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补忠肃王焘元年元命上王留京师上王构万卷堂于
燕邸召李齐贤充府中迎致文儒阎复 姚燧
赵孟頫虞
集等与之从游以考究书史自娱(东国/史略)
  (臣/)等谨按万卷堂今无考
原刘秉忠虽居左右 (第 14b 页)
人子太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
(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乃请徵其弟子王梓/刘季伟韩思永耶律有尚吕端善 姚燧
高凝白栋苏郁)
(姚燉孙安刘安中十二人诏驿召之来京师分处各斋/以为斋长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 (第 26b 页)
  太子宾客
唐制太子宾客四人掌侍从规諌赞相礼仪宋仁宗至
道元年建储初置宾客二人以他官兼真宗天禧四年
参政任中正枢副钱惟演参政王曾并兼太子宾客执
政兼东宫官始此南渡后不置宁宗开禧三年景宪太
子立始以执政兼宾客后复省理宗景定元年度宗升

储以朱熠皮龙荣沈炎并兼宾客辽南面官太子宾客
院有太子宾客金无此官元武宗至大元年仁宗在藩
邸开宫师府 姚燧
年已七十遣正字吕诚如汉四皓故
事起燧为太子宾客明太子宾客与三师三少俱为东
宫大臣无定员无专授洪武元年 (第 7a 页)
 (悉以诖误纵遣其党与悉招徕之三日而平迁中台/监察御史属地震因条陈汉文时政进国子司业卒)
 (有彝斋/文集)
 李之绍(字伯宗东平平阴人家贫力学至元三十一/年纂修世祖实录徵授翰林国史院编修 学)
 (士姚燧
欲试之凡翰林应酬之文积十馀事并付之/之绍援笔立成燧惊喜曰可谓名下无虚累迁至翰)
 (林侍讲学士自号果 …… (第 86b 页)
 王 闰(东平须城人父尝卧疾燃灯室中火延篱壁/闰突入火中解衣蒙父抱持而出肌体灼烂)
 (父无少伤事/闻诏复其役)
 李 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异质始就学即颖悟彊/记 姚燧
一见其文深叹之力荐于朝授翰林)
 (国史院编修官累迁至奎章阁承制学士泂为文宗/所知遇乃著书曰辅治篇以 (第 93a 页)
主复召许衡拜集贤大学士兼
国子祭酒即燕京南城旧枢密院设学衡闻命喜曰此
吾事也因请徵其弟子王梓耶律有尚 姚燧
等十二人
为斋长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 (第 21b 页)
 (用人天子之大柄臣下汎论其贤否则可若授之以/位则断自宸衷不可使臣下有市恩之渐乃拜衡集)
 (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即燕京南城旧枢密院设学/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因请徵其弟子王梓耶律有)
 (尚 姚燧
等十二人为斋长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如君臣其为教)
 (因觉以明善因善以 (第 57b 页)
以为百世永遵之典一谥号汉平帝
元年初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圣公唐玄宗追谥为文宣
王元武宗加大成至圣文宣王宋 姚燧
曰孔子卒哀公
诔之子贡以为非礼平帝始封谥盖新莽以文其奸也
国初大学士吴沉孔子封王辨曰后世之礼有甚似而 …… (第 8a 页)
之旧也丘浚曰塑像之设自佛教入中国始李元瓘言
颜子立侍则像在唐前已有之矣呜呼 姚燧
有言北史
敢有造泥人铜人者门诛则泥人固非祀圣人法也后
世化其道而为之长短丰瘠郡异县殊非神而明之之
(第 9b 页)
  圣父叔梁纥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称先
   贤某氏以程珦朱松蔡元定从祀称先儒某氏
   (仝/上)
  (圣谨案此从祀之始先是宋洪迈 元姚燧
皆言颜/ 父配飨)
   (路曾晰孔鲤庙庭之列次为失伦熊禾亦尝建/议宜别立一室以) (第 24b 页)
   至正八年许衡授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即南
   城之旧枢密院设学奏召旧弟子散居四方者
   王梓韩思永苏郁耶律有尚孙安高凝 姚燧
(第 15a 页)
  金
始祖以下十帝实录三卷(金源郡王/完颜勖撰)
太祖实录(字弼修皇/统八年进)
太宗实录(泰和九年尚书右丞相监/修国史纥石烈良弼进)
睿宗实录(大定十一年纥/石烈良弼进)
海陵庶人实录
世宗实录(明昌四年守尚书右丞/监修国史完颜匡等进)

章宗实录(兴定四年九月国/史院王若虚修进)
卫王事迹(兴定五/年进)
宣宗实录(正大五年王/若虚修进)
杨廷秀四朝圣训(章宗承安二年类编太/祖太宗世宗熙宗圣训)
  元
世祖实录 (姚燧/
修)
成宗实录(畅师/文修)
武宗实录(至顺元年/苏天爵修) (第 7b 页)
七卷
程钜夫云楼集三十卷(本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建/昌人官翰林学士承旨追封楚)
 (国公谥/文宪) 姚燧牧庵
文集五十卷(一作三/十卷) …… (第 25b 页)
 (□海廉访司知事又/擢为河东廉访经历)
又雁门集六卷
许有壬至正集八十一卷
又圭塘小稿十卷
又别稿二卷
又外稿二卷

