工作之使也昔我祖宗先制钞时下令甚严有以 …… (第 26a 页)
行新钱不行旧钱甚以为苦今若广铸新钱则嘉靖旧
钱必至阻滞不行于民甚为不便又与原奉圣旨与嘉
靖隆庆等钱兼 行之
意相背伏望暂停铸造从之六年 …… (第 27a 页)
万历通宝钱十五万锭南京工部分铸六万锭十四
年湖广抚臣奏武荆衡三局所铸各限一式民间俱不
通用武局者不能 行之
荆州衡局者不能 (第 27b 页)
行之
武昌请
今后不得妄分新旧拣择彼此(按万历中云南巡按郭/庭梧言国初京师有宝)
(源局各省有宝泉局至嘉靖 (第 27b 页)
  分水口按泰山之脉自东北而西南南旺分水口又
  泰山分支之所经也得其脊而注之决诸南则南流
  决诸北则北流当粮运 盛行之
时正汶水微弱之际
  分流则不足合流则有馀南北两渠轮番并灌以智
  役水力不劳而功倍矣我 …… (第 76a 页)
 舟而已至明永乐时总督河道宋礼用老人白英之策

筑戴村坝以遏汶导之出鹅河口入南旺湖然后分流
南北以分水口为水脊因势均导南得四分北得四分
增修水闸以时启闭漕运遂通今南北流惟吾所用如
浅于南则闭南旺北闸浅于北则闭南旺南闸湖泉并
注南北合流虽有旱暵靡不克济每岁东南漕艘无或
滞留此皆白英遏汶分水之功也相传英当日每徘徊
汶济之间积数十年精思一旦确有所见决为此议三
百馀年 行之
无弊所谓因地之宜顺水之性也 …… (第 77a 页)
 阻以北则淤塞将平计其功力之施仅八十馀里若
 疏而浚之使之由徐入淮以杀下流之势水势既杀
 则决口可塞运道可完万世之利也命下部议 行之
 
大夏发夫数万于缺口上游西岸凿月河三里许属
 之旧运河以通漕舟不与河争道乃治河上游导之
 南行一浚孙家 …… (第 104b 页)
 (百六十丈其旧河建拦水坝一道长二十六丈水势/全归引河径趋哨马营而德城得以巩固矣附识之)

 元杨文郁云漕运流通国之大计舟车致远功利悬
 绝所宜讲而 行之
虽费而不可省劳而不可已者元
 史河渠志云自立国引漕疏河渠引清济汶泗立闸
 节水以通燕蓟江淮舟楫万里后 (第 113b 页)
 有疏密要之势相联络庶几便于启闭惟济宁寺前
 闸至天井闸则延长七十里东昌通济桥闸至梁家
 乡闸则延长五十里闸启水泄积蓄为难司河者每
 当粮运 盛行之
时排木堵水名为活闸苟且时时终
 非久计甚至各帮运军一船经过捧土筑坝流入河 (第 22a 页)
 中愈成滩浅运艘正行不便挑浚无惑乎舟 行之

 也合于二处适中之所南则钜野县火头湾地方建
 闸一座名曰通济北则博平县梭堤集地方建一闸
 名曰永 (第 22b 页)
  大要也但私铸之风禁于钱法举行之初易禁于

  钱法 盛行之
时难彼见钱之为利川谷之閒往往
  有矿可依何惮不为自后宜严保甲之法合里邻
  不时互相稽查庶防范严密 (第 48a 页)
  (士戣士寅士威皆后先登第申之孙士寅又于四/川类省第一士寅终右史士戣典州策之子曰汝)
  (弼孙曰安中曾孙曰行之玄孙曰士兖汝弼 行之/安
中士兖亦后先登第行之常于中书门下省检)
  (正诸房公事终直宝文阁沙渠房亦蕃登第相望/实𨽻邛州惟双 (第 72a 页)
 皇上回銮由水路至德州起旱进京
皇太后至张家湾起旱进京所有
 御舟经行之处河道理宜肃清而东省闸河正在粮艘
    盛行之
际其应如何停避须随时料理伏乞 (第 19b 页)
  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总督仓场户部

  侍郎雅德等奏言恭查乾隆三十年
圣驾南巡因河道粮艘正在 盛行之
际应需随时料理
  经前任仓场侍郎温福蒋炳奏请
钦派一人随往奉
旨著派温福钦此明春恭逢
翠华南幸沿途 (第 9b 页)
 (修撰升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建文/时迁御史大夫靖难师入不屈死)
盛祥寅清集十卷(字天瑞丹徒人道州知/州 贡举考作 盛安)

