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武台在县北六十里枕山临水相传魏武习兵处
  潜江县
 俞潭城在棠林冈俞潭铺汉关帝曾屯兵于此
 白鹤楼在旧县 北元姚燧
藏书之所白鹤巢其上因
 名
  沔阳州
 复州城在州北二里唐置宋端平初徙治沔阳镇即
 今州 …… (第 30a 页)
 大字并碑文宋端平间襄阳失守碑芜没淳祐间高
 达复襄之后程士元复创层楼下跨市路南观群山
 北望中原为一郡之胜
 南平楼在县治前元守帅杨圭建 姚燧
为之名
 狮子楼在县西南洪武初建绘狮子于上以镇楚山
 故名后燬今置石狮于上作亭覆焉
 学业堂在县南旧 (第 57a 页)
之渐乙酉拜衡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即燕京南城
旧枢密院设学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因请徵其弟子
王梓耶律有尚 姚燧
等十二人为斋长时所选弟子皆 (第 13b 页)
可使任
言责不允 三月壬寅御史大夫伊埒娄等奏比监察
御史商琥举昔任词垣风宪时望所属而在外者如胡
祇遹 姚燧
王恽雷膺陈天祥杨恭懿高道程文海陈俨 (第 8b 页)
 饶州路达噜噶齐阿勒呼木治中赵良不法佥江东廉
访司事昔班季让受金纵之事觉昔班自杀杖季让除
名仍没其财产奴婢之半 甲戌有飞书妄言朱清张
瑄有异图者诏中外慰勉之 乙亥追封皇国舅阿齐
诺延为济宁王谥忠武 召 大司农丞姚燧
为翰林学
士修世祖实录初置检阅官究覈故事燧与侍读高道 (第 14a 页)
 丁亥中书省臣言中书职在总挈纲维比者行省六
部诸司应决不决者往往作疑咨呈以致文繁事弊诏
体世祖立中书初意定拟成式以闻 是岁以左司郎
中张思明为两浙盐运使岁课充盈僚属请上增数思
明曰赢缩不常万一以增为额是我希一己之荣遗百
世之害也不可乃止 前 翰林学士承旨姚燧
卒谥曰
文燧年十八受学于许衡其为文宗韩愈衡赏其辞且
戒之曰弓矢为物以待盗也使盗得之亦将待之文章 (第 19a 页)
固发闻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将何以应人
之见役者哉非其人而与之与非其人而拒之钧罪也
非周身斯世之道也及为国子祭酒召燧自太原驿致 馆下燧
于是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当时孝子
顺孙欲发挥其先德者必得燧文始可传信其不得者
深为愧耻故三十年间 (第 19b 页)
 戊申巩昌路伏羌县大雨山崩 五月辛酉高丽国

王王章卒章之留京师也搆万卷堂于其邸招致名儒
阎复 姚燧
赵孟頫虞集等与之游处以考究自娱时有
鲜卑僧上言帝师帕克斯巴制蒙古字以利国家乞令天
下立祠比孔子有诏公 (第 4a 页)
卿耆老会议国公杨安普力主
其说章谓安普曰师制字有功于国祀之自应古典何
必比之孔氏孔氏百王之师其得通礼以德不以功后
世恐有异论言虽不纳闻者韪之科举之设章尝以
之言白于仁宗许之及李孟执政遂奏行焉其端实 (第 4a 页)
阿喇特纳实喇为皇太子诏天下 甲寅监察御史言
昔裕宗由燕邸而正储位世祖择耆旧老臣如王颙
萧㪺等为之师保宾客今皇太子仁孝聪睿出自天
成诚宜慎选德望老成学行纯正者俾之辅导于左右
以宏养正之功实 (第 21b 页)
  姚 枢(字公茂柳城人有王佐才世祖待以客礼询以治道首陈二帝三王治平大经世祖嘉纳
自是内修外攘之政咸委任焉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献子玮仕为平章政事)


   姚 燧(字端甫枢之从子从学于许衡为秦王府文学寻除汉中路提刑按察司副使人服其明

决所著有国统离合表牧庵集行世)
  张 升(字伯高其先定州人后徙平州至元中授国史院编修官武帝时议躬祀礼升引经据古
参酌时宜甚嘉纳
(第 45a 页)
  姚 枢(字公茂柳城人有王佐才世祖待以客礼询以治道首陈二帝三王治平大经世祖嘉纳
自是内修外攘之政咸委任焉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献子玮仕为平章政事)


