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載記類
史鈔類
目錄類
金石類
雜史類
 县故城北(案此十一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北海有平昌县故加西
 汉宣帝元康元年封王长君为侯国故渠川派东入
 般县为般河盖亦九河之一道也后汉书称 公孙瓒
 
破黄巾于般河即此渎也又东为白鹿渊水南北三
 百步东西千馀步深三丈馀其水冬清而夏浊渟而
 不流若夏水洪 (第 27a 页)
 清河又东北径界城亭东水上有大梁谓之界城桥

 英雄记曰 公孙瓒
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广宗
 袁本初自往征瓒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绍将曲义
 (案曲近/刻作鞠)破瓒于界 …… (第 30b 页)
 (地理志东光有胡/苏亭九字及也字)世谓之羌城非也又东北右会大
 河故渎又径东光县故城西后汉封耿纯为侯国初
 平二年黄巾三十万人入渤海(案近刻/作北海) 公孙瓒
破之
 于东光界追奔是水斩首三万流血丹水即是水也
又东北过南皮县西 (第 33b 页)
 水侧有浑泥城易水径其南东合滱水故桑钦曰易
 水出北新城西北(案西近刻/讹作城)东入滱自下滱易互受
 通称矣易水又东径易京南汉未 公孙瓒
害刘虞于 (第 9a 页)
 遒县故城东(案近刻/脱遒字)汉景帝中三年以封匈奴降王
 隆疆为侯国王莽更名遒屏也谓之巨马河亦曰渠
 水也又东南流袁本初遣别将崔巨业攻固安不下
 退还 公孙瓒
追击之于巨马水死者六七千人即此
 水也又东南径范阳县故城北易水注之
又东南过容城县北 (第 8b 页)
 水又西南右合地裂沟古老云晋世地裂分此界间

 成沟壑有小水俗谓之分界水南流入沧河沧河又
 西径居庸县故城南魏上谷郡治昔刘虞攻 公孙瓒
 
不克北保此城为瓒所擒有粟水入焉水出县下城
 西枕水又屈径其县南南注沧河沧河又西右与阳
 沟水合(案右 (第 26a 页)
 西北千蓼泉(案近刻北/下衍径字)亦曰丁蓼水东南流径郁山

 西谓之易荆水 公孙瓒
之败于鲍丘也走保易荆疑
 阻此水也(案瓒走保易京在今雄县/界非易荆水也此误引)易荆水又东左
 合虎眼 …… (第 2b 页)
 丘水又东南径渔阳县故城南渔阳郡治也(案近刻/脱县故)
 (城南渔/阳六字)秦始皇二十二年置王莽更名通潞县曰得
 渔鲍丘水又西南流 公孙瓒
既害刘虞乌丸思刘氏 之德迎其子和合众十万破瓒于是水 …… (第 8b 页)
 之石门口汉中平四年渔阳张纯反杀右北平太守
 刘政辽东太守阳纮中平五年诏中郎将孟益(案近/刻诏)
 (讹作与益/讹作溢) 公孙瓒
讨纯战于石门大破之灅水又
 东南流谓之北黄水又屈而为南黄水又西南径无
 终山即帛仲理所合神丹处也又于 (第 14b 页)
(湘姓林云音蜚夏禹后自不同如无极长房出此孙盛/蜀谱云益州诸费名位者多字本作桀□弗同汉有□)
(脩 公孙瓒/
臣纶直)有南以二臣势均争权而分后有南仲翊宣
王以中兴(辨证云汤八世孙盘庚妃姜氏梦赤龙入怀/孕十二月生 (第 35b 页)
    (以呼沱为南易史云燕与/赵易以龙亢分门与燕者)而临洺为汉易阳
    昔燕文公徙易则汉之易县也有故城在城
    西五里有故易京城在涿之归德南十八里
     (公孙瓒
害刘虞于葪下谣云燕南垂赵北际河/惟有此中可避世瓒以易地当之筑城临易)
    (徙都曰易京铁门楼榜千 (第 30a 页)
 (年封帝舅节侯王/无故此盖从史记)故渠川𣲖东入般县为般河(何氏/云疑)
 (即勾/盘也)盖亦九河之一道也汉书称 公孙瓒
破黄巾于
 般河即此渎也又东为白鹿渊水南北三百步东西
 千馀步深三丈馀其水冬清而夏浊渟而不流若夏
  (第 39b 页)
 (刻石表之云云今所/引多讹字故备录之)今石柱尚存俗犹为之李氏石

