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載記類
紀事本末類
詔令奏議類
雜史類
 (在州南六十里郕伯初封之国汉置县属/山阳郡水经注瓠河之北有郕都城是也)委粟城(在/州)
 (东北界水经河水东北径委粟津寰宇记观城县东/南六十七里有委粟城盖与津相近汉书 王翁孺
免)
 (归为委粟里三/老即此地也)陈台(在旧濮州城东北魏曹植封鄄/城侯筑台于此后改封陈王故)
 ( (第 89b 页)
曰废公叔而相几瑟者楚也(相谓左/右之)
今几瑟亡之楚楚又收秦而复之几瑟入郑之日韩楚
之县已公不如令秦 王贺
伯婴之立也韩绝于楚其事
秦必疾秦挟韩亲魏齐楚后至者先亡此王业也冷向
又谓韩咎 (第 10b 页)
  汉书百官公卿表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
  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
  汉书王䜣列传绣衣御史暴胜之持斧逐捕盗贼元
  后列传 王贺
为武帝绣衣御史逐捕魏郡群盗
  唐六典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不法事凡
  九条
  马端临文献通考 (第 22a 页)
   北周寇隽自谓积善所致
陈永定三年周骠骑大将军寇隽少有学行家人尝卖

物多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曰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访
主还之敦睦宗族与同丰约教训子孙必先礼义自大
统中称老疾不朝谒世宗虚心欲见之隽不得已入见
王引之同席而坐问以魏朝旧事载以御舆令于王前
乘之以出顾谓左右曰如此之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
  阴德门
    汉王贺
自谓活万馀人
天汉二年暴胜之为直指使者所诛杀二千石以下尤 (第 38a 页)
多威振州郡至渤海闻郡人隽不疑贤请与相见不疑
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
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
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
终天禄胜之深纳其戒及还表奏不疑上召拜不疑为
青州刺史 济南王贺
亦为绣之御史逐捕魏郡群盗多
所纵舍以奉使不称免叹曰吾闻活千人子孙有封吾
所活者万馀人后世其兴乎 (第 38b 页)
 解题曰太皇太后上官皇后也按上官皇后传虽云

 皇太后废 王贺
立孝宣皇帝宣帝即位为太皇太后
 而本纪不书也至宣帝崩癸巳太子即位乃书之所
 以元平元年归长乐宫五凤元 (第 36a 页)
 孙贺为武帝绣衣御史徙魏郡元城建公曰昔春秋
 沙麓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麓
 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今 王翁
 孺
徙日月当之后八十年当有贵女兴天下云禁本
 始三年生政君禁有四女八男政君在身梦月入其
 怀年十八入掖庭 (第 1b 页)
王行自绝于天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
不复见左右涕泣而去群臣奏请徙 王贺
房陵诏归贺
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国除为山阳郡昌邑群臣坐无
辅导之谊陷王于恶诛贬有差光与丞相等会议奏皇 …… (第 7a 页)
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
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恩爱行义孅介有
不具者于以上闻非飨国之福也 王贺
虽不遵道然犹 (第 31b 页)
尊属心不平有他语宋制嗣天子即位先亲 王贺
次六
军次见百官𤦺独召允弼先入言先帝晏驾皇子即位
大王当贺允弼曰皇子为谁曰某人允弼曰何不立尊
行𤦺 (第 24b 页)
 蜀儒仅以扬雄为称首使当其时得如古乐正者以
 师之其所乐育以赞助道化当不止此矣
   龚遂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
令事 王贺
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
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 …… (第 2b 页)
  张敞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祖父孺徙茂陵敞又徙杜
陵初补太守卒史察廉为甘泉仓长稍迁太仆丞会昌
王贺
即位动作不由法度敞上书谏后十馀 (第 18a 页)
王贺

