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列傳類
金石類
 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郦注八今奉节县/南有 阵图碛)

又东南径赤岬西(水经/)
 是 公孙述
所造因山据势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东
 高二百丈西北高一千丈南连基白帝山甚高大不
 生树朩其土悉赤土人云 …… (第 22b 页)
 (郦注节赤岬一作赤甲/在奉 县东十五里)
又东径鱼复县故城南(水经/)
 故鱼国也地理志江关都尉治 公孙述
名之为白帝
 章武二年蜀汉改白帝为永安巴东郡治也白帝城 (第 22b 页)
  吴汉字子颜宛人勇鸷有谋初从光武击王朗有
  功拜大将军及即位拜为大司马封舞阳侯屡率
  诸将破贼后讨 公孙述
于成都八战八克帝赏叹 …… (第 83a 页)
  张堪字君游宛人少受业长安志美行励诸儒号

  曰圣童光武时拜为郎中从大司马吴汉伐 公孙
  述
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馀七日粮欲退堪
  往见汉策述必败汉从其策遂拔成都堪先入据
  其城慰抚吏民蜀 …… (第 91a 页)
  以大珠一斛乃还拜征西将军赐爵关内侯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昭烈
  时拜裨将军以破贼功加 辅汉将军
进尚书令会
  昭烈疾革严与丞相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
  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封都乡亭侯
   (第 102a 页)
  退不伐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

  大树将军复破铁胫降林闟顿王拜征西大将军
  屡破赤眉挫 公孙述
威行关中建武六年朝京师
  诏曰仓卒芜蒌亭豆粥滹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
  异每有征战尝为众军锋定封阳夏 …… (第 34a 页)
  钟武竹里皆下之拜辅威将军击梁郡济阴皆平

  之后与吴汉并灭 公孙述
以平蜀功拜广汉太守
  徵还封朗陵侯转左中郎将击武溪贼至江陵降
  之宫以谨信质朴故常见任用卒谥悯侯 (第 34b 页)
  数言事不用以病去更始败东诣洛阳光武见歙
  大喜拜大中大夫使说隗嚣归汉嚣遂遣子恂入
  质既而嚣叛以精兵袭破嚣陇西平进攻 公孙述

