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詔令類
亲失礼患生何况异姓之臣
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莭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孝文皇帝备行此道海内蒙恩为汉太宗 孝宣皇帝

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孝元
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欲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
十五万万 (第 3b 页)
胶西相以老病免归汉有所欲兴常有诏问
仲舒为世儒宗定议有益天下孝宣皇帝时夏侯胜坐
诽谤系狱三年免为庶人 宣帝
复用胜至长信少府太
子太傅名敢直言天下美之若乃群臣多此比𩔖难一
二记有过之臣无负国家有益天下此四臣 …… (第 9a 页)
象也孝惠时有雨血日食于冲
灭光星见之异孝昭时有泰山卧石自立上林僵柳复
起大星如月西行众星随之此为特异 孝宣
兴起之表
天狗夹汉而西久阴不雨者二十馀日昌邑不终之异
也皆著于汉纪观秦汉之易世览惠昭之无后察昌邑 …… (第 41b 页)
之不终视 孝宣
之绍起天之去就岂不昭昭然哉高宗
成王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高宗有百年之
福成王有复风之报神明之应 (第 42a 页)
  名氏臣每受诏于盛化门差次录第其未及者亦
  复随辈皆见拜擢既加之恩难复收改但守奉禄
  于义已弘不可复使理人及任州郡昔 孝宣
会诸
  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
  大文武之道所宜从之若乃小能小善虽有可观
  孔 (第 13a 页)
民不宽民无以致
治舍此数事虽有智者不能为陛下计之矣刺史县令
亲民之官有民人焉有社稷焉盖三代之诸侯也故
宣帝
曰与我共治者其惟良二千石乎光武亦曰郎官 (第 43a 页)
于款五
原塞内附愿永为籓蔽捍禦北边事下公卿议者皆以
为天下初定中国空虚不可许五官中郎将耿国独以
为如 孝宣
故事受之令东捍鲜卑北拒匈奴率属四夷
完复边郡帝从之于是分为南北单于
二十七年北单于遣使诣武威求和亲天 …… (第 17b 页)
复遣使诣阙贡马及裘更乞和亲并
请音乐又求率西域诸国使客与俱献见帝下三府议
酬答之宜司徒掾班彪奏曰臣闻 孝宣皇帝
敕边守尉
曰匈奴大国多变诈交接得其情则却敌折冲应对入
其数则反为轻欺今北匈奴见南单于来附惧谋其国 …… (第 18a 页)
单于不忘汉恩追念先祖旧约
欲修和亲以辅身安国计议甚高为单于嘉之往者匈
奴数有乖乱呼韩邪郅支自相雠隙蒙 孝宣皇帝
垂恩 …… (第 18b 页)

首千馀级多获生口超既破番辰欲进攻龟兹以乌孙
兵彊宜因其力乃上言乌孙大国控弦十万故武帝妻
以公主至 孝宣皇帝
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
力帝纳之
章帝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
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 …… (第 24a 页)
译之贡 中宗
纳单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犹四裔宾服
此其已然之效也故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
卑于屈膝未央望之议以不 (第 33b 页)
灭中国未可安卧亦已明矣夫以汉祖
之武武帝之雄谋臣勇将势盛雷电穷兵黩武倾天下
以事之终不能屈一王伏一国 宣帝
承衰竭之后抚疮
痍之人不敢灼然为(一作/冇)出征(一作/师)之意然而未有遗
矢之费而臣仆于单于其故何 …… (第 27b 页)
落兵击之议者请可其奏德裕曰穷鸟
入怀犹当活之况回纥于国屡建大功今为邻国所破
以穷来归未辄扰边遽伐之非 汉宣帝
待呼韩之义不
如与之食以待其变陈夷行曰资盗粮非计也不如击
之便德裕曰沙陀退浑不可恃也夫见利则进遇敌则 …… (第 54b 页)
未测多少天德兵力寡少须务怀柔伏以自
古禦戎只有二道一是厚加抚慰二是以力驱除此事
利害较然前古皆有明效 汉宣帝
厚抚呼韩代享其利
边境六十年无事汉武力制匈奴海内疲弊生人减半
今嗢没斯若不稍加恩意令尽欢心须至以力驱 (第 58b 页)
风护养而不言者又
次焉是则介然自守约己恕物不謟上不渎下为陛下
孜孜于民政者十不一二焉欲民之安其可得乎 汉宣

