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詔令類
光安世立焉秋七月光坐庭
中会丞相以下议所立遂复与丞相敞等上奏曰(复扶/又翻)
(上时/掌翻)孝武皇帝 曾孙病已
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 …… (第 20b 页)
国岁馀乃封为昌成君 太皇太后归长乐宫长乐
宫初置屯卫(汉太后常居长乐宫太皇太后自昌邑之/废居未央宫今 宣帝
既立复归长乐宫乐)
(音/洛)
   (第 22a 页)
中宗孝宣皇帝
上之上(荀悦曰讳询字次乡讳询/之字曰谋应劭曰谥法圣)
   (善周閒曰宣余据帝本名/病已元康二年乃更 …… (第 22a 页)
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
下狱(劾户槩翻/下遐嫁翻)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
德文始五行之舞(应劭曰 宣帝
复采昭德之舞为盛德/舞以尊世宗庙也诸帝庙皆常奏文)
(始四时五/行舞也)武帝巡狩所幸郡国皆立庙如高祖 (第 26a 页)
 资治通鉴卷二十五   宋 司马光 撰
              胡三省 音注
 汉纪十七(起阏逢摄提格尽/屠维协洽凡六年)
   中宗孝宣皇帝
上之下
地节三年春三月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
虞不能化天下今胶东相王成劳来不怠(师古曰谓劝/勉 …… (第 1a 页)
 (卒子/恤翻)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

 (鲜息/浅翻)昔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
 矣况 孝宣
十九即位聪明刚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
 柄不知避去多置私党充塞朝廷(塞则/息翻)使人主蓄愤
 于上吏民 (第 16a 页)
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
 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趣读/曰促)虽然向使 孝宣
 
专以禄秩赏赐富其子孙使之食大县奉朝请亦足
 以报盛德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
 加裁夺遂至 (第 16a 页)
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

 宣
酝酿以成之也昔斗椒作乱于楚(楚若敖之支/庶为阏氏)
 王灭其族而赦箴尹克黄以为子文无后何以劝善 (第 16a 页)
 (事见左传宣四年子文斗榖于菟也箴/尹楚官名克黄子文之孙箴之金翻)夫以显禹云
 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
 噍类(噍才/肖翻) 孝宣
亦少恩哉
九月诏减天下盐贾(贾读/曰价)又令郡国岁上系囚以掠笞
若瘐死者(上时掌翻苏林曰瘐病也囚徒病 (第 16b 页)
 资治通鉴卷二十六   宋 司马光 撰
              胡三省 音注
 汉纪十八(起上章涒滩尽玄/黓阉茂凡三年)
   中宗孝宣皇帝

神爵元年(以神爵降/集纪元)春正月上始行幸甘泉郊泰畤三
月行幸河东祠后土上颇修武帝故事谨斋祀之礼 …… (第 1a 页)
后以为氏至)
(汉初齐/有盖公)刚直公清数干犯上意时上方用刑法任中书
(武帝游宴后庭用宦者为中书官 宣帝
因/之遂基恭显之祸贤曰中书内中之书也)宽饶奏封事
曰方今圣道浸微儒术不行以刑馀为周召(师古曰言/使奄 …… (第 22a 页)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故引之)进有忧国之心
退有死节之义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应劭曰/许伯 宣)

(帝
皇后父史高 (第 22b 页)
宣帝
外家也金金日磾也张张安世也/此四家属托无不听师古曰此说非也许氏史氏有外)
(属之恩金氏张氏自托/于近 (第 23a 页)
 资治通鉴卷二十七  宋 司马光 撰
             胡三省 音注
 汉纪十九(起昭阳大渊献尽/玄黓涒滩凡十年)
   中宗孝宣皇帝