  
蜀人大惧使客刺歙未死驰召盖延属以军事歙
  自书表言理国以得贤为本荐段襄骨鲠可任投
  笔抽刀而绝帝 (第 55a 页)
十遭王莽败
世祖即位于冀州时隗嚣据垄拥众招辑英俊(师古曰/辑与集)
(同○宋祁曰垄/字下当有右字) 公孙述
称帝于蜀汉天下云扰(师古/曰言)
(盗贼扰乱/如云而起)大者连州郡小者据县邑嚣问彪曰往者周
亡战国并 (第 9a 页)
  年去官未几诏拜车骑都尉灌阳长膏泽再施徽
  音嗣闻建安中卒
   右韶州府
  费贻犍为人少好学有志操为乡党所推重王莽
  末 公孙述
据蜀僭号贻漆身为癞徉狂以避之退
  藏山薮十馀年述灭后光武闻其贤下诏徵之仕
  合浦太守涖政清简民怀 (第 21a 页)
且平定中原以开中天
之运必将审音协律以谐神人当此之时受诏典领之
臣能得此书而奏之则东京郊庙之乐将不待 公孙述
之瞽师而后备而参摹四分之书亦无待乎后世之子
云而后知好之矣抑季通之为此书词约理明初非难
读而读之者往 (第 14b 页)
  州(晋志平帝元始二年改梁州曰益州益之为言/阨也言其地之险阨亦曰疆壤益大故名之)
  后省沈黎汶山王莽末为 公孙述
所据(治成/都)改益
  州置司隶校尉十二年属汉复为益州(治雒中平/五年刘焉)
  (为益州牧徙治绵 …… (第 2b 页)
  又升雅州为雅州府今领府九州九卫三
 成都府
  禹贡梁州之域自古为蜀国秦置蜀郡汉亦曰蜀
  郡王莽改郡曰导江后为 公孙述
所据后汉建武
  元年述置成都尹十二年平之仍为蜀郡兴平元 (第 5b 页)
  (军兴法诛其渠帅巴蜀人大惊恐帝闻之乃拜相/如中郎将乘傅往谕并责唐蒙等巴蜀人始安相)
  (如略定西南夷并通/卬笮还报帝大悦)
  来 歙(新野人以中郎将帅盖延马成讨 公孙述/
述使王元拒河池歙与盖延等破之遂乘)
  (胜而进蜀人惧元遣客刺歙刃中其腹乃驰召盖/延延见歙伏涕不能仰 …… (第 2a 页)
  (国以得贤为本大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投笔抽刃而绝帝省书流涕诏以将军马成)
  (伐/之)
  岑 彭(棘阳人时 公孙述
窃据成都彭为征南大/将军率臧宫等讨之述据荆门截水道与)
  (彭相拒乃遣将军鲁奇逆流死战焚浮桥长驱入 …… (第 2b 页)
  (何神也乃夜遣客诈降刺彭彭死/蜀人哀之立庙以祀谥曰壮侯)
  吴 汉(宛人代岑彭为大司马攻成都八战八克/适 公孙述
自将数万人攻汉汉使护军高) …… (第 2b 页)
  赵 护(鸿嘉中为汉州守郑躬作乱众至数/万护发郡兵击之旬月平民赖以安)
  文 齐(梓潼人平帝末为益州 太守公孙述
据益/土齐固守拒险述拘齐妻子许以封侯终)
  (不降闻光武即位间道/进表蜀平封齐成义侯)
  廉  (第 37b 页)
  (万人至资中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士五十人自讨平之越巂夷帅高定遣兵围新道)
  (县严驰往赴救贼/败走加 辅汉将军)
  王 离(广汉人以治干称为督军推法平当/后代何祗为犍为太守政有美绩)
 晋杜 轸(成都人犍为太守 (第 41a 页)
  然 温(江州人仕为度辽将军守/桂阳长于治民能得其心)
  谯 元(字君黄合州人成帝时仕为谏议大夫因/王莽僭乱遂避之不事 公孙述
乡人作诗)
  (以美/之)
 蜀汉董和(其先巴郡江州人徙南郡枝江汉末率族/西还依刘璋任成都令时俗侈 (第 28a 页)
  (于/世)

  费 贻(字奉君犍为人 公孙述
据蜀贻漆身为癞/佯狂以避之与任永马信同辞徵聘蜀平)
  (擢合浦/太守)
  任 永(字君业犍为人好 (第 1b 页)
学博古 公孙述
累徵待/以高位托青盲不至及闻述败则曰世适)
  (平目即清光武闻/而徵之会病卒)
  马 信(犍为人 (第 1b 页)
不仕 公孙述
与任永并托青盲及/述败乃盥洗更视光武召之亦会疾卒)
  杨 涣(字孟义犍为人见耆旧传子文方冀州刺/史 (第 1b 页)
 董大原(郡庠生平生孝友诚笃著于乡/里崇祯中貤赠文林郎入乡贤)
 保宁府
 汉谯 瑛(阆中人父铉不仕 公孙述
述赐以毒药瑛/尽捐家赀十万求赎父死乃𫉬免后为尚) (第 16a 页)
  (即收其同/谋悉诛之)
  王皓王嘉(皓字子离嘉字公卿俱成都人平帝时/皓令美阳嘉为郎王莽篡位皆弃官归)
   (公孙述
遣使召皓嘉皓自刎以首付使者述怒/遂诛皓家属嘉闻而叹亦对其使者伏剑而死) (第 2a 页)
  罗 衍(成都人 公孙述
据蜀衍说述尚书解文卿/郑文伯共谏述使归汉述怒闭三子于幽)
  (室三子守志/不回死之)
  侯 刚( …… (第 2b 页)
  (何涉架飞炮向天/齐击之遂皆遇害)
 保宁府
 汉谯 铉(阆中人成帝时以对策高第拜议郎数陈/灾异及养居摄易姓名窜归 公孙述
连聘)
  (不起赐以毒药铉叹曰保志全高死亦何恨/其子瑛尽捐家赀十万以赎父死乃获免)
 蜀汉黄崇(阆 …… (第 21b 页)
  (入左右伏发翼而击之贼大败步骑皆陷田中斩/馘无算飞且备且耕屡立战功贼增兵索战飞遂)
  (殁于/军)
 直𨽻眉州
 汉朱 遵(州人为功曹率兵拒 公孙述
绊/马被擒不屈死赠复汉将军) …… (第 46b 页)
  贾钟斗(仁寿人崇祯己卯科举人值献贼据成都/钟斗率乡勇同诸生刘士凯等禦贼力战)
  (死/之)
 直𨽻绵州
 汉李 业(字巨游梓潼人举明经为议郎值王莽篡/汉托病去官 公孙述
使人持毒酒胁之业)
  (曰危邦不入遂饮鸩而死后光/武下诏表其门闾以图其像焉)
  李 翚(业之子业 (第 57b 页)
以节死 公孙述
耻杀名士以赙/钱百万予之翚逃不受明嘉靖中立祠肖) …… (第 57b 页)
 天威风行电扫肤功立奏所称师中之吉长子之功保
   障重臣洵足以纪旗常而垂竹帛矣作武功志
  汉光武建武五年己丑 公孙述
据成都岑彭谋伐蜀
   留威虏将军冯骏军江州都尉田鸿军夷陵自引 …… (第 68b 页)
  猝至大震恐宫因纵击破之斩首溺死万馀人岑