凡拜刺史守相必亲见之考察其言观其能否今或
未然凡除知州通判京朝官知县候满三五人且令大
臣具宴见之礼以 (第 3a 页)
 知应天府张知白言通判秘书丞任中师
临事明干究民利病有诏褒奖中师中正弟也
壬子辅臣以上违豫浸久上表引 汉宣帝
唐高宗故事
请五日一御便殿及朔望坐朝春秋大宴及赐群臣会
并止就锡庆院如有军国大事即非时召中书枢密院 (第 22b 页)
相言陈升之有辅立陛下功上曰奎辅立先帝其功尤
大遂越次用之奎入谢日进治说三篇上尝语以追尊
濮王事与 汉宣帝
异奎对曰然 (第 14a 页)
宣帝
于昭帝祖行昭穆
不相当又大臣所立岂同仁宗能以义立先帝为子先
帝入奉大统天下欣戴虽先帝积有令问良由仁宗 (第 14a 页)
简不肯竭
力以图实效乞自今诸路监司并令久任显有劳效即
就加爵秩升理资任上因谓辅臣曰官吏数易何以成
汉宣帝
责任有劳者增秩赐金正得其要诸路监司
但委任责成如其不材即与废退则自当奋厉王安石
等曰陛下累宣谕中书每 (第 21b 页)
十九日吕/惠卿云云兵志国朝军器旧领于三司)
(胄案三司事丛判案者又数易仅能谨簿帐而已先是/王雱尝言曰 汉宣帝
号称中兴之贤主而史之所叙独)
(以为技巧工匠皆精于元成之时然则此虽冇司之事/而上系于朝廷之政为政者所 (第 31b 页)
职何处不择人上曰刺史县令治民为最近故以择
人为急若县令中明有绩效朝廷擢三两人以励庶官
不亦善乎冯京曰 汉宣帝
以县令高第者为刺史刺史
有殊绩者入为三公黄霸是也惠卿曰守郡辅臣体自 (第 13b 页)
天下后世笑诋诬宗庙可谓)
(甚矣凡造神考谦辞皆用此意有曰朕顽鄙有曰朕才/力庸短有曰朕自视未有一毫可比 汉宣帝
如此之类)
(其诬不一爱君之士闻而流涕者岂一人哉且神考熙/宁之末既逐邓绾寻出安石自揽威柄陟降群臣多取 (第 37b 页)
以陛下圣明
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
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 孝宣
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 …… (第 3b 页)
芜秽不治之语讥刺 汉朝宣帝
尚戮于市窃以讥刺朝
廷其罪小至于讥刺宗庙则其恶不可容矣陛下以轼
为有大功而不敢治则轼自擢用以来未闻有 (第 10b 页)
止贾青布曰不知为
谁何不按治惇曰青所至职事修举今但欲以有虚名
者为监司为从官则政事皆弛矣布曰神宗每称 汉宣

循名责实而臣为小官时尝上疏言风俗之敝以为
士盗虚名吏习偷惰王安石以为名言然亦未可以有
虚名者便可废也 (第 2b 页)
   倢伃(邢夫/人)孝武钩弋赵倢伃 孝武李夫人
   孝昭上官皇后(桀/安)卫太子史良娣 史皇孙王
   夫人  孝宣
许皇后  (第 5a 页)
孝宣
霍皇后  (第 5a 页)
孝宣

   皇后 孝元王皇后 孝成许皇后 孝成班
   倢伃 孝成赵皇后 孝元傅昭仪 定陶丁
   姬 …… (第 5a 页)
   始兴王伯茂 鄱阳王伯山 新安王伯固
   晋安王伯恭 庆陵王伯仁 江夏王伯义
   武陵王伯礼 永阳王伯智 桂阳王伯谋
    宣帝
诸子
   始兴王叔陵 豫章王叔英 长沙王叔坚 …… (第 47a 页)
   毕刺王贤 酆王贞

   孝武六王
   汉王赞(馀五王与赞同/为隋文所诛)
    宣帝
二王
   莱王衍与郢王术同为隋文所诛
  隋
   蔡景王整(子智/积)滕穆王瓒(子/纶)道宣王嵩 (第 54b 页)
举贤良文学问民所
疾苦议盐铁而罢𣙜酤尊号曰昭不亦宜乎
  孝昭帝始元元凤各六年元平元年即位十三年 孝宣皇帝
初名病已元康二年更名询之字谋武帝曾
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
人生 (第 52a 页)
宣帝
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
孙王夫人皆遇害惟馀曾孙一人曾孙虽在襁褓犹坐
收系郡邸狱丙吉为廷尉 …… (第 52a 页)
凡二十七日光白皇太后废
之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大宗无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 曾孙病已