神爵四年春二月以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 颍
川太守黄霸在郡前后八年(地节四年颍川太守让入/为左冯 …… (第 1a 页)
 常道自然之埶也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师/古)
 (曰名位在众人之上也余谓此/言其相业冠群后耳冠古玩翻) 孝宣
中兴丙魏有声
 是时黜陟有序(黜降也/陟升也)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称/尺)
 (證/翻)海内兴于礼 …… (第 10b 页)
 臣光曰以 孝宣
之明魏相丙吉为丞相于定国为廷
 尉而赵盖韩杨之死皆不厌众心(厌于赡/翻满也)其为善政
 之累大矣(累 …… (第 16b 页)
 独不可求真儒而用之乎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
 孔子皆大儒也(契息列翻/陶音遥)使汉得而用之功烈岂若
 是而止邪 孝宣
谓太子懦而不立闇于治体必乱我
 家则可矣乃曰王道不可行儒者不可用岂不过哉
 非所以训示子孙垂法将来者 …… (第 20a 页)
(事/)冬十二月甲戌帝崩于未央宫(臣瓒曰帝年十八即/位即位二十五年寿)
(四十/三)
 班固赞曰 孝宣
之治信赏必罚(师古曰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治直吏翻)
 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
 工匠 …… (第 31b 页)
 (为无道天下苦之有灭亡之形周武遂推而弊之固/存譬如邻国以道莅民上下一心势必能存因就而)
 (坚固之今匈奴内自纷争 宣帝
能朝呼韩邪而固存/之走郅支使远遁是谓推亡也师古曰尚书仲虺之)
 (诰曰推亡固存邦乃其昌言有亡道者则推 (第 32a 页)
 汉纪二十(起昭阳作噩尽屠/维单阏凡七年)
  孝元皇帝上(荀悦曰讳奭之字曰盛应/劭曰谥法行义悦民曰元)
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葬 孝宣皇帝
于杜陵(臣瓒曰自/崩至葬凡)
(二十八日杜陵在/长安南五十里)赦天下 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
后父禁为 …… (第 1a 页)
(师古曰晋说是也郦道元曰自高阙/以束夹山带河阳山以西皆北假也)盐铁官常平仓(武/帝)
(置盐铁官 宣/帝
置常平仓)博士弟子毋置员以广学者(武帝为博士/官置弟子五)
(十人昭帝增弟子员满百人 (第 17b 页)
宣帝
末增倍之今不限/员数以广学者后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
民有能通一经者皆复(复方/目翻)省刑罚 (第 17b 页)
  孝元皇帝下
永光三年春二月冯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赐爵关
内侯 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济子/礼翻) 夏四月平昌
考侯王接薨(谥法大虑/行方曰考)秋七月壬戌以平恩侯许嘉为

大司军车骑将军 冬十一月己丑地震雨水 复盐
铁官置博士弟子员千人(罢盐铁官博士弟子毋置/员事见上卷初元五年)
用度不足民多复除(复方/目翻)无以给中外繇役故也(繇古/徭字)
(通/)
四年春二月赦天下 三月上行幸雍祠五畤(雍于用/翻畤音)
(止/)夏六月甲戌 孝宣
园东阙灾 戊寅晦日有食之上
于是召诸前言日变在周堪张猛者责问皆稽首谢(谮/堪)
(猛事见上卷/元年稽 …… (第 1b 页)
(景帝尊文帝庙为太宗庙行所尝幸郡国各立太祖太/宗庙 宣帝
复尊武帝为世宗庙行所巡狩亦立焉凡祖)
(宗庙在郡国者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春秋/之义王不祭于下土诸侯故以 …… (第 2b 页)
之庙世世不毁继)
(祖以下五庙而迭毁今高皇帝为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景皇帝为昭孝武皇帝为穆孝昭皇帝与 孝宣皇)
(帝
俱为昭皇考庙亲未尽太/上皇孝惠庙皆亲尽宜毁) 上好儒术文辞颇改 (第 3a 页)

之政言事者多进见(好呼到翻/见贤遍翻)人人以为得上意又
傅昭仪及子济阳王康爱幸(外戚传曰元帝加昭仪之 …… (第 3a 页)
(淮阳宪王钦 宣帝
张倢伃之子/帝弟也下遐稼翻行下孟翻)多从王求金钱欲为
王求入朝博从京房学以女妻房房每朝见退辄为博
道 …… (第 12b 页)
 而好儒(少诗照翻/好呼到翻)及即位徵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
 韦匡迭为宰相(师古曰贡禹薛广德韦玄/成匡衡迭互而为丞相也)而上牵制
 文义优游不断 孝宣
之业衰焉(师古曰为文义所牵/制故不断决断丁乱)
 (翻/)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匡衡 (第 35a 页)
奏言前以上体不平故复诸所罢祠卒不蒙福(师/古)
(曰卒终也/卒子恤翻)案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亲未尽(师古曰言/不当毁也)
孝惠孝景庙亲尽宜毁及太上皇孝文孝昭太后昭灵