  姚 燧(字 端甫
枢之从子从学于许衡为秦王府文学寻除汉中路提刑按察司副使人服其明 (第 45a 页)
决所著有国统离合表 牧庵
集行世)

  张 升(字伯高其先定州人后徙平州至元中授国史院编修官武帝时议躬祀礼升引经据古
参酌时
(第 45b 页)
  姚 枢(字公茂柳城人太宗时为燕京行台郎中后弃官携家辉州作庙奉孔子及宋儒周元公
等像时许衡在魏至辉就录程朱所注书以归曰曩时所授皆非今始闻进学之序也世祖在潜邸
询以治道枢首陈二帝三王之道世祖嘉纳之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宪)


   姚 燧(字端甫枢从子枢与许衡讲学苏门燧年甫十二即从之游后衡以祭酒教贵冑奏召旧
弟子十二人燧与焉累官江西行省参政仁宗初徵拜太子宾客辞不受以病告归卒于家谥曰文
燧先在苏门读通鉴纲目尝病国统散于逐年不能一览得离合之槩及告病归著国统离合表年
经而国纬如史记诸表附朱子凡例之后其学由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许衡高弟)
  明 (第 4a 页)
  姚 枢(字公茂柳城人太宗时为燕京行台郎中后弃官携家辉州作庙奉孔子及宋儒周元公
等像时许衡在魏至辉就录程朱所注书以归曰曩时所授皆非今始闻进学之序也世祖在潜邸
询以治道枢首陈二帝三王之道世祖嘉纳之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宪)


  姚 燧(字 端甫
枢从子枢与许衡讲学苏门燧年甫十二即从之游后衡以祭酒教贵冑奏召旧
弟子十二人燧与焉累官江西行省参政仁宗 (第 4a 页)
十题麻九畴诏赐上第魏太初士奉师资元则鲜于
枢号渔阳翰墨郝天挺注唐诗鼓吹 姚燧
国统有表
刘遵采蕙著词高房山画法米芾王学士笔志高丽
李京鸠巢名集宋聚燕石传诗水云才子武伯威好
学恬退 (第 26b 页)
  美赐以宫锦改台州路总管卒于官
  西汉杰叶县人累官至礼部尚书封南阳郡侯
  王琦字景韩邓州人博学有文与 姚燧
为亲友累
  官至广西廉访使声誉大振
  成遵字宜叔邓州人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初以国子生见虞 (第 118a 页)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讷子幼警悟家贫无书手

  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 姚燧
高凝相
  友善至元初諌时政十六策丞相安图奇其才辟
  为三部令史累官翰林学士卒追封魏郡公谥文
   (第 43a 页)
  客礼动必咨问及即位累官至中书左丞昭文馆
  大学士翰林承旨卒赠太师鲁国公谥文献子炜
  仕至平章政事卒谥文忠
   姚燧
(第 13a 页)
端甫
三岁而孤育于伯父枢教督甚严燧
  不能堪杨奂驰书止之曰燧令器也长自有成何
  以急为且许醮以女年十三 (第 13a 页)
(原 姚燧
漏刻钟铭烦灵台设𥵂巍以尊元间大吕非其/昆挚旷善鼓手自 宫商良谐等釜盆请无以声以功)
(论一日之间 …… (第 18b 页)
暄万物生翕盈乾坤何独治历通此/源凝熙帝绩高羲轩积世而运会而元吉金之古慎莫)
(扪辍响谁其代/天言 牧庵
集)
原大明殿后连为柱廊十二楹四周金红琐窗连建后
宫广三十步殿半之后有寝宫俗呼为拿头殿东西相
向至冬 …… (第 18b 页)
  (今译/改)

