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時令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載記類
忧国,行吟泽畔,留下千古绝唱。伯牙毁琴谢知音,传为百代佳话。祢衡有汉阳鹦鹉之赋,李白有江城梅花之作, 崔颢
白云黄鹤之名篇推为唐律之首。韵士书家,文光墨宝,流风余绪,一脉长存。
由古入近,西力东渐。兵连祸结, ……离石台1米处修砌了一圈雕花栏杆。这些石质构件与花岗岩大台阶结合成为有机的整体,很好的保护了古铜顶。 《崔颢
题诗图》浮雕 在黄鹤楼以东118米、白云阁以西163米处,是一座石照壁形式的浮雕。图上雕绘着唐代诗人 崔颢
在云霞缭绕间,长袖飘逸、蛾冠博带、潇洒挺拔、运笔赋诗的形象,图的中央雕刻着他的千古名诗《黄鹤楼》。 ……拜石》铜雕 位于黄鹤楼正东偏南130米、白云阁西南151米处,作为奇石馆组成部分,在南区奇石馆旁,与 《崔颢
题诗图》浮雕、搁笔亭等景点毗邻。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
江边禹功矶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时任汉阳知府的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时倡修,取 唐崔颢《
黄鹤楼》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之意命名,与黄鹤楼隔江相峙。
据藏于武汉市博物馆的明末清初托名仇英所绘 ……书法家的楹联、匾额分挂阁亭。
鹦鹉洲 古鹦鹉洲在武昌城外江中,相传因汉末祢衡的《鹦鹉赋》而得名,又以 唐代崔颢“
芳草萋萋鹦鹉洲”而闻名。约在明崇祯十三年(1640)左右沉没。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汉阳侧江面
县图志》)南朝刘宋才秀人微的诗人鲍照路过此地,写有 《登黄鹄矶》一诗,开吟咏黄鹄矶之先河。唐宋两代, 崔颢
、李白、岳飞、陆游等近50位诗人词客 在黄鹤楼留下墨痕。千余年间,尽管王朝有代谢,鹤楼有废兴,但楼之
楼的佳作,“鄂州杂诗碑”录存其诗11首。其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吟咏黄鹤楼的千古绝唱。史书所载 “崔颢
题诗,李白搁笔”的佳话,更为后人津津乐道。为了纪念李白,后人在蛇山建立了太白堂和搁笔亭。 崔颢(约704—754)
 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初任太仆寺丞,官终司勋员外郎,故称“崔司 ……收录这首千古佳作的。亦因此诗,黄鹤楼有了“崔氏楼”的别称,武汉也因之被称为“白云黄鹤的故乡”。为纪念 崔颢,
黄鹤楼公园内建有 《崔颢
题诗图》浮雕。
顾况(约727—约820) 唐代诗人。字逋翁,号华阳山人,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今
推为领袖。有七律《秋日同总镇二公饮黄鹤楼》三首及《黄鹤楼野望》。黄鹤楼诗碑廊录存其《题黄鹤楼》。其评 崔颢《
黄鹤楼》诗曰“一气浑成,太白所以见屈”,为学者熟知。
夏言(1482—1548) 明代官员。字公谨,
诗教,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著述多种,影响颇广。于《唐诗别裁》中高度评价 崔颢《
黄鹤楼》:“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有七律《黄鹤楼》。
史贻直(1682— ……称誉。乾隆帝热衷诗词,据说一生作诗4万多首。乾隆帝虽未曾亲至黄鹤楼,但所作《南苑行宫题仇英黄鹤楼图用 崔颢
韵兼效其体》谓“高楼江夏今好在,我欲寻之叹路悠”,《黄鹤楼歌题邹一桂画》谓“黄鹤楼高古名迹,向所俯仰
