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載記類
紀事本末類
詔令奏議類
雜史類
诸娣妾莫得进见者
久之帝闻太子恨过诸娣妾欲顺适其意乃令皇后择
后宫家人子可以虞(与娱/同)侍太子者故 绣衣御史王贺
女孙政君与(读曰/豫)在其中及太子朝皇后乃见政君等
五人微令旁长御问知太子所欲太子殊无意于五人
者不 (第 19b 页)
 王方翼(垦田九墨为富肃安定令灭大姓城葬友赵/持蒲 蝗不入 州 破虏弓月 西戎)
  (震/服)
 苏烈(字定方鲁十五先登百灭三国皆生执其国 王 贺
都曼 济 葱岭以西遂定)
 黑齿常之(百济人高宗招降之涖再破吐蕃蕃垦田/河源岁收百馀万 (第 7b 页)
坚王远□兴□选孟
方陈友□友潘京阿京北宫子禄朱□伯(阙/)李延延方
靳政方政□春阿春田□幼□孙慎子慎 王贺
元贺□
长阿长张选□安田高长高鱼升升明赵始始昌杨 (第 20b 页)
康军有庐山彭蠡湖洛星石昔有星坠水化为石县镇
盖因石为名吴越钱氏封为宝石山
望建昌县本汉海昏县地昌邑 王贺
废迁于此属豫章
郡东汉永元十六年置建昌县晋宋齐梁陈隋因之而 (第 13b 页)
子谥法/名与实乖曰缪)顷王授(河间献/王曾孙)顷王平(常山宪/王子)
顷王遗(济南王辟/光之孙也) 王贺(广川惠/王子也)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弟六
汉兴功臣受封百有馀人(按下文高祖功臣一百三十/七人兼外戚及王子凡一百)
(四 (第 2b 页)
有圣女兴元城郭公谓 王翁孺
属当其时故有政君李
雄宕渠之厮伍略阳之黔首耳起自流𨽻君获士民其
长人之魄良有以也
 
 
 
  (第 20a 页)
希尧蔺养成归自成于开
封一龙等即所称革左五营也(贺一龙即革里眼马守/应即老𤞑𤞑蔺养成即)
(左金 王贺
锦即争世/王刘希尧即治世王)一龙守应恶相属请自为一军颇
与汝才善自成疑之其下荆襄也令守应屯彝陵规取 (第 26b 页)
  李陵战败降单于目
李陵耻为贰师属役以及于败乃甘心叛降所谓小犊

偾辕破犁也司马迁以为欲得当报汉其谁欺乎以是
罪迁不为过当然迁恨武帝深矣其为史于武帝尚得
有美事乎
   王贺
为绣衣御史捕盗多所纵舍言吾活万人后
   世其兴注
盗伤人者也纵一盗不知其害几何人而况万馀盗乎
如是 (第 6b 页)
 公笑曰若素议岂不坏了事(遗/事)
英宗初为皇太子时允弼最尊属心不平且有语国朝
 制度嗣天子即位先亲 王贺
次六军次见百官公是
 时先独召允弼入称先帝晏驾太子即位大王当贺
 允弼曰皇子为谁曰某人允弼曰岂有团练 (第 14a 页)
旧城之西有惬山庙即其遗址焉)元城曰沙麓山(县北四十五里/春秋僖公十有)
(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麓崩即/此 汉王翁孺
尝徙居其下)间多夲传记颇可次验然或为黄河
所徙或雅由好事者所附会予尝行县半不可考见间所指画唯
柸土卧 (第 15a 页)
顺德/府平乡及山东朝城县)︹汉︺盖宽饶墓(在大名县/西元和志)
(在魏县东南八里明/统志久被水冲没) 王翁孺
(元和志在元城县/东二百步 (第 28a 页)
翁孺
元)
(后之/祖也)审食其墓(在清丰县北魏书地形/志阴安有审食其冢)娄敬墓(在/开)
(州东南名胜志 …… (第 28a 页)
  绣(大名人由武进士累官河北镇总兵居官二十/年廉洁自矢惟以练兵核饷为务戎政肃然雍)
(正年间晋阶议政大臣奉/噶尔卒于军事/闻/命征准/赐祭葬)张贻忠
(长垣人廪生嘉庆十八年教匪滋事遇贼被戕同/县武生崔清彪东明县生员戴丙寅监生何庠元)
(俱遇贼捐躯先/后/赐恤)
 ︹流寓︺︹ 汉︺王贺(东平陵人与东陵终氏为怨乃徙魏/郡元城委粟里为三老魏郡人德之)