 柱清河又东北径界城亭东水上有大梁谓之界城
 桥英雄记曰 公孙瓒
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广
 宗袁本初自往征瓒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绍将鞠
 (后汉书/作趜)义破瓒于界城 …… (第 32b 页)
 大河故渎又径东光县故城西后汉封耿纯为侯国

 初平二年黄巾三十万人入北海(据后汉书/当作渤海) 公孙瓒
 
破之于东光界追奔是水斩首三万流血丹水即是
 水也(后汉书 (第 36a 页)
公孙瓒
传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渤海界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
 (大破之斩首三万馀级贼弃其辎重奔 (第 36a 页)
 (经县故城在今顺德府广宗县东二十里本后汉经/县地后魏折置二县此为西经漳水自平乡流入县)
 (界即古薄落水也战国策赵武灵王曰吾国东有河/薄落之水后汉初平四年袁绍击 公孙瓒
于薄落津)
 衡漳又径沙邱台东纣所成也在钜鹿故城东北七
 十里赵武灵王与秦始皇并死于此矣(按通典平乡 (第 22a 页)
 合滱水故桑钦曰易水出北新城西北东入滱自下

 滱易互受通称矣易水又东径易京南汉末 公孙瓒
 
害刘虞于蓟下时童谣云燕南垂赵北际唯有此中
 可避世瓒以易地当之故自蓟徙临易水谓之易京
 城(在今保定 (第 9b 页)
 遒屏也谓之巨马河亦曰渠水也又东南流(又下四/字疑衍)

 袁本初遣别将崔臣(一作/巨)业攻固安不下退还 公孙
 瓒
追击之于巨马水死者六七千人即此水也又东
 南径范阳县故城北易水注之
又东南过容城县北(今属新/安县) (第 9a 页)
 其水俱西南流注于沧水又西南右合地裂沟古老

 云晋世地裂分此界间成沟壑有小水俗谓之分界
 水南流入沧河又西径居庸县故城南魏上谷郡治
 昔刘虞攻 公孙瓒
不尅北保此城为瓒所擒有粟水
 入焉水出县下城西枕水又屈径其县南南注沧河
 又西与右阳沟水合水出县东北 (第 26a 页)
 西北径千蓼泉亦曰丁蓼水东南流径郁山西谓之

 易荆水 公孙瓒
之败于鲍丘也(后汉书注曰/鲍丘水名)走保易
 荆疑即此水也(朱笺按后汉书 (第 2b 页)
公孙瓒
传袁绍将曲/义合兵十万共攻瓒破瓒于鲍邱瓒)
 (遂退保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又按续汉志云瓒/所居易京故 …… (第 2b 页)
 平城东南而右注鲍丘水鲍丘水东南径渔阳郡治
 也秦始皇二十二年置王莽更名通路县曰得(得下/漏渔)
 (字/)鲍丘水又西南流 公孙瓒
既害刘虞乌丸思刘氏
 之德迎其子和合众十万破瓒于是水之上斩首一 (第 8b 页)
 万(后汉书 公孙瓒
传瓒既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虞从事渔阳鲜于辅等合率州兵欲共报瓒乌桓)
 (峭王感虞恩德率种人及鲜卑七 …… (第 9a 页)
 (田县东北二十/里有田畴宅)得黑牛谷水又得沙谷水并西出山
 东流注庾水昔田子泰避难居之众至五千家(魏志/田畴)
 (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为刘虞所辟及虞为 公孙/瓒
所害遂率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
 (不报吾何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 …… (第 14a 页)
 门峡山之高崭绝壁立洞开俗谓之石门口汉中平
 四年渔阳张纯反杀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
 终中平五年遣中郎将孟益率 公孙瓒
讨纯战于石
 门大破之(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四年渔阳人张纯与/同郡张举举兵叛攻杀右北平太守刘政)
 (辽 (第 15a 页)
东太守阳终获乌桓校尉公綦稠等举自称天子/寇幽冀二州四年九月遣中郎将孟益率 骑都尉公)
 (孙瓒
讨渔阳贼张纯等十一月 (第 15a 页)
公/孙瓒
与张纯战于石门大破之)灅水又东南流谓
 之北黄水又屈而为南黄水又西南径无终山(在今/玉田) (第 15a 页)
侯国(沈氏曰汉表是地节四年
善长盖从褚表王长君名无故)
故渠川派东入般县为般河盖亦九
河之一道也汉书称 公孙瓒
破黄巾于般河即此渎
(一清按当作后汉书又汉志注如淳曰般如面般之般韦昭曰音逋垣反师古曰尔雅说九河云钩 (第 30a 页)
  清河东北径广宗县故城南顺帝永元五年封皇太