  奔成都其众悉降十二年丙申春正月吴汉破
  孙述
将魏党公孙永于鱼涪津遂围武阳述遣史
  兴救之为吴汉击败因入犍为攻广都拔之遣轻
  骑烧成都市桥七月 …… (第 69b 页)
  兵还广都臧宫拔绵竹破涪城斩公孙恢复攻拔

  繁郫与吴汉会于成都 公孙述
困急与岑定议募
  勇士五千馀人助岑以击汉军汉阴具船欲遁蜀
  郡太守张堪闻之驰往见汉谓述必败不宜退 (第 70a 页)
  货不弃于地而军民商贾日用之需交易而退各
  得其所泉刀之制盖折衷三代而永为万世良规
  矣作钱法志
 汉文帝赐邓通铜山始铸铜钱于蜀 公孙述
据蜀废
  铜钱铸铁钱百姓货币不行后以铁钱二当铜钱
  一 (第 41b 页)
  (棱县/南)青羊桥(在青神/县东)忠孝桥(在彭山县北旁有汉/张纲晋李密祠因名)

  埋轮桥(在彭山县北二十里以汉张纲得名一云/汉朱遵与 公孙述
战于赤水门先埋其车)
  (轮于桥侧以/示死守故名)麒麟桥(在彭山县北后汉朱褒获麟/于马颊岭因名一名 (第 143b 页)
  (自郫县东南六十里至县南转东合都江下流三/十里至二江寺合流江汶江经仁寿县西北入眉)
  (州界后汉建武中吴汉征 公孙述
乘利逼成都去/城十里阻江北立营作浮桥使副将刘尚屯江南)
  (相去二十馀里述遣将谢丰等攻汉而别遣兵劫 …… (第 5a 页)
  (地纪胜至云门镇入江又有濮溪一名博溪/在县西北一里流经县北五里入西汉水)涪江
  (在州南自遂宁县流入嘉陵江汉志刚氐道涪水/南至垫江入汉水后汉建武十一年岑彭讨 公孙)
  (述
自垫江进攻破平曲收其米数十万石既又命/臧宫溯涪水上平曲拒延岑于广汉平曲盖在涪)
  (水滨以坡平水曲 …… (第 44a 页)
  (西南又五里至石床滩又十里至白马/滩入州界又一百十里至州东入大江)横石滩(在/州)
  (西后汉岑彭破 公孙述
将侯/丹于黄石即此俗名二石滩)铜柱滩(在州东涪陵/江中寰宇记)
  (昔人维舟见水底有铜柱故/名相传 …… (第 52a 页)
  梅子坡(在县东一百七十里路通湖/广之散毛盘顺思南诸土司)涪陵江(在县/城西)
  (自贵州思南府北经酉阳司流入又西北入涪州/废武隆县界即乌江下流也汉张堪为县会 公孙)
  (述
击堪义士选习水者筏渡堪于小别江即此水/也又北至枳县元和志黔州西有巴江水一名涪)
  (陵江又曰涪陵江 (第 54a 页)
  (处悬崖犹有赤白玄黄五色鱼从楚来至此而止/言畏崖屿不更上也即此明一统志谓之赤崖山)