后昭哀后武哀王祠请悉罢勿奉奏可 六月己未太
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宣帝
卬成/王皇后也)
皇后曰皇太后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凤为大司
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氏得权/自此始)  (第 35b 页)
(为于/伪翻)奈宗庙何妇人内夫家而外父母家此亦非
皇太后之福也(如淳曰内犹亲也而/皇太后反外夫家也) 孝宣皇帝
不与舅
平昌侯权所以安全之也(平昌侯王无/故 (第 38a 页)
宣帝
舅也)夫明者起福于
无形销患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
(师古曰援引也谓升引而附/近之也援 (第 38a 页)
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缓急观秦汉之易世览惠昭之无
后察昌邑之不终视 孝宣
之绍起皆有变异著于汉纪
天之去就岂不昭昭然哉(按向书曰秦始皇之末至二/世时日月薄食山林沦亡星)
(辰 …… (第 8a 页)
孝惠时有雨血)
(日食于冲灭光星见之异孝昭时有太山卧石自立上/林僵柳复起大星如月西行众星随之此为特异 孝宣)
(
兴起之表天狗夹汉而西久阴不/雨者二十馀日昌邑不终之异也)臣幸得托末属诚见
陛下宽明之德冀销大异而兴高 …… (第 8a 页)
 上以太子既奉大宗后不得顾私亲(按礼祖父以上/正嫡相传为大)
(宗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定陶王以帝/弟之子入奉大宗后义不得复顾定陶共王亲也)
一月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楚孝王嚣 宣帝
之子)太子议欲谢
少传阎崇以为人后之礼不得顾私亲不当谢(少诗照/翻下少)
(府/同)太傅赵玄以为当谢 (第 24b 页)
曰礼天子七庙七者其正法数可常数者也(礼记曰天/子七庙三)
(昭三穆与太/祖庙而七)宗不在此数 中宗
变也(师古曰言非当/数故云变也)
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臣愚以为孝武皇帝功
烈如彼 (第 20a 页)
孝宣皇帝
崇立之如此不宜毁(立世宗庙见二/十四卷宣帝本)
(始元/年)上览其议制曰太仆舜中垒校尉歆议可 何武 (第 20a 页)
以故纵为)
(罪所以/优之也)遣使者赐金尉厚其意诚以为国家有急取办
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危乃能使下 孝宣皇帝
爱其
善治民之吏有章劾事留中会赦壹解(师古曰不即下/治其事恐为扰)
(重故每留中或经赦令壹切皆解散也 (第 12b 页)
余谓善治民之/吏 宣帝
爱其材或有章劾留中不下会赦则其事得释) …… (第 12b 页)
后谒下狱验治服祠祭诅祝上为云求为天子(被/皮)
(义翻下遐稼翻诅庄助翻/祝职救翻为云于伪翻)以为石立 宣帝
起之表也(事/见) …… (第 14b 页)
(任/翻)逮至元康神爵之间大化神明鸿恩溥洽而匈奴内
乱五单于争立日逐呼韩邪携国归死扶伏称臣(事并/见 宣)
(帝
纪归死者归死命于汉也扶伏/犹言匍匐也师古曰伏音蒲北翻)然尚羁縻之计不颛
(师古曰颛与专同专/制谓以 …… (第 27a 页)
交驰/其毂相击也毂户容翻)犹不若未然之时
也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事并/见武)
(帝 宣/帝
纪)岂为康居乌孙能踰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为于伪/翻下同)
乃以制匈奴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谓 (第 28b 页)
奉/大宗故立成都以奉孝王后)封宣帝耳
孙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晋灼曰耳音仍封考异曰/平纪元始元年 孝宣
曾)
(孙信等三十六人莽传在五年按王子侯表皆以元年/二月丙辰封莽传误也 余按王子侯表陶乡侯恢等) (第 26b 页)
(十五人皆以二月丙辰封不及三十六人/之数又无信名按恢等皆 宣帝
曾孙也)太仆王恽等 …… (第 26b 页)
阜王寻使匈奴班四条与单于杂函封(师古曰与玺书/同一函而封之)
付单于令奉行因收故 宣帝
所为约束封函还 (第 34a 页)
(宣帝
与/匈奴约)
(长城以南汉有之长城以北匈奴有之有降者不得/受今莽以约束未明故颁四条而收旧所为约束)(第 34a 页)
德执遂不倾赐之弓矢使得专征)
(孝慈父母赐之/秬鬯以事先祖) 莽奏尊孝宣庙为中宗孝元庙为高
宗又奏毁 孝宣皇
考庙勿修(宣帝元康元年/尊悼园曰皇考)罢南陵云
陵为县(南陵文帝母薄太后陵/云陵昭帝母赵太后陵)奏可 …… (第 12a 页)
 至于变异见于上(见贤/遍翻)民怨于下莽亦不能文也(如/淳)

