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時令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洋口)杨林港(在沔阳州东南又有神台/茅台清水诸港俱入太白)
(湖)烟波湾(舆地纪胜在汉阳县东北三十里 唐崔/颢
诗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
(人愁旁有里曰烟波里亭曰烟波亭府志今/县东北三十里有白沙湾水甚清澈疑 (第 83a 页)
 (衰草寒来悲落桐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八咏诗宋郡守冯伉更此名唐严)
 (维诗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少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崔颢
诗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空宋李易诗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 (第 10b 页)
 (豋仙驾黄鹤返憩于此唐阎伯珵作记以文祎事为/信或者又引梁任昉记谓驾黄鹤之宾乃苟怀字叔)
 (伟非文袆也宋张栻亦辨其非 唐崔颢
诗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 …… (第 16b 页)
 池(在府治北唐肃宗诏凡州县临江带郭皆置/放生池今两池相对土人呼为上下莲花池)烟波
 湾(在府城东北三十里其水清澈晴则岚烟起风则/水波生故 唐崔颢
诗有烟波江上使人愁之句傍)
 (有里曰/烟波里)鸡鸣汊(在汉川县元末徐寿辉为乱时威顺/王肯哲巴哈镇武 (第 46b 页)

于浦停泊以其在郭之南故曰南浦 黄鹤楼在县西
二百八十步昔韦袆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号
为黄鹤楼 唐崔颢
有登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
此地空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 (第 7b 页)
 尚有数百家习音乐江南声伎多自此出所谓舞
  出前溪者也复斋漫录言陈刘删诗山边歌落日
  池上舞前溪 唐崔颢
诗舞爱前溪妙歌怜子夜长 (第 11b 页)
 带江其南小山有僧寺者大别山也又有小别谓之
 二别云黄鹤楼旧传费祎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
 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绝景 崔颢
诗最传而太白奇
 句得于此者尤多今楼已废故趾亦不复存问老吏
 云在石镜亭南楼之间正对鹦鹉洲犹可想见其 (第 10b 页)
居丧过礼。自此杜门不出八年,与弟斌相劝励,探讨典坟,不舍昼夜,文华当代,俱有盛名。于时才名之士王维、 崔颢
、卢象等,常与陟唱和游处。广平宋公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历洛阳令,转吏部郎中。张九龄一代 ……开元十七年,司徒薛王业为女平恩县主求婚,以斌才地奏配焉。迁秘书丞。天宝初,转国子司业,徐安贞、王维、 崔颢,
当代辞人,特为推挹。天宝中,拜中书舍人,兼集贤院学士。兄陟先为中书舍人,未几迁礼部侍郎。陟在南省,斌
进士。公卿览其文,称重之。辟为从事,累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卒。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 崔颢,
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唯高适官达,自有传。 崔颢

崔颢
者,登进士第。有俊才无士行,好蒱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择有猊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累官司勋员
,昭宗时。

《罗衮集》二卷,字子制,天祐起居郎。

李峤《杂泳诗》十二卷

《刘希夷诗集》四卷 《崔
颢诗》一卷,汴州人,才俊无行,娶妻不惬即去之者三四,历司勋员外郎。

《系毋潜诗》一卷字,孝通。开元
还奏希望不职,下迁恒州刺史,徙西河。而仙童受诸将金事泄,抵死,畀金者皆得罪。希望爱重文学,门下所引如 崔颢
等皆名重当时。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不加礼。它日,元
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 、崔
颢,皆位不显。

附 王昌龄

  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辞,迁汜水尉。不护 ……贷馀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

  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

崔颢
   崔
颢者,亦擢进士第,有文无行。好蒱博,嗜酒。娶妻惟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终司勋员外郎。初,李邕闻
从《中黄子》三卷《毛钦一集》三十卷