(第 2b 页)
臣因谒陵之便率同司道各官亲历
查勘此亦必不可巳之役惟是运期巳迫费钜工难未
敢造次举事须俟闸工完毕粮运 盛行之
时臣当调拨
徭夫将浅狭处所随宜疏浚并建土坝草闸节蓄湖水
拣派轻便粮艘分道并进亦可免于挤塞稽迟此备运 (第 44b 页)

行强之恐物情之沸腾也臣愚以为历代无不用之至
称为钱神我先朝又用之祗见其利不闻其病正德嘉
靖以前犹 盛行之
盖五六百而值一两今七八十岁人
固多尚可一召而讯也独至于今屡行而屡废甫行而
辄辍焉何哉臣窃详之钱比钞异 …… (第 6a 页)
会血脉流通故也轻敛轻散官府有馀积
之藏诚以正赋之银既以无减于常额而一切之费又
取办于一权故也此权不可 行之
于天下以启盗权之 …… (第 7a 页)
司先之以区画条议计定而行而又轻重适均无
骇于俗仍以唐宋以来旧钱兼之或上有施于下或下
有纳于上著之以必 行之
令迟之以岁月之效久之而
本末兼利公私循环可以辍鼓铸之劳而罢工作之使
臣愚不揣窃谓千虑一得也昔我祖宗初 …… (第 7b 页)
千文故灶丁得寔利如是而冒
禁卖私盐可绞死也今钞一贯不易粟二斗禁绝灶丁
勿卖私盐是逼之饥以死也此后来法 行之
弊非初年 …… (第 9b 页)
多炉多利
炉可加增也今炉多钱滞官民不交病乎壅阏若此奈
何犹泄泄然不为之所也故炉之当减不但如近日钱
行之
(第 11b 页)
行之
外为都人之大蠹即如工本之费不
赀秪缘钱多而贱出之遂致利不偿费国何益焉则持 …… (第 11b 页)
钱易他物则其价又若干倍然矣自匹夫
而上其积钱愈多则其亏本愈甚至积于无用能令不
悔其始之受新钱耶欲望其 行之
久也难矣此其故皆起
于市井垄断之徒设计奇赢阴为转移而致然耳伏乞
敇下吏部转行抚按衙门将各处官钱铸合式 …… (第 14b 页)
都司家取牌出示晓谕而
众犹徘徊观望拥聚不散赖佥都丁御史传呼中军晓
以祸福声言擒捕始骇然解散矣夫问私钱 盛行之

则以官钱之未广铸也问官钱不广之故则以皇上吝
一俞允之旨而司帑者以事干钱粮恐文法之议其后 …… (第 18a 页)
宗皋疏)
臣闻钱之藏曰泉流曰布谓如水之流行于地民非此
不生活也古有五金惟钱最便乃圣王握三才之柄救
行之
灾以左右万民庄山历山之铸赡民无饘卖子
者九府圜法流通四海太公曰知通塞之权是谓政之
大端矣管子曰与夺贫 …… (第 19b 页)
致时雍岂止于富国强兵哉管子固通达国体者盖天 行之
丰歉难定而铜无荒年物产惟金银难得而铜犹
易办藉母生子以子代母民贫国贫犹依此为命司马
芝谓不独丰国也且 …… (第 20a 页)
以买铜宜多何不兼用官买以导之考之前此督铸亦
尝议而 行之
著有成例虽经户部应天府搭铸不闻移
令自行买铜奈何目今计议广铸而重以买铜之说故为
牴牾不涉于临事推诿之 …… (第 33a 页)
大则精必非一日之功所成也乃以
方尺之楮直三五钱者而售之可不可乎民初受其欺
继而畏其威不得已而黾勉从之 行之
既久天定人胜
终莫之行非徒不得千钱之息并与其所费三五钱之
本而失之且因之以失人心亏国用而致乱亡之祸如 …… (第 35a 页)
执其可行不可 行之
两端而用其中斯可行矣何者上
古之世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中古
之世周立圜法兼以黄金布帛二者 (第 35b 页)
为言虽以王莽亦
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后世专用铜楮二者为币而不
准以金银是以用之者无权而 行之
既久不能以无弊故
其立法之始未尝不善然皆以不善终之古今一律也
本朝制铜钱宝钞相兼行使百年于兹未之改也 (第 35b 页)