  (在仙侣山西北或曰 公孙述
以岑彭/来伐使侯丹将兵拒黄石亦即此)菩萨顶(舆地/纪胜)
  (宣化县南山秀峰突出为/菩萨顶故老常见 …… (第 16a 页)
  卧龙山(在县东北五里武侯屯营于此/上建诸葛祠因名有泉清冷)白帝山(在/县)
  (东十三里高耸特峙与赤甲山相接 公孙/述
据蜀有白龙自井出因名山并以名城)羊角山
  (在县东十馀/里下临大江)赤甲山(在县东北十五里山高峻不 …… (第 33b 页)
  (惧乃奉印投原处入蜀记山间/之流凡通江者土人皆谓之瀼)东瀼(在县东发源/长松岭南流)
  (至县城下东南入大江 公孙述
于东滨垦稻田号/东屯后称青苗阪夔门志东屯诸处宜瓜畴芋区)
  (瀼西/亦然)龙洞溪(源出西北自海坝至 (第 35a 页)
  (县东北之鼎鼻/山乃其支峰耳)彭亡山(在县东十里一名彭望寰/宇记作彭女山俗传周末)
  (彭祖家于此而亡遂名今其地有彭祖家后汉岑/彭讨 公孙述
至武阳营于彭亡山知而恶之欲徙) …… (第 21b 页)
  浒水(在县东南二十里源从/盐亭县东南流入涪江)可波水(在县东五十/里源出盐亭)
  (县可波池/入梓潼水)沈水(在县东南八十里自盐亭流入下/合涪水后汉建武十一年岑彭讨)
   (公孙述
别将从臧宫由涪水上平曲述将延岑盛/兵沈水以拒之宫左步右骑夹船而进大破岑兵)
  (即/此)万顷泽(在 (第 29a 页)
  新津故城(在县东三里周闵帝元年置并置犍为/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中又废焚道县)
  (入马唐属蜀州元一统/志隋开皇初移今治) 公孙述
(在县西三十里/高三丈周九里) …… (第 10b 页)
  (击念一弥陀十念成奄然而绝得舍利/十馀粒僧慧观为之建塔韦南康有记)石室(在三学/山上)
   古碑记附
  汉张 子阳
(旧志汉幽州刺史牂牁太守 (第 11b 页)
子阳/
碑在唐化镇沿江五里许 (第 11b 页)
子阳
墓) …… (第 11b 页)
  (于此置津/立城因名)江州故城(在县西相传为秦张仪筑汉/置江州县为巴郡治杜预注)
  (江州故巴国都也 后汉初公孙述
据蜀遣将从阆/中下江州建武十一年岑彭讨述述将田戎败保)
  (江州彭至城下以城固粮多难卒拔留冯骏守之 …… (第 23b 页)
  (置鱼复县后徙白帝城水经注章怀太子曰鱼复/故城今奉节县北赤甲城是又寰宇记云古鱼复)
  (县在奉节县西十五里蜀改/永安今无城壁二说不同)白帝城(在县东十里 公孙述
据蜀)
  (所筑后汉建安十八年诸葛亮等自荆州溯流定/白帝江州章武二年先主征吴败还至鱼复改曰)
  …… (第 82a 页)
  (旧郡治故陵溪西二里/故陵村溪即永谷也)巴乡村(在县西寰宇记在/南乡峡西八十里)
  (水经注故陵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俗名巴乡清)东屯(在县东舆地纪/胜 公孙述
于东)
  (瀼水滨垦稻田因号东屯稻田水畦延袤可得百/许顷前带清溪后枕崇冈树木葱菁气象深秀杜)
  …… (第 83b 页)
  (在县北旧传汉末鲍氏三娘勇力绝伦廉康贼欲/娶之不屈与战破之后关索来攻遂以城降同为)
  (汉室讨贼今/城碛尚存)柏柱(在白帝城西大十围高三丈世/传为 公孙述
楼柱枯而不朽) (第 8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