原太宗诏学士十八人即长春宫教之俾杨中书惟中
(牧庵/
集)
原至正十一年正月京师清宁殿灾焚宝玩万计由宦
官薰鼠故也(草木/子)
原皇太子常坐清宁殿分布长席 (第 27a 页)
长而晷景长尺寸纵有毫杪之差则少矣玲珑仪镂星
象于其体就腹中仰以观之此出色目人之制也(草木/子)
(原 姚燧
简仪铭黄旧仪昆仑六合包外经纬纵横天常/□带三辰内循 赤道交其中四游頫仰钧箫凡今改)
(为皆析而异繇 …… (第 8b 页)
肆所赜考明乎制)
(器运掌有道法简而中用密不穷历校古陈未与□功/猗欤皇元发帝之蕴畀厥羲和万世其训 牧庵
集) …… (第 8b 页)
  (臣/)等谨按梅文鼎云仰仪铭与史多异同而异者
  较胜岂 牧庵
作铭后复有定本耶今以元史天文
  志考之不可形体史作不可体形振溉不泄缭以
  浍也史作环凿为沼准以溉 (第 9b 页)
碑为憾也(蓟邱/杂抄)
(原 姚燧
普庆寺碑略德大承华普庆寺者皇帝为皇祖/妣徽仁裕圣太后报 作也先是大官达纳监龙兴还)
(老而无子自簿 …… (第 16a 页)
二楼东庑通庖井西庑通海会市为列肆月收僦直寺)
(须是资是役也未尝发民一夫皆佣工为之其费一出/宫帑 牧庵
集 按达纳蒙古语管也旧作答难今译)
(改/) (第 16a 页)
  中也
增钟楼在金台坊东即万宁寺之中心阁(图经/志书)
增钟楼京师北省东鼓楼北至元中建阁四阿檐三重
悬钟于上声远愈闻之(析津/志)
增钟楼之制雄厂高明与鼓楼相望本朝富庶殷实莫
盛于此楼有八隅四井之号盖东西南北街道最为宽
广(同/上)
(原危素为翰林学士居钟楼街会稽王山农冕游大都/尝见其文而不相识一日危骑而过山农所与之坐不)

(问其姓名徐曰君非钟楼街住耶危曰然不出他语而/罢人问之山农曰吾观其文有诡气目其人举止亦然)
(料知必危太朴/也 霏雪录)
(原张怡云能诗词善谐笑名重京师赵松雪商正叔高/房山为写怡云图以赠 姚牧庵
阎静轩每于其家小酌)
(一日过钟楼街遇史中丞中丞欲偕行速从者归携酒/馔因共造海子上之居姚阎呼曰怡云今 (第 14b 页)
  炕儿胡衕万褔寺在花儿市东潴营馀俱无考
原元至大四年十月敕绘武宗御容奉安大崇恩褔元
寺皇庆元年四月崇恩褔元寺成(元史仁/宗纪)
原武宗及二后为东西二殿藏玉册十有二牒玉宝一
(元史祭/祀志)

原延祐元年闰月隆禧院官言世袓影殿有军士守之
今武宗御容于大崇恩褔元寺安置宜依例调军守卫
从之(元史/兵志)
原天历元年以南镇国寺提举司改崇恩褔元提点所
三年又改为褔元营缮司(元史百/官志)
(原 姚燧
崇恩福元寺碑北至大元年诏群臣曰昔朕万/里抚军躬擐甲胄底平 寇时有愿言俟他日振旅而)
(南大建宝刹为 …… (第 2a 页)
(无两圣之治前圣往矣于佛焉依今圣万年与日齐辉/濡轨长江拳石乔岳善颂之存梵呗攸托 牧庵
集)
原卧佛寺入山门有圆殿佛立其中后殿有卧佛长大
馀有十馀佛环立肩背后寺无碑记止西廊一铁钟系
正德戊 (第 3a 页)
子散居四方者王梓韩思永苏郁耶律有尚孙安高凝 姚燧
及其弟燉刘季伟吕端善刘安中白栋皆驿致馆
下为伴读(国学/事迹)
原先生之教人也恩同父子义若君臣因其所 (第 19b 页)
方丈/庐室舍馆厨库焕然一新兄旧址之存者罔不毕具永)
(为圣朝万世祈福之地顾不伟哉机同上圣武皇帝自/原 姚燧
长春宫碑 长春子邱处 太祖)
(奈曼遣近臣持诏求之与语雪山之阳帝之所问师之/所对如敬天爱民以治国 (第 10b 页)
慈俭清净以修身帝大然之)
(曰天遣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史书其言又敕徐世隆载/诸灵应之碑 牧庵
集)
(原姬志真长春真人成道碑丹大定丁亥重阳真人自/陜右来真人师之同志有马 阳谭长真刘长生王玉) (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