 (曰不可复/文饰也)
以长乐少府平晏为大司徒 太后与群臣议立嗣时
元帝世绝而 宣帝
曾孙有见王五人(王之见在者五人/淮阳王演中山王)
(成都楚王纡信都王景东/平王开明也见贤遍翻)列侯四 …… (第 20a 页)
师古曰填/音竹刃翻)太后心不以为可然力不能制乃听许舜
等即共令太后下诏曰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
孝宣皇帝
玄孙二十三人差度宜者(师古曰差度谓/择也度音大各)
(翻/)以嗣孝平皇帝之后玄孙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 (第 21a 页)
封级为扬威公拜为虎贲将军单于闻之怒曰先单于
汉宣帝
恩不可负也(先单于诸呼/韩邪单于)今天子非 (第 24b 页)
宣帝

孙何以得立遣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
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大杀吏民(訾子/斯翻)是后单于历 …… (第 24b 页)
高/翻其字从手下同)
货赂为市侵渔百姓莽下书切责之曰自今以来敢犯
此者辄捕系以名闻然犹放纵自若北边自 宣帝
以来 (第 27a 页)
城在)
(今渔阳县/北靡音麻)贼散入辽西辽东为乌桓貊人所钞击略尽
(貊莫白翻/钞楚交翻)都护将军贾复 (汉宣帝
置西域都护尽护南/北道诸国甘延寿之击郅支)
(也自谓为都护将军汉朝未以为/将军号也至光武乃以命贾复) (第 5a 页)
又翻)臣之所奏非曰严刑经曰爰制百姓于刑之衷(尚/书)
(吕刑/之言)衷之为言不轻不重之谓也自高祖至于 孝宣

内称治(治直/吏翻)至初元建平而盗贼浸多皆刑罚不衷愚 …… (第 15a 页)
四庙代之大司徒涉等奏立元成哀平四庙上自以昭
穆次第当为元帝后(昭读为/佋音韶)
十九年春正月庚子追尊 宣帝
(第 24b 页)
中宗
始祠昭帝元帝
于太庙(贤曰汉官仪曰光武第虽十二于父子之次于/成帝为兄弟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祖父皆) …… (第 24b 页)
(不可为之后上至元帝于光武为父故上继元帝而为/九代故河图云赤九会昌谓光武也然则 宣帝
为祖昭)
(帝为曾祖故/追尊及祠之)成帝哀帝平帝于长安舂陵节侯以下于
章陵其长安章陵皆太守令长侍祠( (第 25a 页)
官中郎将耿国(五官中郎/将掌五官)
(郎杜佑曰汉制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属左右署)独以为宜如 孝宣
故事
受之(事见二十七卷宣/帝甘露黄龙间)令东捍鲜卑北拒匈奴率厉四 …… (第 3a 页)
侯率众三万
馀人归南单于三月南单于复遣使诣阙贡献求使者
监护(复扶又翻/监古衔翻)遣侍子修旧约(旧约 宣/帝
旧约) 戊申晦日有
食之 马援军至临乡(水经注武陵郡沅南县建武中/所置县在沅水之阴因以沅南)
(为名 …… (第 5a 页)
 上大会群臣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
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原鹿县属汝南郡春秋/之鹿上也可言可任也)
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
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为/于)

