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金石類
 先是呼庆自金还具道金主意并持其书来请别遣
 使时童贯密受旨图燕因建议遣右文殿修撰赵良
 嗣往仍以市马为名其实约攻辽以取燕云之地 (中/书)

 (舍人吴时
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乾渝之/必速乱王黼斥为腐儒时遂求去又有安尧臣者上)
 (书曰燕云之役兴则边 (第 9a 页)
衅遂开宦寺之权重则皇纲/不振臣恐异时唇亡齿寒边境有可乘之隙狠子蓄)
 (锐伺间以逞其欲此臣所日夜寒心也帝颇然之欲/授以官然竟为群奸所沮 吴时
(第 9b 页)
伸道
邛州人安)
 (尧臣惇/族子)
三月辽复遣使如金议册礼金主不许
 先是辽遣萧实讷埒(旧作习泥/烈今改 (第 9b 页)
 顾端(大中祥/符三年)     崔端(大中祥/符四年)

 郑骧(河南人/真宗时)     李丕绪(咸纪人/仁宗时)
 吕大防(蓝田人/熙宁时)     吴时(邛州/人)
 施昌言(通州/人)     赵刚
  知邠州
 龙镯(乾德/中)      柳开(大名人/淳化中 …… (第 93a 页)
 赵佺(大观元年永/兴等路提举)   种师道(长安人徽宗时/秦凤路提举)
  提举茶马事
 程懿叔(元符/二年)     赵开(安岳人/建炎初)
  提举学事司
  吴时(邛州人徽宗/时永兴军路)
   史长孺(兰陵人崇宁/时管勾学事)
  (第 100a 页)
 身为先士民德之(贾/志) 吴时
(第 19a 页)
伸道
邛州人举进士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州
 餫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
 万斛之费以车则千五百 (第 19a 页)
 远近奔凑郡守召与语异之延于家元隐求一室置

 大斛贮水扄户睡三月守日遣人伺之又三月忽坐
 水斛中临邛 吴伸道
以职事如秦遇于途款语移时
 至秦以语守守骇曰安有是就视则尚寐也大观元
 年诏赴阙既而屡辞还山即清平军 (第 87b 页)
                滕天绶
赤帝创业新莽篡婴肇造光武汉室中兴继以灵献身
播国屯中原割裂鼎足三分笃生孔明南阳卧龙梁父
拥吟抱道隆中频顾草庐一德符同奄有荆益名号实

公蜀主吞 吴时
无法正主上东行莫能谏听天意靡常
废兴罔定永安徂绝千秋抱恨宗臣孔明奉厥后昆矢
志中原誓复故京出师二表泣 (第 82b 页)
累世忠信不遇其时奢谏/于楚胥死于吴诗云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是之谓也)
吴越春秋专诸者堂邑人也伍胥之亡楚如 吴时
遇之
于途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 (第 12a 页)
恐挟此而来乃建言未知敌帅所在宜先遣小使会大
本上书求试用乃以为承奉郎假朝奉大夫直秘阁赐
金紫进武校尉 吴时
敏为秉义郎閤门祗候假武义大
夫閤门宣赞舍人并为先期告请使以行(朱胜非闲居/录云三月十)
(五日二凶堂 …… (第 24a 页)
兵兼浚亦未以勤王所为名而日历所载孝/迪等除命乃在初十日戊子其出使乃在十二日庚寅)
(又小使乃是黄大本 吴时
敏亦非/胡枢不知胜非何以差互如此) 太常寺奏准礼例
当避御名太后诏曰皇帝御名语称易犯令太常寺礼
官别 …… (第 25b 页)
(去余令遍呈二凶自此使议遂息胜非所云胡枢又与/日历不同而臧梓所记乃云进士二人借官则似指大)
(本及 吴时
敏/也更须详考) 宫仪围安邱县权知密州杜彦引兵救
之其徒李逵吴顺皆不从曰仪众甚盛未可与战彦曰
见敌不 (第 67a 页)
 (晋简文郑太后讳改曰富阳案严光傅耕于富春山/图经不载此山但云今名严陵山者是其所耕处却)
 (载严光富阳人耕于富春山沈约宋书 吴时
分富春/县地置桐庐县则严陵山即富春山无疑不任进道) (第 24a 页)
 (南兰陵郡梁天监中改为兰陵县属南兰陵郡隋省/入曲阿属江都郡唐武德中复置武进县贞观中省)