《梁肃集》二十卷《李翰集》一卷《孟浩然诗》三卷《王昌龄集》十卷 《崔颢
诗》一卷

《庐象诗》一卷《李适诗》一卷《陶翰诗》一卷《皇甫曾诗》一卷

《皇甫冉集》二卷《严维诗》
,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是王维《送康太守》中的诗句。真正令黄鹤楼天下闻名的则是盛唐诗人 崔颢
的诗。诗人 崔颢,
年少有诗名,晚年之作“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崔颢
漫游江夏时日暮登上黄鹤楼,将仙人骑鹤传说和眼中之景、胸中之情熔铸一炉,写下著名的七律《黄鹤楼》。
该 ……第一位是诗仙李白。据宋人李畋《该闻录》记载,李白登黄鹤楼后欲题诗,见楼壁崔诗后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
题诗在上头”,遂“搁笔”而去,后到金陵后拟作《金陵登凤凰台》一诗“欲较胜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助推。另一位将崔诗推向顶峰的是南宋著名诗评家严羽,他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曾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 崔颢《
黄鹤楼》为第一。”此后,关于“崔李优劣”“唐人七律第一”遂成为文坛公案,千百年争讼不休。 崔颢
凭此诗在文学史千古流芳,黄鹤楼也借此诗名扬天下。
事实上,诗仙李白与黄鹤楼结缘特深,不仅没有“搁笔”
张咏担任湖北转运使期间就登楼写下“重重轩槛与云平,一度登临万想生”的诗句;仁宗朝进士张颙登楼时也发过 “崔颢
题诗在上头,登临何必更冥搜”的豪言。与张颙同年登第的刘敞,还在黄鹤楼留下一则“知子莫若父”的美谈。王
一联:“千古题诗到崔李;国朝制义在熊刘。”次日翁方纲北归,渡过汉江至龟山后登晴川阁,回望黄鹤楼,朗吟 崔颢《
黄鹤楼》诗而去。乾隆三十八年(1773)正月初一,四十七岁的赵翼从常德出发,游览了洞庭湖、岳阳楼后, ……”的真身,留下一首《题黄鹤楼十六韵》大赞鹤楼“胜概斯称最,名区久未湮。楼真千尺迥,地以一诗传”,感慨 崔颢
一诗对黄鹤楼的深远影响。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皇帝巡游江南路过武昌时,亲自登临黄鹤楼,御书“江汉遗踪”匾额。此外,乾隆还有《黄鹤楼歌题邹一桂画》和《南苑行宫题仇英黄鹤楼图用 崔颢
韵兼效其体》两首题画诗传世。皇帝题匾、题画使黄鹤楼更受地方官员重视。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十九
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沧桑经几劫。举名公宴集,词客登临。感古怀今,都付与白云夕照。溯千年以往,只数笛弄费祎,酒贳吕祖,诗题 崔颢,
笔搁青莲。
黄鹤楼第四层楼的大厅是接待厅。黑色大理石地面上铺着红色地毯,空中悬挂着12盏仿古宫灯。正
,廊院内外设计了两条不同的上山路径,一徐一疾,至南楼前的平台上汇合,再向西行经过两个景点,即搁笔亭与 崔颢
题诗壁,便可见到黄鹤楼雄姿。充分展示诗文化的氛围,这是南区(一期)规划设计的匠心所在。
南区是公园中
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白云阁历史上曾为南楼别称,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东晋(参见“南楼”条)。唐代诗人 崔颢
诗《黄鹤楼》中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句。历代文人也多有以“白云”入诗者,所指白云, ……有黄鹤酒楼和黄鹤楼咖啡馆。
文苑(奇石馆) 位于黄鹤楼正东偏南153米、白云阁西南133米处,附近有 《崔颢
题诗图》浮雕、搁笔亭和米芾拜石等景点。
奇石馆原称“文苑”,建于1990年,是书画、工艺品展览场所。
第二节 亭台碑廊
搁笔亭 古代搁笔亭建于何时,无考。亭名取自盛唐时期黄鹤楼上 “崔颢
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相传唐代李白到黄鹤楼游览时见到 崔颢
题七律《黄鹤楼》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
题诗在上头”,于是搁笔未题诗。李白搁笔一事在宋代已有记载,而 “搁笔亭”之名最早出现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永昌书写。
“崔李遗踪”牌楼 位于公园南区文苑(奇石馆)入口,匾额“崔李遗踪”引喻黄鹤楼中盛传的一段 “崔颢
题诗,李白搁笔”的文坛佳话,指引游客从此牌坊进入,即可到达 “崔颢
题诗壁”“李白搁笔亭”景点。
匾额由著名国学大师、楚辞学家、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文怀沙题