(伪/翻)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
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以博士桓荣为少傅赐
以辎车乘马(乘绳/證翻)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
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北匈奴遣使贡马及裘
更乞和亲并请音乐又求率西域诸国胡客俱献见帝
下三府议酬荅之宜(三府太尉司徒司空府/也见贤遍翻下遐稼翻)司徒掾班
彪曰臣闻 孝宣皇帝
敕边守尉曰匈奴大国多变诈交
接得其情则却敌折冲应对入其数则反为轻欺(数术/数也) …… (第 18a 页)
国计议甚高为单于嘉之(为于/伪翻)往者匈奴数有乖乱呼
韩邪郅支自相雠隙并蒙 孝宣帝
垂恩救护故各遣侍
子称藩保塞其后郅支忿戾自绝皇泽而呼韩附亲忠
孝弥著及汉灭郅支遂保国傅嗣子孙相继(事 (第 19a 页)
攻龟兹以乌孙兵彊宜因其力乃上言乌孙
大国控弦十万故武帝妻以公主(事见二十一卷元/封六年妻七细翻) 孝宣帝
卒得其用(事见二十四卷本/始三年卒子恤翻)今可遣使招慰与 (第 19a 页)
(不欲从微即登皇位余谓先/封候者用立 孝宣帝
故事也)乃下诏以祜为孝和皇帝
嗣又作策命有司读策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上/时)
(掌翻玺斯氏/翻绶 …… (第 4a 页)
虽置三
公事归台阁(贤曰台阁谓尚书余谓三公失职非至光/武时始然也自武帝游宴后庭用宦者处)
(枢机至于 宣帝
专任恭显而丞相御史/取充位事归台阁其所由来者渐也)自此以来三公
之职备员而已然政有不治犹加谴责而权移 …… (第 9b 页)
 先零𦍑复寇褒中(复扶又/翻下同)郑勤欲击之主簿段崇諌
以为虏乘胜锋不可当宜坚守待之勤不从出战大败
死者三千馀人段崇及门下史王宗原展(周原伯之后/有原庄公又)
(晋卿先轸邑于原子孙以/为氏又孔子弟子有原宪)以身捍刅与勤俱死(郡门下/有掾有)
(史/) 徙金城郡居襄武(襄武县属陇西郡/贤曰今渭州县)戊子杜陵园

(宣帝
陵/园也) 癸巳郡国九地震 夏四月六州蝗(东观/记曰)
(司𨽻豫兖徐/青冀六州) 丁丑赦天下 王宗 …… (第 24b 页)
𦍑水出湟中西南山下径护𦍑城东故护𦍑校)
(尉治又东径临𦍑城西护羌校尉盖治金城郡临羌县/界也然 宣帝
置护𦍑校尉本治金城令居东都定河陇)
(之后护𦍑校尉治安夷县既而自安夷徙临𦍑侯霸先/居陇西狄道以 …… (第 25a 页)
辞不受
(复扶又/翻下同)诏封宏子广德为西平侯将葬有司复奏发五
营轻车骑士礼仪如霍光故事(贤曰霍光薨 宣帝
遣太/中大夫侍御史持节护)
(丧事中二千石修莫府冢上赐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辒辌车黄屋左纛轻车材官五 (第 34b 页)
录第其未及者亦复随辈皆见拜
擢既加之恩难复收改但守奉禄于义已弘不可复使
治民(复扶/又翻)及在州郡昔 孝宣
会诸儒于石渠(事见二十/七卷甘露)
(三/年)章帝集学士于白虎(事见四十六/卷建初四年)通经释义其事 (第 15a 页)
以求一朝之利愿塞耳勿
听也(间古苋翻/塞悉则翻)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
横行于天下谭不从谭将 刘询
起兵漯阴以叛谭(漯阴/县属)
(平原郡应劭曰漯水出东武阳东北入海贤曰县在漯/水之南故城在今齐州临邑县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