年,在当局“迁移古物和不准大学生逃难”的背景下,鲁迅对于大学生不如古物的遭遇表示愤慨和同情,作《剥 崔颢
黄鹤楼诗吊大学生》以吊之。
黄侃(1886—1935) 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季刚,自号量守居士。 ……汉,曾先后同羊牧之、郭沫若等人共游黄鹤楼故址,朗诵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吟唱 崔颢
的《黄鹤楼》诗,并感叹“黄鹤楼名存实亡了。革命胜利后,一定要照原样整修重建,保存古迹”。
老舍(
楼传。黄鹤楼从一座瞭望敌情的军事楼变为享誉中外千年不衰的文化名楼,与历代文人墨客的歌赋题咏密切相关。 崔颢
登楼勾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神仙传说,李白登楼用“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
题诗在上头”表达服膺赞善,白居易登楼看到“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的江城秋景,苏轼未曾登楼却
。长江后浪推前浪,楚地群流接上流。四化有成同鼓舞,一轮明月正当头。
九霄黄鹤伴高秋,历劫重赓此一楼。 崔颢
题诗犹隐约,谪仙余韵费绸缪。临风对月人何在?揽胜抒怀客未休。千里有缘同豁目,大江东去我还留。
《长江

水龙吟·黄鹄矶头
江城黄鹄矶头,我来已是千年后。层楼照水,长桥伏浪,人间非旧。复起青莲,再生 崔颢,
迷离惊走。正楚山腾踊,睥睨今古,云梦气,吞八九。  多少英雄儿女,唤风雷,屠龙屠狗。百年中国,三番鹏 ……沁园春·起百仞层楼气象森
千古名楼,黄鹄矶头,胜迹长存。曾费祎慕道,从兹骑翼。子安羽化,自此乘禽。备历沧桑,迭经兴废,去鹤天涯恋故林。空回首,忆青莲送别, 崔颢
题吟。  如今更改乾坤,起百仞层楼气象森。望一桥撮合,龟蛇携手。两江牵绾,荆楚连襟。旧鹤欣还,逝仙乐
〔秘鲁〕李少白(生卒不详)
临江仙·历劫危楼犹卓立
黄鹤楼中客常满,一泓秋水盈盈。万籁天风百感并, 崔颢
今何在?揽古以诗鸣。 历劫危楼犹卓立,珠帘画栋重赓。武昌城外赋新声。大江东去后,故国不胜情。
世争将权利,为公战,为私战,问谁是当日南能。


二十六言对
〔现代〕白雉山(1934— )
忆当时 崔颢
题诗,费祎吹笛,陆游吟咏,刘过填词,千年韵事传三楚;
看此际葛洲耸坝,高峡平湖,匡岭飞峰,钱塘奔浪, ……四十五言对
〔现代〕徐升阳(1930— )
对白云把酒论文,忆屈子行吟,伯牙操曲,祢衡作赋, 崔颢
题诗,尚有三月烟花,五月梅花,千古发幽思,泻尽一江春水;
邀黄鹤凭栏揽胜,望蒲帆鼓楫,麦浪摇金,电塔 ……牙台、祢衡墓、海关钟,是汉时魂?唐时绩?宋时烽?清时耻?把幽怀激慨,吹彻鸣噫箫管。说甚跨鹤仙人,题诗 崔颢;
岳飞愤吟,青莲傲啸,忽付与冲霄烈焰,心涛沸沸。横笛几家问落梅,沉洲无处寻芳草!但汉阳碧树,长舞秋月春
抑或是仙枣的故事、铁笛的传说,都为黄鹤楼赋予浓郁的神仙色彩,也为民间传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与此同时, 崔颢
题诗、李白搁笔的名人佳话经久不衰,这些文坛掌故、名人逸事,与神仙传说一起共同造就了浪漫多彩的黄鹤楼文
亮议事了。
“鹤楼宴”的失算,使心高气盛的东吴都督周瑜无可奈何,不禁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崔颢
题诗 李白搁笔
相传李白是天上的“文曲星”转世,满肚子装的都是诗。他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触景生情,就能 ……白兴冲冲走过去,提笔饱蘸墨汁,大有一挥而就之势。突然,拿笔的手停在半空:原来他发现那粉墙上已有个落款 崔颢
的人先他之前题了首《黄鹤楼》诗。李白走到跟前,先是快速流览,继而逐句推敲,再后是浅吟低诵,暗暗叫绝。 ……这首诗写出了连他自己也无法表达的感情,实在是比自己高明。敬佩之余,不由得仰天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