又续稿一卷
宋本至治集四十卷
宋褧燕石集十五卷
王守诚文集(阳曲人河南行省/右丞赐谥文昭)
李泂文集四十卷(字溉之胜州人 姚燧
荐其/有文名累官翰林学士)
王元明达意集十卷(蜀/人)
王都中本斋诗集三卷
吕思诚文集 (第 37b 页)
   吴冢遗文
徐献宗金石文七卷
樊良枢八代金石古文(字尚默进贤人万历/甲辰进士陜西副使)

吴中世家碑志八册(不知何/人集)
刘昌中州名贤文表内集三十卷(姑苏刘昌缺元官中/州督学时编 许衡)
  (姚燧
王恽马祖常许有壬孛术鲁翀/之文别有外集别集杂集未见)
张阳苏大新安文粹十五卷(阳字士辉大字/景元俱休 (第 15b 页)
 (每谓蒙古生质朴未散视听专一苟置之好伍曹中/涵养三数年将来必能为国家用乃奏旧子弟散居)
 (四方如王梓韩思永苏郁耶律有尚孙安高凝 姚燧/
姚焞刘季伟吕端善刘安中白楝皆驿致馆下为伴) (第 11a 页)
  考證(尽丁未后主建兴五年十五卷起尽十六卷/起凡曰后主皆当作帝禅○谨按凡例曰)
  (凡正统之君曰帝僭称帝者曰主 牧庵姚氏
曰纲/目书汉中王即皇帝位统斯正矣而于其子独曰)
  (后主何哉且自建兴以及炎兴用天子制以临四/方者实 (第 34a 页)
服诣辕门
长揖不拜陈忠孝大义元帅嘉叹许从便居住后摄府
学教授不受月俸托疾以归所作诗文书甲子称慈湖
牧庵姚公
持宪江东闻其以道自守屏车骑诣门因
请寓宿翌日以诗报谢姚答韵叙同宗之诣以姚与陈
俱为舜后故诗曰况我田齐 (第 57a 页)
  (今年秋熟君知否/应向江南饱食粳)

贤山寺通志在扶风县东南二十里有塔淳祐五年建
旁有三洞极幽邃盖胜迹也
铁佛寺通志在陇州香泉有铁佛一躯宋咸平中建元
祐间重修
金槐北寺通志在郿县槐芽镇北一里即古惠济院大
定四年赐额南拥太白北环渭水东接杮林西临清湫
先是有异僧禅憩于此至金敕修遂为一方胜概焉
云庵通志在郿县东南四十里大定间有高僧隐庵中

后有石洞洞中刻达摩像相传达摩传法于此
景福宫通志在扶风县治北正隆间建有仙人张三丰
画壁
玉清宫一统志在汧阳县西旧县东三里大定中建元
至元中重修 姚燧
撰碑
元大金佛寺通志在凤翔县东大德元年敕修世祖铸
金佛像高尺许重三十五斤赐寺中供养明初失之
成道宫通 (第 18b 页)
   汴梁庙学碑        元姚燧
自鲁哀公十六年当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孔子卒历
六国秦汉至孝武即位之年辛丑为三百四十年其闻
知者才司马迁 (第 5a 页)
 刘赓字熙载洺水人至元十三年授国史院编修官
 至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言语字画人宝而敬之
 (道园学古录/)
重阳仙迹碑
  姚牧庵
璲追书金刘祖谦文文颇蕴藉而书全法颜
 平原但波拂钩磔稍不及因以知胜国时不乏能书 (第 11b 页)
 也(石墨镌华/)
  姚牧庵
书仿平原秀拔朴厚大有先正典型人有言
 此记可媲美宋文贞碑非妄(销夏记/)
 重阳仙迹记金翰林修撰刘祖 (第 12a 页)
谦纂而 姚牧庵
璲至
 元世祖朝以安西文学为书书法全学宋文贞碑比
 之孙李不作墨猪气而文亦能略去幻化语稍蕴藉
 不为 (第 12a 页)
 至治元年 赵孟頫为文并书篆

乾明广福寺重建观音殿记
 延祐七年 赵孟頫撰并书
吕梁庙碑
 赵孟頫为文并书
江东宣慰使珊竹公神道碑铭(并序/)
  姚燧
纂赵孟頫书并篆额
松江宝云寺记
 至大元年 牟巘撰 赵孟頫书 (第 4b 页)
           赵闲闲滏水集一部四册
王元老拙轩集一部三册 王若虚滹南文集一部(十/册)
王若虚滹南文集一部(五/册) 耶律湛然居士集(一部十/七册)
耶律湛然居士集一部(三/册) 许文正公集一部三册
元遗山文集一部十二册 元遗山文集一部十册
王秋涧大全集一部(四十/二册) 王秋涧大全集一部(四十/二册)
郝经陵川集一部十册  程文宪公文集一部五册

程雪楼文集一部二册  卢疏斋集一部九册
卢疏斋集一部八册    姚牧庵文
集一部二十册
默庵先生文集一部二册 耶律文献公集一部六册
姚云江村近稿一部五册 赵青山文集一部五册 (第 4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