废敞以切谏显名擢豫州刺史宣帝徵为太中大夫与
于定国并平尚书事以正违忤大将军霍光使主兵车
出军省减用度 (第 18a 页)
复出为函谷关都尉宣帝以废 王贺

昌邑心惮之徙敞为山阳太守及霍光薨宣帝亲政事
渐收霍氏权罢光兄孙山云以侯归第霍氏诸婿亲属
颇出补吏 (第 18b 页)
 名也春秋左传僖公十四年沙鹿崩晋史卜之曰阴
 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鹿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
 有圣女兴其齐田乎后 王翁孺
自济南(案济近刻讹/作齐脱南字)
 徙元城正直其地日月当之王氏为舜后土也汉火
 也王禁生政君其母梦见 (第 18b 页)
建官惟百明堂位云/有虞氏官五十者妄)主五等(公侯伯/子男)亲亲任贤建弟象
于有畀(见邹阳传今道州昌邑 王贺
传/作鼻或作庳非有说见馀论)封黄帝之孙子
十有九人为侯伯(都邑服色祀享封列礼之必至者故/书自格文祖后 …… (第 17b 页)
后是育孝成四世称制(僖公十四年沙鹿崩占曰阴为/阳雄土火相承六百四十五祀)
(有圣女兴其齐田乎至汉王 翁孺
徙元城沙鹿也舜土/汉火日月复当之及生政君入东宫生成帝四世称制)
(及崩扬雄谏/之及沙鹿事)汉求帝后得 (第 36b 页)
 名也春秋左傅僖公十四年沙鹿崩(杜预曰沙鹿山/名元城县东有)
 (沙鹿土山/在晋地)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
 鹿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后
 翁孺
自齐徙元城正直其地日月当之王氏为舜后
 土也汉火也王禁生政君其母梦月入怀年十八诏
 入太子宫生成帝为 (第 27a 页)
也春秋左传僖公十四年沙鹿
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鹿崩后
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后 王翁孺

济南徙元城正直其地日月当之王氏为舜后土也 (第 19b 页)
  一清案十六字是注混作经故县何焯校改故城

  墟之在左右多陷城(卷五十六页六行)

  一清案在字衍文

  后 王翁孺
自齐徙元城(卷五十六页十二行) (第 41a 页)
马陵在县东南一里齐将孙膑破魏军杀庞涓于此
五鹿墟在县东十二里公子重耳乞食于五鹿野人
与之块即此处也 王翁孺
墓在县东二百步元后之祖也
束晰墓在县东二十五里
魏县(望东至州四十里/) (第 9a 页)
  分宁
南昌县(望郭下/)
汉高六年置隋平陈改为豫章县宝应元年六月改为

钟陵县十二月改为南昌县
高安县(紧东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汉建城县武德五年改为高安仍于县置靖州八年
废州复为县属洪州
新吴县(上东至州一百五十里/)
后汉灵帝中平中分海昏县置隋开皇九年省入建昌
武德五年又置旧隶楚今新属吴故曰新吴
丰城县(上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

本汉南昌县地晋武帝太康元年移于今县南四十一
里名丰城即是雷孔章得宝剑处也
建昌县(紧北至州一百二十二里/)
东三里故海昏城即汉昌邑 王贺
所封今县城则吴太
史慈所筑
武宁县(上东至州三百六十里/)
长安四年割建昌界置
分宁县(上东南至州六 (第 3a 页)
 号当以前为正若推及于后安知非后始改邪考异

 以后證前非是
(丁/未)元平元年夏四月帝崩大将军光承皇后诏迎昌
王贺
入长安六月入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分注(帝崩无嗣时武帝子独有广陵王胥群臣欲/立胥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 …… (第 37b 页)
 入长安等字可删○纲目书承皇后诏所以全光也
 其实光未可谓不专按孝宣纪云昭帝崩无嗣霍光
 请皇后徵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癸巳光
 奏 王贺
淫乱请废然则其徵其废皆出于光非皇后
 诏之也盖后乃光之甥女(后上官安之女/安光之婿也)自立至是
 仅 (第 38a 页)
 原本仁下有自杀腰斩四字今删

(甲/辰)四年夏五月太宗庙正殿火帝素服遣使作治
 原本太宗作孝文误今正
(丁/未)元平元年夏四月帝崩大将军光请皇后徵昌邑 王贺
入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原本光下有承皇后诏迎入长安八字今删
(戊/申)中宗孝宣皇帝本始元年追谥戾太子 (第 26a 页)
大赦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
四月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召昌邑王六月
王受皇帝玺绶癸巳光奏 王贺
淫乱请废太后诏曰可 (第 7b 页)
   护军都尉
护军都尉秦官武帝元狩四年属大司马成帝绥和元

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元寿元年更名司寇平帝
元始元年更名护军(百官/表)
  护军中尉(高帝时陈平护军中尉/使尽护诸将见本传)
  护军射师(艺文志 王贺/
)
   司𨽻校尉
司𨽻校尉周官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节从中郎都官
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其兵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