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
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
遣宗正德 …… (第 53b 页)
也吏六百石位大夫有罪先请秩禄上通足以效
其贤材自今以来毋得举冬十二月甲戌帝崩于未央
宫年四十三班固曰 孝宣
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
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
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 …… (第 70a 页)
德殷宗周宣矣
  孝宣帝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各四年黄
  龙元年即位二十五年
孝元皇帝名奭之字盛 宣帝
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 (第 70b 页)
宣帝
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皇太子
壮大柔仁好儒见 (第 70b 页)
宣帝
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
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见诛尝侍燕从容言陛
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第 70b 页)
宣帝
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 (第 70b 页)
以霸王道杂之柰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
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繇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欲
立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倢伃尤
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
起故终不背焉黄龙元年十二月癸巳 宣帝
崩太子即
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 (第 71a 页)
孝宣皇帝
葬杜陵(陵在长安/南五十里)赐 …… (第 71a 页)
中外繇役
四年春二月诏以百姓娄遭凶咎加以边竟不安其赦
天下所贷贫民勿收责三月行幸雍祠五畤夏六月甲
孝宣
园东阙灾戊寅晦日有蚀之诏公卿勉思天戒
慎身修永以辅朕之不逮直言尽意毋有所讳九月戊
子罢卫思后园及戾园 …… (第 76a 页)
度穷极幼𦕈(上音要/下音妙)少而好儒及即位徵用儒
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
不断 孝宣
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
有古之风烈
  孝元帝初元永光建昭各五年竟宁元年即位十
  六年 (第 79a 页)
孝成皇帝名骜(五到/反)之字俊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
元帝在太子宫生帝于甲观画堂为世嫡皇孙 宣帝

之字曰太孙常置左右三岁而 (第 79b 页)
宣帝
崩元帝即位帝为
太子壮好经书宽博谨慎初居桂宫尝被急召出龙楼
门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门 …… (第 79b 页)
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立故东平王云太子开
明为王故桃乡顷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封 宣帝
耳孙信
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前议定
陶傅太后尊号守经法不阿指从邪右将军孙建爪牙
大臣 …… (第 98b 页)
孤独高年帛夏皇后见于高庙加安汉公曰宰衡
赐公太夫人号曰功显君封公子安临皆为列侯安汉
公奏立明堂辟廱尊 孝宣
庙为 (第 102b 页)
中宗
孝元庙为高宗天
子世世献祭冬置西海郡徙天下犯禁者处之梁王立
有罪自杀分京师置前煇光后丞烈二郡更公卿大 …… (第 102b 页)
褒善显功以
自尊盛观其文辞方外百蛮亡思不服休徵嘉应颂声
并作至乎变异见于上民怨于下莽亦不能文也莽立 宣帝
之元孙广戚侯之子婴为帝年三岁号曰孺子遂 (第 104a 页)
益州所部殊死以下冬
十月庚辰幸宜城还祠章陵十二月乙丑车驾还宫是
岁罢州牧置刺史
十九年春正月庚子追尊 孝宣皇帝
(第 33a 页)
中宗
始祠昭帝 (第 33a 页)
用瓦以日易月及公除之制悉依旧准在位百司
三日一临四方州镇五等诸侯各守所职并停奔赴二
月辛卯群臣上谥曰 孝宣皇帝
庙号高宗癸巳葬显宁
陵帝之在田本有恢弘之度及居尊位实允天人之属 …… (第 34b 页)
胜略地还至江际帝自此惧矣既而修饰都
城为捍禦之备获铭云二百年后当有痴人修破吾城
者时莫测所从云
   孝宣帝
太建十四年
后主讳叔宝字元秀小字黄 (第 35a 页)
宣帝
嫡长子也梁承圣
二年十一月戊寅生于江陵明年魏平江 (第 35a 页)
宣帝
迁于 (第 35a 页)
长安留后主于穰城天嘉三年归建邺立为安成王世
子光大二年累迁侍中大建元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
子十四年正月甲寅 宣帝
崩乙卯始兴王叔陵搆逆伏
诛丁巳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大赦在位文武及
孝悌力田为父后者并赐爵一级孤老鳏 …… (第 35b 页)
府山大校猎
十一月丁卯诏剋日于大政殿讯狱丙子立皇弟叔荣
为新昌王叔匡为太原王初隋文帝受周禅甚敦邻好 宣帝
尚不禁侵掠太建末隋兵大举 (第 39b 页)
宣帝
崩乃命班 (第 39b 页)
  帝 大武帝 文成帝 献文帝
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

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
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
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时事远近人相扬授如
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
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仕尧时逐女□于弱水北人赖
其勋舜命为田祖历三代至秦汉獯鬻猃狁山戎丐奴
之属累代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
无闻积六七十代至成皇帝讳毛立统国三十六大姓

九十九威振北方成帝崩节皇帝贷立节帝崩庄皇帝
观立庄帝崩明皇帝楼立明帝崩安皇帝越立安帝崩 宣皇帝
推寅立 (第 2a 页)
宣帝
南迁大泽方千馀里厥土昏冥沮
洳谋更南徙未行而崩景皇帝利立景帝崩元皇帝俟
立元帝崩和皇帝肆立和帝崩定皇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