子万年为王国(沈氏曰范史章八王少子广宗殇王万岁以和帝永元五年封注未覈)
田融言赵立建兴郡于城内置临清县于水东自赵
石始也清河之右有李云墓云字行祖甘陵人好学
善阴阳举孝廉迁白马令中常侍单超等立掖庭民
女亳氏为后后家封者四人赏赐巨万云上书移副
三府曰孔子云帝者谛也今尺一拜用不经御省是
帝欲不谛乎帝怒下狱杀之后冀州刺史贾琮使行
部过祠云墓刻石表之令石柱尚存俗犹谓之李氏

石柱清河又东北径界城亭东水上有大梁谓之界
城桥英雄记曰 公孙瓒
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
广宗袁本初自往征瓒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绍将
鞠义破瓒于界城桥斩瓒冀州刺史严纲又 …… (第 32a 页)
  清河又东北左与张甲屯绛故渎合阻深堤高障无

复有水矣又径脩县故城南屈径其城东脩音条(全氏
曰三字注中注)
王莽更名之曰脩治郡国志曰故属信都清
河又东北左与横漳枝津故渎合又东北径脩国(一清
按脩是县名非国名也道元误矣)
故城东汉武帝封周亚夫为侯国
故世谓之北脩城也清河又东北径邸阁城东城临
侧清河晋脩县治城内有县长鲁国孔明碑清河又
东至东光县西南径胡苏亭(刘昭郡国志补注曰东光有胡苏亭胡苏河之
名见尔雅)
者是(一清二字上下有脱误)世谓之羌城非也又东北右

会大河故渎又径东光县故成西后汉封耿纯为侯
国初平二年黄巾三十万入渤海 公孙瓒
破之于东
光界追奔是水斩首三万流血丹水即是水也

  又东北过南皮县西

  清河又东北无棣沟出焉东 (第 35b 页)
盖以互受通称调停之一清按汉志涿郡中水县
应劭曰在易𣸦二水之间故曰中水郦说本此)
易水又东径易京南汉末

孙瓒
害刘虞于蓟下时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惟有
此中可避世瓒以易地当之故自蓟徙临易水谓之
易京城在易城西四五里 (第 10b 页)
  涞水上承故渎于县北垂重源再发结为长潭潭广
百许步长数百步左右翼带涓流控引自成渊渚长

川漫下一十许步东南流径遒县故城东汉景帝中
三年以封匈奴降王隆彊(一清按汉表作陆彊此从史表)为侯国王
莽更名遒屏也谓之巨马河亦曰渠水也又东南流
袁本初遣别将崔巨业攻固安不下退还 公孙瓒

击之于巨马水死者六七千人即此水也又东南径
范阳县故城北易水注之(寰宇记易州易县加夷城下引水经云巨 (第 9a 页)

古老云晋世地裂分此界间成沟壑有小水俗谓之
分界水南流入沧河又西径居庸县故城南魏上谷
郡治昔刘虞攻 公孙瓒
不剋北保此城为瓒所擒有
粟水入焉水出县下城西枕水又屈径其县南南注 (第 2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