题诗在上头。”随后即交待书童收拾笔墨,下楼乘船,怅然而去。
孔明灯的传说
黄鹤楼前有座用巨石雕成的胜
,韩熙载撰碑阴。今新碑在寺。”此碑湮灭已久。现有清刘墉书《头陀寺碑文》纸本长卷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崔颢
诗碑
宋太宗赵光义书。《舆地纪胜》载:“太宗御书 崔颢《
黄鹤楼》诗,石刻在州治。”宋太宗本人喜好诗赋、书法,擅长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善飞白 ……鄂州杂诗碑
民国《湖北通志》记载:碑高五尺九,宽三尺二寸。根据《湖北金石存佚考》记载:碑在黄鹤楼后斗姥阁。北宋熙宁二年(1069)六月建碑,界作五层,共录二十一人诗三十九首。谢朓、宋之问、 崔颢
、贾至各一首,王维二首,顾况一首,李白十一首,孟浩然四首(前二首,碑作李白诗)。武元衡、韩愈各一首,
三幅,分别为《送储邕之武昌》(前四句)、《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书写 崔颢《
黄鹤楼》诗一幅;书写自作《菩萨蛮·黄鹤楼》词一幅。五幅书作都以其经典“毛体”草书写就。一代伟人宽广的
季赏花
东门——岳飞铜像——紫薇苑——落梅轩——鹅池——诗碑廊——毛泽东词亭—
—南楼——奇石馆—— 崔颢
题诗图——搁笔亭——古铜顶——千禧钟——黄鹤楼
——“黄鹤归来”铜雕——“三楚一楼”牌坊——胜像宝塔 ……踪
东门——岳飞铜像——白云阁——南楼——毛泽东词亭——九九归鹤图——鹅池
——诗碑廊——奇石馆—— 崔颢
题诗图——搁笔亭——黄鹤楼——古铜顶——千
禧钟——留云亭——吕仙洞——仙枣亭——西爽亭——“黄鹤归
解后乘电梯至五楼后依四、三、二楼讲解参观,至一楼半接待室下楼送客。若参观南区,一般为出主楼东行,路经 《崔颢
题诗图》浮雕、毛泽东词亭、《九九归鹤图》浮雕、古碑廊、紫竹苑去西爽停车场。
A、B级接待,贵宾乘坐的
于黄鹤楼下祭而埋之”。唐高宗显庆四年(659)撰成的《南史》中也有类似记载。
开元十一年(723), 崔颢
作七律《黄鹤楼》。该诗为咏黄鹤楼诗词中最负盛名的一首,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由于崔诗杰出的艺术成 ……钦若官至真宗、仁宗两朝宰相。
熙宁二年(1069),鄂州杂诗碑立于黄鹤楼后的斗姥阁。此碑刻有宋之问、 崔颢
、李白、孟浩然等19位诗人的39首诗。碑文直到清代仍可辨认。
元祐年间(1086—1094),“南楼 ……年(1874),浙江永康人胡凤丹纂成《黄鹄山志》。
光绪九年(1883),日本诗人森春涛之子森槐南从 崔颢
、李白等人的咏诵黄鹤楼诗词中得到启发,填写《百字令》词,留下“巷赛乌衣、楼疑黄鹤、梅落江城笛”的佳句 ……获得“楚海杯”王座赛冠军。
6月
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一行参观黄鹤楼。
23日,《九九归鹤图》 《崔颢
题诗图》2组大型浮雕在黄鹤楼公园落成。
7月
1日,黄鹤楼公园内宾门票价格由每张1元调至2元,儿童票
移.江汉论坛,1994(6).
杨长安.黄鹤楼与黄鹤楼公园.武汉文史资料,1994(4).
陈增杰 崔颢《
黄鹤楼诗》述评.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1).
向欣然.黄鹤楼重建工程.世界建筑导报,1995( ……(2).
傅炯业.名与楼共存——记重建黄鹤楼工程设计者向欣然.今日湖北,2000(8).
沙元伟.评 崔颢《
黄鹤楼》和李白《凤凰台》.文学遗产,2001(2).
杨凌锋.古今消防措施拾零.山东消防,2001().
程光.李白 崔颢
黄鹤楼.成都大学学报,2003(1).
李华.清代黄鹤楼建筑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