既久意外弊生钱之弊在于伪钞之弊在于多革伪 …… (第 35b 页)
钱之策臣既陈于前矣所以通行钞法者臣请稽古三
币之法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以中下二币
为公私通 行之
具而一准上币以权之焉盖自国初以
来有银禁恐其或闬钱钞也而钱之用不出于闽广宣
德正统以后钱始用于西北自 …… (第 36a 页)
故而西北之边苦
之尤甚请自今以后朝廷酌为中制定为马价马之价
公私交易皆不许过二十缗违者马与价俱入官牙
人坐以违制罪(大学衍/义补)
国初灶丁办盐每引四百斤给工本钞二贯五百文盖
洪武年间钞一贯值钱千文故灶 (第 37a 页)
 无渗泄之患疆界明而奸民杜侵越之萌矣
一因时分合汶流南旺分水地形最高所谓水舂也决诸
 南则南流决诸北则北流惟吾所用何如耳当春夏粮
 运 盛行之
时正汶水微弱之际分流则不足合流则有 (第 18a 页)
五月间雨少泉微正当漕渠浅涩之际适值粮运 盛行
时臣督管河官员开湖闭闸多方蓄水以求速济良
亦苦矣乃今各船私带重货公行无忌而南饶两处运
船见卸板木重一 …… (第 30b 页)
衙门具奏提
问盖各分司俱有河道之责货重难行愆期误事各司
自难诿咎痛痒切身又何敢徇情避怨哉至于开兑起 行之
时则在该省粮储道加意检查严行戒谕指顾之
间不劳馀力而自可省沿途之扰扰矣如蒙敕下该部
再加查议覆奉明旨 (第 32a 页)
 长七十里东昌通济桥闸至梁家乡闸则延长五十

 里闸启水泄积蓄为难司河者每当粮运 盛行之

 排木堵水名为活闸苟且一时终非久计甚至各帮
 运军船一经过捧土筑坝流入河中愈成滩浅运艘
 正行不 (第 82a 页)
便挑浚无惑乎舟 行之
艰也合于二处适中
 之所南则钜野县火头湾地方建闸一座名曰通济
 北则博平县梭堤集地方建闸一座名曰永通 …… (第 82a 页)
者于新闸出蓄泄得宜漕河有赖矣等
因到道先该北河郎中吴之龙议得漕河之利有二泉
与湖而已每春末夏初正粮运 盛行之
际泉源往往微
耗惟藉资湖水可济不虞故自济宁至东平筑设南旺
安山等湖涝则引水入湖以预潴蓄旱则决湖入运以 (第 89a 页)
 也非为社稷也而羽之而翼之可不可也文公梦奠
 语蔡沈曰道理只是恁地但须做些坚苦工夫夫能
 甘其苦于禁 盛行之
日而不少坚忍于禁已懈之日
 岂不甚可惜也尝谓庆元党祸不幸如大愚西山身
 死于商虽曰天不慭遗然全其节以 (第 21a 页)
  南旺湖九斗门闸

各闸俱宜下板以便蓄水各闸仍宜𣲖夫四名轮流守
板常有二名在闸汶河之水入湖则启板放水若湖水
入河则宜下板堵闭蓄之湖中俟运河之水不足用时
然后酌量开放而仍不由此斗门开放如北运不足宜
于北湖堤头建闸一座其下开引河一道使由开河以
北出兼济闸接济
  南旺分水
南旺分水最宜斟酌如春月重运 盛行之
时南边浅阻 …… (第 24a 页)
诸北则北流惟吾所用耳当春夏粮运 盛行之
时正汶
水微弱之际分流则不足合流则有馀宜效轮番法如
运艘浅于南则闭南旺北闸令汶尽南流如运艘浅于
北则 (第 26a 页)

盛行之
时排木堵水名为活闸苟且一时终非久计甚
至各帮运军船一经过捧土筑坝流入河中愈成滩浅
运艘正行不便挑浚无 (第 43b 页)
惑乎舟 行之
艰也合于二处适
中之所南则钜野县火头湾地方建闸一座名曰通济
北则博平县梭堤集地方建闸一座名曰永通俱照 …… (第 43b 页)
越之萌矣一因时分合汶流南旺分水地形
最高所谓水脊也决诸南则南流决诸北则北流惟吾
所用何如耳当春夏粮运 盛行之
时正汶水微弱之际
分流则不足合流则有馀宜效轮番法如运艘浅于济
宁之间则闭南旺北闸令汶尽南流以灌茶城如 …… (第 52b 页)

行之
费无几何此亦权宜之要术也一疏卫济运卫水
发源于河南辉县苏门山名曰搠刀泉经新乡等处合
淇漳二水逾馆陶至 (第 54a 页)
  (赐巴克什号授骑都尉乌尔瑚达镶黄旗人世居/哈达地方 国初率部属来归 太祖高皇)
  (帝以公主降焉又以郡主妻其子额森德礼乌尔/瑚达侄孙 盛安
任都统刑部侍郎玛缉镶白旗人)
  (任都统镇安将军其侄常赉由刑部侍郎授镇安/将军征准噶尔有功授副将军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