  均(任城人常称疾家居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既至卒不能屈于是客于濮阳建初三年)
(司徒鲍昱 (第 55a 页)
   氏(左云人守节抚孤事亲克孝同县节妇乔佳士/妻雷氏曹稷妻夏氏张闰妻武氏张秉智妻章)
(氏成珍妻白氏钱象翀妻穆氏徐大训妻张氏王/朝栋妻张氏徐象乾妻李氏廖铭妻姚氏曹光岐)
(妻谢氏王凤祥妻康氏常荣妻刘氏 王贺
氏/李乔氏郭张氏关徐氏俱乾隆年间/旌)周世
   德妻赵氏(平鲁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杨烈妻薛/氏黑待旦 (第 37a 页)
(相吉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务/掩过扬善知大体卒谥定侯)龚遂(南平阳人以/明经为官至)
(昌邑郎中令事 王贺
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王) (第 8b 页)
 南康府(二)
︹古迹︺都昌故城(在今都昌县北唐置元和志县西北/至江州一百五十里本汉彭泽县武)
(德五年分置都昌县以县北有都村配以昌字取/嘉名也寰宇记唐武德五年安抚使李大亮割鄱)
(阳西雁子桥之南地置此县以隶浩州州废属江/州按雁子桥即彭泽县地鄱阳即饶州之北壤也)
(始置之地有古城莫知年代遂因此城创县以地/名都村远与建昌相望近与南昌相接遂号都昌)
(县志唐初县治在县北九十里王市镇大历间徙/治彭蠡湖东即今治也今有王家市为远近商贾)
(辏集处俗亦谓/故县曰衙前)海昏故城(今建昌县治汉置县后/为昌邑王贺封国后汉)
(亦为侯国建安初孙策分海昏建昌左右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晋仍属豫章郡刘宋)
(时始废移建昌县来治元和志县南至洪州一百/二十二里县东三里故海昏城即汉昌邑 王贺
所) (第 13b 页)
 (澶渊/旧志)先人后已务崇礼让(元/志)好学而乐善(澶渊/志)右朴
 无文而无浇薄之风(滑州/旧经)
山川沙麓山(在府城东四十五里春秋沙麓崩即此亦/名女姓丘汉书云 王翁孺
既徙魏郡元城)
 (委粟里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沙麓崩晋史卜之曰后/六百四十五年当有圣母兴其齐田氏乎 (第 34a 页)
翁孺
徙居)
 (正值其地日月当之后 (第 34a 页)
翁孺
生禁禁生女政/君即元后也平帝幼元后果临朝称制焉)洪洋山
 (在开州东南五/里秀丽隆峻)鲋鰅山(在开州 (第 34a 页)
 (鲁哀公二十年吴公子庆忌出居/于艾即此汉有艾县隋省入建昌)灌婴城(在府城东/汉灌婴所)

 (筑今为/黄城寺)昌邑城(在府城北六十里豫章记汉昌邑 王贺
封海昏侯就国筑城于此)
 繇城(在府城东北汉扬/州刺史刘繇所筑)椒丘城(在府城北一百四十/里汉建安 (第 22b 页)
  元城县旧三十乡今六乡本汉旧县属魏郡应邵曰魏
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国因氏焉又魏书吴质为元城
令文帝枉节骑即谓此邑高齐省元城县入贵乡圣历
二年重置开元十年移于州东北三百步后唐改为兴
唐县晋复为元城 沙麓在县东十二里亦名女姓丘
春秋经云沙麓崩注云晋地也汉书曰 王翁孺
既徙魏
郡元城委粟里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沙麓崩晋史卜之曰
后六百四十五年当有圣母兴其齐田氏乎今翁儒徙 …… (第 6a 页)
下于是令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
见火举而俱发庞涓夜见砍木下白书乃钻火烛之齐
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涓自刎  王翁孺
墓在县东二
百步汉书 (第 7a 页)
王翁孺
既免居委粟里即元后之祖也 束
晰墓在县南二十五里

  南乐县南十五里旧三十乡今七乡本汉旧县属东郡 (第 7a 页)
二十里尔雅云一成为
敦丘 牧鹤池在县东五十六里古老相传卫灵公养
鹤之地 委粟城在县东南六十七里汉书云 王翁孺
免归为粟里之老即此地也 卫灵公墓在县东南四
十二里 废临黄县在县东七十二里本汉观县地后
汉改观县为卫 (第 5a 页)
法二篇阴通成射法十一篇李将军射法三篇魏氏射法
六篇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
篇护军射师 王贺
射书五篇蒲苴子弋法四篇剑道三
十八篇手搏六篇杂家兵法五十七篇蹴鞠二十五篇
右兵技巧十三家则亦槩见古法 (第 3a 页)
 语及即位 国朝制度嗣天子即位先亲
  王贺
次六军次见百官公是时先独召允
 弼入称 先帝晏驾皇子即位大王当贺
 允弼曰皇子为谁曰某人允弼谓岂有团 (第 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