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金石類
  余懋进(婺源人/)  施沛如(宣城人/)
   冯 矅(宣城人/)  蔡逢时(宣城人/)
    吴时
(宣城人/)  叶 炜(宣城人/)
   梅守极(宣城人/)  黄廷价(宁国人/)
   杨一奇( (第 13b 页)
  袭城国正督众巷战中流矢死子斯美奔救亦死
  时镇抚陶赓明指挥刘良佐文学田呈芳梅国秀
  霍山黄中理刘炫 吴时
道张大翼李怀信胡玮江
  源洞宋贞及时际顺等均不屈节死
    泗州
 晋刘翼淮陵人衡阳太守永昌之乱 (第 33a 页)
  琳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皇象字休明江都人幼工书人谓象章草入神八
  分𨽻入妙篆能建业有 吴时
天发谶及吴大帝碑
  在江宁府皆象书也官至侍中青州刺史
 晋闵鸿广陵人与丹阳薛兼纪瞻吴郡顾荣会稽贺 (第 45b 页)
  皇清因之编户六十三里(安志)

  万安县

  本孙吴新兴县地晋为遂兴县地隋省入太和(寰宇通志)

  杨 吴时
置万安镇(名胜志) (第 34b 页)
  黄皮岭在万载县北八十里与谢山相对上有石屋相

传黄皮二仙修炼于此乡人祀之

  太阳岭在万载县西一百里形势陡峻周广百里未旦
日光先射傍晚不暝故名

  万胜冈在府城东五里杨 吴时
柴再用与米志诚讨刘
景崇每出师冈下不战一日列阵冈南大败之见九
国志

  天子冈在府城西北五十里傍有 (第 34b 页)
  蹲山在安福县西南一百四十里上有风窟缭绕百馀
步无草木每有风出飞沙扬尘又西南十里为更生
山舆地志云 吴时
有女子居樟木下木大数十围孙
皓遣人伐之斧斤莫克丁夫苦之女祝曰汝今且去
他时更生遂克之后果复生山下有更 (第 31b 页)
县杨周宪记)生米渡(县南三十里)芦洲渡(县北七十里)
度支渡(县西五里晋陶侃尝宿此夜间唱筹声问土人云 吴时
此地为度支廨舍)真君渡(县西
南松湖镇世传许旌阳常从此登岸)
义渡(旧名拿湖渡元初邑人熊明叔捐田二百石 (第 22a 页)
  古浔阳驿在郡治右宋淳熙间置今改为税课司署

蒲塘驿唐武德八年置贞元中改为蒲塘场咸通五
年刺史李彰复置杨 吴时
改为德安县移场于县
之东北里许宋仍为驿淳熙间县令赵协有蒲塘
驿碑文即今所称驿头是也

  瀼溪驿在瑞 (第 32b 页)
  度支步水经注赣水西北径度支步晋度支校尉立府
之处旧志云在府城西五里陶侃尝宿此夜闻唱筹
声问土人云 吴时
此地为度支廨

  学台晋书范宁为豫章太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 (第 7a 页)
(安福人)欧阳伯谔
(安福人)刘 江(安福人)田 俨(一作南康人)毛 燧(龙泉人)
朱光朝(龙泉人) 吴时
(龙泉人)谭 讥(龙泉人)蒋周裔(龙泉人)
郭汝舟(龙泉人)郭 次(龙泉人)刘克绍(万安人)李叔 (第 40a 页)
  喻合字匡孙南昌人好学不慕荣隐居庐山北阜布衣
蔬食三十馀年吴主皓晋武帝皆徵不起(林志)

  徐整豫章人博学好著述 吴时
官太常卿吴亡仕晋有 (第 14a 页)
  按前志据明史稿之误谓槩幼孤随母转适吉水
胡氏今考丰城熊氏家谱及槩自请复姓表甚明
槩成进士后父直方举于乡并非幼孤槩母郭氏
乃吉水城西学录郭子冲女为直元配并无改适
事其幼孤随母改适冒胡姓者乃槩之父直也直
父子虽籍吉水后子孙复归丰城前志直入吉安
而槩入南昌今俱改正又白志槩抚 吴时
诸卫所
粮运不继军乏食发各府赎罪米四万馀石赡军 (第 22a 页)
  篯铿颛顼元孙因进雉羹于尧尧封于彭城谓之彭祖
又曰彭铿曾过彭蠡之滨造其名岳今庐山是也遍
游洞府以窥圣迹已而把钓于台上双鲤化为双龙

冲天而去(庐山名贤传)

  汉

  苏耽 吴时道士
居都昌县西四十里元辰山炼丹上有
靴迹源马蹄洞丹灶石臼(名胜志)

  六朝

  文慧通女真也脩真于 (第 1b 页)
  明水寺(在临川县尽安乡唐建有十里松风九里莲池之胜)


  天宁万寿寺(在府治东杨 吴时
建寺有一滴泉宋王安石有诗)

  广寿寺(在府城东隅古永安寺后改今名规制弘敞乱后止存止殿今后殿皆僧仙 (第 20a 页)
  极乐寺(在上犹县北小路村又名梅峰寺唐建)

  安清寺(在上犹县东北白石坑旧名东山唐建)

  宝乘寺(在上犹县治东资寿山下杨 吴时
建敕赐寺额原在犹水上后迁今所圮元至元延祐间重建
明永乐嘉靖间增修制颇宏邃)


  龙归寺(在上犹县西 (第 31a 页)
  天祐中吉州龙兴观有巨钟上有文曰晋元康年铸钟

顶有一窍故老相传则天时钟声震有诏凿之其窍是
也忽一夜失钟所在至旦如故(玉堂閒话)

  杨 吴时
刘信为徐温围虔州人有谤信欲叛者信无以
自明请与温博敛骰子六厉声祝曰刘信果叛吴者愿
为恶采苟无二心当成 (第 11b 页)
  五类皆隋唐以来闺阃之作

二十六家唐诗(无卷/数)
 不著编辑者名氏
  (臣/)等谨案是集诗甚寥寥前后无序跋惟目录后
  题曰姑苏 吴时
用书盖明末书贾所集也
三苏文粹七十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
  (臣/)等谨案是集凡苏洵文十一卷轼文三十 (第 15b 页)
者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
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虏入寇此乃致祸
之由非禦寇也且 吴时
戍此城用三万兵今纵有兵守
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会此又非所 (第 5a 页)
 (是合众授浚节/钺未发而濆)时琅邪王胄亦临近境吴主分遣使
 者奉书浑浚请降而送玺绶于胄浚舟师过三山(在/江)
 (宁府江宁县西南寰宇记山有/三峰南北相接 吴时
为津济处)浑遣信要与论事浚
 举帆直指建业报曰风利不得泊也是日浚戎卒八
 万方舟百里鼓噪入于石头吴主 (第 3b 页)
 北连日大雨平地水大馀昼夜坐立泥中悬鬲以爨

 而台中及潮沟(在上元县西 吴时
凿/引潮以扺秦淮故名)北路燥梁军每
 得番易然四方粮运不至士卒皆饥疲会陈茜馈米
 三千斛鸭千头霸先命 (第 2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