 (入晋陵垂拱初复置五代杨 吴时
徙治郡城与晋陵/俱为附郭县宋元仍旧至本朝以晋陵县省入改属)
 (常州府曲阿注见汉献帝兴平元年晋陵晋之 (第 11b 页)
 (南唐升顺化军宋初仍为楚州后置淮安军寻升为/州元升为淮安路至本朝改为淮安府直𨽻京师白)
 (水塘在淮安府山阳县南九十/五里魏邓艾伐 吴时
脩以灌田)
周主朝享太庙疾作而退
 (周主享太庙才及一室不能拜而退命晋/王荣终礼是夕宿南郊几不救夜分 …… (第 16b 页)
  (契丹主遗其舅使于唐州泰州团练使荆/罕儒募刺客使杀之自是契丹与唐绝)质实(一统/志云)
  (泰州五代时南唐所置治海陵县即杨 吴时
海陵制/置泰丹属其地入于周宋初改为军元初置泰州路)
  (后复为州属扬州路至本朝仍为/州以海陵县省入 (第 78a 页)
 者将军何藩以刀头穿岸埒容足指腾之而上直前
 力战裕军乘之休之遂大溃
 马家寨在县东三十里
  公安县
 刘王营在县东九十里相传昭烈帝居 吴时
屯兵于
 此
  监利县 …… (第 21a 页)
 中原因江陵路便即而镇之事与时迁势无常定且

 兵者诡道示之以弱今宜全重江南轻戌江北南平
 孱陵县界地名上明土田膏粱可以资业军人在
 时
乐乡城以上四十馀里北枕大江西接三峡敌至
 则旧郢以北坚壁不战接会济江路不去远乘其疲
 惰扑剪为易于是 (第 22a 页)
 西曰卿云北曰景星
汉阳府

 汉阳府城水经云翼际山上有 吴时
江夏太守陆涣所
 治城唐元和郡县志云即汉阳军故城宋宣和三年圯
 明初跨凤栖山筑之东南临大江周七百五十 (第 6a 页)
  杨 纲(临湘人以功/封指挥世袭)  徐 亨(祥之孙袭伯/爵以功晋侯)
  柴 正(武昌人/都指挥)    刘日孚(崇阳人指/挥世袭)
  黄 荣(黄冈人/指挥)     吴时
(武昌人以功/封指挥世袭) (第 73b 页)
 生员曾某妻吴氏武昌县人夫卒卧床不食父宽之

 氏瞠视曰父何言遂侧身面壁饿五日死将合殡氏
 棺先举重不可前先其夫乃行
 武进士 吴时
乔妻潘氏武昌县人夫从征杨应龙殁
 于军氏年二十扶榇归里守志六十六年
 闵时举妻胡氏武昌县人夫殁一子甫 (第 19a 页)
 荆台在县西三十里土洲南孔子家语楚王游荆台
 即此
 申包胥旧台在北门外
 濯缨台在县北七十里旧志屈原濯缨处
 伍员宅在县西北中有倒插槐员奔 吴时
所插
  松滋县
 郧城楚昭王时郧公筑
 诸葛城孔明筑 (第 50a 页)
 文非晋之士衡而其书引郭璞注尔雅则当在郭之

 后亦未必 吴时
人也孔疏吕记多引之
 曹学佺曰诗之疏也自陆玑始而人议其略
 姚士磷曰予箧中有毛诗草木虫鱼疏一卷题曰吴 (第 17b 页)
 陆机撰通考据崇文总目以为吴太子中庶子乌程令
 陆机撰陈振孙曰按陆氏释文断非晋之士衡而其
 书引郭璞注尔雅则当在郭之后亦未必 吴时
人也
 陆氏曰者唐陆德明也有庄子音释间亦用之至孔
 疏吕记太平御览诸书多所采获矣但书止二卷不
 无漏 (第 18a 页)
在傅等以御营中军统制吴湛主管步军事黄潜善
汪伯彦并分司衡永州居住以王孝迪卢益为大金国
信使进士黄大本 吴时
敏为先期告请使朱胜非奏母
后垂帘须二人同对此承平故事今日事机须密奏者
乞许臣寮独对而日引傅党二人上殿 (第 38a 页)
  文殊山在城西北五十里林木蓊郁前枕桂江俗

传文殊大士说法于此

  苏山在城南八里前临大江苏轼曾停舟于此因


  金石山在城东二里图经 吴时
有道士牵牛渡江
语舟人曰舟内牛溲聊以为酬舟人视之皆金也
道士与牛并隐石下因名

  立山在城西十里路 (第 52a 页)
  𣙜税

  晋武帝泰始末交州牧陶璜上言以合浦郡土地
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商贾去来以
珠贸米而 吴时
珠禁甚严虑百姓私放好珠禁绝
去来人以饥困又所调猥多限每不充今请上珠
三分输二次者输一粗者蠲除自十月讫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